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成大是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在紹興二十四年,他就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堂為官,先後擔任過禮部員外郎,崇政殿說書等官職。後來他被外放到地方為官,在那期間積極採取措施改革地方落後面貌,取得一定的成效,之後被調回京城。
公元1170年,他曾經作為使臣出使金朝,想要金朝方面歸還北宋諸位皇帝安息的地方,並重新規定國書禮儀。面對這個旁人都很為難的任務,他欣然接受,並沒有受到侮辱成功返回。憑藉著多年來的功績,他逐漸得到了升遷,擔任參知政事一職之後,又相繼管理過建康等地,均建立了不朽的政績。除了政治家之外,他還有一個身份便是文學家。
在文學創作方面他也極其有名,他繼承了白居易等人現實主義精神,並融會自己想法,自成一家,其作品極大程度的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具有很高的文學意義。楊萬裡曾言:知政幾二十人,求天下之所謂正臣,如公才一二輩。
範成大出生在蘇州,他年幼時期便極為聰明,在12歲的時候就已經就熟讀中國通史,從14歲開始就獨自創作。公元1167年,範成大被朝廷起用,最開始被任命為地方官,前往管理處州。憑藉著突出的表現,在第二年便得到機會入朝覲見皇帝。他誠懇的向宋孝宗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因為現在國庫空虛,應該加大措施發展經濟,宋孝宗也給予採納。
後來被任命為禮部員外郎,兼任國史院編修官。在這期間,朝廷規定用絹來統計掌握的數量,估價低但定罪卻非常嚴格。範成大就上奏皇帝說,和平時期每匹絹的價格不到1000元,而估價卻超過了幾倍,現在絹的價格實在過於昂貴,比原本的價格翻了一倍不止。宋孝宗聽完之後十分驚訝,就根據他的建議,重新調整了絹的價格,從而減輕了刑罰。
眾所周知的在宋孝宗統治時期,他曾一手發動了隆興北伐,但這次戰爭的結果以宋朝方面失敗告終,因此雙方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隆興合議。但是在與金國籤訂隆興合議的時候,雙方忘了協商有關國書的禮儀,對此宋孝宗十分後悔。
公元1170年,宋孝宗就任命範成大為左太中大夫,讓他充當宋朝方面的使臣,前往金國向金朝方面索要北宋諸位皇帝安葬的地方,並重新商量國書的禮儀。範成大他想將陵寢的事情寫入議和書中,但宋孝宗卻不允許。在他臨行之前,宋孝宗也十分苦惱,認為是自己害了範成大。
在當時,主戰派都有一戰中的失敗而受到了牽連,而那些主和派也不願意出使金朝,但範成大卻絲毫不畏懼,欣然接受了皇帝的任務。好在金國負責迎接範成大的使者早就聽說過範成大的名聲,並在迎接他的時候戴著帽子來表示自己的尊敬,最終範成大通過自己的努力保全氣節而歸。
淳熙二年,範成大受任為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前往管理成都。在路途中,他曾經向著皇帝說:"在外吐蕃多次侵犯黎州,而這些人狡猾多變,看不起中國人,我覺得應該加強訓練軍隊,修築工事基地還要對士兵灌輸作戰的方法,提高士兵戰鬥力,但這樣沒有金錢是行不通的。"於是宋孝宗就撥了40萬兩白銀給範成大。
等到範成大到任之後,他便重新對黎州的周圍進行了考察。他覺得黎州地處西南邊境要地,應該增加士兵巡守,並請求設置新的職位。而在吐蕃入侵的線路上,應該修建柵欄派遣軍隊駐守。
除此之外,他還使用計謀使得團結的蠻人關係開始破裂,最後竟然兵不血刃的俘獲對方首領。在過去,四川邊境有許多士兵都是民間勇士自發組成的,卻被朝廷官員所私自任用,範成大極力阻止,他就將其中那些可用的人才全部招於自己麾下,發揮他們的長處。
趙惇曾這樣評價範成大:卿以文章德行,師表縉紳,受知聖父,致位丞弼,均佚方面,乃心王室,於天下事,講之熟矣。或許在後世許多人的眼中,範成大只是一位出色的文學創作者而已,很少的人知道他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在政治方面,他極力輔佐在皇帝身邊,為國家的發展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是國家不可或缺的棟梁之材。
參考資料
《堯山堂外紀·卷六十·宋》
《宋史新編·卷一百四十三·列傳八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