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戈縣納木錯站達瓦扎西:穿越風雪 解碼天地無字書

2020-11-30 中國小康網

中科院納木錯站。徐馭堯 攝

納木錯站觀測主管達瓦扎西在取樣。徐馭堯 攝

核心閱讀

位於拉薩當雄縣和那曲班戈縣境內的西藏納木錯自然保護區,是開展青藏高原相關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納木錯畔的年輕人,為獲取科研數據,不懼高寒缺氧;為提供良好的研究條件和生活保障,不畏嚴冬風雪。

「打到了!」鑽孔深度達到153.44米、獲取長度為144.79米的巖芯,勝利的歡呼聲迴響在海拔4700多米的納木錯湖面上——8月3日,中國科學家終於在納木錯成功獲取青藏高原湖泊最長巖芯。

「現在,80後、90後已經成為野外科考的重要力量。」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納木錯站站長王君波說。為了獲取這個創造歷史的巖芯,參與納木錯鑽探項目的科考隊員們,今年大多已經在中科院納木錯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下稱「納木錯站」)工作了近兩個月。

頂風搭建鑽探平臺

「返青的草原沐月光,漣漪的湖上水微蕩。魚鷗成群睡入夢鄉,犬吠寂寥誰在徜徉?」在難眠的夜晚裡,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後陳浩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來到納木錯,「能清晰感受到血管在鼓脹、跳動,思維明顯變慢,晚上輾轉難眠,只好寫詩來緩解痛苦。」陳浩說。

4年前,陳浩所在團隊的主要工作,是調查納木錯湖底沉積物的地質結構,為巖芯鑽探做前期研究。2019年,受制於天氣等不利因素,巖芯鑽探工作最終在鑽取20米巖芯後被迫暫停。今年5月,陳浩隨研究團隊再次上湖。

湖上鑽探巖芯的難度很大。據納木錯鑽探項目工作人員介紹,經過兩年摸索,我國科研人員終於自主設計出面積81平方米的大型鑽探平臺。「碼頭到湖中心距離較遠,直線距離25公裡。我們要先把鑽探平臺推到距離湖中心7公裡的一處島嶼靠泊,第二天再推到湖中心。」陳浩回憶。

實際操作過程十分驚險。一次,橡皮船突然發生動力故障,無法掛擋,浪頭不時湧上船幫,大家的衣服很快被打溼。陳浩急忙電話聯繫另一艘返航船隻,尋求救援。前來救援的船隻吃水淺、臺面高、船速慢,雖然兩隻船相距不遠,但足足半個多小時後,陳浩一行人才得救。「在風浪中,每一分鐘都漫長焦灼。」陳浩說。

「研究的東西不一樣,但是鑽研的勁頭值得彼此學習」

「過了驚險時刻,接下來,便是日復一日的科研探索。」鑽探平臺在湖中心固定完畢後,陳浩就開始每天上湖、採樣和分析。

暑假,冷清的納木錯站熱鬧起來。最熱鬧的時候,有四五十人同時在站裡。很多高校院所的師生來到納木錯站,或駐紮幾日,或待兩三個月甚至大半年。每到飯點,來自天南海北的年輕人三三兩兩,交流著近期的科研收穫。

格桑,西藏大學生態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他在納木錯附近有一塊試驗田,種植了許多高原植物用以觀測。

來自蘭州大學的青年師生,每天早早起床吃完飯,便一起出去架設實驗設備。

每個天氣晴好的中午,都能看到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碩士生周天祺在陽光下工作。她說:「觀測土壤微生物、植物二氧化碳與甲烷通量,必須在陽光直射下進行。趕上天氣不好,就只能回到站裡讀文獻。」

這幾年,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生開金磊幾乎每年都要來納木錯站。「在納木錯站,大家研究的東西不一樣,但是鑽研的勁頭值得彼此學習。」開金磊說。

為科研人員提供研究和生活保障

西藏納木錯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有湖泊、河流、冰川、凍土、季節積雪、溼地等豐富的自然地理要素,是科研工作者開展青藏高原相關研究的「天然實驗室」。

如今的納木錯站,不僅是一個「科研驛站」,也像一家青年旅社。每個房間能住6到8人,都採用上下鋪布局。今年24歲的納木錯站觀測主管達瓦扎西說,前些年,站裡還是一個房間兩張大床,隨著科考人員增加,只能更改設計以提高房屋的使用效率,「但是來這邊的年輕人沒有抱怨。這樣的布局,反而讓大家更容易交流溝通。」

納木錯站位置偏遠,日常運行並不容易。但無論在站人員多少,達瓦扎西都常年駐守於此,保障科研工作順利開展。達瓦扎西回憶,有時候主樓住滿了,研究人員只能擠在臨時板房裡。「那裡保暖差、居住條件也相對惡劣,但是大家也樂在其中。」達瓦扎西說。

