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左,乃陷大澤中。——《史記.項羽本紀》
其二:劉秀進至下博城西,惶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為長安城守,去此八十裡。」秀即馳赴之。——《資治通鑑.漢紀》
項羽問路被坑了,劉秀問路被救了。隨手一指路,影響了兩位帝王的命運,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所以說呀,如果不懂路千萬別裝老司機給別人瞎指,心疼霸王一秒鐘。
在史書中那些掌管給主角補血的npc
其一:韓信釣於城下,諸母漂,有一母見信飢,飯信,竟漂數十日。——《史記.淮陰侯列傳》
其二:自成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明史.流寇傳》
韓信餓了,出門碰見漂母來補血。李自成餓了,出門被農民反殺。死後衣服被扒,看到龍印才知道是李自成,看來這次事故純屬誤殺。碰見要飯的能給就給點,說不定就改變歷史了。心疼闖王一秒鐘!總之來說,不要小看農民,勞動人民創作歷史呀。
故事有點長,但跌宕起伏,絕對絕對值得你花上10分鐘,仔細品讀。
故事出自2014年的一檔紀錄片《宇宙時空之旅》第七集,是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和FOX電臺共同播出的一檔紀錄片,花費3億美金製作,總共13集,每集片長約45分鐘。IMDb評分高達9.4,僅次於《權力的遊戲》和《絕命毒師》。
故事的主角叫克萊爾帕特森,一個長相平凡,毫無存在感的理工科研究生
20世紀40年代,二戰剛結束,芝加哥大學的地質教授哈裡森·布朗突然萌生一個設想,通過測量鋯石裡面鉛同位素的豐度,再用相同方法測量隕石中的鉛同位素豐度,進一步推測出地球的年齡。但他又不想花費自己的寶貴研究時間。所以他抓了學校的一個研究生當小苦力,讓他去研究這個問題:研究生名叫克萊爾·帕特森,愛荷華州一位郵遞員的兒子,天性叛逆,學校表現一般,人長得也土,丟人群裡馬上會看不見。
天真的帕特森聽到老師講解完自己的理論後,雖然不明白他在說什麼,但是他覺得挺有道理,好厲害!就羞澀的說:「那我試試看吧。」
然後哈裡森開心的說了所有老師抓學生幹活都會說的那句甜蜜的話:「哎喲,小帕,我相信以你的能力那不是小菜一碟?加油哈!」
這是一句很輕描淡寫的客套話。但是就因為這句輕描淡寫的話,帕特森同學打死都想不到的,這個小小的作業,他的人生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世界發生了重大的改變,人類的命運也將要發生巨大的改變。
哈裡森老師如果知道接下來三十年後發生的事情,他一定會把「給我一句話,我將要撬動整個人類的歷史!」作為他的座右銘。
當然這個小作業對帕特森的人生來說,第一個至關重要的影響是:這個小作業最後不得不成為了他的研究生畢業論文課題,然後坑害了他七年才找到答案完成這個課題,拿到他的博士學位。
為什麼這個哈裡森認為極其簡單的小作業會耗費那麼長時間?
是因為帕特森對鋯石鉛含量做等精度測量時候發現,相同微粒的鉛含量的結果數值,每次都偏差很大。也就是說,帕特森每次測量,鋯石裡的鉛數值都不一樣,這可愁壞了帕特森,就像沒有了一把標準的尺子,連一個恆定的參照物的數值都沒有,如何去測量隕石和地球的年齡?!
