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TICA2019 // QUEER QUERIES: GENDER IDENTITY&DRAG 酷兒問題:性別認同&變裝

2021-02-14 B人BEL

I think its an unfortunate truth that humans naturally fear or hate that which is unfamiliar or different from themselves—anything that breaks the norms of a society or maybe their concept of 『tradition.』 It seems that humans are instinctively quite xenophobic, which leads to discrimination, which leads to exclusion. When it comes to gender in society, in most places in the world, we have only two distinct genders which have quite strict rules put on both of them. This is our tradition. And the individuals in the world who are seen to break this tradition are met with fear, hate, misunderstanding, or censorship. That is; gender nonconforming individuals tend to be discriminated against—whether they are people who are gender nonconforming through their looks, or by having a non-heterosexual orientation. So the item to consider here is our tradition of a gender binary that has strict guidelines for how to be a 『man』 and 『woman.』 In this way, subverting the gender binary or at least giving it an update is actually quite crucial to gaining an absolute world peace and equality.

我認為的一個很不幸的事實是,人類天生會恐懼或憎惡自己不熟悉或與自己不同的事物——一切打碎社會規範或可能是他們「傳統」概念上的東西。人類本能上是非常仇外的,這導致了歧視,從而造成排擠。對於社會上的性別來說,在世界的大多數地方,我們都只有兩個迥異的性別,各自都被加以嚴厲的規則。這是我們的傳統。而世界上那些被視為打破了這個傳統的人們,遭遇的是恐懼、憎惡、不解、或質疑。也就是說, 「性別不合規」的個人,易遭到歧視——不論他們是外表上、還是性取向非異性上「性別不合規」。因此這裡應該思考的是我們的性別二元傳統,這個嚴格指導人們如何成為一個「男人」或「女人」的傳統。這樣看來,顛覆性別二元論,或者至少更新一下這個觀念,對於實現真正的世界和平和平等是非常重要的。


What drag essentially does is play with the concept of binary gender. By playing with it—usually exaggerating it—it’s also subverting it and can work to draw the audience’s attention to the fact that in actuality the way humans have fabricated gender is extremely bizarre, and its rules are quite arbitrarily made. It can lead to people to question how we define 『man』 and 『woman.』

變裝在做的,基本上是作弄二元性別的概念。通過拿這個做文章——通常要誇大它——變裝也在顛覆它,並能夠做到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到一個事實上:人類塑造性別框架的方式在事實上是極其荒謬的,這些規範的制定也相當武斷。變裝能引導人們產生疑問:我們究竟是如何定義「男人」和「女人」的。


I don’t think the concepts of man and woman should be obliterated, but I would like to have new options and in-between states become more accepted. Drag works to show that gender is a farce. It highlights the fact that gender and biological sex are distinct. Gender is something humans do that is a socially created phenomenon. Which means that we can change it and it can evolve—so that more people with diverse gender expressions and interests can be better included in society.

我不認為男人和女人的概念應當被拋棄,但我會樂意使新的選擇和中間狀態更被接納。變裝展示給我們:性別是一場鬧劇。它強調了社會性別與生理性別是不同的這個事實。性別是人類生產出來的,是社會創造的現象,這意味著我們可以改變這個概念,它可以進化——這樣,有著更多多樣性別表達和愛好的人群就能被社會更好地包容了。


I believe that drag does work to popularize unconventional gender expression, and I believe that making currently unconventional gender expression more mainstream will definitely contribute to having a more inclusive society in terms of gender and therefore sexual orientation.

我相信,變裝確實推廣了非傳統的性別表達,我也相信使非傳統性別表達將更加主流化,並且它必定能為性別上和性取向上創造一個更包容的社會做出貢獻。


On another note, because the art of drag itself champions creativity, freedom, and over-the-top-ness, it leads it to be an inherently inclusive space. Drag celebrates a spirit of hyper-exaggeration. Nothing is too big or lavish or crazy or wacky for drag. In fact, it’s encouraged to be too shocking, too sexual, too colorful, too big, too sparkly, etc. This is because the core purpose of drag is to be ostentatiously transgressive to society. Therefore, there is no way to transgress within the alternate dimension of drag. You can’t break the rules when the name of the game is to break the rules—and be powerful or sexy or funny while you do it. Nothing you could possibly do would be 『too much』 or 『too weird』 in any way for drag. You will never be censored, so in this realm of ultimate freedom, you will find a lot of acceptance and inclusion.

