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淺談小小的茶館,折射出歷史洪流下小人物的心酸與無奈

2020-12-05 水調紫嫣

「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茶館》作為老舍的巔峰戲劇之作,被稱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蹟。20世紀50年代,人民藝術家老舍,創作完成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話劇名著《茶館》——一幅濃縮的歷史風雲變幻的畫卷。

劇作以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三個時代的中國社會風雲變化為背景,通過聚焦「裕泰茶館」,揭示出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還有社會的眾生芸芸。

小小的茶館內,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穿梭於此。提籠架鳥哀嘆時運的松二爺;慨嘆國之將亡的剛毅滿人秦四爺;一心謀求實業救國的秦仲義;喪盡天良買賣人口的劉麻子;打算去娶老婆的龐太監……儼然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小小茶館之內演繹世間的滄桑與悽涼。

茶館掌柜王利發,人情練達,處事圓滑,嘔心瀝血一生可還是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第一幕發生在晚清時期。裕泰茶館隆重開業,館內四處高懸著「莫談國事」的紙條,紅火之下卻籠罩著一股壓抑的、慘澹的氣息。

王利發在全劇中起到了重要的串聯作用,按照早逝父親的處世哲學:多說好話,多請安,討人人的喜歡,就不會出大岔子!作為掌柜的他謹小慎微,精明世故,對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接待方式。

剛出場時,他只有20多歲,當秦仲義前來告訴他要增加房租時,王利發心裡不樂意,嘴上卻畢恭畢敬,說:「二爺,您說得太對了!可是,這點小事用不著您分心,您派管事的來一趟,我跟他商量,該長多少租錢,我一定照辦!」一句話,便將這個掌柜身上的圓滑機靈、見機行事體現得淋漓盡致。

唐鐵嘴是吸食鴉片以看相算命混飯吃的二流子,雖然經常賒欠茶錢,王利發嘴上讓他出去,可還是讓夥計送茶給他,為的是不讓他打攪茶館的清靜和安寧。

他喚二德子為「德爺,」他說:「哥兒們,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話好說。德爺,您後邊坐!」典型的委曲求全,討好人的形象,為茶館的秩序著想,為討好他的主顧著想,為著大家的「太平」著想。他知道馬五爺是誰,知道哪些人不能得罪。對大兵、警察、特務,他說:「您聖明、」「您多給美言幾句,我感恩不盡!」一副生意人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瓏躍然紙上。

第二幕中,時間從之前的清末來到了辛亥革命,經濟更加蕭條,局勢更加混亂,此時王利發已步入中年了,閱歷無數,他開始在茶館的後院開公寓,只把房子租給大學生住,這是仔細推敲過的。他說:「這年月,做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職,做買賣的今天開市,明天關門,都不可靠!只有學生有錢,能夠按月交租,沒錢的,就上不了大學啊!」

開公寓租給學生,體現了他的精明能幹,但他的精明能幹是被社會逼出來的,他身上有著買賣人的自私,可骨子裡仍有一副好心腸。

常四爺被不義之人誣陷為義和團時,他冒死給常四爺通風報信,讓他躲躲;他租給學生公寓口口聲聲說賺錢,卻悄悄挖起了菜窖,以防出事的時候有個避難的地方;對待進茶館的乞丐,他雖說不要再來了,可也還吩咐夥計給他們倒杯水。

第三幕中,茶館蕭條衰敗,王利發已是老態龍鍾,舊社會吞噬了他的祖傳家業,他只能絕望沉痛的呼喊:「改良,我老沒忘了改良……我變盡了辦法,不過是為了活下去……我可沒做過缺德的事、傷天害理的事,為什麼不叫我活著呢?那些狗男狗女活著有滋有味,單不許我吃窩窩頭,誰出的主意?」

他這麼精明能幹,小茶館最終還是處在搖搖欲墜中破產了,被人霸佔了,他無奈失望,縱使心有不甘,還是一把熊熊大火火燒了茶館,也燃燒了自己。

王利發,一個處在 社會底層的 小市民,一個靠自己的雙手養活自己的老實本分的生意人,在那個 動亂的時代裡,調動自己的 聰明才智,竭力地維護著祖宗留下來的老字號茶館,竭力維護著自己的飯碗,他沒有過多要求,只想有口飯吃,只想能把茶館開下去。但就是這樣簡單的願望,又遭到了多少的阻力!