帕特森窮盡腦汁,最後發現,影響實驗結果的最重要因素,可能是實驗室或者空氣裡存在鉛,影響了實驗結果(那個時候可是沒過濾設備的),更何況帕特森所在的實驗樓是全學校最爛最年久失修的,鋯石裡只有幾百萬個鈾原子,空氣裡的鉛數量遠遠大於這個數值,在這種和空氣和環境直接接觸樣本的情況下顯然是沒辦法測量出正確的結果的。
帕特森隨後變成了一個清潔工,拖地擦洗,反覆打掃他破舊的實驗室,儘量讓他的實驗室變得無鉛,但是最後的結果還是偏差百倍。
帕特森想到了他必須用酸來煮容器和工具,並提純化學原料,進一步降低實驗室中的鉛含量,這個過程像我們小時候用搭積木一樣,一不小心觸碰就倒下重來,譬如萬一有個熊孩子或者二貨學生打開他實驗室的門,問廁所在哪裡,那他經常幾個月的清潔實驗室心血毀於一旦。
無論帕特森如何清洗消毒,都沒解決問題。
帕特森想開始設計一種全新的實驗室-超級潔淨室,但你想他的實驗室都如此破舊,哪有人會給他這個經費和機會呢。
這個機會直到他的坑貨老師哈裡森調任加州理工時候才得以實現,哈裡森不知道是不是良心發現覺得坑帕特森坑的有點厲害了,於是邀請他一起去加州理工。
帕特森這個「易如反掌」的課題的研究,已經過去了六年,這六年的歲月他沒有能有機會調查到鋯石中的鉛數值,大部分的時間在堅持不懈尋找,並消滅了許多對儀器造成鉛數值影響的源頭。
帕特森在真理的大門外,像一個苦行僧,或者說更像是一個勞碌中日的清潔工,洗衣服、掃地、拖地板,把真理大門外的瓷磚清潔了了一圈又一圈,始終無法觸碰到真理的大門,一個人六年的時光就在做這種看似沒有意義的事情,重複著實驗的第一步,第一步,還是第一步。
在第七年,帕特森終於能完成它的心願:在加州理工製造出第一個超級潔淨室(實驗的超潔淨室無塵環境概念起源自他)。
他終於能有機會碰到真理大門的門把手了,他終於能有機會測量出鋯石的鉛含量,也終於能測出當時老師給他的隕石中鉛的含量了,他也終於有機會去找到那個易如反掌」的真理的答案:找出地球的年齡。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帶著加州理工超級潔淨室裡得到的數據,帕特森來到伊利諾州的阿拉貢國家實驗室,輕輕的按下了真理的門把手,真理的的光芒從門縫中透出,帕特森瘦弱的身軀終於進入到了真理的大門,他即將以一個人類的肉身,用對宇宙來說轉瞬即逝的光陰,探知到行星、宇宙、地球,和整個太陽系的秘密——地球的年齡。
帕特森鄭重的穿戴防護服,按下了按鈕「嘿,小傢伙,我們要開始氣化你(隕石)了」
質譜儀利用磁場將要樣本中的元素分離,從而使各種元素可以被量化,這就是解開地球真實年齡之謎的最後一環。
(這段影片中動畫和音樂處理的極其感人)
邊做著數據,帕特森邊喃喃自語到:「感謝所有做出過貢獻的科學家們」
「感謝地質學家們」
「感謝查爾斯-萊爾」
「感謝麥可-法拉第」
「JJ-湯姆森(發現電子)」
「歐內斯特-盧瑟福(核物理之父)」
帕特森眉毛一揚:「也感謝哈裡森-布朗(他的」坑貨「老師,研究如何分開環和鈾)」
帕特森飛快的做著計算
當他畫下最後一根線時候,他輕輕的說:
「地球的年齡是45億年,我們成功了」。
當知道地球年齡後,帕特森像個孩子一樣奔向愛華達州母親的家,他想把他七年獲得的成果和他母親分享——地球的真實年齡。當然,由於太過激動,心跳的如此的劇烈,被送到了醫院進行搶救。
帕特森打開了真理的大門,這項發現為他帶來什麼獎勵麼?
你說諾貝爾獎?
