非洲孩子用木棍領著失明的親人前行。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紀念默沙東與聯合國共同抗擊河盲症的雕像。
在人口眾多的亞非拉發展中國家裡,各種各樣的寄生蟲病,比如熱帶的瘧疾、血吸蟲病等,依然嚴重地威脅著人民的健康。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一些非洲國家裡,曾經流行過一種令人談虎色變的寄生蟲病,因為多發於在河邊居住的人群,而且會導致患者失明,所以被稱為「河盲症」。
在水源奇缺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當地居民一般都沿河而居,以利生息、農耕和放牧。然而在那一帶的河水裡繁殖的黑蠅大多攜帶著一種被稱為「盤尾絲蟲」的寄生蟲蚴。在河邊作息的人被黑蠅叮咬後,盤尾絲蟲蚴便被注入體內,開始了在人體內的寄生周期。蟲蚴在患者的皮下慢慢地長大,最長的成蟲可達兩尺!它們聚集於皮下,使患者奇癢無比。成蟲一旦進入患者的眼睛,就會引起角膜的炎症,最終導致失明。在一些發病嚴重村落裡,50歲以上的成年人中失明的患者可多達60%!
在研發獸用抗寄生蟲藥的過程中,默沙東實驗室的科學家們注意到了新發現的伊維菌素也許能殺死盤尾絲蟲,治癒河盲症。但是從帳面上看,研發治療河盲症的抗寄生蟲藥物又是一宗賠本的買賣。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集中了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生活條件之惡劣、物質資源之匱乏難以想像,研發成本甚高的各大製藥公司不可能在那個地區獲得任何的利潤。不但如此,即使研發了新藥,如何才能把這些藥品送到河盲症高發地區居民的手裡又是一個大難題。那些國家不但沒有成型的醫保和公共衛生系統,而且很多地方還沒有可以通車的公路,有些偏僻的村寨甚至連越野車也開不進去!
為了一個沒有河盲症的世界,默沙東真的會為伊維菌素的生產和銷售買單嗎?欲知詳情與現狀,敬請閱讀三聯出版社新書《新藥研發的故事》。
(摘自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新藥研發的故事》,作者梁貴柏,本文得到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