納木錯的冬天尤其漫長。每年冬天,即使站裡人少,達瓦扎西的保障工作也沒有絲毫放鬆。王君波回憶,建站初期,一個團隊在納木錯主湖區測量採樣結束,返回時被困在湖中,同行的三人每人抱一根三腳架的鋼管,互相拍打,以免睡著,靠打火機發信號、二鍋頭禦寒,直至救援隊抵達……

如今,納木錯站已經能為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提供良好的研究條件和生活保障。站外冷風陣陣,站內卻暖意濃濃。結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像陳浩、格桑、達瓦扎西一樣的年輕人,或整理數據,或學習文獻,或三兩圍坐在一起看電視、聊聊天。

門外,納木錯格外靜謐,星辰在天空和湖面上熠熠閃光。

相關焦點

  • 穿越風雪 解碼天地無字書
    本報記者 徐馭堯攝核心閱讀位於拉薩當雄縣和那曲班戈縣境內的西藏納木錯自然保護區,是開展青藏高原相關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納木錯畔的年輕人,為獲取科研數據,不懼高寒缺氧;為提供良好的研究條件和生活保障,不畏嚴冬風雪。「打到了!」
  • 穿越風雪 解碼天地無字書(保護區裡的年輕人(22))
    本報記者 徐馭堯攝核心閱讀位於拉薩當雄縣和那曲班戈縣境內的西藏納木錯自然保護區,是開展青藏高原相關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納木錯畔的年輕人,為獲取科研數據,不懼高寒缺氧;為提供良好的研究條件和生活保障,不畏嚴冬風雪。「打到了!」
  • 鑽巖芯、做觀測、搞研究,納木錯畔的青年科研工作者——穿越風雪 解碼天地無字書
    本報記者 徐馭堯攝位於拉薩當雄縣和那曲班戈縣境內的西藏納木錯自然保護區,是開展青藏高原相關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納木錯畔的年輕人,為獲取科研數據,不懼高寒缺氧;為提供良好的研究條件和生活保障,不畏嚴冬風雪。「打到了!」
  • 鑽巖芯、做觀測、搞研究,納木錯畔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穿越風雪...
    本報記者 徐馭堯攝核心閱讀位於拉薩當雄縣和那曲班戈縣境內的西藏納木錯自然保護區,是開展青藏高原相關研究的天然實驗室。納木錯畔的年輕人,為獲取科研數據,不懼高寒缺氧;為提供良好的研究條件和生活保障,不畏嚴冬風雪。「打到了!」
  • 西藏的納木措,不僅僅是在扎西半島
    納木措國家公園,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位於拉薩當雄縣和那曲班戈縣之間,距離拉薩約250公裡左右的西北方向,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海拔4718m,東西長70km,南北寬30km,面積1920km2,是西藏最大的湖泊,朝聖者心目中的聖地。「納木錯」意為天湖、靈湖或神湖。
  • 法國無字故事書「小毛毛」系列首次在中國推出
    法國無字故事書「小毛毛」系列首次在中國推出 2014-08-30 21:08:4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小毛毛無字故事書》系列叢書30日由接力出版社在京首發。  小毛毛其實是非人非動物的小怪物形象,他是一滴墨水滴到紙上濺出的靈感,全身黑色,頭像《龍貓》裡的小煤球,鼻頭紅紅的,穿綠衣服,背個紅書包,非常可愛,小毛毛的書包就像《哆啦A夢》裡機器貓的兜子,總是能掏出意想不到的東西,在危急時刻發揮大作用。
  • 去扎西半島還是聖象天門,納木錯旅行的那些坑
    昨天上午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旅遊視頻自媒體分享的短視頻:他們費盡千辛萬苦,走了近百公裡的搓衣板路,本想在聖象天門售票處外露營,但是當地兩個藏民告訴他如果不買票,不在藏民帳篷花八十塊每人住宿的話,晚上就不能在這裡露營過夜,只能去往20公裡外的地方停車露營;他們幾人挪動了二三公裡後,在路邊紮營過夜也並再沒有藏民來驅趕;第二天一早他們兩人決定不買門票,站在湖邊放無人機航拍的方式「白嫖」納木錯聖象天門景區,並且操控無人機成功穿越了聖象天門大象鼻子與身體之間的空洞
  • 悟透這兩個字,你就打開了無字天書的鑰匙?
    無字天書怎麼解釋?說到無字天書,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會想到空無,也會說是萬物的縮影,無論執著於空或執著於有,都還沒進入無字天書的真相。今天就來說說無字天書。歷史有記載,鬼谷子曾得到無字天書的真傳,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鬼谷子一書,是其後來弟子及門人所編著,其核心講的都是天地人三才所運轉的規律。也有說河圖洛書本身也可以稱之為無字天書。
  • 孩子3歲前,比起有字的繪本,「無字書」更容易激發孩子潛能
