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劉靜課題組首次提出輕量化液態金屬物質概念

2020-12-05 清華大學新聞網

醫學院劉靜課題組首次提出輕量化液態金屬物質概念


清華新聞網4月14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劉靜教授課題組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輕量化液態金屬物質」(Lightweight Liquid Metal Entity)的研究論文,首次提出了輕量化液態金屬物質的概念,並展示了這一全新材料的特性和用途,相應成果被選為期刊內背封面故事(圖1)。

圖1.《先進功能材料》期刊內背封面故事反映的輕質液態金屬材料

常溫液態金屬通常是指一大類熔點接近室溫的低熔點金屬。與傳統認知中的金屬不同,此類物質通常情況下呈液態,既具有液體良好的流動性,又擁有金屬材料優異的導電性與導熱性,且易於通過溫度調控使其在固液相之間快速切換,即表現出剛柔相濟的特點。由於這些因素,液態金屬在柔性電子、3D列印、晶片冷卻、生物醫學以及可變形機器人等領域得到了日益增長的應用。然而,常規的液態金屬材料自身密度通常很高,這會給由此製成的器件與裝備平添額外重量,造成相應能量消耗,也削弱了使用的靈活性。

為改變上述現狀,劉靜課題組提出了旨在製造輕質液態金屬的基本思想,他們特別以共晶鎵銦合金及中空玻璃微珠為典型代表(圖2),製備出了密度僅為水的一半以至可漂浮於水面的輕量化液態金屬複合材料(圖3)。這種材料除保留了純液態金屬良好的導電性、導熱性、力學強度及固液相變特性(圖4)外,還擁有可塑性、可變形性乃至磁性等行為,作者們為此設計了系列平面及三維應用場景,並引入不同封裝方式實現了對材料漂浮行為的調控,展示了水面電路及水中機器人的潛在應用。

圖2. 典型輕量化液態金屬複合物微觀結構的SEM與EDS圖

圖3. 基於液態金屬-中空玻璃微珠製成的輕量化複合材料及對應密度

圖4. 基於GaIn與玻璃微珠的輕量化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的力學與溫度斷裂行為

論文在線發表後引發了國內外知名科學雜誌或新聞網站的重視,《新科學家》(New Scientist)、Deeptech深科技、物理學家組織網Phys.org、Futurism及X-MOL、高分子科學前沿、學術頭條、鳳凰網、騰訊等對此進行了專題報導。

輕質液態金屬物質概念的提出具有基礎科學意義和普適應用價值,由此開啟了一條研製新型液態金屬功能材料的基本途徑。原則上,結合各類液態金屬與對應的輕質改性物質,可賦予終端材料更多目標功能,從而能以一種材料形式同時將許多尖端材料的功能如電、磁、聲、光、熱、力學、流體、化學等集於一體,這是已有材料體系不易具備的,因而在許多場合十分有用,比如作為印刷電子墨水、3D列印材料、可注射金屬骨骼與牙科修復、血管栓塞及造影劑、水中機械電子設備、剛柔相濟型可穿戴外骨骼以及可變形柔性機器人等。

此項研究中,論文第一作者為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博士生袁博,通訊作者為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相應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中科院前沿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dfm.201910709

