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T-1通過一種可能涉及調節PGC-1ɑ的機制

2021-01-10 騰訊網

AbMole精研抑制劑十年,最新的科研動態不斷與您分享。本期與您分享的是:SIRT-1通過一種可能涉及調節PGC-1ɑ的機制減弱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神經毒性

AD患者、APP/PS1小鼠的腦組織、以及暴露於澱粉樣蛋白寡聚體的原代大鼠神經元作為模型物,研究了SIRT1在阿爾茨海默氏病(AD)中,是否起到神經保護作用。動物模型用白藜蘆醇(RSV)和蘇拉明處理2個月;細胞培養中,用RSV、蘇拉明、過氧化物酶體增殖活化受體共激活劑1-ɑ (PGC-1ɑ)刺激劑ZLN005處理;瞬時轉染則採用沉默PGC-1ɑ RNA處理。AD患者和APP/PS1小鼠的腦組織,以及暴露於澱粉-β寡聚體的原代神經元中的SIRT1水平,包括細胞核或線粒體中的SIRT1蛋白均得以降低。APP/PS1過表達小鼠學習記憶受損;觀察到更多的老化斑痕,膜損失,大腦線粒體脊突損壞或缺失;解聚素,金屬肽酶,分泌酶2,DNA糖基化酶,PGC-1ɑ,NAD+等相關表達下降;分泌酶1水平升高和細胞凋亡增加。有趣的是,這些變化在RSV治療後顯著減弱,而在蘇拉明治療後則增強。通過激活PGC-1ɑ而抑制SIRT1,細胞凋亡程度明顯降低;然而,激活SIRT1,但抑制PGC-1ɑ,則相關表達水平保持不變。這些結果表明SIRT1可能對AD相關的神經毒性有保護作用,並涉及到PGC-1ɑ的調控。

ZLN005 (Abmole, M2335,純度:99.92%) , 是一種作用於PGC-1α的強效組織特異性轉錄激活因子。作者在研究過程中,AβO, RSV, Suramin,與ZLN-005處理培養神經元。PGC-1α是一種強效組織特異性轉錄激活因子,有助於實驗中對PGC-1α調控的研究,並探索了PGC-1ɑ的調節機制與阿爾茨海默病中神經毒性減弱的內在機理和關係。

鳴謝:Dong YT, Cao K, Xiang J, Shan L, Guan ZZ. Sil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 1 Attenuates the Neurotoxicity Associated with Alzheimer Disease via a Mechanism Which May Involve Regulation of 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 Coactivator 1-α. Am J Pathol. 2020 Jul;190(7):1545-1564.