他安分守己,他謹言慎行,他勤勞本分,他對權貴也要卑躬屈膝,對自己的主顧不會得罪,他懂得陪笑臉,懂得和稀泥。處世圓滑,心思縝密,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對社會上每一種人的心理都揣測拿捏得相當準確。

他還有一顆向善的心,他雖然不能幫助窮苦人,但卻對難民有著同情,他是無奈的,是機靈的,也是悲哀的。在這樣一個亂世,他這樣一個人,想要力挽狂瀾,也是辦不到的。即使再大的力量也扭轉不了歷史的乾坤。這是時代的結果,也是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堅守氣節,愛打抱不平的常四爺,可還是最終沒能逃過時代的洪流

常四爺的身上體現了八旗將士的多數人堅守的愛國情操。他是一個正直的旗人,關注國家和民族命運,雖不知道如何拯救國家,但是他是愛著大清,愛著祖國的。

他正義豪爽,見了乞討的母女,主動掏錢給她們買爛肉麵;他愛國無畏,面對信洋教的馬五爺,連官員都不敢惹,他卻敢直說:「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飯的。」

他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國人「一個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兒」,看到鼻煙壺也從外洋進口,他心疼「這得往外流多少銀子啊!」表現其對國家的衰敗痛心疾首,而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那個時代白銀大量外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社會現實。

甚至還敢在公共場合公然發聲「大清要完。」他為他的性子付出了代價,常四爺被宋恩子吳祥子兩個走狗抓走,在走之前,他說了這樣幾句話「我愛大清國,怕它完了!」被關入大牢一年多,出獄後仍然本色不改,為了維護國權和洋人打仗,靠著強健的身板自食其力。

與其結伴而行的松二爺,則時常遊手好閒,膽小多話,繼承祖上的財產,過著悠閒的小日子。他心眼很好,只是貪圖享受,沒有謀生能力,甚至不願放下自尊心去幹活,最後當然會被活活餓死。老舍先生在這樣一個人物身上,更多傾注的是對其「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可是在第三幕中,他還為松二爺化緣買棺材。但最後自己也窮困潦倒,在街上賣花生,揀來別人撒剩的紙錢,好給自己準備下葬的紙錢。他絕望地喊道:「我愛咱們的中國呀,可誰愛我呢?」這個形象反映了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情緒。卻落得一個老境頹唐的悽涼結局。

常四爺,一個多麼希望依靠奮鬥來換取國家和個人好前途的中國人,他的悲劇不是來自膽怯、懶惰,而是來自他的落伍了的觀念,屬於舊時代也屬於滿族傳統的人生觀,叫他總以為憑著一身正氣和不服輸的精神,就可以在鋪天蓋地的社會黑暗間闖開一條生路,這樣天真的願望根本沒法實現,邪惡社會永遠張著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著貧寒的個體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橫再不肯屈服也罷。

老舍先生是要借常四爺這個形象來告訴人們滿族文化精神中存在的一些極有價值的東西,也是要反映從清末過來的滿人,並不是坐吃等死的「窩囊廢」,他們也堅守著自己的愛國情操,不向惡人低頭,不給命運讓步,即使在歲月飄搖裡依舊保持著正直和善良。

有遠大抱負的秦仲義,一心想靠實業救國,卻最後落個悽涼慘敗的收場

第一幕中,一個鄉婦拉著十來歲的小妞進來,小妞走到屋子中間,立住:「媽,我餓!我餓!」秦仲義的手伸到腰間是想掏錢給他們,可又立即縮了回來,對著王利發說:「轟出去!」秦仲義是自負自傲,自視清高的,他認為可以憑自己的實力,實業救中國,因此他並不在乎有人給窮人一碗麵吃,他想通過開工廠,頂大頂大的工廠,辦實業,救更多的人,救中國。

他確實做了,他不斷做大做強,辦工廠,開銀號,即將成功之時,卻被腐朽的惡勢力打壓。抗戰剛結束,他的產業就被政府沒收了。

破產的秦仲義,對政府發出悲憤的呼號:「搶去我的工廠,好,我勢力小,幹不過他們!可倒好好辦啊,那是富國裕民的事業啊!結果,拆了,機器都當碎銅爛鐵賣了!全世界找得著這樣的政府不到?」

最後他無奈地說:「應當勸告大家,有錢哪,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幹好事!」他勵志救中國,可人生沒有逃脫世道的鉗制。他有愛國之心,並固執而驕傲地認為自己能夠救國救民,但是他自視高人一頭,跟大眾無法溝通感情。他在黑暗歲月裡單打獨鬥一輩子,最終慘敗收場,也是必然的。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在當時,靠實業救國是不可能的,況且秦仲義連自己都沒有救。

最後,王、秦、常三位老人看透了世態炎涼,聚在一起燒紙錢,為過往的人生送葬。想必這一幕也是最震撼人心的一幕。不同人物性格,在歷史的背景下落得同樣的結局,沒有出路,只能自己祭奠自己。

