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神經元重要研究 解讀大腦奧秘
發現重寫創傷記憶的神經元doi:10.1126/science.aas9875 doi:10.1126/science.aau0035對創傷經歷的回憶會導致精神健康問題,如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這會破壞一個人的生活。據估計,當前將近三分之一的人會在他們生命中的某個時刻遭受恐懼或應激相關的障礙。
-
Science:新皮質在記憶形成中的門控假說
內側顳葉和新皮質之間的大腦結構之間的信息傳遞在學習記憶中至關重要。然而,新皮質結構中與記憶儲存的腦區分布廣泛,給進一步解釋環路機制帶來了困難。近日德國柏林洪堡大學Matthew E. Larkum等人的研究解析了鼻周皮層(PRh)向新皮層1層(L1)的輸入信號和學習調控間的關係,其結果發表在《Science》上。
-
新皮質第1層的輸入信號控制學習
新皮質第1層的輸入信號控制學習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9 16:29:24 德國柏林洪堡大學Matthew E.
-
多篇文章聚焦神經元研究奧秘
【2】Cell Rep:發現老鼠編碼甜味的神經元doi:10.1016/j.celrep.2019.04.040日本國家生理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發現了負責向味覺丘腦和皮質傳遞甜味信號的神經元。雖然外周味覺系統已被廣泛研究,但研究人員對中樞神經系統味覺神經元在味覺中的作用卻知之甚少。
-
Science:大腦中的神經元是如何連接的?
2019年5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大腦由大量相互連接的神經元組成。數十年來,研究人員對神經元細胞的複雜模式如何在發育過程中發展成功能迴路的過程十分感興趣。如今,研究人源已在果蠅中發現了一種新的信號傳導機制,它指明了大腦中神經元迴路的形成。
-
Science|腸道菌群調節的CART+腸道神經元可調節血糖
大多數腸腔刺激來源於飲食和共生微生物,可由位於腸上皮的EAN纖維直接感知,或通過鄰近的非神經元細胞的信號間接感知。近日,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Daniel Mucida和Paul A.無菌小鼠(GF)的十二指腸、迴腸和結腸肌間iEAN的轉錄分析顯示,菌群去除導致每個區域的轉錄發生變化。
-
以假亂真的人造神經元
最近,一個研究團隊創造出了人工神經元,其工作原理與真實神經元相差無幾。令人驚嘆的是,這個假細胞成功實現了最基本的神經信息傳遞功能,並且能在缺乏任何活體的情況下與真細胞進行交流。但是,僅僅合成神經元還遠遠不夠,在它背後有著更宏大的願景。該研究團隊估計,未來它們將有廣闊的用途,比如替代病人損壞的神經,幫助治療損傷或疾病。
-
《Science》論文:人腦只需單個神經元就可進行XOR異或運算
類似於植物根部的細樹突從該皮質神經元的細胞體向各個方向輻射。單個樹突可能會處理它們從相鄰神經元接收到的信號,然後再將它們傳遞為細胞整體反應的輸入。一直以來我們都是將數萬億大腦神經元作為整體來宏觀的研究大腦的信息處理能力。
-
《自然通訊》揭秘胃泌素釋放肽感覺神經元傳遞癢覺信號
癢覺的信號輸入傳導首先由外周的皮膚細胞接收,然後傳到初級感覺神經元, 再傳到脊髓的中間神經元,再由脊髓的投射神經元傳到大腦,來指揮撓癢的行為,這些神經衝動的信號,是由神經細胞內的神經遞質來完成。2009, 陳宙峰課題組又發現脊髓的GRPR神經元負責傳遞所有癢覺信息的傳導,證明了癢覺有自己的信號傳導通路【2】。這些發現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癢覺研究領域,也吸引了很多研究者從其它領域加入到癢覺的研究。但是由於GRP在 DRG的表達較低,而其 mRNA 在脊髓的表達很強,關於GRP的作用部位引起很大爭議。
-
【罌粟通知】快發放中間神經元與丙泊酚誘導的大鼠島狀皮層錐體神經元的放電同步有關
與丙泊酚誘導的大鼠島狀皮層錐體神經元的放電同步有關使用意識喪失劑量的全身麻醉藥物丙泊酚時,可誘導大腦皮層中的額葉節律。本研究作者假設,在丙泊酚誘導的易化作用下,單位抑制性突觸後電流將導致突觸後錐體神經元之間的放電同步,而這些神經元受到相同的突觸前抑制性快發放神經元抑制。在大鼠島狀皮質切片中,從一個快發放神經元和兩個或三個具有至少兩個抑制性連接的錐體神經元進行了多個全細胞膜片鉗記錄。