當時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都沒有興趣投給新興的交叉地質學領域,物理的評委不認為他的研究屬於物理,化學的評委也不認為屬於化學。45億年這個數字,直到十幾年後才放進地質教科書中,即便如此,在過去30年中超過50本教科書中,只有4本在提到地球年齡這個數字時候提到帕特森這個名字,據說有的書還拼錯了他的名字。他只是個貧窮的小講師,更要命的是,為了全身心投入研究,無暇參與終身教授的職稱申請,這卻嚴重影響到了他的後面的人生。
真理的價值從來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也不是任何東西能夠獎勵的,真理的價值可以說等於零,萬物之始,通往終極,人類從來不擁有真理,只有少數人能窺探真理的一角。
但是真理還是恩賜給了帕特森一個東西作為天大的回報,是什麼回報呢?
一個超級超級天大的麻煩,他當時並不知道,自己的這項耗費7年,看似對99%的人來說完全沒用的研究成果,妨礙了某些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
當然帕特森更不知道,在他還是那個研究生,答應哈裡森那個「易如反掌」的作業時候,已經手握那個紅色的按鈕,將要選擇是否拯救人類。當然,對帕特森來說,他在無意識中拿到紅色按鈕的瞬間,早就毫不遲疑按下了那個「YES」,因為帕特森就是這樣的人,一分鐘一秒一瞬間都不用懷疑,帕特森就是這樣的人。
帕特森發現的「地球的年齡」包含著什麼樣的秘密,以至於妨礙了某些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畢竟對你和我來說,地球的年齡有45億年似乎並不影響我們的生活,所以,我們也不是有權勢的人,我們是被有權勢的人迷惑和遮蔽真相的普羅大眾,所以有權勢的人能統治無知的我們。
聽起來好像是一個超級宏偉的科幻小說和陰謀論,似乎故事應該是:帕特森像邏輯那樣,不小心揭示出了宇宙文明的終極奧秘,將要遭到地球和宇宙人致命追殺。
當然小說終歸是小說。
「最有權勢的人」是誰呢?
在美國,最有權勢的人不是政客和總統,而是那些財閥和巨頭。
帕特森得罪的「最有權勢的人」,就是美國的整個鉛工業和石油工業的巨頭。
四乙公司是全球一家勢力很大的公司,上頭有很多朋友。它的董事當中有最高法院的法官劉易斯·鮑威爾和美國地理學會的吉爾伯特·格羅夫納。
這些人自然對地球的年齡有45億年這種廢話沒有一絲一毫的興趣,讓他們惶恐的是帕特森的研究過程以及所使用的研究工具——鉛,帕特森知道了一個他不該知道的東西。
土星,Saturnus,這個單詞在古羅馬是農神、;薩圖爾努斯,羅馬最古老的神祇。農神之外還有一個含義:「GOD OF LEAD,鉛神」。
古羅馬人對鉛有極為狂熱的追捧,這種奇妙的金屬製作的器皿,光亮閃爍,不像銅器那樣產生令人討厭的綠鏽,貴族們愛喝的葡萄汁中若加上這種金屬粉,可以除掉酸味,還可使酒醇香而甜,人們發現飲用用鉛容器喝水,水有一種「迷人的甜味」,鉛還有止瀉的效果,當然對愛美的人來說,這種金屬粉製成的化妝品,可讓貴族夫人們的皮膚更白……簡直是神恩賜的最棒的東西!