相關焦點

  • SIRT-1通過一種可能涉及調節PGC-1ɑ的機制減弱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SIRT-1通過一種可能涉及調節PGC-1ɑ的機制減弱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神經毒性AD患者、APP/PS1小鼠的腦組織、以及暴露於澱粉樣蛋白寡聚體的原代大鼠神經元作為模型物,研究了SIRT1在阿爾茨海默氏病(AD)中,是否起到神經保護作用。
  • sirtfood飲食為何受追捧,INSRE安瑟瑞NMN:主要是這種物質
    這種sirtfood飲食法可以加速體內脂肪的分解,由此受到了一些名人的追捧。 英國知名歌手阿黛爾(Adele)就是用sirtfood飲食法減掉了近50磅,去年秋天,她向世人展示減重後苗條的身材,全世界歌迷大為震驚。
  • Diabetes:基於PGC-1α共激活因子的轉錄水平調節
    過氧化物酶體增殖活化受體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是能量代謝途徑中眾多轉錄因子的共激活因子,在能量代謝平衡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且PGC-1α的表達和活性異常與代謝型疾病之間存在緊密關聯。發現骨骼肌中PGC-1α活性調節劑可能成為改善代謝綜合症的新策略。上海藥物所李佳研究組聯合沈競康研究組針對PGC-1α小分子調節劑進行了合作研究。
  • PNAS|李來庚揭示脫落酸通過磷酸化NST1調節擬南芥次生細胞壁的形成機制
    植物次生細胞壁(SCW)的沉積和木質化受季節因素和非生物脅迫的影響,這些響應可能涉及脫落酸(ABA)。但是,涉及的機制尚不清楚。2021年2月2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李來庚課題組在期刊PNAS上發表了名為「Abscisic acid regulates secondarycell-wall formation and lignin deposition in Arabidopsis thaliana throughphosphorylation of NST1」的文章,發現了ABA信號傳導調節擬南芥中SCW增厚的機制
  • NCB | 細胞衰老中細胞核自噬底物新成員——SIRT1
    在哺乳動物的sirtuins中,SIRT1是最受關注的成員之一,並且它是多種細胞和機體過程的調節劑,包括新陳代謝,免疫應答和衰老【1】。酵母中SIRT1同源物Sir2的水平在複製性老化後下降,這是酵母老化的原因之一【2】。然而,在哺乳動物衰老過程中SIRT1蛋白穩態的調節機制仍不清楚。
  • Genes & Development:中科院科學家在白藜蘆醇促進去乙醯化酶SIRT1...
    activity by resveratrol"的最新研究論文,報導了他們關於白藜蘆醇促進去乙醯化酶SIRT1酶活性作用機制的最新研究進展,人源SIRT1是Sir2(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2)超蛋白家族的成員之一,它是NAD+依賴型的去乙醯化酶,能夠催化組蛋白底物和非組蛋白底物(如p53, FOXO3a等)的乙醯賴氨酸進行去乙醯化反應,在染色質重塑、
  • Science:揭示一種調節RAS蛋白新機制
    2018年11月24日/生物谷BIOON/---誰在調節關鍵的調節因子?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奧地利科學院分子醫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報導了一種新發現的機制,通過這種機制,RAS蛋白的活性和定位受到調節。
  • Cell reports:Sirt1 N端結構域調控Srit1去乙醯化酶活性
    研究人員指出,NAD+依賴性蛋白去乙醯化酶SIRT1通過對包括組蛋白和轉錄因子在內的多種蛋白進行去乙醯化,在調節代謝,應激應答以及衰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調節SIRT1去乙醯化酶活性的機制非常複雜,但同時對於理解如何開發靶向SIRT1的治療藥物非常重要。
  • AD患者中PGC-1α/SIRT1信號通路對線粒體穩態的影響
    沉默信息調節因子SIRT1是一種依賴NAD+的組蛋白去乙醯化酶,它通過去乙醯化上調PGC-1α,而後者激活線粒體生物發生。已有報導顯示,在AD動物模型中,PGC-1α-NRF-TFAM通路下調,SIRT1活性降低。
  • Nature發現一種前所未知的機制調節分離酶的活性