供稿:醫學院

編輯:李晨暉

審核:程曦


相關焦點

  • 醫學院劉靜教授課題組首次觀察到液態金屬流體宏觀體系中的波粒二...
    清華新聞網6月8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劉靜教授課題組聯合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在液態金屬基礎研究中取得進展,實驗中首次觀察到了液態金屬流體宏觀體系中的波粒二象性,為藉助金屬流體行為認識量子世界乃至更多物理體系開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圖1)。
  • 金屬的密度低於水?劉靜團隊再次實現液態金屬領域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為解決這一問題,劉靜團隊提出了「輕質液態金屬」——一種由空心玻璃微珠(Glass Bubbles)和鎵銦共晶(eGaIn)組成的非常規超輕材料 GB-eGaln。下圖 a 為空心玻璃微珠結構示意圖,b 為玻璃氣泡的真實照片(左)和顯微鏡照片(右)。
  • 中國在國際上首次提出全液態量子器件與計算技術概念
    本報北京11月25日電 (記者喻思南)液態金屬可以用來製造計算機核心電子元件,進而引發計算機的革命?不久前,我國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液態金屬的全液態量子器件技術的概念,並明確指出這一超越傳統的可變形柔性器件,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相關論文近日公布在美國物理學預印本網站上。
  • 液態金屬熱點前瞻 非晶合金時代液態金屬迎爆發契機
    清華大學新一代液態金屬基複合式腫瘤栓塞劑問世近日,劉靜課題組報導了全新一代的功能複合型腫瘤栓塞劑:液態金屬/海藻酸鈣(LM/CA)水凝膠,其操作靈活簡便,可注射、可顯影,可根據需要製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腫瘤製劑。研究中引入鎵銦合金液態金屬經超聲打碎成微小顆粒,均勻分散在海藻酸鈉水溶液中,結合鈣離子溶液,可以在體原位快速形成固態液態金屬/海藻酸鈣水凝膠。
  • 液態金屬將帶來技術領域的新變革—新聞—科學網
    不久前,在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劉靜的實驗室裡,科研人員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了他們首次發現並報導的上述奇妙現象。這裡的室溫液態金屬是一大類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然而其諸多屬性和用途卻長期鮮為人知。
  • 理化所等提出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
    近期,由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報導了一種全新原理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在國際上引起持續廣泛的影響。正是出於這一考慮,研究小組基於10餘年來在液態金屬材料學與生物醫學工程學領域的長期積累和實踐,首次提出了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液態金屬神經連接與修復技術,旨在迅速建立切斷神經之間的信號通路及生長空間,從而提高神經再生效率並降低肌肉功能喪失的風險。
  • 中國誕生「終結者」:液態金屬機器領先世界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和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發現,液態金屬可在「吞食」少量物質後以可變形機器形態長時間高速運動,實現無需外部電力的自主運動,這樣可變形、可高能運轉的液態金屬讓人不禁想到科幻電影《終結者》中由液態金屬製成的T-1000和T-X型終結者,這一針對液態金屬的最新發現很可能讓液態金屬機器人成為現實。
  • 我在液態金屬生物醫學材料學實現全面突破
    原標題:我在液態金屬生物醫學材料學實現全面突破   液態金屬是物理化學行為十分獨特的新興功能物質。過去,科學家們大多關注液態金屬在半導體、機器人製造等方面的應用,但我國科學家的研究卻開闢了液態金屬的新領域——日前,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和清華大學醫學院組成的聯合小組,首次系統地提出並構建了液態金屬生物醫學材料學新領域,並應學術期刊《國際材料學評論》之邀,撰寫了專題評述論文。
  • 液態金屬能「進化」成計算機?中國首提全液態量子器件與計算技術概念
    摘要:液態金屬可以用來製造計算機核心電子元件,進而引發計算機革命?中國在國際上首提這一概念,並指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本文來自人民網,作者喻思南,原文標題《我國科學家國際上首次提出全液態量子器件與計算技術概念——液態金屬能「進化」成計算機?》。
  • 我國成功研發出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 新一代機器人將出現(股)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團隊首次提出「輕質液態金屬」的概念,研發出了密度低於水的液態金屬複合材料,為打造液態金屬機器人奠定基礎。液態金屬是金屬材料中的新貴,有可能逐漸替代現有的材料,並製造出突破性產品。液態金屬將成為繼工程塑料、輕合金之後的第三代新材料,能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產品、鋰電池、3D列印、柔性智能機器、血管機器人等領域,液態金屬應用前景廣闊,不僅能有效帶動產業升級,還將催生萬億規模市場空間。相關概念股主要有宜安科技、雲海金屬等。
