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自然》:大腦中新型幹細胞有助新皮質形成

2020-12-07 科學網
科學家稱已找到讓人類大腦變大方法 未來更聰明
《自然》:大腦中新型幹細胞有助新皮質形成

新發現的幹細胞幫助大腦新皮質增厚增大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腦的大小」與智力的關係一直是科學家研究的重要課題。現在,經過一系列突破性研究,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找到了可以讓人類大腦變大的方法,未來大頭人將比現代人更聰明。

 

人的大腦是人體中最微妙的智能器官。人腦和動物腦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從解剖學上看並無太大區別。首先,與其它幾乎所有的動物相比,從大腦在體重中所佔的比率來看,人類的大腦是比較大的;其次,人腦雖然只有1.5kg,但是卻由140億個神經元組成,極其複雜細緻;第三,人類大腦的結構也遠遠比其它動物的複雜,大腦成比例地擁有更多的與處理更高級的腦功能相關的區域,例如認知與記憶。因為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使人類成為地球上的優勢物種。與其他動物不同,靈長類動物和人類有一個非常龐大和發達的大腦皮質,這對進化非常重要。人類有些高級智力行為是由這個皮層區域控制的,包括意識,語言等能力。據悉,人腦從內側往外分原皮質、舊皮質、新皮質三大部分。原皮質起著爬蟲類腦的作用,舊皮質起著哺乳類腦的作用,原皮質和舊皮質與嗅覺和內臟活動有關;惟有人類有別於其它動物的新皮質特別發達,佔大腦半球皮質的96%以上,是多極神經元集中的部位,成為機體各種生命活動的最高調節器,新皮質是用來學習知識和進行精神活動的。而研究發現,大腦的高級神經活動可能與新皮質的厚度有密切關係,新皮質越厚,人的智商越高。

 

這項研究是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一組研究人員負責。研究人員注意到,大腦中有一類新發現的幹細胞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新皮質的形成。該校的神經生物學家阿諾德·克雷格斯坦(Arnold Kriegstein)指出,新型幹細胞很有可能也存在於貓等哺乳動物大腦中,不過,在靈長類動物和人類大腦中這種幹細胞會更活躍,數量也更多。因此,當這些幹細胞向神經元發展,就成為大腦中「電信號」的主要渠道,理所當然地,原始細胞轉化為越來越多的神經細胞,因此形成了更厚的新皮質。 隨著幹細胞研究領域向深度和廣度不斷擴展,人類的大腦有望變得更大,未來的人將變得更聰明。

 

