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化學獎公布了,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 )、吉野彰(Akira Yoshino)。
每年的諾貝爾獎都會吸引國人的目光,諾貝爾獎關注物理、化學、生理或醫學、文學、和平等五大領域,授予世界上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然而,農業作為人類最古老最重要的生產活動,集物理、生物、化學、經濟學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卻並沒有設相關的獎項。
但是歷史上的諾貝爾獎,讓我們記得這些偉大發現造福著我們的生活,同時也改變我們的農業生產。
下面,讓小編為您盤點下歷史上有哪些諾貝爾獎切切實實地改變我們的農業生產和生活。
DDT殺蟲劑
1948年,瑞士科學家米勒因合成高效有機殺蟲劑DDT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DDT(又叫滴滴涕)可以將小蟲趕盡殺絕,大量應用於防止蟲害。後來被另一科學發現DDT進入食物鏈,將食肉和食魚的鳥也毒殺了,從70年代後滴滴涕逐漸被世界各國明令禁止生產和使用。
科學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雖然DDT後來被證實對人類也有害,但它也曾為我們創作一個短暫的無害蟲世界,看看現在發展中國家再次捲土重來的瘧疾。目前還沒有找既經濟對環境危害又小的殺蟲劑代替DDT。
對農業和營養化學的研究發明
提出了飼料儲藏方法
阿爾圖裡·伊爾馬裡·維爾塔寧,即維爾塔寧(ArtturiVirtanen),芬蘭生物化學家。1924—1948年,他在赫爾辛基大學研究青貯飼料腐爛的發酵過程。由於發酵產物的乳酸能提高青貯飼料的酸度,而發酵終止。因而研究出一種提高青貯飼料的酸度達到發酵終止的AIV法。此法既可防止腐爛而又不影響其使用和營養價值。
維爾塔寧還研究了豆科植物根瘤的固氮細菌;奶油的保存方法等。1943年他還出版了專著《養牛基礎AIV方法》。維爾塔寧因改進高蛋白質青貯飼料生產和貯存的研究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化學獎。
氨的合成
1909年,德國科學家哈伯成為第一個從空氣中製造出氨的科學家,使人類從此擺脫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動局面,加速了世界農業的發展,因此獲得1918年瑞典科學院諾貝爾化學獎。合成氨研製成功,複合肥料、長效肥隨著先後出現。由於化肥數量和品種的增多及質量的提高,農業生產中的肥料總投入量日益增大,作物產量也相應提高。
存在爭議的是,一戰中,哈伯擔任化學兵工廠廠長時負責研製、生產氯氣、芥子氣等毒氣,並使用於戰爭之中,造成近百萬人傷亡,遭到了美、英、法、中等國科學家們的譴責。
農業經濟學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由於在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開創性研究,深入研究了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應特別考慮的問題,從而獲得197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對農業經濟學所做的第一個貢獻是,使農業經濟學成為現代經濟學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時擯棄了把農業問題局限在農業的範圍內的傳統。從研究農業經濟中,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舒爾茨就提出並倡導了人力資本論,被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界稱為「人力資本概念之父」。他認為,由教育、保健、人口流動等投資所形成的人的能力提高和生命周期的延長,也是資本的一種形式。舒爾茨得出人力資源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因的結論,這對整個經濟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響,解開了戰後日本、德國乃至西方國家經濟迅速發展之謎。
「世界上大多數人是貧窮的,所以如果懂得窮人的經濟學,我們也就懂得了許多真正重要的經濟原理;世界上大多數窮人以農業為生,因而如果我們懂得農業經濟學,我們也就懂得許多窮人的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