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對撞機一旦失敗,會帶來什麼可怕後果?為何我國還在研究?

2020-12-04 空門使者

會發生大爆炸,就是因為宇宙中的一些微小的基本粒子之間相互碰撞,然後引起的爆炸,多個粒子加起來那就是大爆炸了,其中產生的大量碎片對研究宇宙之中的奧秘有著極大的聯繫,所以研究粒子對撞對我們研究宇宙是很有幫助的。

人類發明的一臺粒子對撞機,已經工作十多年了,期間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特別是成功地發現了50年前理論預言的希格斯玻色子,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學標準模型預言的一種自旋為零的玻色子,它在標準模型中是最後一種未被發現的粒子,而且它還可以幫助科學家解析為何其它粒子會有質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將建立一臺比它更好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簡稱:CEPC),它將引領中國科學位居世界科技的前列。大型的粒子對撞機是一個環形的機器,長度達到幾十甚至幾百公裡,粒子有足夠的距離進行加速到非常快的速度,然後再兩兩對撞。

英國物理學家認為大型的粒子對撞機雖然可以幫助人類了解宇宙,但是隱藏的風險也是極大的,因為他擔心實驗要是失敗了,那麼將會因為粒子對撞而導致空間撕裂,甚至會導致黑洞的誕生,而且地球將有可能會被這些黑洞給吸進去。除此之外,還將有可能衍生出新的可「傳染」的「奇異物質」,到時候地球就會變得生靈塗炭,甚至這種物質會將地球壓縮成一個極小的高密度的球體。

就算是面對如此嚴峻的質疑,歐洲核子研究組織早已澄明:雖然粒子相互對撞會產生黑洞,但是都是一些小黑洞,形成之後沒多久就會解體,所以並不會危及到地球的。而且時候大型粒子對撞機安全評估小組就表示粒子對撞是安全的,在人工進行粒子對撞以前,自然界也發生過很多小規模的粒子對撞,但是都沒有危及到地球的發展。