此外,這項科研成果還有助於找到治療腦部疾病的新方法,例如老年痴呆症和帕金森氏症,許多科學家的許多研究成果已經在慢慢試圖揭開這類腦疾病產生的病因,他們一般利用老鼠做實驗。但克雷格斯坦認為,這種類型的研究可能會產生誤導,因為人和老鼠大不一樣,大腦新皮質這一特殊區域肯定會相差甚遠。如果要更準確地研究這些腦部疾病,就需要了解人腦新皮質和鼠腦新皮質之間的差異。關於這項研究的詳細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幹細胞再生讓大腦「年輕」—新聞—科學網
    ,直到上世紀60年代才發現,成年人大腦的某些部位依舊會產生新的神經元,而上世紀90年代的研究則進一步證實了這些神經元的來源和功能。近期,研究人員在小鼠中發現神經祖細胞的單一譜系參與了胚胎期、出生後早期和成年期海馬區的神經發生,並且這些細胞在小鼠的整個生命周期中不斷產生。這項研究近日發表在《細胞》上。 「從概念上講,該研究意味著我們的大腦有能力持續改進、適應以及將新細胞整合到神經迴路中。」本文通訊作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宋紅軍(音譯)說。
  • 科學網—幹細胞領域為何「假」報頻傳?
    對此,中國科學家表示,幹細胞基礎研究仍有諸多未知領域有待突破,在臨床轉化中具有巨大經濟潛力,科學和經濟利益的雙重驅使使造假醜聞頻發、亂象叢生。 「只為讓論文更加好看」 2017年3月, CiRA助理教授山水康平作為第一作者在《幹細胞報告》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該雜誌2017年影響因子為7.338。
  • 裴雪濤團隊利用幹細胞技術研製人工血液取得突破—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北京7月25日訊(通訊員沈基飛、張郡 記者張林)記者今天從軍事醫學科學院了解到,該院野戰輸血研究所、全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裴雪濤團隊歷經10
  • Science:新皮質在記憶形成中的門控假說
    記憶形成之後會被轉移到皮層長期儲存,這期間的神經機制一直以來是研究者們試圖解釋的謎團。內側顳葉和新皮質之間的大腦結構之間的信息傳遞在學習記憶中至關重要。然而,新皮質結構中與記憶儲存的腦區分布廣泛,給進一步解釋環路機制帶來了困難。近日德國柏林洪堡大學Matthew E.
  • 幹細胞治療:幹細胞療法,讓大腦自我修復成為可能
    與幹細胞類似,它們具有極強的適應性,當從大腦中提取,培養然後重新注射到同一大腦的病變區域時,它們可以幫助修復和重建它。,成人的大腦中的幹細胞非常稀少,而且位於大腦深處的狹小空間內,所以能從這塊表層腫脹組織中提取出幹細胞出乎我們意料。
  • 好記憶壞記憶大腦會「歸檔」 或有助治療抑鬱
    就像你會把生日賀卡和銀行帳單分開存放一樣,大腦會把美好記憶和糟糕記憶分別「歸檔」。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聯合設立的神經迴路遺傳中心研究人員的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治療抑鬱症。研究人員做了一系列小鼠實驗,對雄鼠爪子實施電擊作為糟糕經歷,或者讓雄鼠與雌鼠做伴形成美好經歷。
  • 科學網—新型基因療法有望治療亨廷頓舞蹈症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蘇運生)暨南大學腦修復中心主任陳功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基因療法,可在亨廷頓舞蹈症(HD)小鼠模型中再生新神經元來達到運動功能修復和生命延長
  • 聚焦神經元重要研究 解讀大腦奧秘
    【3】Science:來自底板神經元的信號傳遞誘導新皮質神經元經歷形態變化doi:10.1126/science.aar2866 doi:10.1126/science.aat4587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幾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哺乳動物中發現發育中的新皮質神經元經歷從多極形態到雙極形態的形態轉變,而且這種形態轉變至少部分是由於大腦發育期間的神經元遷移信號傳遞
  • 心臟跳大腦抖 神經元分類更精確—新聞—科學網
    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分析一次心跳期間的神經元波形變化,可以對人腦中不同類型的神經元進行更精確的分類。這項研究有助更好地理解大腦中不同類型的細胞如何相互作用,從而產生認識和行為。相關論文日前刊登於《細胞報告》。 按照慣例,科學家基於神經元的波形對其進行分類,波形即每一個神經元在處於激活狀態時所發射的特徵電活動模式,也就是「尖峰」。
  • 新皮質第1層的輸入信號控制學習
    Larkum、Guy Doron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新皮質第1層的輸入信號控制學習。相關論文發表在2020年12月18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上。 研究人員發現,主要是感覺皮質第1層(L1)的周圍神經輸入在齧齒動物中控制海馬依賴性學習。此過程的特點是在第5層(L5)錐體神經元的定義亞群中出現了獨特的放電反應,其簇狀樹突接受L1的周圍神經輸入。
  • 《自然生物技術》解密:懷孕最早期,人類大腦是如何發育的……
    北京時間5月26日,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自然生物技術)》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的用於大腦研究的早期胚胎模型,以了解胚胎發育過程中不同的大腦區域是如何形成的,並提供了對人腦發育的獨特見解。
  • 幹細胞療法利用免疫系統修復心臟—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Dennis Kunkel Microscopy/SPL   生物學家已經揭示了幹細胞療法改善心臟功能的機制。如今,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發現,這些細胞會引發免疫反應,從而改善心臟功能。科學家同時還發現了如何用一種化學物質模擬這種修復過程。
  • 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原標題:中風患者的福音:刺激大腦神經或有助身體恢復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外媒19日報導,最新的一項研究顯示,刺激大腦主管運動部分的神經可能有助於改善中風後的恢復。患有中風後,會影響人的記憶力、活動能力和語言交流能力。   研究人員用小鼠做試驗顯示,接受大腦刺激的小鼠比沒有接受刺激的小鼠跑得更快和更遠。這項研究可以幫助解釋大腦是如何恢復的,並可以幫助找到新的治療方法。
  • 海洋內波有助調節珊瑚礁熱白化—新聞—科學網
    一個國際研究團隊近日證明了海洋內波(海裡的波浪)的冷卻功能可為珊瑚礁營造一個抗熱環境,或有助防止和更準確地預測珊瑚白化。
  • 科學家研製出新型人體多功能幹細胞
    基因操控制造人體胚胎幹細胞將不再困難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6月9日(北京時間)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利用成人細胞和生長因子
  • 螞蟻大腦也分區—新聞—科學網
    DAVID FERNANDES 人腦存儲記憶時有不同的區域分工,比如左側大腦存儲言語信息,而右側大腦專攻視覺信息,這被稱為大腦發育過程中的偏側化。本周,英國蘇賽克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即便是小小的螞蟻,其大腦也出現了偏側化。
  • 大腦長期儲存記憶區域被確認 有助治療記憶退化
    有助治療記憶退化 2004年07月07日 09:25
  • Science:來自底板神經元的信號傳遞誘導新皮質神經元經歷形態變化
    2018年4月25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日本幾家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哺乳動物中發現發育中的新皮質神經元經歷從多極形態到雙極形態的形態轉變,而且這種形態轉變至少部分是由於大腦發育期間的神經元遷移信號傳遞。
  • 新研究助力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聞—科學網
  • 科學家研究一氧化氮有助大腦發育的作用機理
    新華網倫敦12月13日電(記者葛秋芳)英國萊斯特大學日前宣布,這家大學的科學家將通過研究蝸牛大腦,揭示一氧化氮有助大腦發育的機理。  萊斯特大學日前發表的新聞公報說,一氧化氮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是劇毒的,另一方面它存在於大腦中,在大腦發育過程中可以促進神經細胞生長,被神經細胞用來建立相互間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