  • 液態金屬有什麼新突破?液態金屬有胞吞效應甚至還會呼吸
    研究中國「終結者」——液態金屬機器人的中科院、清華大學劉靜團隊又有新發現。細胞吞噬外界顆粒的「胞吞效應」,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種行為。據央視新聞4月29日報導,劉靜研究員帶領的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清華大學醫學院聯合研究小組團隊最近發現,液態金屬也會做出這樣的「行為」,除此之外,它們甚至還會「呼吸獲能」。劉靜描述稱,「這有點像生命」,所以將其稱為「類生物行為」。日前,這一研究成果以封面形式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尖端科學》(Advanced Science)上。
  • 中科院研究突破:讓液態金屬機器能"跑"能"跳"
    ,首次報導了由液態金屬驅動的金屬絲振蕩效應、金屬顆粒觸髮型液態金屬跳躍現象等,並研發出鍍有磁性功能層的自驅動液態金屬機器乃至以液態金屬為車輪的微型車輛,其中2項研究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研發世界首個液態金屬機器的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觀察者網注意到,這個科研團隊的帶頭人是中科院理化所雙聘研究員、清華大學教授劉靜。
  • 液態金屬望「變身」計算機,這項「黑科技...
    據人民日報26日報導,日前,我國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液態金屬的全液態量子器件技術的概念,並明確指出這一超越傳統的可變形柔性器件,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
  • 電路板上的「舞蹈」:世界首臺全自動液態金屬印表機
    不久前,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製的世界首臺全自動液態金屬個人電子電路印表機,或許能幫你實現夢想。 舞動的「精靈」 在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記者看到的這臺「新概念」印表機頗有些「其貌不揚」,外觀呈長方體,透亮的黑色塑料材質倒是給它增添了幾分精神。不過,這個貌不驚人的傢伙其實很「內秀」。
  • ...液態金屬望「變身」計算機,這項「黑科技」背後又隱藏哪些A股公司
    據人民日報26日報導,日前,我國一個研究小組發表了一項成果,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基於液態金屬的全液態量子器件技術的概念,並明確指出這一超越傳統的可變形柔性器件,有望助推新一代量子計算機和人工智慧系統的發展。
  • 我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金屬液...
    但你知道嗎——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發現液態金屬的液滴居然也能鎖定「CP」,在軌追逐。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導致的液滴協同運動行為,對於探索認識原子層級的電子自旋行為乃至宇宙尺度的行星運動問題均有啟示。
  • 【經濟日報】我國科學家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
    但你知道嗎——我國科學家在實驗室裡,發現液態金屬的液滴居然也能鎖定「CP」,在軌追逐。這是科學家首次在液態金屬宏觀體系中發現類波粒二象性現象導致的液滴協同運動行為,對於探索認識原子層級的電子自旋行為乃至宇宙尺度的行星運動問題均有啟示。
  • 夢之墨革新電子製造技術 全球首創液態金屬印表機
    積澱深厚技術基礎 北京夢之墨科技有限公司由中國液態金屬研究領軍人物——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教授劉靜創辦,是一家有著強大技術支撐的高科技企業。創始人劉靜長期致力於室溫液態金屬、工程熱物理與生物傳熱學等交叉科學問題研究並做出系列原創貢獻,出版了9部跨學科前沿著作,發表期刊論文42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20餘項,因研究工作頻繁取得突破而被國際著名科學雜誌及專業網站廣泛評介。
  • 清華聯手中科院突破密度「結界」:全球首創輕質液態金屬|專訪
    (來源:此篇論文)根據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雜誌發表的論文 「Lightweight Liquid Metal Entity」,這個團隊提出「輕質液態金屬」 概念,並發明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輕質量液態金屬材料。
  • 【經濟日報】火星上流動的物質也可能是金屬
    (資料圖片)  10月30日《經濟日報》推出科普報導《火星液態水的發現說明了啥?》後,記者收到清華大學教授、中科院理化所雙聘研究員劉靜的郵件,他指出,火星上頻繁觀察到的流體狀物質很有可能並非水,而是液態金屬。這個有趣的說法引起了記者的關注,於是對劉靜教授進行了採訪。  「從此次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的流動物質照片的光澤、形態、反射率來看,它們更接近液態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