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葫蘆裡蹦出的民族,曾經盛行「獵人頭」祭祀

2020-12-05 驢呆愛旅行

說起中國人的形象,大多數人都會形容,黃皮膚、黑頭髮。在很多詩歌裡,「黃皮膚」代表著華夏民族的血統基因。但在雲南邊境,生活著一個十分原始的部落,他們以黑為美,皮膚黝黑,衣服顏色以黑紅主色,被稱為是中國的「黑人」。雖然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民族,但是國內許多演藝印度安部落、原始部落等節目中,扮演粗野豪爽的黑人的演員多是來自於這個民族。

演藝

這個民族就是佤族。佤族在中國少數民族中是一個辨識度很高的民族,分布在中緬邊境,我國境內大概約有42萬人,因為族人數量少,所以很多人並不知道還有這麼一個民族。佤族人天生就有著非常好的歌喉和酒量,民間傳說他們會說話就會唱歌,會喝水就會喝酒。所以到了佤族人聚居的地方,千萬別覺得自己酒量有多好。

佤族姑娘

佤族傳說自己的祖先是從葫蘆裡蹦出來的,就像葫蘆娃一樣,佤族的祖先很早就留下了古象形文字,在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還存在著司崗裡巖畫,說明佤族先民很早就使用了類文字去記載、描述。

滄源巖畫

由於佤族地處在雲南大山深處,其生產生活方式都十分原始,中國著名的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古村就是佤族部落。原始意味著粗蠻,佤族最令人恐怖是獵人頭。佤族是自然崇拜,信奉天神及自然,傳說過去,每逢糧食歉收,佤族都會獵取人頭,祭祀天神。佤族聚落附近會有一片神秘陰森的森林,佤族人叫龍摩爺地,就是獵取人頭後,放置人頭的地方。建國後,國家規定不許再獵人頭,佤族人就用牛頭替代了人頭。進入龍摩爺地,牛頭骷髏遍布,加上陰森潮溼的環境,讓人後背發涼。

龍摩爺地

儘管獵人頭這件事聽起來令人恐怖,但佤族人是一個非常歡樂的民族,古時候的佤族人一年的生活大概就是三件事:種植/收割莊稼、蓋房子和唱歌跳舞。甚至在蓋房子的時候,大家也會圍在一起唱歌跳舞。