結語

茶館是三教九流各種社會人士匯集的地方,不同的角色代表著不同的社會地位,作者始終明確清晰地把握著「一人(茶館)一事(葬送某一個黑暗時代)」的主線和主題,用茶館的「小」來映射社會的「大」,這個茶館可以講就是一個小的社會。既表達了大時代的寫照,也滲透了小人物的悲哀。

他們悲劇的原因不是因為不努力,是在時代的車輪下個人力量根本無法扭轉,是歷史更迭的必然結果。

但黑暗的極致就會迎來光明,夜幕之下僅僅是魔鬼最後的歌舞。因為一旦太陽升起來,所有的一切黑暗最終都會煙消雲散。時代會變化,歷史會更迭,但我們始終相信,世道會越來越好,黑暗過去,陽光就會照進來。

相關焦點

  • 仿古磚雕建築與現代茶館的融合——青藤茶館
    青藤茶館,是杭派茶館的代表,也是杭州的老茶館。青藤茶館位於杭州風景如畫的西湖旁的南山路,茶館總面積5000平方米, 建築層高5.5米,是一個具有多元功能的休閒空間。茶室的功能分局中主要包括入口門廳、大廳散座區、多功能區、卡包區、陶吧、日式私人包間和中式私人包間。
  • 《茶館》,展示那段歷史期間平凡人的不屈,對現代人性格大有裨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對歷史的喜愛,大多數是從一些書籍當中獲取到知識,感受當時的一些故事。在當下的環境中,能夠靜下心來看書,已經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主要是有一些文章寫得比較的枯燥,看起來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
  • 《第五人格》茶館逸聞答案大全 茶館逸聞答案匯總
    導 讀 第五人格茶館逸聞題目答案很多玩家都不知道怎麼回答,那么正確的答案是什麼,接下來九遊小編為大家介紹第五人格茶館異聞題目答案匯總
  • 飛客茶館——飛客的精神家園
    在中國飛客界,飛客茶館是一個絕對無法迴避的存在。
  • 潯先講 | 南潯茶館
    南潯茶館朗讀 歸古月製作 徐立楊一座茶館擠在商鋪中間外牆斑駁,眾聲喧囂喝茶,是個純粹事件於杯中照眼,安下一顆明亮的心
  • 《茶館》60周年:從「大毒草」到走向世界
    近期,讀庫將吳剛拍攝的79年版《茶館》劇照集結成冊,按照場次順序精編成書,讓我們得以在劇照中重溫「文革」後復演的《茶館》風採。11月3日,《一九七九年的〈茶館〉劇照》在鼓樓西劇場舉行發布會。到場的嘉賓有出版人張立憲、戲劇攝影家吳鋼和79年版《茶館》劉麻子扮演者英若誠之子英達,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有關攝影、《茶館》和人藝的許多往事。
  • 重慶銅梁一茶館爆炸 倖存者回憶:一切就像做夢
    新華社記者劉潺攝   中新網重慶11月19日電(作者 鄒輝 郭虹)十八日下午四時許,重慶銅梁縣巴川鎮洗馬村四社一茶館內發生一起爆炸事故,目前已造成十二人死亡二十四人受傷。  記者今天清晨抵達爆炸現場,位於公路邊的爆炸房屋周圍早已站滿了人。警方仍然設置了警戒線,爆炸現場已經清理過,但仍可看到被炸得四零八碎的捲簾門、玻璃等。
  • 當樹屋與日本茶館相遇,兩者相結合,形成一種獨特的風格!
    日本建築師藤森泰隆(terunbu Fujimori)將他最新的環保茶館安裝在博物館島Hombroich的一棵樹上。向上看,就在那裡——日本建築師藤森泰隆最新的茶館。這座樹屋高3米由漆黑的刺槐木製成。它是專門為霍姆布洛赫火箭站設計的,這是歐洲第一個永久性的,現已廢棄的北約飛彈基地,1994年收藏家卡爾·海因裡希·穆勒將其改編為一個藝術項目。 茶館外牆的黑色是木材碳化過程的結果。
  • 不少遊客說海南物價高,看看本地人消費的茶館,到底什麼情況?
    這一組照片帶朋友們看看海南文昌的一個茶館,當地人去的比較多,而且茶館也是當地特色,幾張照片帶朋友們簡單的了解下物價和好吃的東西。圖為:茶館的畫面,環境很樸實,但是裡面東西還是比較豐富。圖為:茶館的畫面,這個柜子裡都是做好的麵包和點心,有人喊這樣的早茶為海南老爸茶。
  • 攝影師鏡頭下你從未感受過成都老茶館,拿放大鏡看書老人令人感動