-
神經元的神經突觸
內陷突起提供了一種精確的機制,使一個神經元只在另一個神經元的高度定位部位進行信息交流或物質交換。 神經元之間的有效溝通對大腦的正常功能以及思維和運動控制的細胞基礎至關重要。突觸是專門的解剖部位,信號沿著軸突傳遞到突觸後細胞。這是主要的功能單位,它使腦細胞之間的化學和電學通訊能夠理解中樞神經系統的微觀和宏觀連接。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神經元同步釋放化學信號
圖片來自Zhou et al./ Nature 2017。2017年9月16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HHMI)的Axel Brunger和同事們通過可視化觀察三種神經蛋白彼此間如何相互作用,揭示出它們如何協助成群的腦細胞同步釋放化學信號。
-
轉錄因子NPAS4調控去極化神經元的信號
轉錄因子NPAS4調控去極化神經元的信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4 21:51:21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Brenda L.
-
Science:研究揭示大腦與眼睛神經元再生機制
2020年10月6日訊/生物谷BIOON/---神經元的死亡,無論是在大腦還是在眼睛中,都會導致許多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包括失明以及帕金森病。目前對這些疾病的治療只能減緩疾病的進展,因為一旦神經元死亡,就無法替代。
-
Cell Reports:發現老鼠編碼甜味的神經元
2019年5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日本國家生理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老鼠身上發現了負責向味覺丘腦和皮質傳遞甜味信號的神經元。雖然外周味覺系統已被廣泛研究,但研究人員對中樞神經系統味覺神經元在味覺中的作用卻知之甚少。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腦幹中負責編碼甜味的神經元。
-
HCN通道調控痛覺相關神經元興奮性突觸傳遞的研究進展
例如,Cordeiro等運用Long-vans大鼠的SNL模型,發現在mPFC的II/III層錐體神經元中,抑制Ih的激活導致微小(miniature)EPSCs的頻率的增加。在神經環路中,興奮性和抑制性神經元的突觸傳遞活動是相互影響的,共同維繫局部的興奮-抑制平衡。因此,HCN通道對神經元興奮性突觸傳遞調控的差異,可能與神經元類型和神經環路的功能不同有關。
-
研究揭示細胞自主性調節皮層神經元極化的新機理
該研究揭示,Wdr47蛋白通過影響Camsap家族蛋白的亞細胞定位選擇性地調節微管動態性,從而調控胚胎發育過程中皮層神經元的極化。神經元(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元。它們通常具有多根短而粗的樹突以及一根長而細的軸突分別用於接收和輸出生物信號。因此,神經元不論在形態還是功能上都是高度極性化的。神經元發育異常會導致精神或運動性疾病。
-
Science:在神經元突起中,單核糖體偏好性地翻譯突觸mRNA
多核糖體已在神經元樹突中檢測到,但是令人吃驚的是,鑑於存在於樹突和軸突中的mRNA多樣性,多核糖體並不常見。在神經元突起(neuronal processes,分為樹突和軸突)中,翻譯的特徵和機制尚未詳細探討,這部分上是因為樹突和軸突相對難以接近。
-
「研究」生物神經元模型-人工智慧的基本構成
下圖給出了6類生物神經元空間形態和主要特徵(詳見http://neuromorpho.org/neuroMorpho/index.jsp)。下列圖形和數據特徵是神經元的粗略空間刻畫,僅給出不同類型神經元的大概認識,只是幾何形態特徵的標準描述生物神經元空間形態和主要特徵一個生物神經元結構的模型示意圖如圖2所示。
-
新方法實現神經元軸突精確連接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0月26日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最近開發出一種新方法,能在實驗皿上誘導神經元在精確的位置形成軸突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