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諾貝爾獎切切實實地,改變我們的農業生產和生活

2020-11-27 騰訊網

諾貝爾化學獎公布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 )、吉野彰(Akira Yoshino)。

每年的諾貝爾獎都會吸引國人的目光,諾貝爾獎關注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大領域,授予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然而,農業作為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生產活動,集物理、生物、化學、經濟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卻並沒有設相關的獎項。

但是歷史上的諾貝爾獎,讓我們記得這些偉大發現造福著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改變我們的農業生產。

下面,讓小編為您盤點下歷史上有哪些諾貝爾獎切切實實地改變我們的農業生產和生活。

DDT殺蟲劑

1948年,瑞士科學家米勒因合成高效有機殺蟲劑DDT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DDT(又叫滴滴涕)可以將小蟲趕盡殺絕,大量應用於防止蟲害。後來被另一科學發現DDT進入食物鏈,將食肉和食魚的鳥也毒殺了,從70年代後滴滴涕逐漸被世界各國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

科學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雖然DDT後來被證實對人類也有害,但它也曾為我們創作一個短暫的無害蟲世界,看看現在發展中國家再次捲土重來的瘧疾。目前還沒有找既經濟對環境危害又小的殺蟲劑代替DDT。

對農業和營養化學的研究發明

提出了飼料儲藏方法

阿爾圖裡·伊爾馬裡·維爾塔寧,即維爾塔寧(ArtturiVirtanen),芬蘭生物化學家。1924—1948年,他在赫爾辛基大學研究青貯飼料腐爛的發酵過程。由於發酵產物的乳酸能提高青貯飼料的酸度,而發酵終止。因而研究出一種提高青貯飼料的酸度達到發酵終止的AIV法。此法既可防止腐爛而又不影響其使用和營養價值。

維爾塔寧還研究了豆科植物根瘤的固氮細菌;奶油的保存方法等。1943年他還出版了專著《養牛基礎AIV方法》。維爾塔寧因改進高蛋白質青貯飼料生產和貯存的研究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化學獎。

氨的合成

1909年,德國科學家哈伯成為第一個從空氣中製造出氨的科學家,使人類從此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因此獲得1918年瑞典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合成氨研製成功,複合肥料、長效肥隨著先後出現。由於化肥數量和品種的增多及質量的提高,農業生產中的肥料總投入量日益增大,作物產量也相應提高。

存在爭議的是,一戰中,哈伯擔任化學兵工廠廠長時負責研製、生產氯氣、芥子氣等毒氣,並使用於戰爭之中,造成近百萬人傷亡,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國科學家們的譴責。

農業經濟學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由於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從而獲得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對農業經濟學所做的第一個貢獻是,使農業經濟學成為現代經濟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擯棄了把農業問題局限在農業的範圍內的傳統。從研究農業經濟中,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舒爾茨就提出並倡導了人力資本論,被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界稱為「人力資本概念之父」。他認為,由教育、保健、人口流動等投資所形成的人的能力提高和生命周期的延長,也是資本的一種形式。舒爾茨得出人力資源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因的結論,這對整個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解開了戰後日本、德國乃至西方國家經濟迅速發展之謎。

