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與水 - 缺水帶來哪些危機-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020-12-03 中國氣象局

  在世界一些乾旱嚴重的地區,許多農民不得不長途跋涉去找水源地。一些缺水的城市或村落中,當地居民為了身體、生活所必需的水而徹夜排著長隊守候在供水站前……這些我們難以想像的場景,每天都在現實中上演。

  世界水資源研究所2019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全球約1/4的人口面臨「極度缺水」危機,「曾經難以想像的水危機正在變得司空見慣」。這份報告通過對全球189個國家和地區的水資源情況、乾旱風險及河流洪水風險進行評估,發現17個國家和地區每年消耗的水量超過其可用水資源總量的80%,被界定為處於「極度缺水」狀態。聯合國數據顯示,全球40%以上的人口受到缺水的影響,預計到2050年,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將面臨水資源短缺。

  水對於生存至關重要,水和環境衛生還有助於保護公眾和環境的健康。我們的身體、城市、工業、農業乃至生態系統都依賴於它。缺水會影響社會、經濟多個領域的運作與發展。

  在農業和生態方面,水是生產和糧食安全的關鍵,是森林、湖泊和溼地等生態系統的生命。糧食生產需要用到大量的水,所有食物的生產過程都需要用到水,農作物、牲畜、水產養殖和森林都需要水。缺水會造成饑荒和營養不良,尤其是在人們依靠當地農業獲得糧食和收入的地區。

  缺水影響人類健康。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年發布的一份關於疾病與水資源關係的研究報告中指出,讓所有人獲得清潔水對於消除被忽視的熱帶疾病至關重要,是預防疾病的前提條件。很多地表水受到了汙染,因此不能被人類所用, 如果用了汙染的水將導致健康問題。據報導,全球每年有500 萬人因汙染水導致的疾病而死亡。

  能源和水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缺水可能影響電廠的正常運行,威脅到能源項目的長期生存,阻礙發展進程。

  水資源不僅僅是一個環境和經濟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水資源的短缺與社會貧困往往是一些動蕩的根源。目前,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與鄰國分享河流和湖泊水系的國家裡,由於水資源供應不足和分配不均,一些地區已經出現緊張形勢,水資源之爭成為區域性衝突的導火索。

  對於個人來說,缺水會直接影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曾經有人進行過「一周缺水」的挑戰,在過程中發現所需用的水遠比預期中得多,缺水之後困難重重,影響到個人健康、衛生、飲食各方面。缺水的情況下,就算保證了身體所需的水分,像是洗澡、洗衣服、烹飪等平常的生活習慣都難以維持。

  因此,水必須作為一個危機問題被意識到。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 古特雷斯也曾強調:「我們必須鼓勵為解決全球水危機開展合作,加強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適應能力,確保所有人特別是最弱勢群體都能獲得水。在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重視水資源,確保對其進行包容型管理,這樣才能可持續地保護利用這一重要資源,造福全人類。」(王玫珏)

(責任編輯:蘇傑西)

