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生活中一般都用米釐米或尺寸來作為計算長度的單位。如果是計算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米這單位就顯得太小了。
這時我們就得用一個比較大的單位公裡了,例如北京到上海,火車走的全程是1,469公裡。
天文學上有的地方也用公裡作單位,例如用來說明星球的直徑大小的如月亮的直徑是3,476公裡,用來作距離單位的,如月亮離地球是384,400公裡。
但是拿公裡來作為計算恆星與恆星之間的距離的話,這個單位就顯得太小太小了,使用起來很不方便。
如離我們最近的那顆恆星——比鄰星,就有40,000,000,000,000公裡,看,寫起來多麻煩,讀也不好讀,何況這還是離我們最近的一顆恆星呢!其它的離我們更要遠得多啦!
於是人們就「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分析這些事實中找出方針、政策、辦法來」。
人們發現光的速度最快,一秒鐘可以走30萬公裡(精確數字是299,792.5公裡)如果用「光秒」作單位,就比公裡大30萬倍,但這還是不方便。
那麼用「光分」、「光日」不好嗎(就是以光在一分鐘內、一日內所走過的路程作為計算距離的單位)?可以的,但還嫌太小。所以人們選中了「光年」。光在一年裡可以走94,605億公裡。
光年是天文學上最常用的單位之一。
離開我們最近的恆星是4.24光年;牛郎星離我們是16光年;織女星是27光年。而牛郎星和織女星之間相距16光年。
銀河系以外的星系,如我們肉眼可以看到的仙女座大星雲,離我們150萬光年。目前已發現的離我們最遠的天體是100億光年,那簡直很難用公裡來表示清楚了。
天文學上還有別的計算距離的單位。有的比光年小,如「天文單位」,即以地球和太陽的平均距離作為一個單位,這主要是用于衡量太陽系範圍內的距離的(一個天文單位等於14,960萬公裡)。
有的比光年大,如「秒差距」、「千秒差距」、「百萬秒差距」(一個秒差距等於3.262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