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這兩種魚,外行人根本看不出它們的區別,就連一些年輕漁民也分辨不出。其實,這兩種魚一種叫鰳魚,一種叫後鰭魚,它們口感差別很大,價格也差很多。」昨日,67歲的老漁民陳俊華指著剛整理成冊的《東山常見魚名圖譜》,饒有興致地向筆者介紹。
東山縣銅陵鎮銅山古城文化發展促進會人員將漁民陳俊華、退休工人劉長國多年收集的東山240種常見魚名整理成冊,取名《東山常見魚名圖譜》。該冊子配有實物圖像、方言注音和中文學名,圖文並茂,通俗易懂,僅鯊魚一類,就分狗鯊、笨仔、銅貢等16種,且形態不一,大小各異。為了讓品類更齊全,學名、俗名標註準確,陳俊華和劉長國花了三四年的時間搜集資料,比對各種專業書刊,時常請教漁民、水產專業人士、海釣愛好者等,並從漁港、市場等地購買新鮮的魚,分門別類拍攝、整理。為了拍好照片,年過六旬的陳俊華特地換了一部拍照手機,學習拍照技巧。「這個過程雖然累點,但是大夥都覺得特別有意義。」陳俊華欣慰地說。
海鮮是東山島旅遊的一張名片,不少遊客慕名來品嘗。作為老漁民的陳俊華,多年來時常感到與外地遊客在魚名溝通上存在障礙。當被問及魚名時,東山人經常能道出俗名,卻說不出學名,有的魚類也沒辦法明顯區分開來。於是,陳俊華萌生了將常見魚整理成冊,圖文並茂,讓人一目了然。這個想法得到了銅陵鎮黨委、政府以及銅山古城文化發展促進會的大力支持。「這本冊子太實用了,簡直就是『購魚寶典』,以後我再也不用為叫不出魚名犯愁了。」在東山定居的陳錦芳,拿著書興奮地說。(歐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