當我們現在閱讀到這些文字,腦海裡浮現出這幾個字:古羅馬人集體選擇奔向腦殘。腦殘不是一個形容詞,而是確確實實,鉛中毒帶來的全身性致命神經毒害。
當然羅馬人在鉛上幹的最腦殘的一件事是:「水管」這個單詞Plumb,來源自拉丁文的鉛。羅馬人居然腦殘到了拿鉛去造引以為豪的羅馬地下管道!現在想想,如果放到現在,這是多麼宏大壯觀又富有深謀遠慮的慢性集體殺人方法。
有許多文獻專門研究羅馬帝國的滅亡和鉛中毒之間的重要關係,這裡不再累述。我們吐槽羅馬人瘋了!用鉛做餐具和水管!其實更可怕的是,在帕特森所在的20世紀中葉,公眾對鉛的理解和古羅馬人沒啥兩樣,當然我這裡說到是「公眾」,鉛對人體巨大的毒害的認識,人類早就已經開始了解,但是為什麼明知鉛有毒還要使用?是因為鉛便宜、好用、延展性好、製造簡單,而鉛中毒是需要一個累積過程的,而能接觸到這些計量的,往往是礦工和處理鉛的工人,這些人的性命?WHO CARES?他們是社會最低賤的人,鉛的好處我來享用,鉛的危險讓他們來承擔!即便是現在,我們還是這樣的「公眾」,我們對皮革處理化學中毒的工人毫不在意,對吸入粉塵得了矽肺無藥可醫活活悶死的礦工選擇視而不見,他們的性命毫不重要!進入20世紀,有一個重要的產業發展了,那就是廣告業,含鉛油漆廠商們僱傭剛萌芽的廣告業者向消費者灌輸鉛對兒童是無害的。
當然這看起來影響不是很大,但是資本的逐利可以泯滅良心,科學家也不例外,後來成為美國化學會主席和擁有「地球史上對大氣影響最大的生物個體」和「歷史上殺戮最多的個體」這兩個華麗麗閃瞎人頭銜的氟利昂的發明者:託馬斯-米基利,夥同通用汽車老闆查爾斯-凱特靈,將四乙基鉛,作為抗爆劑為噱頭添加到汽油中。
四乙基鉛和普通的鉛不同,它更具致命性,皮膚接觸半杯就會致命,雖然現在公眾對神經毒素爆發發狂而死的乙基公司工人毫不在意,但是為了利益,宣傳的作用就體現了,這時候,不再是廣告報紙和兒童畫,他們動用了至今屢試不爽的方法:他們需要一個懂科學的權威,安撫民眾,提升鉛的形象。他們找到了一個合適人選,羅伯特-基歐博士,這也是人類第一次,利用科學權威來掩蓋對環境和公共健康的威脅。
基歐博士說:「鉛本身就存在自然環境中!當然,雖然對一線工人有影響,但是對公眾絕對沒任何影響!並且沒有任何證據表示鉛對公眾的影響對不對!?這種程度鉛就如同12月的雪一樣的自然,不會汙染環境!」幾十年來,沒有人反駁過他們一句。
直到那個傻傻的克萊爾帕特森開始研究,地球的年齡。
當時帕特森也和普通科學家一樣,認為鉛是自然普遍存在的,然而作為像他那樣的科學家,比別人多走了一步,在對實驗室鉛幹擾排除的過程中,他開始研究鉛是如何傳播的,依靠美國石油組織的科研撥款,他仔細研究了海水中深層和淺層中鉛的含量。帕特森又一次發現他的原始數據無法解釋了:深海中鉛只有少部分,但是在淺水和水面上,鉛的含量高出幾百倍,帕特森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淺層海水中這些鉛是近年才出現的。那什麼能給全球的海洋帶來那麼多的鉛?帕特森和他的坑貨老師哈裡森在偶然中談起這個問題,帕特森提出了他的假設:哈裡森,我了解這些鉛是哪裡來的,它來自含鉛汽油。
帕特森也沉默了,他明白自己即將做一個重要的選擇,當然他毫無疑問做出了那個選擇:他立即著手發表學術論文,對含鉛汽油做出討伐。這個選擇意味著什麼呢?三天之後,當他回到家,發現家裡早就有數個西裝革履,皮鞋鋥亮的黑衣人在等著他。
