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便開始著手國家建設事業,此時正是國家用人之際,科技人才顯得尤為重要。許許多多在海外留學的知識分子紛紛響應國家的號召,無論多麼遙遠,無論多麼困難,為赴國家建設事業,義不容辭,堅定地踏上了回國之路。郭永懷便是其中一位。在錢學森先生克服困難回國之後,郭永懷也緊隨師哥的腳步,重回故裡。
郭永懷是一位有著一顆誠摯的愛國之心的天才少年。即使九歲開始學習生涯,但天資聰穎的他成績優越。因為成績優異,郭永懷取得了去英國留學的資格,這是一個很好的深造機會,郭永懷對此也十分期待。但當得知此次留學將會在日本遊玩的消息時,郭永懷毅然放棄。幸運的是,不久之後,郭永懷被保送至多倫多大學。郭永懷憑藉空氣動力學領域的論文取得了博士學位。隨後,他進入了康奈爾大學。在此期間,郭永懷努力攻克使飛機突破聲障這一難題。終於,他提出了PLK理論,此後,郭永懷開始發光發熱。
雖然身在別國他鄉,郭永懷的心卻時時牽掛著祖國。新中國成立後,郭永懷深覺自己一身的才華應當發揮它最大的價值—為國家作貢獻。於是他決定回國。彼時的郭永懷已是光環繞身,這樣一個優秀人才在哪兒都是受歡迎的,美國也不例外。郭永懷的回國之路也變得艱難。郭永懷回國心切,即使美國威逼利誘也不能阻止他回國的腳步。
成功回國後,郭永懷立馬投入工作當中。郭永懷認真負責每一個組織下達的任務,即使是從來沒觸碰過的飛彈領域,郭永懷也毫不推辭,並以更加認真的態度,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完成它。因為有他的堅持與付出,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了!郭永懷將其一生傾注於學習科研,將自己的全部才華甚至是生命奉獻給祖國。1968年,郭永懷乘飛機遇難,而在他臨死之際,緊緊抱住的是絕密的飛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