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消息 煙臺海域,分布著許多美麗的島嶼,像顆顆珍珠點綴和襯託著煙臺的海;每年9月到10月之間,遷徙的候鳥路過這裡,流連往返,把這些美麗的海島當做必經的棲息地; 然而,這些海島上卻有人張開了天羅地網,攔住鳥兒的去路-- 調查人語 不久前,大連來煙臺長島出差的李先生給本報打電話說,他在長島的一些海島上看到的驚人情景:島上到處布著天羅地網,飛鳥路過的時候,絕大部分被網了下來。島民酷愛吃鳥肉,以「寧吃飛禽一兩,不吃走獸一斤」為榮。李先生這樣形容:「我看見一位老者網到一隻活鳥,我想買下來放了。誰知那老人竟一把將鳥頭扭斷,說他要留著吃呢!陪同的領導竟然沒有制止。」 聽到這血淋淋的訴說,記者不免心中生寒。21日,記者乘船踏上去長島砣磯島的路。島上唯一的公路沿著山修建的,到處可以看到「封山育林」、「愛鳥治蟲」的宣傳碑文。 漁村網鳥人 走進砣磯島東山村,記者向村口小賣部的主人打聽網鳥的情況,那主人說:「要吃鳥肉可以上小飯店,那裡都有冰凍的。現在過了遷徙的時候了,鳥少了。」 告別小賣部之後,記者沿村走了一圈,在村的東頭,看見一位手持小鳥的年輕人。他告訴記者,他手中的鳥是鵪鶉,是網下來的,現在已經養熟了,準備拿出去「鬥」。這裡的人有「鬥鳥」的習慣,參加爭鬥的鵪鶉都是網下來的。記者佯稱要買只活鷹,被院內走出來的兩位婦女聽見,婦女熱心地問:「小雀要不要?」年輕人解釋,小雀就是鵪鶉和杜鵑等小一點的鳥。見記者堅持要買鷹作藥,那婦女說:「你來晚了,鷹是9月底遷徙的時候才有,現在有也是人家養來抓兔子的,要買的話,一隻可能得一兩千元。」 離開了這個農家小院,記者沿著山路繼續東行,來到了井口村。在村頭山口處遇到一位老者。他見記者打聽鷹,便熱情地帶路,來到了一個專業網鳥人的家中。一走進這家的過道,記者便被眼前的景象驚呆:院子外面的山牆上掛著一張高約十幾米的大網,網線細如髮絲,網的前面懸掛著三個鳥籠。見鳥籠這麼高高在上的掛著,記者不免心生疑問,主人笑著答道:「這幾隻鳥是網下來的,用它們的叫聲引鳥呢。」看那大網的高度,一般的鳥難以逃脫。 院子裡的牆根下,有兩隻眼露兇光的鷂子,帶路的老者說,這個可以代替鷹來做藥用。網鳥人聽說要買他的鷂子,當即拒絕。他說:「我這鷂子都餵熟了,還等它們幫我抓鳥呢。」走進網鳥人的屋中,裡面的一個柜子上放著幾隻死鳥,帶路的老者說,這就是那鷂子抓來的。屋裡炕上還有一位老人,手中正把玩著一隻鵪鶉,他告訴記者,他這鵪鶉也是網下來養熟了,準備用來鬥的。 網鳥人院子外面的網下,有一排小房,裡面傳來了小鳥唧唧喳喳的叫聲。網鳥人介紹,屋裡的鳥都是進入他的羅網之後,被他馴養的。從馴養這些鳥後,他對鳥的習性越來越有了興趣,買了一些書籍研究。他現在馴養的這些鳥有「黃玉」、「黃雀」、「辣子」、「小雲雀」、「馬耳」、「金翅」等,這些鳥是他的生活來源。 折翅東山上 順著網鳥人房後的小路走到山坡上,記者突然發現了東面山梁上的一張大網。急忙跑下山,沿著山上的巖石攀爬了起來。巖石邊上長滿了荊棘,石縫裡伸出小草和樹根,幾乎無法下手,只能用手指摳著石縫奮力攀爬,終於攀到了山頂。 山的半坡上有位拾柴火的婦女,她告訴記者這山叫東山。 山梁上的這張大網,長約15米,高約6米,分6層,網線極細,飛鳥路過,一定不會倖免於難。