「Dr帕特森,你的研究成果很驚人,你有什麼需要我們的贊助麼?」「我……我想有機會去極地獲取冰心,來研究遠古時候的鉛含量……」帕特森說。黑衣人眉頭一皺,冷笑:「鉛?你的工作已經結束了,是時候去研究別的元素了,實際上我們有能力去資助你無限制的去研究其他方面,是無限制的。」「鉛是一種神經毒素,當你們從工廠裡運輸出來的時候,等於在運送化學武器,你們覺得這些鉛從排氣管中排出後去了哪裡呢?想想這會對我們和我們的後代產生什麼影響?你要把上百萬噸的毒氣排到我們呼吸的空氣中麼!就算我的研究不能使你們停產,以後還有科學家能夠做到!」
帕特森的激動讓這次威逼利誘不歡而散,看到這裡,我原本以為石油巨頭會選擇暗殺方法來幹這種硬骨頭,不過看起來他們處理問題還是比較「文明」的,或者說是讓帕特森比死更難受。如果他選擇屈服,向石油業投降,他可以回到自己學熱愛的學術領域,擁有無限的資金繼續研究。
首先,彼得森突然發現研究資金要麼被收回,要麼很難獲得。美國石油研究所取消了與他籤訂的一項合同,美國公共衛生署也是,後者還算是個中立的政府機關呢。來自石油行業的贊助一夜之間消失的無隱無蹤,意味著帕特森所有研究被迫中斷,更要命的是之前說過,帕特森終其一生都專注於研究,無暇顧及申請終身教授,也就意味著他這個可憐的技術崗位人員,能被人隨時踢走,捲鋪蓋走人,毀掉他作為科學家的一生,而加州理工的董事會裡,就有好幾個石油巨頭,他們不斷的施壓給帕特森,並不斷慫恿董事會讓他滾蛋。
帕特森是那種越不讓他去研究,他就越要去研究的科學家,這種固執,也造就了為什麼他能七年時間,只為了尋找一個答案「地球的年齡」。為了調查鉛,尋找冰核,他的人生足跡遍布從格林蘭到大西洋,他來到南極向下挖掘200公尺,找到冰心,通過對冰錐中幾百萬年前氣泡中空氣的研究,帕特森發現現在空氣中鉛含量是過去的幾百倍。
在對地球年齡的研究中,帕特森無意中發現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毒害汙染的證據。而被工業巨頭僱傭的科學家們,卻對公眾說「不用擔心」。所有人都認為帕特森是一個騙子,帕特森耗盡數年,不斷的把論文和成果投向雜誌和寄給政府高官。終於,在一名州議員的幫助下,政府於1966年主持了關於鉛的聽證會,為了幹擾聽證會,巨頭們特地運作,把聽證會選在了帕特森在南極洲的時間。但他出人意料的在第五天出席了。
聽證會上,石油公司的律師不斷咆哮:基歐博士是這個領域最權威的最有經驗的,而他,帕特森,他什麼都不是。他們一再強調和鄙夷帕特森只是加州理工學院的一名小小的技術員,在圈子裡沒有任何實際的學術地位。
據說,四乙公司願意向加州理工大學無償提供一名教授講席的費用,"如果能讓帕特森捲鋪蓋走人的話"。荒唐的是,一個美國研究委員小組被指派來調查大氣中鉛毒的危險程度,他竟然被排除在外,儘管他這時候毫無疑問已經是美國大氣鉛問題的主要專家。
最後,帕特森和石油公司鬥爭了二十年,美國終於提出了《1970年潔淨空氣法》,並於1986年在全美停止銷售一切含鉛汽油。美國人血液裡的鉛濃度幾乎馬上下降了80%。但是,由於鉛是一種難以消除的物質,今天每個活著的美國人血液裡的鉛濃度,仍要比一個世紀以前的人高出大約625倍。
這位找出地球年齡的人,同時也造就了20世紀,最偉大的公眾健康的勝利。
我們現在實在無法想像,如果汽油和日用品沒有無鉛化,那對人類平均壽命有什麼致命影響,可以說帕特森間接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兩年後,帕特森死於哮喘,據說他因為哮喘需要長期使用激素,骨質已經完全疏鬆,身高也縮短了5英寸,後半生在病痛的折磨中,與石油巨頭對抗。