佤族少女

除此之外,佤族人的「甩髮舞」、「摸你黑」狂歡節也十分有趣。如果有興趣,可以去雲南省臨滄市滄源縣、普洱市西盟縣去見識一下中國的「黑人」民族。

相關焦點

  • 葫蘆頭和小石猴的故事
    夜裡葫蘆頭給老二託了個夢:「啥也別要,就要一個葫蘆頭。」到了天明,老二說:「哥哥,咱爹娘不在了,你養我長大。分家我啥也不要,就要一個葫蘆頭。」老大想:「一個破葫蘆頭,給你!」葫蘆頭又託給他一個夢:「你沒吃的跟葫蘆頭要。」老二覺得不準頭,又沒有辦法,只好試著說道:「葫蘆頭,葫蘆頭,四個蒸饃一壺酒。」他閉上眼,不一會兒,桌子上熱騰騰的四個蒸饃一壺酒擺好了。以後他啥時候餓了,就跟葫蘆要。 葫蘆頭又託給他一個夢:「以後你沒啥,就給葫蘆頭要。」老二沒屋子住,就說:「葫蘆頭葫蘆頭,先有瓦房後有樓!」
  • 遊牧民族在這座山上畫了5隻老虎,代表什麼意思?
    到巴彥淖爾來看中國35五虎圖,先民刻在石頭上的幸福陰山巖畫主要類型有動物圖像、行獵和放牧圖、車輛圖、徵戰圖以及舞蹈圖和生殖巖畫, 這些圖像都在真實的感覺裡喚起了人們「我從哪裡來的」明晰意識,並開始在石頭裡一遍遍地閱讀自己。
  • 開天闢地的盤古就是葫蘆?華夏與葫蘆有多大的聯繫?
    動畫片《葫蘆兄弟》中,七個葫蘆娃個個神通廣大,最終合體戰勝了蛇妖。這個動畫片曾經風靡中國大陸,是80、90乃至00後不可磨滅的記憶。一、《詩經》裡的葫蘆:瓠與匏在植物學分類上,葫蘆歸類於葫蘆科葫蘆屬,有葫蘆、細腰葫蘆、瓠瓜等數種。
  • 獵狗吞下被冰塊包裹的黑魚,冰融化後魚在狗肚子裡亂蹦,狗疼痛難忍
    在南極海域裡這樣耐寒的魚約有90種。其中有一種黑魚竟可在-2~-3℃的冰中冰凍數周,解凍後仍能復甦。一次,生活在西伯利亞的獵人牽著獵狗外出打獵途中,獵狗發現一塊冰裡包裹著一條黑魚,它就一口連魚帶冰吞到肚裡。
  • 樹上長的葫蘆竟賣了69萬天價!這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
    雖然69萬元的成交價格在王世襄舊藏拍賣中算不上高,然而讓藏友們不解的是,王世襄舊藏固然名頭響亮,樹上長的葫蘆怎麼就那麼值錢?這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在他書中所記載的,普通的文玩葫蘆很少,大多都是為了蓄養鳴蟲和欣賞所用,說通俗點就是養蟈蟈的,專業的葫蘆玩家大多把玩的也是蓄養鳴蟲的葫蘆。「文玩葫蘆在古玩城地攤上比較多見,個頭小的十塊二十塊,大的幾百上千,一般來講入不了行家法眼。遇到皮質不好的葫蘆,盤一輩子都盤不紅。」朱亮說。
  • 探秘「獵人頭」
    「獵人頭(Headhunter)」導管是個神秘的導管,至少名字很神秘。為什麼稱為「獵人頭」?我不知道。查閱了一些文獻,但仍不知其所以然。
  • 西安名菜葫蘆頭,食材不是葫蘆而是它,湯汁濃鬱味道肥嫩
    葫蘆頭是西安名菜,單純從名字上看,似乎是使用葫蘆做成的菜,但其實食材不是葫蘆而是它,做好後湯汁濃鬱味道肥嫩。 【葫蘆頭】 食材:豬大腸、豬肚 配料
  • 葫蘆的寓意 你知道多少
    葫蘆是我國常見的攀援植物的果實,人們經常用來作為觀賞品或者生活用品,葫蘆的應用廣泛,不同的品種有不同的功效和價值,下面就來簡單介紹一下葫蘆的分類以及鑑賞價值。葫蘆在我國古代生活當中曾經佔有重要位置,因為其輕巧耐用,栽培製作簡單,因此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且葫蘆在傳統當中也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 紀念丨《葫蘆兄弟》的誕生·造型篇
    距離1987年1月《葫蘆兄弟》攝製完成已經過去了整整30年。30年裡,這部只有13集的剪紙動畫系列片和片中的角色一直活躍在電視螢屏上和網絡文化中,觀眾群從70後、80後、90後一直滲透到00後。可以說,葫蘆娃在中國動畫界的人氣一點都不比孫悟空低。
  • 葫蘆的文化史:「人類之祖」、道教神器和中國版「諾亞方舟」
    著名學者聞一多先生寫作於20世紀40年代的《伏羲考》認為,伏羲、女媧就是葫蘆的化身,而中國至少有20個民族的49則故事,都說最早的人是從葫蘆裡生出來的。這些神話主要有六種故事模式:一、男女從葫蘆中生出;二、男女坐瓜(指葫蘆)花中,結實後,二人包在瓜中;三、造就人種,放在瓜內;四、瓜子變男,瓜瓤變女;五、切瓜成片,瓜片變人;六、播種瓜子,瓜子變人。
  • 我國各民族與其他國家的中秋習俗
    而其盛行始於宋代,至明清時,節日內涵逐漸豐富,異彩紛呈,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習俗活動祭月。現在我國各地、部分民族都有祭祀月亮的習俗。賞月、吃月餅。因為中秋之夜月亮又圓又亮,全家團聚之時,正是秋夜賞月的好時機。祭月之後賞月再合適不過,全家圍坐一起,擺上各種豐收的瓜果和各式月餅,邊話團圓邊慢慢享用。同時中秋正值丹桂飄香之際,人們也可於庭院中賞桂花、喝桂花酒,別是一番滋味。觀潮。
