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發現一種前所未知的機制調節分離酶的活性

2021-02-13 生物通


在每個單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上的遺傳信息必須在新形成的子細胞之間平均分配。分離酶在該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在每個單細胞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上的遺傳信息必須在新形成的子細胞之間平均分配。分離酶在該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

近日,來自拜羅伊特大學的Susanne Hellmuth和Olaf Stemmann領導的研究組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機制,該機制可調節分離的活性。相關成果公布在Nature雜誌上,研究人員表示,這些基本機制的發現將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染色質遺傳。

對於健康的細胞發育至關重要:分離酶的調節

細胞分裂對於人類的生長和繁殖至關重要。在細胞開始分裂之前,要先複製存儲在染色體上的遺傳信息。完成此過程後,每個染色體均由兩個相同的DNA組成,即姐妹染色單體。Cohesin是由幾種蛋白質組成的環,它圍住每個染色體,並將一對染色單體保持在一起。在準備進行細胞分裂的過程中,這種蛋白就會從染色體臂中去除。但是,只有當染色體中部的Cohesin被分離酶切斷後,姐妹染色單體才能完全分離。然後,染色單體遷移到紡錘體兩端,在那裡它們形成子細胞遺傳基礎。

僅在子細胞不包含遺傳缺陷的情況下才能保證細胞健康發育。為了滿足此條件,分離酶必須在正確的時間激活。如果姐妹染色單體分離太早,則只能隨機分布。然後,產生的子細胞包含錯誤的染色體並死亡,或者它們會發育成腫瘤細胞。只有嚴格控制分離酶才能防止這些遺傳功能異常。

「guardian spirit」抑制姐妹染色單體的過早分離

研究人員發現shugoshin蛋白質(日語為「守護神」)具有這種調節功能。Shugoshin會導致分離酶保持失活,直到合適的Cohesin粘連蛋白分裂時間到來為止。

在這一基礎上,研究人員成功地解決了一個重要的遺傳難題:直到現在,只有蛋白質securin才能抑制分離酶的過早活性。因此,大家相信分離酶僅受securin調節。但是,這種觀點與觀察到的事實相悖,即使不存在securin,分離酶仍可得到適當調節。

最新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這項研究提供了解釋:Shugoshin和securin都可以防止分離酶在錯誤的時間啟動染色體的分離過程。如果蛋白失效,那麼即使僅Shugoshin也能調節人細胞中分離酶的活性。

「我們正在處理一種在細胞周期中並不罕見的情況:為了使一個至關重要的過程以一種有序的方式進行,自然界已經通過以兩種或多種不同方式同時控制它來保護它。這有助於這個過程穩健進行,但也難以研究,因為個體幹擾沒有明顯的影響,」作者表示。

