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構】實時觀察PDZ結構域中配體誘導的別構轉變

2021-01-21 GoDesign
2020年10月,來自弗萊堡大學物理研究所的Gerhard Stock課題組和蘇黎世大學化學系的Peter Hamm課題組合作在PNAS上發表了題為「Real-time observation of ligand-induced allosteric transitions in a PDZ domain」的文章,介紹了一種實時觀察配體誘導的別構轉變的方法,使用PDZ2作為模型體系進行研究。別構表示蛋白質或者蛋白質複合物中兩個位點的耦合,當配體與遠端位點結合後能夠改變活性位點的親和力。由於生物學功能與蛋白質結構密切相關,配體誘導的蛋白質功能變化通常與蛋白質平均結構的變化相關。另一方面,配體的結合也可能會改變蛋白的柔韌性,從而改變結構的變化並為自由能提供熵的貢獻,稱為「動力學別構」,已經被用於解釋配體結合後沒有明顯構象變化的情況。研究動力學別構的方法主要是NMR光譜學,但是這僅能解釋平衡動力學。儘管結構上的變化和動力學上的變化這兩個模型似乎都是合理的,但是「別構信號」的性質還不清楚,所以需要去研究別構的成因。這主要包括三個步驟:1)配體的結合,2)導致蛋白質的原子經歷非平衡的時間演化,3)最終導致蛋白質遠端位點的結合親和力發生變化。這被稱為「變構轉變」,是一個非平衡過程,僅在極少數情況下能直接觀察到,一方面是因為結構變化的微小性使得轉變途徑難以通過實驗觀察,另一方面是因為分子動力學(MD)模擬的時間尺度的限制。本文主要是發展了一個研究前兩個步驟的方法,以PDZ2結構域作為模型體系來研究配體誘導的別構轉變。由於PDZ結構域結合配體以後的構象變化很小,所以是研究動力學別構的一個很好的例子。PDZ結構域介導的相互作用在許多信號轉導複合物中起著關鍵作用。PDZ結構域中的別構信息流被認為是通過蛋白質中保守的別構網絡進行傳導的。此處考慮的體系是來自hPTP1E(human tyrosine phosphatase 1E)的PDZ2結構域和連接有偶氮苯部分作為光控開關的RA-GEF-2肽衍生物(Ras/Rap1 associating guanidine nucleotide exchange factor 2)(圖1)。通過對偶氮苯部分進行光異構化,可以在精確定義的時間點改變配體的結合親和力。作者將時間分辨振動光譜法與同位素標記策略結合使用,以實時監測蛋白質的結構變化,並執行大量的(大於0.5 ms的總模擬時間)全原子非平衡MD模擬與Markov建模相結合來解釋根據系統的結構演變得出的實驗結果。他們發現該蛋白質的平均結構變化相當小。但是,在實驗和MD模擬中,蛋白質的自由能表面都可以以少量的亞穩態構象狀態為特徵。與將別構作為亞穩態狀態的相對群體之間的相互轉換的觀點相一致,他們看到配體誘導的PDZ2結構域的響應如何最好地描述為自由能態的重塑,以及該響應如何從配體傳導到蛋白而不會引起蛋白質結構上的明顯變化。

 

圖1. 配體轉換的PDZ2結構域。在光控開關(紅色)的反式構象中,配體(藍色)在結合口袋中結合的很好,而當轉換為順式時配體開始移出。

 

