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健身愛好者,你可能已經知道好多種飲食策略可以使體脂變得更低。減少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攝入,進行大量的有氧運動,也就是口中常說的「少吃多動」,是最為人所熟知的。但是,控制體脂的最簡單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方面之一就是抑制食慾。
當你可以減少對進食或欺騙餐的欲望時,減掉脂肪就變得容易得多。這裡有一些控制食慾的最佳方法,可以讓你在嘗試控制體脂時更容易。
避免只吃碳水化合物
在三大宏量營養素當中,碳水化合物是第一個離開胃的營養素。一頓只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會很快離開胃,同樣是100g的薯條和雞蛋,吃完薯條後你會餓得更快。蛋白質和飲食中的脂肪比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要慢得多,它們可以防止碳水化合物從胃中噴湧而出,使你感到更飽。這是避免食用僅含碳水化合物的餐食的充分理由:它們會點燃你的飢餓感,導致欺騙餐和暴飲暴食。將一頓飯中包括所有的宏量營養素能夠更好地延長你胃排空的時間,也就使你的飢餓感來得慢一些。
另一個原因在於,單獨攝入碳水化合物會提高你的胰島素水平,如果你處在熱量攝入大於消耗的情況,那麼就比較容易發生脂肪的堆積。而碳水化合物結合著蛋白質和脂肪的攝入,則會大大降低胰島素升高的速度,更有利於控制體脂。
如果你一定要單獨攝入碳水化合物,那麼也請選擇升糖指數低(低GI值)的食物攝入。
注意飲食的順序
假設你正在節食,下一頓飯需要攝入米飯和雞胸肉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組合。如果你很餓並且覺得自己可以一口氣吃下3大碗飯。你需要先吃雞肉,再吃米飯。蛋白質比單獨的碳水化合物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結合更能起到抑制食慾的作用。優質的脂肪和蛋白質都能降低食物消化的速度,讓你產生更強烈的飽腹感。因此,可以以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的順序進行一餐的攝入。並且你吃飯時咀嚼的越充分,時間越長,攝入的總量就越少。
每天少食多餐
健美運動員知道每天少吃多餐可以使身體有更好的狀態。雖然還沒有確切的證據,但是在很多運動員的經驗中,在攝入相同熱量的情況下,分為6頓吃與分3頓吃相比,可能最終會擁有更多的肌肉和更少的脂肪。在食慾控制方面,每天進食5到6頓食物也可能對食慾產生巨大影響。每次進餐—即使是很小的一餐,都會刺激大腦的食慾中樞,放鬆有時急於尋求更多食物或壓倒性的進食慾望。不斷進食,當然不能超過設定的總攝入熱量標準,馴服你的食慾,並幫助加速脂肪的燃燒。
提高蛋白質攝入量
根據國際上的標準,你確實每天每kg體重僅需要攝取0.8-1g完全蛋白質來保持肌肉。但是,如果你在節食時餓得要命,那麼這個數字可能會改變,並且應該增加。從某種程度上說,你可以將極端飢餓視為的身體正在分解肌肉的信號。適當的減少一些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並補償到蛋白質的攝入中(兩種營養素的熱量基本相同)。嘗試將每天每kg體重的蛋白質攝入增加到1-1.4g,並減少相同數量的碳水化合物攝入。
在增加蛋白質攝入的同時需要增加飲水量,不要相信那些蛋白質「傷腎」的謠言,不到2g的蛋白質攝入量都不會過量,除非你本來就有腎的疾病。蛋白質食品可以滿足食慾,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通常會增加食慾。重新調整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是抑制食慾的簡單方法。你可以多攝入牛奶和酪蛋白產品,相比於其他蛋白質,這些來源提供更多的糖巨肽,這是已知的有助於降低食慾的物質。
多吃纖維蔬菜
當你節食時,你所吃的食物往往不能像你吃很多東西時那樣給你帶來飽腹感。雖然你不想攝入過多的卡路裡,但你可以通過增加蔬菜來增加食物的攝入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運動員都會每天吃大量蔬菜沙拉。除了體積大,它們還富含纖維,所以它們在胃裡的消化速度也比較慢。
西蘭花,捲心菜,菠菜,秋葵,南瓜和西葫蘆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不管是生吃還是水煮或者用橄欖油煎的都可以。
使用纖維補劑
可溶性纖維可以延緩碳水化合物進入腸道。這種減緩效應改變了胰島素的分泌量。這是一個好消息,因為胰島素一直被吹捧為「飢餓激素」。隨著碳水化合物消化和胰島素分泌的延遲,你不僅會褪去暴飲暴食的欲望,而且你會因為避免了激增的胰島素水平往往導致的能量水平下降而感覺更好。
選擇酪氨酸和咖啡因
空腹服用時,胺基酸酪氨酸可以增加體內去甲腎上腺素的水平,作為一種溫和的食慾抑制劑。
和咖啡因一起服用——大杯咖啡(含有高達200毫克咖啡因),會增強這種效果。咖啡因會促進去甲腎上腺素的上升,促進酪氨酸的分泌,並釋放脂肪細胞中的游離脂肪酸。游離脂肪酸和甘油是脂肪分解的副產物,它們都能使位於大腦的食慾控制中心短路。
控制食慾的一個好方法是在早上進食前45分鐘使用2克酪氨酸和一杯咖啡,並在下午早些時候重複這個過程。要注意,不要長期執行這種操作,可以在每周食慾比較強的一兩天這麼幹。
攝入ZMA
ZMA(一種配方鋅產品)可以幫助促進訓練恢復,讓你睡得更好,但它也可以幫助你控制你的食物攝入量。缺鋅的人體內瘦素也較少,而瘦素與食慾控制有關。通過增加鋅,你可以提高瘦素水平,讓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飲食。當然,我們從食物中,也可以攝入足夠的鋅,比如瘦肉、魚類、蛋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