    近日,來自拜羅伊特大學的Susanne Hellmuth和Olaf Stemmann領導的研究組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機制,該機制可調節分離的活性。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雜誌上,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基本機制的發現將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染色質遺傳。對於健康的細胞發育至關重要:分離酶的調節細胞分裂對於人類的生長和繁殖至關重要。
  • 文獻解讀|一種新的FLI 1外顯子circRNA通過協同調控TET 1和DNMT 1促進乳腺癌轉移
    隨後作者關注了FECR1激活FLI1的表觀遺傳分子機制。DNMT1是哺乳動物DNA甲基化維持所必需的關鍵甲基轉移酶。它主要催化半甲基化CpG二核苷酸的甲基化。考慮到FECR1誘導FLI1啟動子中的DNA去甲基化,作者檢測了DNMT1是否參與了這一表觀遺傳控制過程。
  • Nature:揭示一種調節蛋白合成的分子計時器
    這些非編碼區的另一個重要功能是調節蛋白合成。有很多例子表明mRNA的非編碼區與抑制或促進蛋白合成的調節蛋白(或短RNA)結合,因而允許細胞開啟或關閉某個mRNA分子的翻譯。這是一個重要的功能,這是因為依賴於環境條件,細胞需要一組蛋白。蛋白合成調控存在的任何異常都可能導致不可控的蛋白產生。比如,負責細胞分裂的蛋白調節異常可能導致新細胞的不斷增長,這是癌症的一個典型特徵。
  • 阿爾茲海默症中PGC-1α/SIRT1信號通路對線粒體穩態的影響
    另一方面,雖然AD的確切發病機制尚未明確,但線粒體穩態被破壞被認為與AD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早在2010年,就有文獻報導了線粒體鈣超載與功能障礙可能是AD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隨後幾年報導了線粒體分裂融合蛋白在AD海馬中的表達情況;近兩年來,研究人員們開始探究線粒體生物發生與AD之間的關係。
  • 科學家發現調節基因活性的表觀遺傳學機制
    一個由KAUST領導的國際團隊在研究成年人基因組及其所處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調節基因活性的表觀遺傳學機制。來自KAUST的Valerio Orlando實驗室一直在研究Ezh1的作用,該基因在成熟組織中的功能研究在近25年來毫無進展。
  • Nature:揭示基因調節的新型分子機制
    mRNA的一種新型分子機制,這對於揭示雄性和雌性生物機體中不同的基因調節方式非常關鍵。人類、小鼠和果蠅機體中的基因數量是相同的,大約為2萬個左右;但這並不能解釋人類、小鼠和果蠅表型的差異,生命的進化不僅體現在基因的數量上,更體現在基因調節的變化上。DNA的轉錄會產生信使RNA,隨後信使RNA就可以作為模板來翻譯蛋白質,蛋白質的生成會受信使RNA上的結合的調節蛋白所調節,然而調節蛋白如何識別信使RNA至今仍然是個謎。
  • 述評丨Th17輔助T細胞和調節T細胞(Tregs)可能共同參與克羅恩病發病機制
    最近發表了一項研究:「調節性T細胞(Tregs)遷移功能缺陷可能是克羅恩病的潛在發病機制」,引發了相關學者的關注。在這項研究中,Goldberg等人發現CD患者調節T細胞(Treg)的整合素α4β7水平,顯著低於健康對照組。用維甲酸受體A(RARa)激動劑,在體外可誘導CD患者外周血中Treg細胞表達整合素α4β7。
  • Plant Journal | CAMTA調節植物免疫的分子機制
    擬南芥中共有6種CAMTA,其中CAMTA3 已經被大量研究並且與CAMTA1 和CAMTA2 冗餘調節植物免疫【1】。camta3突變體在低溫條件下表現出組成型免疫而功能獲得性camta3-3D 突變體的抗病性顯著降低,表明CAMTA3負面參與植物基礎抗性、防禦反應以及SAR(systemic required resistance)【2-3】。
  • 《自然-醫學》:通過高頻微電流神經調節協助治療成癮性
    全世界有成億成億的人患有各種這樣的成癮性,但是我們對這些行為的機制及其治療方法卻還很有限。發表在今天的《自然-醫學》上的一篇重要研究論文,題為:「高頻神經調節改善強迫性行為」,開發出了一種通過高頻電流刺激調節協助大腦神經治療成癮性的途徑。
  • 非常規PRC1介導的H2AK119ub1蔓延可能受到染色質高級結構的調控
    責編 | 兮真核細胞內,DNA與組蛋白八聚體纏繞1.7圈形成核小體結構,然後核小體串珠經過逐級壓縮形成高級的染色質結構。表觀遺傳因子通過調節染色質結構的開放與關閉,控制了基因的表達與沉默,從而維持了不同譜系細胞內基因的差異表達。
  • Cell Death Dis:KML001通過p53-PGC-1α通路誘導線粒體功能障礙
    先前研究顯示,端粒靶向藥物KML001能夠破壞端粒的完整性,並通過端粒DNA損傷反應(DDR)誘導T細胞的衰老和凋亡。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旨在使用KML001來進一步研究端粒損傷在老化T細胞中線粒體失調中的作用和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