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根據科學家諾貝爾先生在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獎項,用於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它代表著一份偉大的榮譽。科學家愛因斯坦、居裡夫人、屠呦呦等都曾獲得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徽
2015年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因其在發現青蒿素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貢獻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今天我們一起走近諾貝爾獎的創始人,看看諾貝爾獎背後的故事。
阿爾弗雷德·伯納德·諾貝爾(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年10月21日出生於斯德哥爾摩,1896年12月10日逝世。他是成功的化學家、發明家和企業家,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
兒時的諾貝爾體弱多病,上課出勤率很低,但是在學校裡,他學習努力,勤於思考,成績經常名列前茅。1850年,17歲的諾貝爾遠渡重洋到了美國,在著名的艾利遜工程師的工廠裡實習,後來他又到歐美各國考察了4年。在考察中,他每到一處,就立即開始工作,深入了解各國工業發展的情況。
1860年,他開始從事硝化甘油炸藥的研究,後來與父親、弟弟共同研製炸藥。1864年,因一次意外爆炸事故,他們的工廠被炸毀,諾貝爾的弟弟不幸遇難,政府禁止他們繼續試驗。因此,他把實驗室設在了斯德哥爾摩市外馬拉湖的一條駁船上。同年秋季,諾貝爾成功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用雷管;同年10月,獲得硝化甘油炸藥的專利,成立了硝化甘油炸藥公司。後來,在歐洲各地開設諾貝爾分公司,炸藥事業鼎盛,他也因此積累了巨額財富。
諾貝爾醉心於炸藥研究,先後研製了「諾貝爾引燃器」、「矽藻土炸藥」、安全雷管引爆裝置、諾貝爾爆破炸藥等,因此他被稱為「炸藥工業之父」。他興趣涉獵廣泛,在電化學、光學、生物學、生理學和文學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建樹。
諾貝爾獎是怎樣誕生的呢?
它緣於一則錯誤的新聞報導。1888年,一家法國報紙錯誤地刊登了炸藥的發明人阿爾佛雷德•諾貝爾去世的消息。其實真正去世的人是他的哥哥,路德維格•諾貝爾。這家報紙不但沒有核對實際情況,還火上澆油詆毀諾貝爾:「阿爾佛雷德•諾貝爾博士,因找到了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殺死更多人的方法(炸藥)而發財的人,昨天去世了。」諾貝爾擔心自己可能要以「死亡商人」的稱號被後人銘記,十分痛心。為了挽回他的聲譽,他決心用自己的財產設立一個獎項,頒發給那些對人類作出積極貢獻的人。
於是諾貝爾在去世前立下遺囑,將其財產中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以其年息設立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以及和平獎5種獎項獎金,獎勵在上述領域內作出最大貢獻的學者。(1969年瑞典銀行增設經濟學獎)
諾貝爾遺囑手稿
從1901年開始,諾貝爾獎每年評選一次,截止至2020年,共授予930位個人和25個團體,每年的頒獎儀式在諾貝爾逝世時間12月10日下午舉行。發展至今,諾貝爾獎已然成為一項崇高的榮譽,更重要的是,它肯定了那些貢獻的價值。
你知道嗎?
2020年諾貝爾獎自10月5日起至10月12日陸續頒布。
10月5日,病毒學家哈維·詹姆斯·奧爾特(Harvey James Alter)、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和生物化學家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因在C型肝炎病毒領域的傑出貢獻,分享了今年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獎項。
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6日,理論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天文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烈婭·蓋茲(Andrea Ghez)因揭秘黑洞而獲得了物理學獎。
物理學獎
10月7日,生物化學家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生物學家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因對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的貢獻,摘得今年的化學獎獎項。
化學獎
10月8日,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得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
文學獎
10月9日,諾貝爾和平獎揭曉,獲獎者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獲獎理由是,「它為解決飢餓問題所做的努力,它為改善環境所做的貢獻,它為受衝突影響地區爭取和平的努力,以及它在防止飢餓被用作戰爭與衝突的武器方面的推動力」。
和平獎
10月12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人名單揭曉,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獲獎,以表彰他們「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新拍賣形式的發明」。
經濟學獎
阿爾佛雷德•諾貝爾以其一生譜寫了一段充滿勤勞和智慧的科學佳話,他留給世界的「禮物」將繼續影響著世界。也讓我們銘記歷史上的今天,1833年10月21日是諾貝爾先生出生的日子。
「創空間的線上小課堂」抖音帳號已正式上線,感興趣的家長和小朋友可以登陸「抖音APP」平臺,搜索「創空間的線上小課堂」進行關注,我們將持續推出精彩有趣的互動小視頻,奇思妙想玩轉創客!
文中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僅作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商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