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屠呦呦獲諾獎

2020-10-06 WGBTTH

2015年10月5日(農曆2015年8月23日),中國女藥學家「青蒿素之母」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北京時間2015年10月5日下午5點30分公布。據諾貝爾獎官網(icon網頁連結)最新消息,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ōmura和中國人屠呦呦(Youyou Tu)共同獲得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William C. Campbell,Satoshi ōmura二人因發現治療蛔蟲寄生蟲感染的新療法,屠呦呦(Youyou Tu)因發現治療瘧疾的新療法,三人共同獲得該獎。

屠呦呦領取諾貝爾獎

2015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音樂廳舉行的2015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上,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前左)從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領取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屠呦呦因開創性地從中草藥中分離出青蒿素應用於瘧疾治療獲得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而首次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藥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前一年世界上在生理學或者醫學領域有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該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由位於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卡羅琳醫學院的諾貝爾大會(NobelAssembly)負責評選,大會由50名選舉出來的卡羅琳醫學院名教授組成。1901-2014年,諾貝爾獎委員會總共頒出了105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9年因一戰或二戰中斷。

相關焦點

  • 誰在為屠呦呦獲諾獎而犯酸
    原標題:誰在為屠呦呦獲諾獎而犯酸  沒有徵得基層同意,沒有一層層上報,甚至連國家科委、衛計委可能都不知道,諾獎便把載入史冊的科學最高榮譽授給了中國人屠呦呦——一個連院士都不是、論文都沒幾篇的中國老太太。這讓中國人倍感榮耀與驚喜的同時,也讓一些中國人感到了難堪。
  • 感念「屠呦呦獲諾獎五周年」,痛憶饒毅競選院士失敗九年
    不過,偶然翻微博,發現「屠呦呦獲諾獎五周年」,升至熱搜第3。那麼,屠呦呦此次為何能被推上熱搜呢?今天,還是一個日子,那就是頂級流量明星肖戰的29歲生日。肖戰以「給29歲的我」,直接炸翻微博,熱搜久久居高不下。今天,又正是2020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布的日子,亦即五年前屠呦呦得的那個獎。也上了微博熱搜。
  •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獲諾獎 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
    這是第一次在中國本土做出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打破了我國多年來自然科學「零諾獎」記錄。此重磅消息一出,不多久就佔領了朋友圈的「頭條」。屠呦呦獲獎是中醫的勝利?「三無科學家」獲獎是是打了中國院士制度的臉?各種評論接踵而至。
  • 今天,向偉大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轉發致敬!
    女性日曆 【今天,向偉大的中國科學家屠呦呦轉發致敬!】五年前的今天,因其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科學家在中國本土進行的科學研究首獲諾貝爾科學獎,是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屠呦呦對青蒿素的發現,已挽救上百萬人性命,大大降低了瘧疾致死率,點讚致敬!
  • 《詩經》才是屠呦呦獲諾獎真正的預言帝: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不像我們班上另外一個女生,演了一場白毛女,就很有名了。她屬於默默無聞型。」翁老回憶說。 屠媽媽常做醃香螺託人給她捎去 1951年,陳效中考上了清華大學,屠呦呦考上了北京大學,讀的是生物藥學,當時這個專業還比較冷門。 畢業後,屠呦呦被分配到中醫研究院的中藥研究所工作。
  • 屠呦呦獲諾獎帶給我們的啟示
    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委員會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右)、日本科學家大村智(中)和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的肖像照片。網友們從不同的角度熱烈地討論這件事情,有人為屠呦呦點讚,有人為中醫中藥感到自豪,有人忙著翻閱歷史。當然,也有人忙著比較這個比較那個。屠呦呦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首位中國得主。她獲得諾貝爾獎帶給我們多重啟示。立足客觀、全面的角度,我們看待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才不會跑偏。首先,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是中西醫完美結合的成果。
  • 人民日報評屠呦呦獲諾獎:以自信,以自省
    由於在發現青蒿素和治療瘧疾的新型療法上的貢獻,這位85歲的女性獲得了這項世界公認的卓越學術榮譽。她所從事的科學工作,顯著降低了瘧疾患者的死亡率,為促進人類健康和減少病患痛苦作出了無法估量的貢獻。這正是科學研究的終極目的之一。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在尋找青蒿素的艱難跋涉中所付出的智慧和汗水,諾獎的肯定,是對屠呦呦最好的回音。
  • 屠呦呦獲諾獎:給中醫發展打了「強心劑」?
