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對家庭的態度,由他們「最愛」的電影說起

2021-01-07 週遊世界電影

電影作為現代人生活中,最為普及的藝術作品之一,它讓很多觀眾,在大銀幕中,看到了許多精彩紛呈的故事。然而電影作為藝術作品,有時候它也是導演在大銀幕上的「變戲法」。所以很多導演,並不願意真心的和觀眾分享一部影片中的「影像含義」。因為有些事情講述得太過於透徹,便失去了它作為一個藝術品的味道。所以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我們會愛上大銀幕上的一名黑社會,為什麼那個玩弄感情的浪子,在大銀幕上看起來如此的有魅力,為什麼我們會沉醉於這樣一個頹廢的故事。

其實這些都是導演們在大銀幕上的戲法,他們通常用一個不尋常的視角,向觀眾展現一個奇特的故事。一個好的導演,他不會改變故事的的真實性,但是他會找尋一個觀眾們不太注意的視角,帶著觀眾進入到一個看似傳奇的故事,其實最終能夠打動觀眾內心的「共情」部分,很多都是來自於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情感。

一段時間內,在美國電影史上,有一部影片長期佔領在各大電影排行榜的榜首位置,這部影片是由弗朗西斯.科波拉執導的《教父》,這部影片由美國偉大的演員馬龍.白蘭度、阿爾帕西諾主演。因為影片的主角是一位黑手黨老大,所以當影片出來後,很多人對這部影片是有爭議的。而爭議的最大問題,便是影片對黑手黨的美化。

眾所周知,黑手黨是一個黑社會組織,他們通過違法手段,在社會上謀生。所以這種題材的影片,為什麼會得到美國人的認同呢?這就是導演給銀幕前的觀眾變的戲法,認真的看,《教父》真的是一部關於「黑手黨」的電影嗎?影片開始於一場婚禮,黑手黨老大維克多.柯裡昂的女兒出嫁,在這一天他躲在自己那個不見陽光的辦公室中,處理了幾件「公事」。這是整部影片偉大的開始,「公事」伴隨著女兒出嫁。在黑手黨老大的傳奇故事中,銀幕前的觀眾看到了什麼?看到了一個男人為了家人而奮鬥。

在影片中,維克多.柯裡昂雖然是一名黑手黨老大,但是在銀幕前的觀眾,看到的卻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人。他威而不怒,成熟風度,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家長風範。他用心從事著自己的事業,他也發自靈魂的深愛著自己的家庭。這是影片中教父最吸引觀眾的地方,但是導演很巧妙地把這些因素和黑手黨教父的傳奇人生雜糅在一起。

教父一直強調,不懂得照顧家人的男人,根本算不上男人。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教父的座右銘之一,在影片開始時,有一個重要的場景,當一個大家庭合照的時候。因為老教父沒有看到邁克,他堅決不拍照,他非要等到邁克一起來才行。邁克是教父的小兒子,他開始時和自己的家庭生意格格不入。當然這也是教父想要為他策劃的人生,事與願違的是,最終邁克也陷入了家庭生意。而在對待小兒子的態度上,教父一直有自己的想法。從他對邁克的態度我們就很明顯的能夠體會到,在教父的心中,事業並沒有家庭重要。

在教父看來,從事黑手黨有關的犯罪活動,僅僅是他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謀生手段。當然觀眾們能有這樣的感受,也完全是因為導演的戲法。在影片中,教父幾乎沒有進行過一件持強凌弱的犯罪活動,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他還是弱者的保護傘。甚至當有人要和教父合作毒品這種暴力生意時,教父卻斷然拒絕,他認為毒品生意對人類傷害太大,所以他堅決反對家族從事毒品生意。

這也引發了一場「戰爭」,以至於幾大家族聯合起來抵制柯裡昂家族。這是老教父有魅力的地方,但是這並不是他魅力的關鍵。他最大的魅力體現在,他有能力,有智慧去幫助他想要幫助的人。這是教父的魅力之處,這也是《教父》這部影片能夠站上美國電影史巔峰的原因。所以從根本上而言,《教父》這部影片講的並不是黑手黨的故事,而是家庭的故事,而是一個男人為了家庭而奮鬥的故事。

仔細看過《教父》這部影片的觀眾會發現,在影片中,教父和教父的家人,幾乎沒有拿過槍。影片中唯一一次邁克柯裡昂拿槍,他打死的還是一名毒販和一位收了黑錢的警察。試問這影片中的故事真的就是黑手黨的故事嗎?顯然我們不能確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教父》這部影片絕對不是用來揭露黑手黨的犯罪內幕的,它只是借黑手黨的故事,向觀眾講述美國人的一種家庭觀念,以及一位男人面對家庭時的正確態度。

《教父》這部影片雄踞電影史上經典作品排行榜的榜首多年,人們對它的認可,更多的來源於影片中的家庭觀念。由此我們也打破了對西方人的認識,原來在西方人的潛意識中,家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生元素。其實不僅《教父》這部影片,後來很多美國電影也效仿了《教父》的做法。如多年後,兩代「教父」(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合演的警匪動作片《盜火線》,其中也有關於家庭的情節,而且描述的也非常的深入。