另外,由於變裝藝術自身擁護創意、自由,這最重要的意義是使變裝成為了一種本質上包容的空間。變裝讚頌的是一種「超級誇大」的精神。對變裝來說沒有什麼是太大或太華麗或太瘋狂或太古怪的。事實上,做得太震驚、太性意味、太色彩斑斕、太大、太閃亮是受鼓勵的。因為便裝的核心目的就是面對社會、大張聲勢地打破界限。

因此,局限在變裝的轉換維度是不能打破什麼界限的。當遊戲本身就是打破規則時,你反倒沒法打破它的規則——而通過做得有力量或性感或滑稽,你卻能打破規則。在變裝的任何方面,你可能做到的一切都不會「太過了」或「太奇怪了」。你永遠不會被質疑,因此在這個終極自由的國度,你會尋找到更多接納和包容。


相關焦點

  • 性別酷兒--他們是誰?
    要知道,我們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會中的對性別的認知。像「他」和「她」這樣的代詞常被用來區分一個人的生理性別。但由於性別酷兒人群不一定堅持一種性別,所以使用性別中立的語言很重要。像「一one」、「澤ze」、「希爾hir」以及「他們them」、「他們的their」和「他們them」這樣的詞彙更具有包容性,並且尊重豐富多樣的性別角色。
  • 漲姿勢 20部必讀的酷兒理論著作 (上)20 MUST-READ QUEER THEORY...
    (sexual identity)之間關係的一次開創性的嘗試。羅斯瑪麗·漢尼塞大膽地為酷兒理論重新定向,從對精神分析、語言、表演的關注轉移開去,強調對晚期資本主義、勞動及商品化的結構進行細緻的分析。她認為性認同一直關涉著性別、種族與國族,但這些身份自身源於資本主義。全球化改變了資本主義也改變了性認同,它既開啟了(對性認同身份的)商品化(commodification)的新形式,又為能動性帶來新的契機。
  • 時差播客:酷兒、跨性別與情感理論
    到了大學以後,我很渴望接觸酷兒的社群,於是我就去了我們學校的酷兒中心(queer center),當時的主任就叫我去念福柯,這也成為了我接觸酷兒理論的一個契機。他發現在他們的認同裡,這些人可能會改變身體,比如有些人打荷爾蒙、有人會改變他們的身形等等,但他們不一定會將自己稱為跨性別者(transgender)。他當時的論證是,在1970年代,當我們看到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裡被去掉的同時,一個名為性別認同障礙(gender identity disorder)的疾病被加到手冊中。
  • 管理辭典 | 性別流動者 Gender-fluid
    非二元性別是指一系列不完全是男性或女性的性別認同,這些身份在男性或女性的分類以外。非二元性別前提下,性別流動者認為自己的性別認同是動態變化的,並非局限於特定的一種,而是在兩者或以上的狀態之間流動。這一流動是在連續的性別認同光譜上變化的,不一定是傳統性別。
  • 詞談|Nonbinary:男女之外,性別的第三個選項
    「華盛頓特區的學校對明年的公立學校入學表格做出了一個小改動:「非二元性別的」——意指那些性別認同不單純屬於男性或女性的人,被加入到性別選擇中。這是被一些L.G.B.T.Q.群體成員認為是一大進步的最新例子。」
  • Facebook新推性別系統 新增56種含醫學術語令人迷惑
    這種社會性別(gender)和生物性別(sex)是不同的,後者由你的染色體狀況決定,而前者由你的意識決定。因此,社會性別的劃分就遠遠不能簡單地概括為「男-女-其他」,很多人對自己的性別都有特殊的看法,用一個名詞一攬子蓋住是不負責任的。因此,數十年的性別研究產生了許許多多的名詞。這些名詞有些並不互斥,有些之間部分重疊,有些能涵蓋另一些,還有些近乎同義詞——但是性別理論認為它們都有存在的意義。
  • 韋氏詞典2019年年度詞彙出爐——沒想到居然是不起眼的它
    《韋氏詞典》在其官網上寫道:「2019年在我們的詞典上查詢they的比率與前幾年相比增長了313%。」They是一個人稱代詞,指代「他/她/它們」。相較於能體現性別的人稱代詞he和she,they是一個不明確性別的詞。
  • 英文早點 | 2019年2月12日:Nonbinary,男女之外,性別的第三個選項
    「華盛頓特區的學校對明年的公立學校入學表格做出了一個小改動:「非二元性別的」——意指那些性別認同不單純屬於男性或女性的人,被加入到性別選擇中。這是被一些L.G.B.T.Q.群體成員認為是一大進步的最新例子。」
  • 以三本書走入暴動:酷兒、謀殺與愛滋 | 石牆50年
    《石牆讀本》並沒有修訂這些運動先驅所使用的語言:「男同」(faggot)和「嚇人變裝」(scare drag,會嚇到直男的變裝皇后)都是當時的常用詞。《石牆讀本》將敘述去階級化,回歸暴動參與者的故事和歷史本身。《石牆之時》和《石牆之後》兩部分引用了希薇亞·裡維拉(Sylvia Rivera)和馬爾沙·P·詹森(Marsha P.
  • Sex(生理性別)、Gender(心理性別)、Sexual orientation(性取向)的微妙關係