著名科學家霍金也表示,在地球的大氣層中粒子碰撞是常事,而且相當頻繁,但是我們一直生活的地球都是相安無事的。

但是事事不是完全絕對的,所以就算我們堅信粒子對撞不會對我們有影響,但是也希望科學家們做好一切防範措施,保障人類的生命安全。

相關焦點

  • 粒子對撞機一旦失敗,真的會誕生黑洞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而在科學領域中,有一種機器名為「粒子對撞機」,它的工作原理和汽車對撞大同小異。對於粒子對撞機而言,兩個粒子如果在同一軌道相向運動,然後以極大的相對速度撞上對方的話,就會產生大量的碎片,科學家們就是通過研究粒子對撞產生的碎片來探索宇宙的奧秘。
  • 什麼是粒子對撞?如果粒子對撞失敗會發生什麼?可能導致滅頂之災
    引言:為了更深入地研究基本粒子的性態,科學家們研發出了各種各樣的粒子對撞機,它們的作用就是利用兩個粒子對撞後產生的碎片來進行研究,粒子的速度越大撞擊的程度越劇烈,產生的碎片也越多。那麼很多人想知道,粒子對撞安全嗎?
  • 楊振寧為何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原因有兩個
    它的主要作用是積累並加速相繼由前級加速器注入的兩束粒子流,到一定束流強度及一定能量時使其在相向運動狀態下進行對撞,其目的是為了發現新的粒子。對撞機在高能粒子物理-凝聚態-粒子天體物理方面有很重要的建造意義。大型粒子對撞機擁有改變現有物理格局的能力,在世界上,誰先掌握大型粒子對撞機的核心技術,誰就能在核物理學保持絕對領先的優勢。
  • 粒子對撞機對我們有什麼用?
    先不管到底誰的見解更有道理,我們先來看看到底粒子對撞機是何方神聖?它又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到底有什麼作用?通俗來說,粒子對撞機不過一種設計為高能粒子相互碰撞的機器。粒子對撞機是由同步加速器(在同步加速器中,磁場強度與粒子的能量成正相關,以保證粒子的加速電場與電子繞加速器圓周運動的頻率一致)進化而來,粒子對撞機和回旋加速器的外形相似,均為環形。
  • 粒子對撞機造價近千億,高能物理研究為何如此燒錢?我們還要不要造?
    ,建議我國把它延後些去辦。當前要用這麼多經費去搞前沿性的一些可應用的技術工程,如研究利用中微子去傳輸信息。把已知的中微子應用到實踐中去,比把未發現的新粒子去應用要相對容易些。 希格斯粒子1964年被提出,2012年歐洲核子中心宣布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發現了希格斯粒子。
  • 一票險勝,否決了大型粒子對撞機
    雙方就項目是否實施展開了多次爭論,最終以舉手表決的方式進行最終決定,而楊振寧一方最後憑藉一票的優勢獲勝,決了大型粒子對撞機,這個項目也自此被擱淺下來,後來眾人表示:楊振寧是對的。那麼雙方為什麼會對這一項目產生巨大的爭執呢?
  • 粒子對撞機到底是啥?有什麼用?
    近日,圍繞著「中國是否應該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巨型對撞機」的問題,引發了各方的爭論。比如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獲得者丘成桐和高能所所長王貽芳就主張中國建造,而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卻持有相反的態度。先不管到底誰的見解更有道理,我們先來看看到底粒子對撞機是何方神聖?它又對人類未來的發展到底有什麼作用?
  • 大型對撞機把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如果粒子擊中人,會怎樣?
    在搞物理研究的這一領域,大型的粒子對撞機是不可或缺的工具。目前運行的世界最大的粒子對撞機是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LHC,其周長有27公裡,產生的對重能量為14Tev。據說我國將修建周長達52公裡的粒子對撞機,建成後其對撞能量將高達70 Tev。
  • 中國 大型粒子對撞機的選擇
    亮度升級後,BEPC-Ⅱ在國際競爭中再次成為其能區內性能最好的對撞機,其代表性成果包括了四夸克態的發現、XYZ粒子族譜研究等。秉承一機兩用的理念,BEPC在進行高能物理前沿探索的同時,也奠定了我國同步輻射光源的基礎,為凝聚態物理、材料、生物、環境、地質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條件和保障。
  • 為什麼楊振寧要反對我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原來是時機未到
    這些數據對於我們研究探索微觀奧秘有著重要的關係,而微觀又影響著宏觀,有了大量微觀世界的數據,我們就可以對物質,對宇宙有更多的理解,甚至揭開宇宙背後神秘的面紗。粒子對撞機還有一個強大的功能,那就是在對撞之後,有可能會出現新的粒子,比如反物質就是通過粒子對撞發現的。甚至現在科學家一直探索尋找的暗物質,有可能也隱藏在微觀世界深層領域,需要對撞才有希望發現它們。