  • 大地原點涇陽三美食,葫蘆頭、讓餄、茯茶,滿嘴流油還想吃,香!
    來到涇陽,一定要吃有名的「涇陽三美食」:涇陽茯茶、讓餄、葫蘆頭。這三種美味也最能代表涇陽美食的特色。涇陽三美食炒葫蘆頭對於外地人來說,「葫蘆頭」?其實我第一次聽說葫蘆頭還真以為是嫩葫蘆的涼拌菜或者炒菜。但其實不是,葫蘆頭的食材是豬腸,為啥叫葫蘆頭呢?因為它是豬大腸與小腸的連接部分,形狀看起來非常像葫蘆。老陝叫著叫著,就把肥腸叫成「葫蘆頭」了。葫蘆頭對於老陝來說並不陌生,基本都是滷過的,但是炒葫蘆頭不知道各位老陝有沒有吃過,在涇陽,葫蘆頭再炒一遍,可想有多好吃。
  • 用活人祭祀太陽神,吉布森的這部電影,拍出了瑪雅文明的最後歲月
    而給出這個末日預言的,就是生活在美洲大陸上的瑪雅人。 提起瑪雅人以及他們的文明,好像是很久遠以前的事了,事實上也確實不短了。 瑪雅文明是北美古印第安文明,美洲古文明的傑出代表,因「印第安·瑪雅」而得名。
  • 外媒拍中國哈薩克族:世界上最後的金雕狩獵民族
    中國哈薩克族人是世界上僅存的坐在馬背上用金雕狩獵的民族。由於訓練和掌控金雕必須遵循一系列古老且嚴苛的方法,現代的金雕獵人越來越稀少。 在我國忽必烈時代,蒙古獵人盛行馴養金雕捕狼。哈薩克人訓練有素的金雕除了狩獵最大的一個用處還要看護羊圈。它們驅趕野狼在新疆哈薩克人的草原上是司空見慣的。在看護養圈的時候,周圍沒有牧人。
  • 石器時代的墓葬揭示曾經失敗的腦外科手術和活人祭祀
    其中一顆頭骨(前面)顯示出一種叫做鑽孔手術的腦外科手術的跡象。(圖片來源:塞維亞大學)在西班牙一個洞穴中發現的石器時代的頭骨上呈現失敗的腦部手術和死後被斬首的痕跡。據8月13日《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的報導,該頭骨可能屬於一個成年女性,可追溯到大約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4550年。
  • 馬上2021年了,你還只盤過美國葫蘆?
    很多受當時大環境影響、圖新鮮買了幾件小美葫蘆的非葫蘆愛好者,雖然現在仍然保存著這些葫蘆,但堅持盤玩的,可能少之又少了。小美葫蘆的落寞,固然有自身品質不穩定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恐怕還是因為後來出現了一個強有力的挑戰者的緣故。這個挑戰者就是天津手捻葫蘆。天津手捻大概出現在2014年左右,由美國葫蘆與本地葫蘆雜交所得。
  • 能吹奏的葫蘆——葫蘆絲
    雖然葫蘆絲的出現到現在已經很久遠了,但是在現代社會中葫蘆絲在各方面的應用依然很寬廣許多的民族樂團,樂隊的表演中都可以看到葫蘆絲的出現,就算是平常在街上我們也可以看到有人在吹奏葫蘆絲,並且葫蘆絲也非常的簡單易學,但是它的音色卻非常的悅耳動聽。
  • 非洲神秘遊牧民族,喜歡飲用鮮牛血,每家養十幾頭牛備用
    導語:非洲神秘遊牧民族,喜歡飲用鮮牛血,每家養十幾頭牛備用如今世界上擁有幾十億的人口,絕大多數都生活在現代化城市當中,還有極少數人仍然在森林或者人跡罕至的地方生活著,我們稱這些人為原始部落。而今天我們主要來看的就是生活在非洲東部的一個神秘遊牧民族,他們喜歡飲用鮮牛血,每家養十幾頭牛備用,一起來看看吧。這個非洲民族就是馬賽人,跟其他原始部落有所不同的是,馬賽人人數多達100萬並沒有消失的危險。雖然這個民族跟現代社會來往比較密切,但是仍舊保留著特色的民族傳統,當地盛行一夫多妻制度,男人可以用牛換老婆。
  • 亂攀親戚,蔡英文葫蘆裡賣什麼藥(看臺絮語)
    近日,在臺灣舉辦的所謂「南島民族論壇」上,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鼓吹臺灣與太平洋島國之間有歷史、文化的高度關聯性,言語之中閃爍著臺灣人屬於南島民族、「南島民族一家親」的意味。臺當局還表示,千百年來,南島民族的祖先在廣大的海洋上航行、相互往來。
  • 葫蘆島第三實驗小學葫蘆烙畫活動碩果纍纍
    在中華大地,有一個以葫蘆命名的城市叫葫蘆島。在葫蘆島,有一個與城市名稱相關聯的傳統美術項目叫做葫蘆烙畫。在三小校園,有這樣一個興趣小組,叫做葫蘆烙畫小組。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藝術項目,讓孩子們從小對傳統民族藝術有一個了解認識,並能夠親手嘗試操作,不僅在民族文化傳承方面具有著深遠的意義,更極大地豐富了同學們的課餘生活。小組同學剛開始烙畫的時候,經常把畫烙壞,把手烙得起泡,焦一塊兒糊一塊兒。燙壞了一個又一個葫蘆,但同學們並沒有就此放棄。在老師的細心指導和鼓勵下,一件又一件作品在同學們的小手裡烙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