    Sex(生理性別):指兩性在生理方面的差異.有時簡稱為性別.sex。是指男女的自然性別,是用生物標準來確定的男性和女性,這種生物標準包括生理結構和解剖結構。生理結構主要是指性染色體的差異,解剖結構主要是指性器官的差異。生理性別是與生俱來的,後天無法從根本上改變的。 Gender(心理性別):它和「生理性別」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心理性別也叫「性別認同」,是指人們對自己是「男人」還是「女人」的一種主觀感覺。
  • J·K·羅琳遭抵制,關於性別我們還可以討論什麼?
    什麼是性別?這是一個直擊女性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問題,並且對於當前那些關於等級、身份以及特權的社會正義行為的辯論來說,這是一個關鍵所在。在日常談話中,「gender」這個詞被用作「sex」的同義詞。這種對「gender」本質的理解,對那些在某種意義上將自己的性別認同感視為是發自內心、與生俱來、而不是完全由社會化構建成、也不是外部強加的人來說,有些格格不入。這些人不僅不認同性別是完全構建而成,還與激進女權主義者的看法相反,並不認為性別本身便是二元化的等級制度。
  • 問動物的性別還在說 "what sex" ?這樣說才地道!(音頻版)
    sex 性別(指生理性別)gender 性別(社會性別)sex 和 gender 的意思都是性別,但前者強調生物屬性,後者強調社會屬性。有些檢查可以讓孕婦知道胎兒的性別。transgender 跨性別者gender role 性別角色gender identity 性別認同gender 表示社會性別,是自身所在的生存環境對其性別的認定,強調一個人對自身的性別認同和性取向。
  • 易性揭示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和性取向的微妙關係
    此外,易裝癖者之所以穿上異性的服裝、模仿異性的舉止,心理動機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易裝,只是人類諸多性別倒錯行為(cross gender behavior)中的一種。  研究人員觀察了易性現象(transs-exuality,又稱性別轉換欲,指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相反)的諸多形式,探討了他們的生物、心理和文化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常常對研究中呈現的個體差異感到震驚。
  • 性愛Sex和Gender的英語秘密!
    Sex and Gender(性和性別) Many writers use the terms sex and gender interchangeably.性(sex)指的是我們生理上的女性特徵或男性特徵。生物學意義上的性包含兩個部分:遺傳學意義上的性,這取決於我們的性染色體;人體解剖學意義上的性,這體現在男女兩性身體上的明顯差異。而性別(gender)這個術語或概念,則包含了人的行為、社會建構的角色,以及通常所指的男性或女性的心理屬性。
  • 易性揭示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和性取向的微妙關係-科教臺-中國網絡...
    此外,易裝癖者之所以穿上異性的服裝、模仿異性的舉止,心理動機也有著很大的差異——易裝,只是人類諸多性別倒錯行為(cross gender behavior)中的一種。  研究人員觀察了易性現象(transs-exuality,又稱性別轉換欲,指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相反)的諸多形式,探討了他們的生物、心理和文化基礎。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常常對研究中呈現的個體差異感到震驚。
  • 酷兒的形體焦慮從何而來?
    文章指出,在美國社會,女性運動蓬勃發展的五十年來,女性已經在職業、教育和家庭等很多領域都突破了性別的限制;然而男性卻還是被困在一個以力量衡量、具有支配性、以及不可以表現出軟弱的性別模塊裡 (Black, 2018)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難理解小男孩為什麼會想通過爬上更高的山峰來證明自己是一個 「真漢子」。
  • 講座|Masculine Compromise: Migration, Family and Gender in Chi
    主講人:蔡玉萍(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時間:2019年5月17日下午3:30-5:10地點:北京師範大學後主樓2226講座介紹:This presentation examines how rural-to-urban migration changes family and gender dynamics,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men and masculi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