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同一事物,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會產生不同的聯想

2020-12-05 百家號

對同一事物,往往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會產生不同的聯想。例如,就蜘蛛結網這件人們常見的事來說,詩人想起的是:「雨裡蜘蛛還結網,想晴惟有暗中絲。」(李調元:《雨村詩話》)。詩句的雙關含義何等巧妙!而數學家笛卡爾由蜘蛛在天花板上爬行並吐絲下降,卻想利用坐標(X、Y、Z)來表示空間中的點。今天,我們不妨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蜘蛛結中的科學道理。如蜘蛛雨中結網,為什麼不怕雨水打溼將墜破?蜘蛛由天花板上吐絲下降時,往往能在半空中戛然而止,不至因為倒栽蔥來個「嘴啃泥」,這又是什麼原因呢?這個謎直到最近才被揭開。有人仔細測試了某些蜘蛛絲的強度和伸長度,結果發現蜘蛛網在潮溼時變得像橡皮筋一樣富有彈性,幾乎要伸長百分之五十才能將蛛絲拉斷。而蛛絲的強度幾乎和輪胎中用的尼龍帘子線一樣結實,在斷裂時卻比尼龍絲伸長兩倍。這一特點使蜘蛛能在雨中結網,而且結成網後,也不至被每天清晨的露水重量所墜破。蜘蛛絲為什麼能獲得這種優良的性能?原來這和它的分子形狀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溶液中,分子呈長鏈狀,像一條柔順的絲,分子形狀有顯著的幾何不對稱性,因此分子的排列是雜亂無章的。這種溶液製成的纖維,強度很低,不堪一拉。

所以在化學纖維的紡織中,用外力將剛成形還處於塑性狀態的纖維拉伸,就能使纖維中的分子長鏈順拉力方向整齊排列。這種排列整齊的分子能團結一致承受外力,纖維變得異常堅牢。這種通過拉伸使分子取一定方向來提高纖維強度的技術,是本世紀隨化學纖維的發展才在紡織工業中得到應用的,而蜘蛛在幾百萬年中就早已不斷應用這項拉伸技術了。蜘蛛吐絲時,也是通過拉伸來提高絲的強度。它有三種拉伸方法:一種是將絲液從下腹後部的一對囊袋中擠出後,蛛絲一端粘附在一個支持物,如天花板或樹枝上,然後利用蜘蛛本身的重量從空中降下,蜘蛛本身下降的速度要大於吐絲速度,這樣就將蛛絲拉伸達到一定強度後,蜘蛛停止吐絲,就能懸在半空;另一種是將蛛絲一端粘附在支持物上後,蜘蛛即迅速跑開,在走動的過程中將蛛絲拉伸第三種方法是蜘蛛利用它的四條腿,將蛛絲從囊袋中拉出。這種蜘蛛吐絲的生物化學過程,對今天的紡織工業仍有很重要的實際意義。生物體中由於分子形狀的變化而獲得新功能的現象很多,就是在人體中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如血液在血管中始終循環不息,一且血管破損,如果不能及時止血後果不堪設想。要等到血管癒合或者起化學變化,都已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了。

在這種緊迫情況下,血液有它的應急措施。這情景頗有些象盛大歡迎場合中人群向前擁擠時,前面只要有一隊手挽手排列整齊的糾察隊,就能阻擋人流一樣。血液中蛋白質裡的纖維朊在血管中的形狀呈無規則的線團狀,就象散亂的人群,一且血管破裂,流出的血液立即緊急變形,整齊排列,起了「糾察隊」的作用,使血液凝固,阻擋了血液流出。

物質分子形狀千姿百態,為了研究形態對功能的影響,近來更新興了一門形態化學,其中最有趣的是關於包接化合物的化學。所謂包接化合物就是一種分子在外面形成筒狀,把另一種分子包容在裡面。外面的分子叫做主體分子,裡面的分子叫做客體分子。包接現象經常可以看到。例如人們熟知,澱粉遇到碘就會變成藍色。這是因為澱粉是一種螺旋形分子,碘能鑽入這個螺旋形殼體中形成包接化合物。進入螺旋形殼體中的碘是每七個分子或十四個原子為一節,而其中碘原子間的距離與碘分子間的距離卻是樣的,也就是所有的碘整個形成個分子了,這個大碘分子最外層的電子流動就產生了藍色。

地中海中還有一種變色蟹,原來是黑色的,當遇到外敵時,就會變得「面紅耳赤」,擺出一副劍拔弩張的架勢,來威脅外敵,這種體色由黑變紅的過程就是體內產生包接現象造成的,一切外敵被嚇避,包接化解除,蟹殼又回到原來的黑色。包接現象可用於化學的分離、合成等操作技術中。例如化學工業中有些同分異構物,衍生物很難分離2而利用包接化就很容易分離。如要分離直鏈的烷烴及帶有支鏈的烷烴,就可用尿素作為主體分子,它能形成一個筒,中間有直徑約5~6埃的空洞,可以將一般直鏈的烷烴裝入筒中。操作方法非常簡單:將尿素與直鏈烷烴在甲醇中加熱,即生成包接化合物沉澱,通過過濾將沉澱分離,再將沉澱物倒入水中,尿素溶解,直鏈烷烴浮在水上,而帶有支鏈的烷烴裝不進筒中去,就不能形成包接化合物沉澱,因此就能將直鏈和支鏈烷烴分離開來。