如在電視的結尾,旁邊說:「現在,科學家又發出了其他環境的警告,既得利益集團依然僱傭他們自己的科學家繼續混淆視聽,但是到頭來,大自然是不會被謊言屈服的。」
知名的地質學家甘特-福爾評價:「帕特森是一個聖人,他取得的成就應該是牛頓以下,伽利略以上」。
然而直到如今,提到克萊爾-帕特森,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麼一個偉大的英雄,他低調了一輩子,大多數地質學教科書沒有提到他的名字。最近出版的兩本有關測定地球年齡的歷史的暢銷書,竟然還把他的名字拼錯了。甚至據說在某期《自然》雜誌上,他還被當做了女人。
餘華有一句話:「為了不讓真理的路上人滿為患,命運讓大多數人迷茫。
在帕特森開始他的人生之前,或許命運和真理曾經問過他這些個問題:你將要為一個不經意的問題的答案耗費你的人生,這個答案對大多數人來說毫無意義,它除了給一瞬間的機會窺見真理,但卻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名利,相反,你會得罪世界上最有權勢的人,和他們周旋到底,你將在貧困中度過你的一生,你的成果將要十幾年後被確認,然而大部分人依舊視而不見,你的名字不會被人們詠唱,但是如果你窮盡一生堅持維護真理,命運會對人類肅然起敬,稍稍給予他們所有人生命延長的契機。
在四十多年又七個月以來的日日夜夜,帕特森他早已準備了答案:最偉大的科學家總是拋棄那舒適的生活只為一絲照亮未來的光芒去踐行那看似不可能的道路是什麼使得他們前行因為在科學的處女地能發掘到人生的美和意義於是他們甘心被它奴役守護著人類的命運——克萊爾-C-帕特森1981年8月23日
醫活活悶死的礦工選擇視而不見,他們的性命毫不重要!
說個小人物,小的甚至連名字都沒留下。
公元1140年,南宋將領嶽飛揮師北伐。金國大將兀朮率精銳騎兵直撲郾城,用「鐵浮圖」為主力正面進攻,左右翼輔之以「拐子馬」。嶽飛令其子嶽雲率背嵬軍和遊奕軍兩支騎兵迎戰,往來衝殺,並派步兵上砍敵軍、下砍馬腿,殺傷大量金兵。「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嶽飛再一次大敗金軍。七月十四日,兀朮率十萬步兵和三萬騎兵攻潁昌。潁昌之戰,宋軍大敗金軍,斬、俘金統軍金吾衛上將軍夏姓萬夫長、副軍粘汗孛堇等7000餘人,獲馬3000餘匹。之後,兀朮退還開封。嶽飛被捷報鼓舞,激勵部屬說:「今次殺金人,直搗黃龍府,當與諸君痛飲!」兀朮十萬大軍駐紮在朱仙鎮,負隅頑抗。嶽家軍全線進擊,僅以五百鐵騎與十萬金軍交鋒,金軍一觸即潰。金兀朮深陷絕望,準備帥軍渡過黃河北逃,而那個小人物也出現了,一個不知名的書生攔住金兀朮,說:「太子毋走!京城可守也!嶽少保且退矣!」兀朮問:「嶽少保以五百騎破吾精兵十萬,京師中外日夜望其來,何謂可守?」此人說:「不然,自古未有權臣在內,而大將能立功於外者!以愚觀之,嶽少保禍且不免,況欲成功乎?」金兀朮大悟,於是放棄北逃,整軍死守開封。果不其然,正當嶽飛準備一鼓作氣衝過黃河,收復故土時,宋帝令嶽飛班師回朝,嶽飛大驚,呈上奏摺:「金人銳氣沮喪,盡棄輜重,疾走渡河,豪傑向風,士卒用命,時不再來,機難輕失。但趙構還是一日連下十二金字牌,令嶽飛撤軍。嶽飛憤惋泣下,東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廢於一旦。嶽飛撤軍回朝,只剩殘兵敗將的金兀朮不費吹灰之力,又重新奪取了宋軍收復的大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