    茶館看盡人生百態。米拍攝影師:maoyuan(米拍ID:maoyuan-1024)總會在閒暇時,記錄茶館裡不同人生的不同百態。火鍋是解讀成都的一把鑰匙,茶館也是。據史料記載,中國的茶館最早來源於四川。成都人經常泡一杯蓋碗茶,就坐一下午。或是集結三五好友,邊喝茶邊打牌。
  • 《顯微鏡下的成都》出版,微觀講述百年川地歷史
    王笛至今清楚記得當年赴美時離別故土的心酸。時隔將近30年,王笛自述「成都仍然是我夢魂縈繞的地方。但從另一個角度講,我好像從未離開過這座城市……我生活之大部分,仍然與她密切相關,因為我每天都在研究她,探索她的一切秘密」。
  • 咖啡館茶館總數、影院銀幕數位列全球第一!上海的文化軟實力究竟...
    在市場消費性指標上,上海的表現明顯提升,尤其是咖啡館和茶館總數已位居世界第一,餐館總數居世界第二,形成了獨特的海納百川的美食文化。 從文化經濟發展層面看,上海的年度遊客人數排名全球第一。
  • 三幻:拒絕昏睡紅茶成為品茶高手,茶館活動包你資源拿到手軟
    近期《三國志幻想大陸》更新了茶館活動,不少老玩家已經開始磨刀霍霍向資源了。不過對於新手玩家來說,茶館活動還是玩的一臉懵逼。尤其是鬥茶,幾乎沒泡出來過一杯好茶。為了讓新手朋友找到訣竅,在這次老賊就專門給大家講講鬥茶怎麼玩,以及都需要換什麼道具。
  • 市民去外地開會茶館門口撿到折翅鳥鷹
    齊先生說,這是他朋友紀先生去遼源參加長春市茶文化研究會舉辦的一個會議,在茶館門口撿到的。    「我朋友說,當時他是出門接電話,看到門口牆根兒下有個東西在動,開始以為是誰家養的雞放出來了,後來仔細一看,不對啊,這鉤鉤的嘴巴分明是只鷹。」    紀先生又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這鷹飛不起來,而且一隻翅膀還耷拉著,他就戴著手套上前捉住了這隻鷹。
  • 貓飯變成茶館糰子了?!《怪獵》崛起RISE映像見聞錄更新至十八
    https://weibo.com/capcomasia茶館老闆「艾草」總是很開朗活潑,她經常沉迷於開發新產品,而茶館出產的村莊名產「兔兔糰子」就是必嘗佳品。狩獵前先到茶館用兔兔糰子飽腹吧。いつも明るく元気いっぱいに、茶屋を切り盛りしている「ヨモギ」。
  • 小人物大時代 話劇《親個蛋蛋的紅黃藍》亮相第14屆廣東省藝術節
    《親個蛋蛋的紅黃藍》用兩個特區(延安、深圳),兩個精神的山(寶塔山、蓮花山),一個從始至終的追求 " 幸福生活 " 奔小康的 " 夢 " 為經,以小人物來深圳打拼創事業的故事為緯,把改革開放這一宏大主題,追求幸福生活、小康生活的美好夢想,融入到小人物的奮鬥故事中。
  • 從望遠鏡到顯微鏡:微觀歷史、敘事與歷史書寫
    《街頭文化》完成後,在美國國家人文科學基金的資助下,我把全部精力放在完成關於20 世紀成都茶館和公共生活的兩卷本專著上。茶館的課題是街頭文化研究的一個邏輯發展。從1995 年著手寫作《街頭文化》一書起,我便竭力發掘關於地方文化的細節資料,然而困難重重。
  • 近距離觀試藥員的坎坷生活:為了錢把命豁出去,充滿了無奈、心酸
    談到醫療就離不開藥品,市場上的新藥品層出不窮,但是很少有人清楚新藥品上市的過程充滿了曲曲折折,而在這個過程中試驗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試藥,這真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職業,在這之前完全想像不到世間居然存在試藥員這一群體,實在是刷新了人們的認識。
  • 從三部印度電影,淺談那些貧窮小人物成功崛起的通用共性法則
    那麼這五條其實不僅僅可以運用於解釋人廢掉的道理,還可以指導我們走向成功,關於成功的定義當然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見解和道路,但今天在這篇文章裡面荷華將通過《印度有嘻哈》《印度合伙人》《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三部勵志的印度電影,從小人物成長以及做法淺談一下,他們成功崛起的通用法則。1、自怨自艾放棄自我,是成功的病毒;他會毒倒成功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