相關焦點

  • 中國氣象局簡介-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一、部門簡介  中國氣象局是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它的前身是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於1949年12月。1994年由國務院直屬機構改為國務院直屬事業單位後,經國務院授權,承擔全國氣象工作的政府行政管理職能,負責全國氣象工作的組織管理。
  • 網站大事記-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1997年3月,於北京中科三方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註冊服務機構註冊用戶名為「中國氣象局」的域名(cma.gov.cn),網站構架初步搭建,由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負責運維,氣象報社參與氣象新聞信息提供及相關部分工作;2006年8月,網站完成首次改版;2007
  • 「追風」氣象人-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的風能預報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局作為代表進行了經驗交流。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認為,內蒙古氣象局在風能預報服務方面有很強的服務意識,能夠抓住機遇,在全國各省級氣象部門中較早建立了風能預報服務機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是加強「四個能力」建設的重要體現。需求牽引,「追風」從零起步    矯梅燕對內蒙古氣象局風電預報服務工作的評價,是實地調查研究後的感受。
  • 氣象現代化大盤點-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其中包括國家基準氣候站212個、國家基本氣象站633個、國家氣象觀測站1579個。  2001年 中國氣象局開始建設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  2002年 中國氣象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網註冊用戶8.8萬多個,在線訪問達6092萬人次,數據服務量超過716TB。
  • 颱風監測與預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1985至2017年中國氣象局颱風路徑預報誤差   在過去幾十年中,中國氣象局積極開展颱風客觀預報釋用和融合技術的研發,突破了登陸颱風精細化預報的技術瓶頸。年)  1994年,中國氣象局建立了第一代區域颱風模式RMTTP,解析度為0.5°。
  • 寧夏回族自治區氣象局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的通知》(氣辦函〔2016〕302號)、《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寧政辦發〔2016〕79號)等文件精神,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規定,於6月份印發了《寧夏氣象局門戶網站管理辦法》,加強了寧夏氣象局門戶網站的建設和管理。
  • 巴西缺水危機帶來的警示
    【巴西華人網訊】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曾韻):巴西是一個水資源充沛的國家,但是近年來從東北部到東南部,連續遭遇缺水危機,不但影響了百姓的生活和國家經濟,更讓世界感到不解。9日,本網駐巴西記者曾韻獨家採訪了巴西東北部巴伊亞州環境廳廳長斯賓格勒,為我們解讀巴西缺水危機背後的原因。  一直以來,我們都認為巴西是一個水資源充沛的國家。事實上,巴西國土面積大,各地域氣候狀態也有所不同,有些地域是長期乾旱缺水之地,每年的降雨量低於600毫米。而東北部的巴伊亞州,屬於熱帶乾濕季氣候,州內長期乾旱。
  • 氣象站的變遷-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在廣西那坡氣象局,已退休的70多歲的前局長農根霽向記者講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艱苦的氣象環境。  始建1957年的那坡國家基本氣象觀測臺站位於縣城一座小山坡上,也是西南邊陲艱苦臺站之一。  畢業於中山大學的農根霽,因對家鄉的熱愛,選擇了畢業後回到那坡工作,「一支筆、一張紙、一臺電報機」,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氣象預報生涯。
  • 密林深處有「人家」-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素琴 王晨 薛志華 通訊員 李新泉  7月5日,當「綠鏡頭·發現中國」系列採訪活動團隊成員抵達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根河林業局潮查生態功能區的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
  • 領域4:氣候變化-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優先主題30:全球變化背景下東亞區域水汽反饋效應評估及其與氣候變化的聯繫  分析東亞區域大氣水汽的時空分布特徵及其長期變化趨勢,揭示大氣水汽長期變化與全球氣候增暖、區域土地利用變化之間的關係,估算水汽反饋的區域氣候效應和不確定性及其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間的聯繫。
  • 第60個世界氣象日|直面氣候「暖」危機,為有源頭活水來……
    水是生命之源,維繫著人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氣候與水究竟存在怎樣的聯繫?面對水資源危機,人們可以採取哪些氣象措施應對?聽小編給你嘮嘮氣候與水的故事——01嚴峻挑戰:水安全問題氣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水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資源。二者相互影響,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創造奇蹟。
  • 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新域名新版面正式啟用
    1月17日起,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新域名(www.henanqx.gov.cn)、新版面正式啟用。據了解,河南省氣象局門戶網站是河南氣象局主辦、面向全社會反映全省氣象工作的權威性網站。網站共設置了氣象新聞、氣象服務、氣象科技等14個欄目,其中豐富的氣象新聞和多軌道業務產品是網站著力打造的名牌欄目,力爭提高吸引力、親和力和影響力,使網民愛看、愛點、愛評。    該網站新域名、新版面的正式啟用,表明河南省氣象局在積極打造宣傳平臺、構建氣象大宣傳格局上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 瀋陽大氣環境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釗  山環水繞,沃野千裡,江河縱橫,城市密集。東北地區有一望無際的田野,也有廠房林立的工業區。這裡是我國最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也是我國氣候最為寒冷的地區之一,近些年還飽受空氣汙染的困擾。
  • 人民日報:大風為何襲擾江浙滬-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4月5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專家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解析大風天氣成因。   上海、浙江和江蘇等地罕見大風造成嚴重損失  據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監測,4月1日―4日,上海市平均風速為4.6米/秒,是1994年以來同期的三個風速最大期之一;最大風速為7.3米/秒,是2002年以來的最大值。
  • 我國水汙染事故頻發 政府該如何應對水危機
    聯合國認為全球水資源危機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場公共管理體系的危機,這個體系「決定了哪些人、在什麼時候、通過何種利用方式、能夠得到什麼樣的水,並且決定了哪些人有權得到水資源以及相關服務」  最近,我國的水汙染事故頻發,由此導致的水危機令社會不安,給民眾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
  • 中國氣象局2018年政府信息公開年度報告
    本報告電子版可在中國氣象局門戶網站(www.cma.gov.cn)下載。如對本報告有任何疑問,請與中國氣象局辦公室聯繫(地址: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南大街46號;郵編:100081;聯繫電話:010-68407071)。
  • 翻山越嶺保障無人站氣象儀器-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徐躍勤 周萌  晨曦初露,福建省武夷山市氣象局因七仙山位處武夷山脈中段,是中國東南沿海氣候關鍵區域,是西風帶系統東進南下和東風波系統西進北上必經之地,因此具有重要指標站意義,2007年11月重新布設區域自動站,並在2010年調整為福建省國家級七仙山無人值守自動氣象站。七仙山的道路全長約12公裡,由於年久失修,特別是2012年颱風「蘇拉」造成的強降水,導致山路多處被徹底衝斷。
  • 通知公告-德州市政府門戶網站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管委會)辦公室、市政府各部門: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政府網站普查工作要求,8月30日開始,我辦對全市政府網站進行了2018年第三季度檢查,現將檢查情況通報如下:  一、檢查基本情況  本次普查政府網站共60個,其中市級門戶網站1個,市直部門46個,專項工作網站2個,縣市區門戶網站11個。
  • 廣東-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2.部分市縣有(雷)陣雨,需注意防範局地雷雨對考生出行、安全以及考務組織工作可能帶來的影響。  3.考生應留意當地氣象部門發布的最新天氣預報預警信息,根據天氣狀況,合理安排赴考。(廣東省氣象局7月3日發布)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上線
    中國氣象報報導 6月6日,已通過審定的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這標誌著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正式實現業務運行。該網站是本批認定的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國、加拿大、日本及中國北京5家世界氣象中心中,目前開設的唯一一家門戶網站,將為世界各國用戶實時提供多項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產品及支持。世界氣象中心(北京)是目前設在發展中國家唯一的世界氣象中心,在2017年5月召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執行理事會第69次屆會上獲得正式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