「世界上大多數人是貧窮的,所以如果懂得窮人的經濟學,我們也就懂得了許多真正重要的經濟原理;世界上大多數窮人以農業為生,因而如果我們懂得農業經濟學,我們也就懂得許多窮人的經濟學。」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會有哪些新應用?將怎樣改變我們的生產生活?
    這些天,我們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看到了很多衝鋒在前的身影,醫生們義無反顧地從各地馳援武漢,護士們因長時間佩戴口罩和護目鏡臉上留下深深的印痕,科研人員們埋首攻關幾十個小時沒有合眼,快遞小哥、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們每天都堅持在路上。
  • 科技改變我們的現實生活
    科技改變生活同學們,當我們坐在電視機前收看豐富多彩的節目時;我們手按滑鼠在計算機的世界裡暢遊時;當我們沉浸在與同學在電話裡快樂地聊天時……我們可曾想過:是什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那麼多的變化?是科技!是科技的巨大力量,改變了我們身邊的一切,改變了整個世界隨著科技的逐漸發展,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變化呢?
  • 趣談:「高冷」的諾貝爾獎,離我們生活並不遠
    然而,這個一年一度聽起來「高大上」的全球科學盛宴似乎離我們的真實生活遙不可及。「摘取諾貝爾獎的任何科學發現都不應束之高閣,而應普惠大眾」——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路易斯?J?伊格納羅曾這樣說道。的確,很多我們身邊最常見的物品其實都來自於諾貝爾獲獎者的發明,它們都藏在哪裡呢?
  • 北鬥系統有啥優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
    原標題:北鬥系統有啥優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白巖松連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兆耀23日上午9時43分,中國北鬥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成功發射,正式完成北鬥全球系統星座部署。如何看待這一歷史時刻?
  • 手機改變了我們生活的哪些方面?
    手機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已經成為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相信大家現在如果沒有手機,一定會變得瘋狂起來。網絡飛速發展、時代飛速進步,智能化時代已經漸漸普及,所以在這個信息智能化的時代,手機對我們來說是無法排除的。那麼,手機又改變了我們生活的哪些方面呢?
  • 信息是如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當今社會,信息資源日益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無形財富和社會財富。信息已經成為是與材料、能源同等重要的資源。人類理性認識信息的時間並不長,只有幾十年。我們現在知道的信息是在1948年,美國科學家香農在對通信的理論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信息的概念,創立了信息理論。
  • 諾貝爾獎早就對你的生活下手了!盤點今年獲獎都是啥?
    因此,總計有623位頂尖科學家拿到了這一象徵人類最高科學榮譽的獎章。今年10月5日開始到現在,隨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獎、化學獎等自然科學獎項得主的相繼宣布,都有哪些研究發現將改變世界?還是……它們早已對我們的生活下手了?快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 歷史上有哪些科學家?
    祖衝之南北朝時期的祖衝之,一生潛心專研數學、天文曆法和機械製造。在歷史上,首次把圓周率,準確推算到小數點後六位,比歐洲早一千多年。其主要成就有:《大明曆》、圓周率、指南車、千裡船、水碓磨、定時器等等。賈思勰北魏時期的賈思勰,十分注重農業的發展,對農業研究很深。他編撰的《齊民要術》,總結了秦漢以來的農業科學技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業百科全書,為當時乃至後世的農業,都提供了參考。一行唐朝的一行禪師,俗名張遂,精通曆象和陰陽五行之學。在歷史上,首次發現了恆星位置變動的現象,編撰了《大衍曆》;在天文、天象方面,做出極大貢獻。
  • 歷史上諾貝爾獎最大的諷刺,愛因斯坦獲得諾貝爾獎的艱難和坎坷
    在諾貝爾獎的評選歷史中,沒有任何人的獲獎有象愛因斯坦那樣艱難曲折,充滿爭議。 愛因斯坦是當今公認的可以比肩牛頓的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相對論徹底改變了人類對時間,空間和宇宙的認識。
  • 全球變暖,對農業生產都有哪些具體影響?
    提要:全球變暖,對農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這4方面 最近在英國《自然.通訊》雜誌上在線發表的一篇關於全球變暖會導致水稻中砷含量翻倍的文章再次將溫室效應這一難題擺在了大眾的面前。砷元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其化合物被運用在農藥、除草劑、殺蟲劑中,毒性很強。
  • 歷史上有哪些小人物,卻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探討一下
    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為長安城守,去此八十裡。」秀即馳赴之。——《資治通鑑.漢紀》項羽問路被坑了,劉秀問路被救了。隨手一指路,影響了兩位帝王的命運,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所以說呀,如果不懂路千萬別裝老司機給別人瞎指,心疼霸王一秒鐘。
  • 有哪些像電子支付一樣的東西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前些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些年,有哪些像電子支付一樣的東西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我當時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只是一個問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給我推送問題下的答案。當我點進去的時候還沒有多少人回答,零星的幾個回答也還只有不多的贊同。我把這個問題放入收藏夾,打算攢肥了看。
  • 諾貝爾獎背後的故事3:說說讓我們生活更豐富多彩的化學反應
    諾貝爾獎是授予那些「對人類做出傑出貢獻的研究」,其中,有不少研究成果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筆者分3期來回顧那些曾改變我們的世界的獲得諾貝爾獎的研究。這次是第三期,也是最後一期,我們來談談「諾貝爾化學獎」。
  • 歷史:農業的引入,彌生人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導語:歡迎大家來到這裡,在這個充滿快樂的日子裡面遇見您,是小編我的福氣,希望我的這一篇文章能夠給你的生活帶來一點樂趣,也希望您在看完我的文章之後擁有好心情!歷史:農業的引入,彌生人的飲食和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彌生是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時期之一。
  • 【字裡行間】歷史上的今天· 諾貝爾和諾貝爾獎
    ,用於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它代表著一份偉大的榮譽。今天我們一起走近諾貝爾獎的創始人,看看諾貝爾獎背後的故事。他是成功的化學家、發明家和企業家,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
  • 《三聯生活周刊》:改變世界的人
    諾貝爾獎的意義在於它的歷史與現代性的結合。這個有著120年歷史的人類社會中最重要的獎項,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且繁複的評獎網絡,從對上千人的提名、討論,一直到正式宣布的那天上午的最後一輪投票。或許在多年之後我們回顧這一年的諾貝爾獎,新冠疫情的影響並不會留下太多印記。畢竟在諾貝爾獎120年的歷史中,已經經歷了1918年全球大流感以及兩次慘烈的世界大戰等數次改變世界的大事件。
  • 諾貝爾獎,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有人就此感慨,諾貝爾獎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遙遠了。但當我們讀完「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後,想法可能會大為改觀。雖然諾貝爾獎從誕生至今僅僅100多年,但諾貝爾獎見證了20世紀幾乎全部的重大科學發現,也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活。    「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的責任編輯陳邕說:「叢書包括《化學之旅》、《物理學之旅》和《生理學或醫學之旅》三本,從日常生活角度系統地介紹了諾貝爾科學獎。」在引進該書之前,陳邕對我國有關諾貝爾獎的書籍進行了一些考察。
  • 2020年諾貝爾獎公布。影響人類生活的十大諾獎成果有多牛?
    2020年諾貝爾獎於10月5日至12日陸續公布。受疫情影響,原定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傳統頒獎典禮和晚宴被取消,改為線上舉行。快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備受關注的三大科學獎,今年花落誰家吧~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J·阿爾特(Harvey J.
  • 諾貝爾獎成果有多牛?影響人類生活的十大諾獎成果
    受疫情影響,原定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的傳統頒獎典禮和晚宴被取消,改為線上舉行。她們是諾貝爾化學史上第一對同時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也是諾貝爾獎得主中的第55、56位女科學家。圖片來源:中國科技網1895年11月8日,德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在家中實驗時發現了X射線,他借妻子的手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
  • 農業生產躍上新臺階 現代農業擘畫新藍圖
    改革開放以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建立和農產品提價、工農產品價格「剪刀差」縮小,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解放了農業生產力,促進糧食產量快速增長。全國糧食總產量接連跨上新臺階,確保了國家糧食安全,吃不飽飯的問題徹底成為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