網下的情景更是觸目驚心:地下散布著一層厚厚的羽毛,估計是被網住過的飛鳥數量不會小了,這一地的羽毛便是飛鳥被網住之後掙扎脫落的。網邊的山坡上,有兩隻死去鳥,其中一隻的內臟已經被什麼動物啃噬掉了。另一隻鳥死的時間不是很長,身體還有些柔軟。網上懸掛著兩隻死鳥,大小如喜鵲一般,鳥身上的羽毛黑褐色和白色相間,翅膀和尾巴上的大毛髮著孔雀藍色的螢光,看起來非常漂亮。死鳥的眼睛是睜開的,可能它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在回家的路上無端被網,所以難以瞑目。這鳥掛在網上,估計主人還沒來得及收網。 記者在網下撿到一把脫落的羽毛,羽毛約25釐米長短,是鳥的翅膀或尾巴上的大毛。山下的一個村民告訴記者,這羽毛很可能是鷹留下的。 順著大網朝東走去,下山的坡比較平緩,由於邊走邊尋找其他的網,記者自己也差點撞在眼前的一張網上。這網沒有山頂的那張高大,但規模也不是很小,山頂的網是南北走向,而這張網是東西走向,由於兩張網的距離不是很遠,所以這兩張網很可能攔截不同方向的飛鳥。這網上沒有掛鳥,但從網下堆積著的羽毛來看,也是收穫頗豐。 這網的主人是一位上了歲數的大娘,她熱情地向記者介紹她的網前幾天的收穫,然後把記者讓進了她家小憩。她說,她家的網網到了兩隻鷂子,都給了山那邊的網鳥人家了。 「千山」鳥飛絕 不僅在長島,海陽的千裡崖島的鳥兒也未免於難。這是一個孤島,島上沒有居民,乘漁船上島需要走4個小時,當地人稱這裡為千裡山。就是這麼遙遠的海島,也沒能擋住網鳥人的腳步。這島的山上到處豎著杆子,支著網,由於沒有人煙,這些網支得非常隨意。網鳥人每天要將幾編織袋的鳥帶下島來,這些鳥被送到青島嶗山的市場上,活的供人玩耍,死了被人食用。 國慶節期間,探路者俱樂部的一些戶外運動愛好者上島露營時,看見了觸目驚心的一幕,他們這樣描述道:「我們在山上的時候,看到這些網上懸掛著的小鳥,它們無助地掙扎著,但難以逃脫極細的網線。當時正是候鳥遷徙的時候,網鳥人每天的收穫都不少,所以也不在意一兩隻鳥。我們從他們的網上救了很多鳥放生,還有一隻老鷹,很有靈性,救了它之後,還回來在我們上空盤旋了一會飛走了,感動啊!!」 探路者們的行動卻沒有感動網鳥人,網鳥人一直守候完鳥類的整個遷徙期,從中牟取暴利。記者從煙臺旅遊資源簡介上了解到,千裡崖是一處尚待開發的旅遊島嶼,那海灣海鷗飛翔,海水清澈,是黃海上一道美麗的風景。讓記者擔心的是,如果開發旅遊,那些網鳥人會給遊客留下什麼印象?煙臺的海島會不會讓人心驚肉跳? 鳥類起源於恐龍時期,距今已有1.5億年的歷史,而人類的形成比鳥類要晚得多,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人類佔有了本來屬於鳥和其他生物的家園。 到了秋天,許多在北方繁殖的鳥類,帶著幼鳥成群結隊的飛往南方過冬,來年春天再返回北方產卵育雛。鳥類遷徙的路程很長,但飛行路線固定不變,也不迷失方向。 攔截鳥類遷徙的腳步是一種犯罪行為,是某些不懂法、不道德的人對人類家園的破壞。我們希望在今後的遷徙期不要再發生這麼血淋淋的場面,希望飛鳥能夠記住遷徙途中善良友好的煙臺人。 (記者曙笑華 ) |
責任編輯:張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