作者利用醯胺I條帶範圍內的瞬態紅外光譜研究配體誘導的構象轉變。該帶主要來自肽/蛋白質主鏈的C=O拉伸振動,並且具有強烈的結構依賴性。儘管無法從醯胺I條帶確定蛋白質的結構,但是蛋白質結構的任何變化都會在該條帶中引起微小但明顯的變化(圖2A–C)。圖2顯示了在trans-to-cis(圖2D–F)或cis-to-trans(圖2G–I)進行光轉換後,醯胺I振動光譜區域中的瞬態IR響應。選擇性同位素標記可用於區分肽配體與蛋白質的貢獻。兩種同位素的瞬時IR響應看起來都非常相似,因為該信號主要由可光轉換的肽控制,該可光轉換的肽直接受到偶氮苯部分的幹擾。圖2的右圖顯示了移除可光轉換肽配體貢獻的double-difference光譜。總體而言,這些double-difference光譜的動力學非常複雜,並且涵蓋了多個時間尺度。此外,trans-to-cis(圖2F和3A和C)與cis-to-trans轉換(圖2I和3B和D)的響應不是彼此的鏡像,這可能暗示蛋白質在相反方向上採取相同的途徑。

圖2. PDZ2在醯胺I條帶區域的瞬態紅外光譜。D–I中的紅色表示正吸光度變化,藍色表示負吸光度變化。

 

圖3A–D中的紅線是使用最大熵方法對信號進行時間尺度分析得到的擬合曲線。時間尺度譜在圖3A–D中顯示為藍線。上面討論的每個動力學過程在這些時間尺度譜中都顯示為一個峰,並且圖3A–D中所示的所有例子的峰圖都不同。儘管如此,動力學特徵似乎表明相對較少的離散時間尺度(圖3E–F)。

 

圖3. 進行trans-to-cis(左)和cis-to-trans(右)轉換時,在1,636 cm-1(A和B)和1,579 cm-1(C和D)處的瞬態13C15N-WT差異數據,突出的特徵標記為圖2中的∗1至∗ 3。E和F顯示了相應的動力學特徵。G和H顯示了分子動力學模擬的動力學特徵,它是通過對平均Cα距離的非平衡時間演化的時間尺度分析獲得的。

 

圖4A顯示了從5×5 µs長的反式平衡模擬中獲得的自由能表面,該模擬描述了PDZ2的配體結合態。自由能態揭示了四個定義明確的局部最小值,表明系統的亞穩態構象狀態。基於密度的聚類確定狀態1接近晶體結構,而狀態2則表示結合口袋的開放狀態。圖4A和B揭示了cis中可及的構象空間大大增加,並且狀態5的出現顯示了結合口袋的進一步打開。圖4D顯示了配體的光控開關引起了狀態群體的顯著轉移,主要是從狀態1轉移到狀態2和5。為了說明與這些狀態相關的構象變化,圖4E顯示了狀態1和2以及cis中特有的狀態5的能量最小結構的疊加圖。圖4F顯示了主要狀態對應的蛋白質結構以及配體的位置密度。

 


圖4. 確定亞穩態的構象狀態。從PDZ2的trans(A),cis(B)和無配體(C)平衡模擬中獲得的自由能態圖,是兩個基本殘基間距離的函數。

 

——小結——


總的來說,本文結合瞬態紅外光譜和非平衡的分子動力學模擬,描述了PDZ2結構域中的配體誘導的構象轉變,這種構象轉變被認為是造成蛋白質別構通訊的原因。此外,本文的結果暗示純動力學驅動的別構和構象變化驅動的別構不像之前認為的分的很開,兩者之間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從而允許蛋白根據傳入的信號調整它們的自由能態。本文介紹的光控開關方法用途非常廣泛,可以讓我們了解別構通訊中的「時間」和「速度」。 


參考文獻:

Bozovic, O., et al. "Real-Time Observation of Ligand-Induced Allosteric Transitions in a Pdz Domain."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17.42 (2020): 26031-39.DOI: 10.1073/pnas.2012999117


點擊左下角的"閱讀原文"即可查看原文章。

作者:   謝娟

審稿:黃喬靖

編輯:林康傑


GoDesign

ID:Molecular_Design_Lab

( 掃描下方二維碼可以訂閱哦!)