參考文獻

Securin-independent regulation of separase by checkpoint-induced shugoshin–MAD2

相關焦點

  • ATP酶DEAD-box調節細胞器的相分離
    ATP酶DEAD-box調節細胞器的相分離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22 14:42:52 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Karsten Weis小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Nature:揭示DEAD-box ATP酶是相分離細胞器的調節因子
    Brangwynne等人提出細胞內通過液-液相分離(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LLPS)過程提供一種特定的方式使得細胞內的特定分子(比如,RNA和蛋白)聚集起來,從而在混雜的細胞內部形成一定的次序。近年來,液-液相分離成為生物醫學研究的一個熱點。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液-液相分離是細胞產生無膜細胞器的物理化學基礎,而且它也在一些疾病的發生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研究發現調節免疫反應的關鍵性酶
    新華社雪梨10月15日電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日前發布新聞公告說,該校參與的一項研究發現一種對體液免疫機制至關重要的酶。醫學界有望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治療癌症及自體免疫疾病的新藥物。  體液免疫即以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達到保護目的的免疫機制,是保護機體免受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
  • Nature | 減數分裂過程中核酸內切酶的活性調節
    MLH1-MLH3內切酶在減數分裂中活性與功能的作用因子以及分子機制。對該金屬結合結構域進行突變後會使得該異源二聚體複合物的內切酶活性消失,說明DNA切割活性是該複合物的本質特徵(圖1)。另外作者們還發現ATP的加入則能夠大大提高內切酶的活性(圖1),該實驗結果說明ATP的水解作用對於MLH1-MLH3異源二聚體複合物的DNA切割活性最大化是非常關鍵的。
  • 我國科學家揭示HECT型E3連接酶的一種多鎖酶活調控機制
    >   2019年7月18日,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華山醫院神經外科溫文玉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itons雜誌上發表了題為「A multi-lock inhibitory mechanism for fine-tuning enzymeactivities of the HECT family E3 ligases」的研究工作,該研究揭示了Nedd4家族E3普遍採用一種可變的多鎖抑酶活性調控機制
  • 研究揭示肝上皮細胞調節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新機制
    這種被稱為門靜脈高壓症的肝臟中的高血壓,通常是不被發現的,但它可能會致命的後果。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MUSC)的肝病研究團隊揭示了肝臟上皮細胞調節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新機制,研究表明,表明β-arrestin2(β-Arr2)作為激活eNOS的支架蛋白,會導致NO合成增加。
  • Nature:揭示一種調節蛋白合成的分子計時器
    2018年2月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特殊的蛋白合成調節機制,他們稱之為「分子計時器(molecular timer)」。它控制著細胞產生的蛋白分子數量,並且阻止額外的蛋白分子產生。
  • Nature:MLL家族蛋白甲基轉移酶活性調節機制
    作為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組蛋白甲基化修飾在多種生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細胞內有多種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共同調節組蛋白的修飾狀態,在組蛋白甲基化狀態確定後,多種效應分子特異地讀取修飾信息,從而參與基因轉錄調控過程。近年來,人們逐漸鑑定出了一系列組蛋白甲基化修飾位點。組蛋白的甲基化修飾主要發生在賴氨酸(K)和精氨酸(R)殘基上。
  • 兩篇Nature文章深度解讀保護機體免於癌症的關鍵細胞機制!
    ,研究人員揭示了分離酶誘發的細胞凋亡如何促進有絲分裂長度的最小化;有絲分裂的延長通常會導致細胞凋亡發生,而有絲分裂的縮短則會導致致瘤性非整倍體的出現,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是否這回激活細胞凋亡機制,分離酶是一種半胱氨酸蛋白酶,其是所有真核細胞分裂酶的誘發子,擁有caspase樣的催化結構域,但此前研究者並未發現其與細胞死亡直接相關。
  • Nature:同聚環ATP酶協調ATP水解及機制功能的方式
    專題:Nature報導同聚環ATP酶見於所有生命形式中,參與很多過程,如染色體分離、蛋白解摺疊和ATP合成。這種引人注目的功能多樣性是由一個高度保留的結構核產生的,該結構核負責ATP的結合和水解。但這些酶是怎樣協調ATP水解及機制功能的卻基本不清楚。
  • 12月29日Nature雜誌精選文章一覽