  • 十問「希格斯粒子」與「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希格斯粒子究竟是什麼?為什麼全球數千位科學家,花費數十億美元,堅持50年在尋找它?它被喻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最後的一塊拼圖」,可是為什麼當它終於被發現,科學家們卻說這是人類探索基本粒子的新開端?中國科學家為什麼想要建造下一代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來「批量生產」它?為什麼這是我國高能物理研究,甚至國家發展的難得機遇?
  • 粒子對撞機之爭:楊振寧固執己見,一票之差沒有建成
    在實驗器材裡,粒子對撞機無疑是其中老大哥一般的存在。先來說下粒子對撞機是什麼,簡單點說它就是通過發射粒子流,控制粒子對撞,從而幫助科學家們能深層次的了解粒子推動物理學等領域的發展的一種裝置。就單純的從這些來看,它是有利的,然而我國卻沒有粒子對撞機。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科研事業蓬勃發展,多種科技工程也隨著建設,正負電子對撞機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的。
  • 對撞機為何 越來越「高大上」?
    原標題:對撞機為何 越來越「高大上」?反方向的兩束粒子,最終迎面碰頭撞出世間萬象。   當初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還沒運行的時候,有傳言說它弄不好會撞出一個黑洞來毀滅地球。這說法也不是沒邊兒沒沿兒,因為巨型對撞機的確志在製造出媲美宇宙大爆炸的能量密度。   為了用電磁場加速,對撞機用的都是有電荷的粒子:質子和反質子,電子和反電子。如果要用質子,用強電場加在氫氣上,質子和電子就剝開了。
  • 歐洲花費210億歐元新建大型對撞機,我國要跟進嗎?
    第三,我國基礎科學的研究經費還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建造大型對撞機的費用,可以從提高基礎科研經費中獲得,並且建造加速器的投資,會有90%用在國內的設備採購上。第四,高能物理對於人類生活沒有好處的觀點需要商榷。
  • 中國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到底值不值?
    但實際上,我國的許多科學研究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雖然表面上來看,大型粒子對撞機不會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它所帶來的一些研究發現,卻可以造福人類的生活。大型粒子對撞機發明的原因,是因為科學家們發現物質的構成遠遠不止原子這麼簡單。對於一個修車的師傅來說,他只需要將一輛汽車拆開,就知道這輛車的基本組成狀況。
  • 粒子對撞機
    首先我們還是要建立對於粒子研究的認知。人類的科學大抵朝著兩個方向發展的,往更宏觀和更微觀。宏觀上,我們研究天體,宇宙的發展,而在微觀上,我們研究基本粒子和基本相互作用。  兩束極高能量的粒子流在磁場的約束下進一步加速並在某處相撞,在極大的動能會使兩個迎面相撞的粒子最大程度破碎,從而發現新的基本粒子,後來的科學家用粒子對撞機進行了多次高能實驗,發現了眾多新粒子。    要深刻認識為什麼要建造粒子對撞機之前,需要對理論科學和應用科學有一定辯證的看法。
  • 楊振寧為何反對粒子對撞機得建設?
    為何對於楊振寧老先生總是議論紛紛,筆者猜測有如下三個原因:第一是解放的時候沒有立即回國,而是選擇在美國工作。第二是娶了比自己年輕很多的女孩為妻。第三便是他極力反對中國建立大型粒子對撞機。
  • 我國究竟要不要建造大型對撞機?神仙打架!楊振寧與中科院士之爭
    圖為從空中鳥瞰大型對撞機的地理環境那需要大型對撞機有什麼用呢?自從發現希格斯粒子之後,有不少的科學家迫切需要了解這種粒子,所以說更需要高能量的對撞機,並且可以去發現現有科學之外的粒子和證明超對稱理論。目前中國正在討論是否建立的超大型對撞機的周長達到了100千米,需要國家投入巨額花費,所以現在爭論的主要焦點就是錢的問題。
  • 現階段中國真的需要建超大型粒子對撞機嗎?為什麼?
    最近網上有一篇很火的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這篇文章客觀分析了現階段中國應不應該建造大型粒子對撞機,然後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現階段中國不應該建設粒子對撞機。建造對撞機意味著什麼?有人認為中國近些年來經濟高速發展,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去建設一個大型的粒子對撞機,也有必要建設這個粒子對撞機,未來高能物理的突破就得看中國了。高能物理學是最基礎的自然學科之一,歐洲人已經建立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強子對撞機,並且利用這個機器研究了很多的高能粒子,高能粒子對撞機是通過將粒子加速到光速級別然後通過觀察和分析它們碰撞所產生的現象來探索微觀世界的潛在規律。
  • 強子對撞機真的會引發災難嗎?眾多科學家反對,真相到底是什麼!
    我們知道目前對於量子物理科學研究正在從理論轉為實踐,這其實是科學探索必經之路。在歐洲建立了大型對撞機前後,曾經就引發過一陣討論,而當我們國家提出要建造更大規模強子對撞機後,這樣討論變得更加激烈。那麼強子對撞機真的會引發災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