在聖誕節這個節日時,美國的電視臺上總會放映一部名叫《生活多美好》的電影,這部影片的核心觀念也是反映美國人的家庭觀念。影片的主角是由詹姆斯.史都華飾演,影片講述了他平凡而偉大的一生,之所以說是平凡,是因為他一生都生活在自己出生的小鎮,雖然他特別渴望週遊世界,但是每當他下定決心後,總會因為家人的需要,而打破他遠行的計劃。但是這個反覆的過程中,觀眾們也可以感受到家庭對於美國人的牽絆。

所以通過這些經典的電影我們會發現,美國人的家庭觀念還是很重的,雖然他們在一些事情上思想比較前衛和開放,但是在對待家庭的態度上,他們還是值得肯定的。做一個好男人,從愛你的家庭開始。

相關焦點

  • 30多年前的高分電影,溫情的家庭電影,淋漓盡致地展現家庭裂痕
    家庭電影《克萊默夫婦》,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家庭生活中的裂痕,探討了家庭矛盾下的克萊默夫婦的掙扎與價值觀的衝突,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電影很溫情也很有寓意,劇情在現代看來有些緩慢和平淡,但對於生活和婚姻的啟示是很深刻的。原創聲明:本文由得心電影編輯得心原創,感謝分享,文章未經允許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究!
  • 家庭教養的態度
    處理和解決子女教育中的種種問題,必須堅持正確的教育態度。 正確的教育態度是指不論什麼樣的家庭,也不論什麼樣的子女,家長在教育子女過程中都必須要遵循的指導原則,或者稱為實施科學的家庭教育的依據。這些原則和依據,是根據一般教育的規律、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和家庭教育的特殊性提出的。
  • 「下流家庭」,撕開人性暴露最溫暖的愛
    他們以最卑微的身份相遇,用最邊緣化的方式謀生,卻過上了正常家庭應有的,甚至更加溫馨的生活。白天他們各自遊走在社會的灰色地帶。而片中,無論是老人、成人還是孩子,每個人都走投無路,必須相互「麻煩」,也正是亞紀所說的「你們靠錢聯繫在一起」,才有機會發展出這段易碎又堅固的親情。電影也在探索親情與血緣的關係:若沒有血緣,那這樣的家庭就是下流家庭,沒有親情嗎?
  • 《四個春天》:關於家庭的怕與愛,這部電影有最好的答案
    這部紀錄片由導演陸慶屹用一部帶攝像功能的尼康D800相機拍攝,以他的父母為主角,講述了四個春天裡的家庭日常故事。,一個最常見的攻擊點是家庭內部的不平等,尤其是傳統性別秩序的不平等。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觀點,現代大工業生產方式所造成的社會分工使「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享受和勞動、生產和消費由不同的人來分擔」,從而使勞動者成為「片面的、畸形的、受限制的人」。而《四個春天》裡的兩位老人則恢復了勞動的整全自足屬性。
  • 盤點美國網友最愛的15部恐怖電影
    近日,美國BuzzFeed網站評選出網友最喜愛的23部國外恐怖片,其中包括《烏鴉》《惡魔》《怪房客》等經典老片,也包括近幾年比較成功的恐怖片,如《晚安媽咪》《茱莉婭的眼睛》《自殺俱樂部》等。不過至於選擇看哪部,還要看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啦,總之」量力而行「吧!1.
  • 電影賞析:《海底總動員》愛讓人變得勇敢
    讓我明白,做父母的人,是不斷開拓孩子視野,為他引導他想去的路的人,過於的保護和溺愛,不會是幫助孩子成長的有益途徑和方法。 看完這部電影後,心就像被水包住一樣清涼沉靜,沒有莫名的煩躁與不安,周圍的空氣似乎也蔚藍清澈起來,伴著日出豈不美哉。
  • 電影《寵愛》:寵物之愛
    家庭問題要引發重視,劇情夠,表現不夠比如:父女情片段。他們之前關係的變化不是非常好,女兒的態度看的有些敵意,沒有為父親著想,父親的小心翼翼也說明了陌生與害怕。女兒說:「你是我父親,你可以對我說真話。」(類似的話,有點忘了)這裡還是很感動的,但是女兒的態度依舊牽強,依舊沒有體諒父親的行動,自己說出來了該如何也不做,只想著強迫父親去選擇,而她的態度還是我行我素。
  • 「書評」《大衛·科波菲爾》中的家庭暴力與愛
    看他們的書,就像和他們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一樣,所有善的,美的,有力量的人都不曾真正死去,也不會真正隕落只得無邊寂寞啊,你只要讀了,他們就活了……- 言歸正傳 -我對裡面的家庭單位裡的關係非常憤怒!大衛家,他的繼父和繼父的姐姐摩德斯通小姐,一直專制壓迫著大衛的母親和大衛。
  • 只有不愛電影不講科學的人,才相信美國登月是騙局-虎嗅網
    希望身邊人都愛讀書、愛電影、愛科學、愛理性,不過是吾輩書呆子的空想。可是,想想看,五十前的今天,阿波羅11號登月,我們已然徵服了蒼穹。但這地上的人間,到了今天依然混亂汙濁,還怎能「不應有恨」?阿波羅11號登月是一場騙局嗎?
