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並非影評人,只是寫作這件事對我來說無法閉門造車,精力總被分散缺少一些體驗。我深深的信仰「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中「行」的重要性。可當你纏繞於都市的喧囂,仍然需要繼續用文字的方式記錄自己的思考,對一部影片的探討似乎顯得信手拈來。電影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一件娛樂消遣的事,走入影院就像穿越另一種人生,全情投入到故事、人物以及環境中,你會隨著情節的跌宕起伏產生不一樣的體驗,獲得不一般的感受與閱歷。
在做公眾號的最初,許多朋友說你發了那麼多影評在微博、朋友圈,我們已經習慣看完電影後再看看你寫的。這些不經意的閒聊在無形中給了我一些自信,促成了我堅持進入影院觀影並加強感受記錄的這種習慣。當然除此以外我的老爸從小對我的薰陶以及我的老公堅持不懈的贊助每一期《看電影》雜誌,這些影響促成了時至今日我對於電影的痴迷,不過這也都是副業,各位看官看看熱鬧就好。
從年三十到初二,受春節檔的影響連續進了四次影院,看了近期的數場電影,甚至有一天達到早晚各看一場的境地。有一部影片,我覺得有些被忽視,那就是《Arrival》(降臨)。由於影片涉及語言學、翻譯學、文字學的複雜知識,所以我尊重片名英文單詞的包容性,單純理解為外星人的降臨似乎太過淺表。許多人說這是一部披著科幻外衣的純文藝片,我承認其中深奧、複雜的哲理元素,這二年許多外片,包括動畫片都會提出一些高深的具有哲學價值論的觀點。
區別於以往的科幻電影,該片講述了十二個巨大的外星飛船降臨地球後,語言學家、物理學家等科學家,與外星人展開從陌生到相互認知的過程。從未知的恐懼到相互信任的建立,觀感從做好了受驚嚇的準備到越來越覺得驚豔。實話說劇情相當燒腦,尤其線性時間的概念將未來與過去連接在一起。就像開場女主自己說的「我們的記憶被時間順序和因果關係牽絆」。好像我們的人生有些事記憶猶新,有些事難以忘懷,有些事隱藏心底諸如此類。我們是否思考過夢境與記憶是否曾在人生中有預見性的出現?有些人你似曾相識,有些地你好像去過,有些事也許在重蹈覆轍。那些莫名的熟悉會不會是時空交錯時的留戀?思維能力稍弱的人估計會被影片中的各種閃回,以及什麼是現實、什麼是回憶所牽絆,難以理解吧!
為了加強這種虛幻和現實的真實性,片中出現了許多紀實性跟拍手法,讓人覺得更加身臨其境。以往的科幻電影,大都是外星人適應地球,更加甚者是外星人來到地球時已經掌握我們的語言、文化、科技等等。在這部片子裡要見到外星人,首先要先學會適應外星人的環境。原本概念中的上升變成了平行,而現實中的正即成為反。並且與外星人的接觸一定是一個從陌生開始建立認知的過程。盲眾們對於未知的恐懼所做的事都是自我的傷害。女主在時間維度被打破後預見到生死與結局,依然選擇面對接受,這種勇氣是我們當下所需要的,如片中所說「儘管已經知道這段旅程的風景和歸宿,我仍會擁抱它,迎接它的每個時刻」。很多人都會過多的關注結果本身而不去感受過程的美好。
以圖形符號代替語言和文字的創意其實挺牛逼的。就像繪畫與設計,你感受得到就感受得到,感受不到只能說你太low。為何還需過多的文字語言去解讀形容!但我想說,科學的美從來沒有像這部影片一樣讓人深刻的感受到。語言體系決定思維模式進而影響認知維度是這部影片的觀點,非常值得深思。語言對於思維的影響給我了全新的認識,建議英語老師都去看看思考一下國人為何英語學不好!很多地方生澀難懂,應該是翻譯的問題。畢竟一個單詞可能會有許多種意思的理解,就像我們自己說話,經常說完後加一句:我不是那個意思!
但有一點還是要質疑,「武力不能成就英雄,只能帶來更多的孤兒寡母!」這句話作為對中國軍事決策的勸解我實在不懂。片中莫名強化中國力量,塑造的中國很好鬥,有些危言聳聽。而且老外難道認為亞洲人都長一個樣嗎?對全球軍事力量起決定作用的商將軍,居然一看就是一個日本人。這種粗糙的製作真是狗血!為什麼用商這個姓?是隱喻全球最終都要走向和平共贏嗎?
說了這麼多,希望大家可以關注一些這類宣傳力度不大的影片。我現在也越來越喜歡電影的世界,因為有超越真實的虛幻。有時可以麻痺自己,感受真善美,可以令浮躁的心緒得到舒緩。大家都知道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實際上現在許多人的生活早已變成無彩色系了,反倒是通過電影可以得到繽紛五彩的生活感受,那就足夠了!
歡迎關注「我想靜靜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