相關焦點

  •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同一篇文章,讀出不同的意義
    重點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其實就意味著不同的閱讀指向。很可能同一篇文章,會讀出兩或多種意味。或者至少,同一個觀點在表述上,也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所以語文學科很少有標準答案。這是語文學科的靈活性,也是讓很多同學苦惱的地方。
  •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看到的同一客觀物體也會「不一樣」
    據美國「優睿科」網站7月14日消息稱,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日前在《皇家學會學報B:生物科學》雜誌發布的論文表明,每個人判斷和查驗物體確切位置與大小的能力都有所不同,甚至在個人視野範圍之內也是如此。論文第一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博士生Zixuan Wang介紹道:「我們假設,人類感知是周圍物質世界的完美反映。但這項研究表明,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視覺指紋。」
  • 培養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和聯想能力
    不過,我們需要注意思維訓練的極端,過去的教育實踐通過眾多事例表明,思維訓練往往會讓訓練者搖擺不定,處於兩個極端之間。這也是生活中人們經常見到的現象,其中一個極端是訓練者完全忽視了這種訓練活動,他們認為這樣的訓練不會產生任何效果,也不存在實際意義。而且,他們覺得學生在學校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知識,如果將這種雜亂無章的訓練應用於孩子,只能讓他們更加三心二意,不僅會耽誤正常的課程,還會讓他們分心。
  • 面對同一事物,我們是要有不同的世界觀的,然後作出正確的判斷
    哲學上:,世界觀決定方法論,生活上:認識決定行為,在這變化無窮的世界上,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思想,因此,對待事物時,他們也就會產生不同的結果。社會對改造世界具有作用,當每一個人擁有正確的意識,他們一定會對社會作出貢獻,然而一旦染上錯誤的意識,就會受到傷害,也會造成傷害。秦國的爭議,幫助秦國國君,出謀劃策,司馬相如,劉備,他做出了貢獻,對待一個事情,總有不同的觀點出現,而這些觀點會有不一樣的結果,產生不一樣的影響。
  • 巧用聯想
    文/向素傑 現代圖形設計往往通過對沒有特殊意義的要素,進行發掘、轉換、結合,以超現實的視覺意象與心理聯想,創作岀新穎、生動、獨特的視覺形式,使圖形看起來更加富於激情和張力。進行圖形創意需要在短的時間內抓住事物的本質,能揭露客觀事物本質的、內在的聯繫,而且要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穎的、前所未有的思維成果。
  • 心理學家點評對事物的5個層次,不同層次不同結果,你在第幾層?
    在生活中,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反應不同,對應的結果也不同,即使同一個人對同一事物的反應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結果。事物的意識水平決定了治療的水平。如果您不滿意,您將會生氣。基於生理的無條件反射決定了對收到的任何刺激的本能反應,而無需考慮它。此級別簡單明了,但是通常不考慮後果。情感反射層。人們有情感,讓情感支配生活不是一件好事。
  • 我們眼中的世界「不一樣」,不同文化導致對同一事物不同看法
    對於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來說,同一個事件或許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完全相反的胖瘦標準美國的肥胖人口比例驚人,美國19歲以下青少年人口超重率為32%,而成人超重率更是超過三分之二。中美女性對於肥胖的不同標準,就是不同的歸因在起作用。東亞文化圈內最典型的一種歸因方式叫「自謙歸因」,而中國人尤其如此,這與中國自古以來的「求同」和「中庸」思想有著很大的關係。中國有句俗語叫「槍打出頭鳥」,說的就是做人要以不突出自己的表現為準則,甚至下意識地避免自己有所表現。正是因為這種「自謙」的心理歸因,人們在自我評價時往往會認為自己比真實水平更差。
  • 給人留下聯想空間的構圖技巧
    如何讓觀眾看到照片之後,產生到當時拍攝這張照片之時,畫框外面究竟發生什麼,如何給人留下一定的聯想空間,我總結了以下三種構圖方式。單一構圖這裡所指的單一構圖,可以理解成圖片就是表現一個場景、一個事物,而非一個人物。
  • 提高記憶力,除了要觀察練習,還需聯想練習
    而且,這種細緻觀察事物的方式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讓自己免於漠視周圍世界、對周圍事物熟視無睹的生活方式,它會讓我們重新回到積極的生活狀態中去——這種生活方式是年輕和活力的最佳源泉。二、聯想練習記憶在學習如何細緻觀察事物時,你會發現,對事物的細緻觀察本身幾乎就能讓你自動記住這個事物了。
  • 聯想設計思維
    聯想是一種思維過程,是對所要表達的信息內容進行提煉、組合、聯想和研究,使表現對象由現象美升華為藝術美的一種創造性構成。聯想令諸多相距遙遠的事物和概念,甚至毫無關係的設計元素產生了密切的聯繫,使之在偶遇交合、撞擊中產生新的非凡設計。
  •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公司...
    看到這個圖形你能聯想到什麼?
  • 錢鍾書的學術聯想力
    錢鍾書博聞強識,同時有瞬間將相同或相異事物建立關係的能力,無論制度、器物、觀念、心理現象或藝術規律等等,錢鍾書均有將同異事物匯聚一處進行觀察的興趣,這種學術聯想力是理解錢鍾書的關鍵,不然我們閱讀他晚年龐大的讀書筆記,就以為只是抄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