    但是相信家長給孩子看的肯定都是「有字書」。可能是英文也有可能是中文,有可能文字佔的比重多,也有可能佔得比重少。但是其實比起「有字書」,「無字書」更能激發孩子的各項潛能。「無字書」也叫做情景書,書中沒有一句話,都是圖案。
  • 上古時期,沒有文字,無字天書是如何道破天機的
    無字天書說起無字天書,大家想到什麼其實無字天書並不是指什麼都沒有的書,只是當時沒有文字,所以只能用圖像來表達。其實無字天書就是河圖洛書。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是中國古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源頭。古代人認為它可以教化民眾,認識自然,把握天地之規律,獲得生存的技術。
  • 「無字天書」怎麼讀,我們來教你 | 無字繪本書單
    今天會給大家介紹一下無字書。不少家長在面對無字書時都無從下手,我們在整理書單的時候也在想是不是該有一個明確的方法去閱讀它們。所以這期我們嘗試給出一個閱讀無字書的教程,也許並不適合每一個人,但至少提供了一種思路。
  • 戰國驚現IPhoneX《新戰國英雄》揭秘無字天書
    大型戰國網遊《新戰國英雄》為你揭秘,原來IPhone就是傳說中鬼谷子的無字天書!所以在當時人們看來覺得很不可思議,沒有任何字的書怎麼就隱藏著那麼多奧秘呢?懷疑只是沒充電的IPhone而已。有人懷疑鬼谷子其實是現代人穿越回去的,這也就合理解釋了為什麼鬼谷子有那麼大本事。
  • 吳英傑在那曲市班戈縣調研
    11月30日,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吳英傑來到自己的扶貧聯繫點——平均海拔4750米以上的那曲市班戈縣,親切看望慰問極高、極寒、極偏遠地區的幹部群眾,向大家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精神
  • 達瓦更扎門票是多少 達瓦更扎門票多少錢
    達瓦更扎在藏語中意為「美麗的神山」,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磽磧藏族鄉嘎日村境內,景區因日出雲海星空出名,那麼達瓦更扎的門票是多少呢?  達瓦更扎的門票是多少  達瓦更扎景區門票價格為60元/人。
  • 吳英傑到那曲市班戈縣宣講
    吳英傑到那曲市班戈縣宣講 2020-12-01 2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無字天書》竟與河圖、洛書有關
    其實,真正的無字天書是無形的,為人體的十八樣寶物之一(準確來說是人體的第十二樣寶物),也稱為藥書,以天眼靈力透視來觀察,便是華佗手上那一本。那為什麼稱為無字呢?很多人都不理解。是的,正如字面意思,上面一個字都沒有,人要想能夠讀懂無形的寶物,必須要啟發漢文字體,只有啟發漢字了,才能看到書上寫的到底是什麼,否則就算得到天書了,也是白搭,所以才叫無字天書,它的名字不是白來的。
  • 滄海桑田無字書——臨海國家地質公園探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滄海桑田無字書——臨海國家地質公園探秘2017-05-08 15:22:00
  • 古人說得神乎其神的無字天書原來是指它
    在我國一直有「無字天書」這一傳說,得之即可參悟出天之奧義,預知未來,可以改變歷史發展的軌跡得以號令天下等等的功能。從而使從古至今很多人都在追逐和尋找著它,但是從來都沒有人能找到。難道「無字天書」這本神奇的書籍真的是傳說嗎?在現實根本就沒有出現過?答案肯定不是的。
  • 四川省寶興縣達瓦更扎景區正式對外開放
    被譽為「亞洲通達最好的360°觀景平臺」四川省寶興縣達瓦更扎景區於9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這是記者從寶興大熊貓文化旅遊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獲悉。9月18日記者在景區內下進行了提前探訪。達瓦更扎景區位於雅安市寶興縣磽磧藏族鄉嘎日村境內,景區面積近50平方公裡,雲頂最高海拔3866米,屬於邛崍山脈,地勢北高南低,被譽為「亞洲通達最好的360°觀景平臺」。達瓦更扎在藏語中意為「美麗的神山」,景區既可環顧北面的四姑娘山、南面的帕格拉神山、西面的貢嘎群峰、東面的峨眉山等名山。
  • 鄧俊文:地產與商業解碼新天地的秘密
    今天這個演講最大的挑戰就是15分鐘要完成,15分鐘其實談不到什麼解碼,是跟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交流。首先我要介紹一下我們瑞安集團中國新天地這個公司,第二個是我們怎麼做的,中國新天地現在做的東西,從瑞安成立以來,我們一直都是住宅和商業並舉的,並沒有什麼轉型。第三,中國新天地是一個新的公司,我們成立了一年多一點,我們會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做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