本文為GoDesign原創編譯,如需轉載,請在公眾號後臺留言。


相關焦點

  • 「別構」實時觀察PDZ結構域中配體誘導的別構轉變
    2020年10月,來自弗萊堡大學物理研究所的Gerhard Stock課題組和蘇黎世大學化學系的Peter Hamm課題組合作在PNAS上發表了題為「Real-time observation of ligand-induced allosteric transitions in a PDZ domain」的文章,介紹了一種實時觀察配體誘導的別構轉變的方法,使用PDZ2作為模型體系進行研究
  • 【別構】Ser-Thr kinase的別構激活起源
    Aurora A作為其中一員調控細胞周期,在TPX2結合到疏水口袋後,一方面使其靶向紡錘體微管蛋白,另一方面別構激活其活性。通過重建祖先序列,作者確定了活性環自磷酸化為最古老的別構激活方式,然後進化出了TPX2別構調控(圖1B)。從基因樹來看,TPX2晚於Aurora A出現,並且僅在某些植物和動物裡面出現,而細菌中沒有出現,可能細菌丟掉了TPX2結合區域。
  • 激酶別構抑制劑,會帶給我們驚喜嗎?
    I型ATP競爭性抑制劑,結合活性態激酶結構域,II型ATP競爭性抑制劑,結合非活性態激酶結構域,III型競爭結合非ATP口袋附近的別構位點,IV型為競爭結合非ATP口袋遠端的別構位點,V型競爭結合複合位點,如雙底物位點等,VI型非可逆競爭結合ATP口袋位點。絕大多數已經獲批或正在臨床研究的激酶小分子抑制劑都屬於I型或II型。它們均直接競爭ATP結合部位,其主要特點是選擇性相對較差。
  • Nature:變構蛋白的活性並非純粹由結構調控
    專題:Nature報導變構蛋白(別構蛋白)是具有變構劑行為的蛋白質。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和其性質及生理功能的關係也十分密切。此前一直認為不同的蛋白質,正因為具有不同的空間結構,因此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質和生理功能。
  • 生化名詞解釋:半保留複製,別構效應,核酶,操縱子,SD序列
    半保留複製(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在DNA複製過程中鹼基間氫鍵先破裂並使雙鏈斷開,然後每條鏈可作為模板在其上合成新的互補鏈。在此過程中,每個子代分子的一條鏈來自親代DNA,另一條鏈則是新合成的,這種方式稱為半保留複製。2.
  • 浙大/上海藥物所/山大揭示膽汁酸受體配體識別及激活的獨特機制
    該研究首次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重構技術解析了膽汁酸受體GPBAR在合成配體P395以及膽汁酸類似物INT-777作用下與Gs蛋白三聚體形成的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明確了GPBAR對兩親性配體的識別機制;揭示了GPBAR識別多種膽汁酸的指紋圖譜;鑑定了天然膽汁酸結合受體的別構位點;闡明了GPBAR非經典激活機制以及受體第三個胞內環的重要功能;同時還探究了不同配體介導受體下遊信號偏向性的結構基礎
  • 腐蝕頂刊:發現鈍化膜可誘導織構金屬電化學活性各向同性
    高沉積速率雷射立體成形(high-deposition-rate laser solid forming, HDR-LSF)—電解加工(electro chemical machining)複合製造技術可實現金屬高性能大型複雜整體結構的高效率、低成本、輕量化製造,在航空發動機大型整體結構製造中應用前景廣闊。
  • 腐蝕頂刊:發現鈍化膜可誘導織構金屬電化學活性各向同性
    高沉積速率雷射立體成形(high-deposition-rate laser solid forming, HDR-LSF)—電解加工(electro chemical machining)複合製造技術可實現金屬高性能大型複雜整體結構的高效率、低成本、輕量化製造,在航空發動機大型整體結構製造中應用前景廣闊
  • Nature:張巖/於曉/謝欣/孫金鵬團隊合作揭示膽汁酸受體配體識別及...
    P395以及膽汁酸類似物INT-777作用下與Gs蛋白三聚體形成的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明確了GPBAR對兩親性配體的識別機制;揭示了GPBAR識別多種膽汁酸的指紋圖譜;鑑定了天然膽汁酸結合受體的別構位點;闡明了GPBAR非經典激活機制以及受體第三個胞內環的重要功能;同時還探究了不同配體介導受體下遊信號偏向性的結構基礎。
