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人,哦不,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壓力太大了。
就拿我可憐的表弟來說,他的高考分數首先就拿到全省排排站了,站(戰)姿慘烈。
還要單拎出來,在我姑媽的單位掰扯掰扯,和好奇的鄰居街坊客套分享,甚至不知道是誰家的考生都會對你發出「1v1邀請」,一起接受點評。
除非你是穩穩考上清華北大的人,常年被別人家的孩子偷襲的你,總吃過敗仗。
針對現在各種考核和競爭兵臨城下的情況,我想出了幾點可以成功逃避當下,安心度日的方法,不論你是考生還是搬磚工,都可能有所收穫。
所有的方法中,首推主動美好想像拖延法。
在現狀已經無力挽回的時候,要主動說,下次我會做得更好。又或者說,在高考志願都還沒填的時候就說,我已經下定決心考研了,任憑誰聽了都會感動。
而我早前就說過,不了解一項考試的難度,具體要求以及通過比例,就去轉發許願,是對錦鯉的侮辱和褻瀆。所以說,不論你是不是搪塞或者主動逃避頹圮不堪的現狀,你的美好想像最好是基於調查研究,以及反覆問詢的。
某位偉人說過,不打沒有腹稿的謊。
因此不論你主動性如何,今天你所提到的轉專業/考研/考證/考公務員/升職加薪,是因為你確信你會腳踏實地走下去,並且會途經的。所以說,現在就打開自己的微博關注列表at列表,第五位用戶的人生軌跡就是你的靈感源泉。
其次想像要具備浪漫主義色彩,還拿考研舉例,鍾意於金融學的你如果說考北大人大,則意義不大。如果你說,我想考南開大學國畫系研究生,那便有兩三分可信了。我可能也要佩服你的知識面和膽識。
其次,舉個例子法也是非常有效果的。
雖然可能學過統計學原理的人都知道,個例是不可以代替概率表明一件事發生的可能性的。個體發生的極端事件,更不能套用在某一個人或者一群體上。但是,面對親情,例證法就是所向披靡的。
畢竟這一點是各位父母家長屢試不爽的,常見的出招方式有:
——「我單位你王阿姨家閨女,一本線高了三十分,哭了三天,你呢?」
——「別人老李家的女兒都訂婚了,你呢,你追的愛豆隱婚生子了,你八字有一撇麼?」
——「剛剛聽說你樓下趙叔叔的兒子,北上廣房子都買了,你現在還伸手要錢,不對你手618時候不是說要剁了的麼?」
據此,我給出的建議是:正面例子反面例子雙管齊下。
大家多看新聞都可以搜集許多素材,什麼三本學生逆襲985研究生,畢業後工資最高,什麼北大學生畢業賣瓜居無定所之類的新聞。什麼美好明星眷侶居然早就各玩各的,什麼偶像男神網紅臉前女友並非所稱的清純型,多看就有多收穫。
這個時候,我們切記不要跳出一個結論——讀書無用論、結婚幸福論、肥宅成功論。我們要讓父母朋友自己浸淫在這種環境裡,再過一些時候,善於逃避的你就不出他們所虞了。
舉例法成功的秘訣無非在於:
一是例子夠極端吸引人眼球,二是針鋒相對鉗制父母效能最大化。他們如果舉出某人艱難困苦終於辦成事的例子,你也可以舉出前期順風後期翻車的反例。
大體來說,想要逃避,不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具備。
更需要下定決心這個buff(增益效果),結合上宿命論和努力就不允許被責備的思想,提供大家幾個實戰例子,具體效果可以以下詞組開頭:
——其實我想了也掙扎很久,但是我真不是XXX這塊料…
——我努力了很久,熬夜加班去做,還是XXX失敗了…
——抑鬱症你了解過麼,真的如果在XXX下去,我真的要抑鬱了…
同時,面對每一個前來勸慰你的人,一定要識破他們的目的,打破他們的邏輯。
不論他們談什麼高考還用不到拼天賦,找對方法花工夫你就能有不錯的學上,或者其實你有些好高騖遠,不妨換一個夠得到的目標再試一次,
去他們的。你只管沉溺在自己的命運決定裡,反覆不就他們就會主動離開你了。
一開始我想過正話反說,也想過在其中夾雜著正確的三觀。
但是太多時候,我們的想法不過在正反一念搖擺而已。
太多的人知道,在面對大的決策和大的人生方向時,要向上,要求真,要進取。卻在每一個看似不關鍵的小步驟,偷懶、拖延、僥倖。在事情沒有產生結果前,連一些緊張和顧慮都沒有。
長此以往,雖說幸運是一種實力,但是成功反而由幸運促成了。
而不成功呢,是常態,是心裡不願意承認的真實水平。
最後,現在想給整篇文章加一個大大的霧字。
而且我想問聰明的你,是想讓自己選擇未來,還是讓未來遴選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