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揭示肝上皮細胞調節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新機制
肝炎、酒精和原發性肝病是肝臟損傷的常見原因,並會進一步導致瘢痕,即肝纖維化。長期的肝纖維化會導致肝組織變厚,進而導致肝內血壓升高等其他問題。這種被稱為門靜脈高壓症的肝臟中的高血壓,通常是不被發現的,但它可能會致命的後果。
-
科學網—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換主編
Inder Verma (圖片來源:Salk Institute)據《科學》網站消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選出新一任主編,來自美國加州聖地牙哥索爾克生物科學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Inder Verma當選。
-
物理學院毛有東課題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人源蛋白酶體...
毛有東課題組利用他們發展的冷凍電鏡數據分析的新算法,通過並行統計機器學習,實現了在超級計算機中對這些細微動態構象的深度分類,最終得到了人源蛋白酶體3.6-4Ao的基態高分辨結構和其他三個亞穩態結構,並首次觀察到核心複合物(20S)的底物通道自發從關閉到打開這一動態過程的結構變化,詳細分析了蛋白酶體功能活化的結構機理,為蛋白酶體功能的動力學調控提供了重要的結構基礎。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稱它抑制體內有毒蛋白積累
據Medicalxpress網站報導,近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一項研究發現,PDE5抑制劑——西地那非(偉哥)可以摧毀錯誤摺疊蛋白,抑制體內有毒蛋白質的積累,這種有毒蛋白質的積累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
上海生科院揭示組蛋白 H3K27 三甲基轉移酶 EZH2 在炎症性腸病中
圖示:EZH2 調控腸炎發生發展及機制示意圖4 月 24 日,國際學術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TNFa 信號通路一方面可以激活 NF-kb 而導致過度的炎症反應,但另一方面 NF-kb 信號的激活也會促進上皮細胞的存活。因此,TNFa 信號如何促進腸炎的發生發展還有待進一步闡明。博士後劉永峰及博士研究生孫同玉在研究員秦駿的指導下,通過腸道上皮細胞敲除及過表達 EZH2 並結合小鼠腸炎疾病模型,揭示組蛋白 H3K27 三甲基化轉移酶 EZH2 在炎症性腸病中的保護功能。
-
前沿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標誌物可預測患者對癌症免疫療法的反應
研究結果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方法,將乳腺癌腫瘤植入小鼠體內,然後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對其進行治療。「我們首先開發了一種切除和響應的雙側腫瘤模型,在該模型中,我們將一隻乳腺腫瘤置於小鼠乳房的每一側。然後我們移除一個腫瘤,以評估腫瘤的微環境,並監測另一種未切除的腫瘤的響應。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繪製病毒「社交網絡圈」或有效預測禽流感
如果說,此次新冠病毒闖入人類社會引發的是「遭遇戰」,那麼流感病毒與人類社會的「作戰」更像是騷擾不斷的「持久戰」。 3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北京師範大學田懷玉團隊的研究論文《中國活禽貿易在禽流感結構傳播圈中的作用評估》,研究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數據和重建的家禽運輸數據綜合分析,測量和比較了我國廣泛流行的三種禽流感病毒亞型:H5N1、H7N9和H5N6的空間傳播模式。
-
李海濤研究組近期在《自然化學生物學》和《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
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上的題為《應用蛋白微陣列技術研發Spindlin1小分子抑制劑》(Developing spindlin1 small-molecule inhibitors by using protein microarrays)的論文,通過構建組蛋白閱讀器結構域蛋白晶片,並結合基於結構的構效關係演化,開發出專門針對Spindlin1的活性小分子抑制劑
-
聲子學與熱能科學中心彈性波自旋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聲子學與熱能科學中心彈性波自旋成果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 來源: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8-10-16 瀏覽:
-
肝上皮細胞的單細胞測序分析結果出爐
肝上皮細胞的單細胞測序分析結果出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9 16:36:51 近日,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 的Fernando D.
-
...β1誘導的細胞凋亡和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轉變的作用及相關機制
細胞凋亡和上皮細胞向間質細胞的轉變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 在多種生理和病理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細胞凋亡和EMT的失調會導致一些疾病的發生,例如腫瘤的形成和轉移、肝臟和腎臟纖維化和胚胎發育的異常等。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預測流行病應「以變應變」
3月3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一項新研究中,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強調了這些可變因素的重要性。該研究通訊作者、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助理教授、CyLab研究員Osman Yagan說:「這些進化過程中的變化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
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2016年3月第四周論文解讀
(應用物理學)肌動球蛋白動力學促進體外活性複合層局部薄膜成分的組織論文原文:Actomyosin dynamics drive local membrane component organization in an in vitro active composite layerDarius Vasco Köster,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組合維生素能延長壽命?科學家讓你這樣吃!
最近,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它是由加州奧克蘭兒童醫院奧克蘭研究所(CHORI)的資深科學家布魯斯·艾姆斯(Bruce Ames)博士進行的。這項工作分析了在艾姆斯博士的CHORI實驗室進行的大量研究的結果,以及來自其他機構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的結果。
-
環境學院童銀棟等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成果闡述人為活動...
本站訊(環境學院供稿)2020年5月8日,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USA)在線發表了關於湖泊中氮磷元素計量平衡與人為活動幹擾影響的研究論文「Improvement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lters lake nitrogen
-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說話聲大的人更易傳播新冠肺炎
據馬來西亞新聞網站5月19日報導,近日有科學研究表明,那些說話大聲的人,會更容易傳播新冠肺炎病毒。眾所周知,新冠肺炎病毒是通過飛沫傳播的,因此為了阻絕病毒的傳播,我們普遍提倡在公共場合要戴口罩,更好是戴眼罩,讓飛沫附著在口罩表面,不至於進入眼睛、口腔或是鼻腔,附著在黏膜組織上接觸人體,同時也儘量不要用手接觸面部,所以洗手的重要性也被頻繁強調。
-
不可思議,偉哥或可預防老年痴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稱
據報導,近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表明,偉哥在讓男性大展雄風的同時能摧毀錯誤摺疊蛋白,抑制健康殺手有毒蛋白質的積累。這種有毒蛋白質是導致老年痴呆等疾病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說,偉哥有可能扼殺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於搖籃之中!太神奇了!
-
...周一(29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顯示...
【中國研究人員發現新型豬流感病毒】周一(29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能引發大流行病的新型豬流感病毒。據法新社報導,這種名為G4的豬流感病毒是從2009年大流行病的H1N1流感毒株演變而來。
-
一氧化氮(NO)檢測的意義
這不是一件多麼重大的事情,但對於一氧化氮來說卻是個轉折點,雖然這一年科學界並不知道那種特別的物質就是一氧化氮。這位美國藥理學家的名字叫做羅伯特·F。佛契哥特,他在著名的《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論文,指出乙醯膽鹼(ACh)的舒張血管作用依賴於血管內皮釋放的某種可擴散物質。
-
王紅陽院士團隊揭示膽管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王紅陽院士團隊揭示膽管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2020-09-25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