  • 基於結構的蛋白激酶抑制劑設計
    蛋白激酶的活性區域大多數激酶都是由至少兩個結構域組成,一個是催化結構域,負責綁定並磷酸化底物蛋白;一個是調控結構域,直接與輔助蛋白相互作用,這個輔助蛋白通過改變構象調整催化結構域的催化活性。催化區域的核心結構是由一個小的N端區域和一個大的C端區域通過一個鉸鏈區相連而構成。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螢光染料發光構效關係研究取得系列進展—新聞...
  • EBSD晶體學織構基礎及數據處理
    織構的定義:多晶體中晶粒取向的擇優分布。在工程中r值來表示,其值越大,深衝性越好。從圖上可以看出,板材的織構是影響r值的主要因素。板材的γ-纖維織構(<111>||ND,ND為軋面法線方向)越強,其深衝性能越好。板材中的織構與r值有密切關係。
  • 超級構式:來自漢語語法演化史的證據
    此外,因為被動、比較等結構中的介詞短語都是非結果特徵,在(9)這種超級構式的作用下,這類結構中的介詞短語後來都被限制在謂語動詞之前出現。這不是簡單的介詞短語從謂語之後移到謂語之前,而是在謂語動詞之前被新語法化而來的語法標記所取代。上述所舉的上古漢語例句對應的現代漢語句子如下:  (10) a.萬乘之國被趙國圍困。
  • 「行走的XXX」構式中的隱喻與轉喻
    摘  要:在網絡新聞標題中,熱門的「行走的XXX」構式其話題對象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車等物體。「行走的」往往是「直立行走」的縮寫形式,而能否直立行走是人和動物的本質區別特徵之一。因此,通過範疇及特徵的轉喻機制,該構式容易激活人的概念。
  • 大連化物所螢光染料發光構效關係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該團隊以螢光分子發光構效關係為核心,以「實驗/理論」相結合的模式深刻理解和探索分子發光機理,工程化創製高性能新型螢光分子,並於近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該研究團隊與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教授劉曉剛合作,在前期獲得高螢光強度和光穩定性系列新型螢光染料的基礎上(J. Am. Chem. Soc.
  • 銥催化不對稱烯丙基去芳構化反應研究獲進展
    芳香化合物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可以為這些在合成中極具挑戰性的螺環或多環化合物提供方便、高效的合成方法。芳香化合物是化學化工領域最為廣泛應用和價廉易得的合成原料,但因其芳香性而難以實現高選擇性的去芳構化反應。由於通常需要劇烈的反應條件,難以實現不對稱催化,到目前為止,催化的直接不對稱去芳構化反應還非常有限。
  • 科學社會學:聚焦科技與社會的互構
    科學社會學研究的這些轉變既體現了社會學學者對科學的關注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新的整體的發展,也體現了新的科學社會學研究進路對傳統科學哲學和技術哲學研究的促進作用。在本土案例研究中深化理論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科學社會學的發展,周程表示,必須始終立足於國際視野和本土實踐,一方面,可以在學術薪火傳承的過程中,指導青年學者夯實科學社會學理論基礎。
  • 西南大學:聚合物織構結構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
    西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宋群梁教授創新團隊在低成本倒置結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學方面最近取得了新突破,相關研究成果「Coordinated Optical Matching of a Texture Interface Made from Demixing Blended Polymers
  • Light在線【直播預告】 | 張霜 :超構材料的光學拓撲性
    Light在線【直播預告】 | 張霜 :超構材料的光學拓撲性 2020-06-28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