    44年後的今天,屠呦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成為這個國慶長假中令人振奮的喜訊,面對「該不該給中醫」記功的爭議,這位已經85歲的老人在鏡頭說「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但這也不是說可以直接拿來用」。
  • 【歷史上的今天 | 0404】
    這就是歷史上所謂「文姬歸漢」的故事。 從莫斯科大公時代開始,到沙皇俄國至蘇聯及俄羅斯聯邦一直擔任著國家首都,迄今已有800餘年的歷史,是世界著名的古城。莫斯科擁有眾多名勝古蹟,是歷史悠久的克裡姆林宮所在地。莫斯科城市規劃優美,掩映在一片綠海之中,故有「森林中的首都」之美譽。
  • 【歷史上的今天 | 1120】
    1906至1907年,《尼爾斯騎鵝旅行記》被作為歷史、地理教科書出版。這部童話巨著使她成為蜚聲世界的文豪,贏得了與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齊名的聲譽。是世界文學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童話作品。貝奈戴託·克羅齊
  • 【歷史上的今天 | 1218】
    芭蕾舞劇《胡桃夾子》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芭蕾舞劇之一,有「聖誕芭蕾」的美譽。《一步之遙》(Gone With The Bullets)是由北京不亦樂乎電影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於2014年出品的電影,該影片由姜文執導,姜文、葛優、周韻、舒淇、文章、王志文等主演,影片劇情改編自歷史上真實的民國奇案「閻瑞生案」。該影片於2014年12月18日作為賀歲檔影片在中國大陸上映。該影片入圍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
  • 【歷史上的今天 | 1105】
    1968年的《歷史的教訓》是杜蘭特夫婦治史的收官之作,也是2015年被中央紀委監察部官方網站首推的圖書。1968年,他獲得普立茲獎;1977年,他又其對各方面的偉大成就和貢獻獲得自由勳章。《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介紹了10位最偉大的思想家、10位最偉大的詩人、100本最好的教育類書籍和人類進步的10大飛躍。92歲時,創作了《歷史中的英雄》,這是他輝煌一生的最後作品。
  • 【歷史上的今天 | 1011】
    雪梨大學歷史上培養了一系列的重要人物,其畢業生一直牢牢掌控著澳大利亞政治與經濟命脈。校友包括7位諾貝爾獎或克拉福德獎得主、8位澳洲總理、23位最高法院法官、101名羅德獎學金獲得者、聯合國大會主席、國際法院院長、世界銀行總裁、澳洲央行RBA行長,澳洲最大投行麥格理集團總裁等知名政商界人士。雪梨大學也因此一直穩坐澳洲擁有最多億萬富翁畢業生的大學。
  • 屠呦呦獲諾獎:西晉葛洪的處方給了我靈感
    屠呦呦發現的青蒿素應用在治療中,使瘧疾患者的死亡率顯著降低;坎貝爾和大村智發明了阿維菌素,從根本上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絲蟲病的發病率。今年的獲獎者們均研究出了治療「一些最具傷害性的寄生蟲病的革命性療法」,這兩項獲獎成果為每年數百萬感染相關疾病的人們提供了「強有力的治療新方式」,在改善人類健康和減少患者病痛方面的成果無法估量。
  • 【歷史上的今天 | 1024】
    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對「國際歷史土木工程裡程碑」的評選標準極為嚴格,要求必須是世界歷史上最輝煌的土木工程範例。趙州橋是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的第12個「國際歷史土木工程裡程碑」。
  • 【字裡行間】歷史上的今天· 諾貝爾和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根據科學家諾貝爾先生在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獎項,用於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今天我們一起走近諾貝爾獎的創始人,看看諾貝爾獎背後的故事。因此,他把實驗室設在了斯德哥爾摩市外馬拉湖的一條駁船上。同年秋季,諾貝爾成功發明了硝化甘油炸藥用雷管;同年10月,獲得硝化甘油炸藥的專利,成立了硝化甘油炸藥公司。後來,在歐洲各地開設諾貝爾分公司,炸藥事業鼎盛,他也因此積累了巨額財富。
  • 一獎勝百獎!諾貝爾科學獎在中國仍有至高無上的地位
    ,大意是:走過近120年的歷史,諾獎顯得有些老邁,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此文甫出,就引起了激烈的爭論,有人毫不客氣地指出:「這是反科學的公然喧囂 。」[1]儘管王教授的許多論證不值一駁。如他為論證「諾獎的評審規則和結果也跟不上時代」,提供了諾獎得主中女性比例過低的一組數據:截止2019年,在所有597次科學獎頒發中,只有54次授予女性,即女性獲獎的比例為9%。
  • 屠呦呦:獲諾獎並不意外
    「那時候沒有考慮到什麼獎。國家需要做什麼,就努力去做好。」屠呦呦坦陳:「我是搞研究的,只想老老實實做學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課題做好,沒有心思也沒有時間想別的。」 從實驗室到臨床,1986年,青蒿素獲得了我國頒發的一類新藥證書。一項特殊歷史時期的任務,最終轉化成全人類對抗疾病的武器,拯救了數不清的生命。2009年,屠呦呦編寫的《青蒿及青蒿素類藥物》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
  • 86歲諾獎得主屠呦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剛剛過完86歲生日的屠呦呦今天獲得了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500萬。2015年10月5日,她因為發現青蒿素,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而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同時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還有超導專家趙忠賢。
  • 他把實驗室變成諾貝爾獎搖籃|歷史上的今天
    撰文 | 陳關榮(香港城市大學)歷史上有許多出色的科學家,按媒體喜歡的說法,都不幸地「與諾貝爾獎擦肩而過」。但歷史上也有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不僅自己榮膺諾貝爾獎,還讓他實驗室裡的學生和助手都先後獲得諾貝爾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