  • 《麻煩家族》一部關於家庭故事的電影
    電影以奶奶的一紙離婚協議書為主線,從頭貫穿到尾,講述父母之愛。其中穿插著女兒與女婿吵架叫囂要離婚點綴其中,這必然是小打小鬧,用女兒的話說「小吵一三五,大吵二四六」,他們是用吵架促進夫妻間的感情。可是爺爺奶奶的此次離婚,確實嚴肅且認真。大哥是為這個家庭奔波的中年男人,影片開始沒多久,大哥便收拾行李陪領導去三亞打高爾夫,生活中充滿工作。
  • 創下影史奇蹟的奉俊昊,最愛的電影竟然是這些
    下文是Indiewire整理的奉俊昊最愛的30部電影,包括他接受《視與聽》雜誌邀請選出的影史十佳、《標準收藏》十佳,以及紐約林肯中心舉辦奉俊昊回顧展時他親自挑選的幾部經典作品。《寄生蟲》讓奉俊昊躋身當今世界最優秀導演的頂尖梯隊。 《寄生蟲》在2019年坎城電影節上舉行全球首映,並成為第一部獲得金棕櫚大獎的韓國電影,創造了歷史。接下來的幾個月,奉俊昊參加了頒獎季的幾乎所有大型電影節(特柳賴德、多倫多、紐約)和頒獎典禮(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美國導演工會獎、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等等)。
  • 最美義工家庭丨他們因紅馬甲結緣 從有愛義工夫妻到最美義工家庭...
    深圳寶安福永的這個義工家庭,說起這個故事來,頗具戲劇色彩,那就是10年老義工洪緒。  在福永的大街小巷,每天都會上演這樣一段溫馨的畫面:洪緒早上七點四十分送女兒去幼兒園後,就直奔街道辦紅綠燈路口,參與創文一線的文明勸導。晚上七點和妻子鄧凱玲在立新湖V站排練文明創建文藝節目。
  • 生命、信仰、愛與死亡,電影《遺願清單》隱含的人生終極奧義
    引言:這部由羅伯·萊納執導,07年上映的美國喜劇電影,評分高達8.6,位居豆瓣TOP250榜單,稱得上是一部深度佳片。即使是17年後的今天翻出來看,也絲毫不會過時。演員配置相當豪華,兩位影帝級別的大咖同臺飆戲,每個微表情都是戲。
  • 美國民眾對同性婚姻態度趨於寬容
    聯邦《婚姻保護法》,是1996年由美國國會通過,並由時任總統柯林頓籤署的一項法令。這項法令的內容包括,聯邦法律只承認「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之間」的婚姻,即使有些州的法律已經承認「同性婚姻」合法。    美國人對同性婚姻觀念大變    美國公眾對於同性婚姻的態度,近10年經歷了一個快速轉變的過程。    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全國範圍內,每7個美國人中就有1人從反對同性婚姻轉變為支持同性婚姻。調查還顯示,「有朋友或家庭成員是同性戀者」,是讓他們改變看法的主要原因。
  • 豆瓣評分9.4的家庭劇情電影,人與動物之間最感人的故事
    等一個不知道能不能等到的人,十年如一日的等待。慄子不會,慄子身邊的朋友也不會。但今天的主人公,它會!它就是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裡的八公。十年只是人類生命裡很短暫的時光,但十年是狗狗們的一生。這部電影太好哭了,看一次便哭一次,因為熟知劇情甚至不敢接著看下去,仿佛我不看故事就停留在了最美好的階段。慄子倒是希望是這樣了。
  • 一切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
    近年來,美國家庭治療師薩提亞提出的「原生家庭」這一概念在中國廣為流傳。 網絡上,無數專業、非專業人士撰寫的文章,都在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原生家庭是如何塑造人的情緒、人格、行為模式的。 於是,許多年輕人開始關注和重視為自己的行為尋找過去的根源。
  • 《地球:神奇的一天》口碑爆棚 成親子家庭最愛
    中英電影合拍協議下的首部紀錄片《地球:神奇的一天》於8月11日領先全球登陸中國院線,公映一周,影片熱度持續上升,已收穫票房超兩千萬。影片特別在親子家庭觀眾中獲得超高人氣,得到董潔、馬伊琍等明星辣媽的傾力推薦,為全國的小朋友們獻上了一份令人驚喜的暑期禮物。
  • 最愛的人為何傷我最深
    最愛的人為何傷我最深 2020-06-19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國人也太愛鯊魚了 竟然有這麼多電影
    美國人也太愛鯊魚了 竟然有這麼多電影 美國也太愛鯊魚了
  • 漫威電影裡的10大CP,美國隊長果然人見人愛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下漫威電影中的10大CP,美國隊長果然是人見人愛,一人佔了4個席位。 美國隊長和鋼鐵俠是復仇者聯盟裡兩大精神支柱,但是兩人剛見面就不對付,但是他們的理念都是為了維護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