    通過採樣藤壺、雙殼動物、血吸蟲、海葵、白蛉和蝦等動物中的病毒,作者發現了1445種前所未知的RNA病毒,填補了RNA病毒系統發生學領域的空缺,並揭示了無脊椎動物的RNA病毒多樣性程度。【3】認識節食後體重反彈doi | 10.1038/nature20796許多人在節食減肥後都無法長期維持,而是會出現了周期性的減重-反彈增重。這一現象背後的機制尚不清楚。Eran Elinav及同事在小鼠中發現了一種腸道微生物組特徵,在小鼠成功節食後仍持續存在,且在小鼠重新接觸引發超重的飲食後會導致反彈增重和代謝改變。
  • Nature:拓撲異構酶的抑制機制
    一個DNA鏈運動的酶(如DNA和RNA聚合酶)在它們運動之前往往會引起超螺旋的積累。如果不加阻止,這種積累會使DNA發生過度纏繞,就像擰在一起的一個橡皮筋一樣。拓撲異構酶通過首先解理、然後降解DNA來緩解這種壓力。
  • 科學網—Hippo通路的分子調節機制有新發現
    本報訊 日前,南開大學吳世安教授課題組和陳佺教授課題組在Hippo通路的分子調節機制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揭示肝上皮細胞調節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新...
    這種被稱為門靜脈高壓症的肝臟中的高血壓,通常是不被發現的,但它可能會致命的後果。  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美國南卡羅萊納醫科大學(MUSC)的肝病研究團隊揭示了肝臟上皮細胞調節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的新機制,研究表明,表明β-arrestin2(β-Arr2)作為激活eNOS的支架蛋白,會導致NO合成增加。
  • Nature子刊:發現全新表觀遺傳學基因調節機制
    2017年6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一個由KAUST領導的國際團隊在研究成年人基因組及其所處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發現了一種調節基因活性的表觀遺傳學機制。和它的姊妹基因Ezh2一樣,Ezh1及其伴侶蛋白一起編碼一個蛋白,該蛋白可以給靶基因貼上標籤以抑制其活性。但是儘管Ezh2突變與癌症及發育缺陷有關,攜帶Ezh1突變的小鼠似乎可以正常發育。7年前,Orlando教授的研究組發現Ezh1可以與許多正常情況下啟動的基因啟動子結合。
  • 產氫酶中發現的一種新的相互作用
    產氫酶中發現的一種新的相互作用2020年8月17日| 3分鐘閱讀由 強力驅動0評論5質子和電子轉移的耦合是成功的關鍵>波鴻魯爾大學-氫酶可以像昂貴的鉑催化劑一樣有效地轉化氫氣。來自波鴻魯爾大學和牛津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在《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誌上報告說,這種酶的質子和電子轉移是在空間上分離的,但仍然是耦合的,因此,這是效率的決定性因素。文章於2020年8月10日在網上發表。最有效的氫氣生產商所謂的[FeFe]-氫化酶,例如在綠藻中發現的,是自然界最有效的產氫物質。它們既能產生氫氣又能分解氫氣。
  • 科學家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細菌染色體分離的調控機制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所副研究員趙維與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趙國屏團隊在《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雜誌上發表文章"Deacetylation enhances ParB–DNA interactions affecting chromosome segregation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通過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和蛋白質組學等方法,發現賴氨酸乙醯化修飾對天藍色鏈黴菌染色體分離的分子調控機制
  • 中國科大揭示α-tubulin末端去酪氨酸酶的催化機制及其在有絲分裂...
    -1複合體的底物結合界面及催化機制,並通過細胞生物學實驗發現其在星體微管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從而參與調節有絲分裂進程。微管結構的動態調節對生命活動至關重要,除了通過在微管形成中摻入不同亞型的微管蛋白以及結合各種微管結合蛋白外,微管蛋白的可逆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穀氨醯化、甘氨醯化、泛素化、SUMO化、酪氨酸/去酪氨酸化)在調節微管動態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微管蛋白的酪氨酸/去酪氨酸在調節微管穩定性方面的研究開展較早,並且負責α-tubulin末端的酪氨酸連接酶在九十年代就已經發現。
  • Nature一周論文導讀 | 2017年3月16日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 Kelin Wang(王克林,加拿大地質調查局)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3/n7645/full/nature21389.html(導讀 趙維娜)  ETS(幕式震顫與慢滑移)有助於理解大型逆衝機制,但大型逆衝地震帶與ETS的斷層流變性質分離。
  • Nature 中文摘要 2 July 2015
    DNA損傷應答信號轉導通路與這些過程協同,一定程度上市通過基因表達調節信號的擴增。DNA損傷不僅影響信使RNA的豐度,也通過可變剪切影響編碼信息。本文發現轉錄阻斷型DNA損傷促進晚期剪接體的染色質易位,並啟動以信號激酶ATM為中心的正反饋環路。該團隊提出DNA損傷處的RNA聚合酶中止可觸發啟動剪切體易位和隨後的R-環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