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Nature》子刊:超強陶瓷海綿!性能太厲害了

2020-09-03 材料material

2017年6月9日,發表在《科學進展》上一項研究表明,清華大學和布朗大學的研究員製作一種陶瓷海綿,既可以像海綿一樣變形,也能像陶瓷一樣隔熱。陶瓷海綿具有良好的通透性:二氧化鈦陶瓷海綿在水中可以容納自身50倍的重量,它可以通過與陽光反應去除水中的微粒,起到淨水作用。


近年來,各種海綿狀材料,包括碳納米管氣凝膠、納米纖維氣凝膠和石墨烯氣凝膠等由於它們的高壓縮性和彈性受到廣泛關注。其中,陶瓷海綿材料由於其輕質、大比表面積、低導熱性、優異化學和熱穩定性吸引了更多的興趣。憑藉這些特性,陶瓷海綿材料已被廣泛用於各種領域,包括保溫、水處理、催化劑載體、能量吸收和高溫空氣過濾。


但是,傳統的陶瓷海綿材料通常是由陶瓷氧化物(例如二氧化矽納米粒子)製成的,陶瓷材料固有的脆性嚴重限制了它們的使用壽命及實際應用。因此,迫切需要研發出具有出色的柔韌性、高壓縮性以及耐高低溫性能的陶瓷海綿材料。


具有不變溫度的高壓縮性的先進陶瓷海綿材料在絕熱材料、能量吸收器、催化劑載體和高溫空氣過濾器等領域有重要應用。但是,由於製備過程複雜,陶瓷海綿材料的應用受到嚴重限制。近日,清華大學伍暉課題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通過吹塑和隨後煅燒的方法大規模製備高壓縮性、耐高溫SiO2-Al2O3複合陶瓷海綿的簡便方法。成功地製備出各向異性層狀陶瓷海綿,具有許多堆疊的超細纖維層,密度低至10 mg cm-3。各向異性層狀陶瓷海綿表現出高壓縮抗疲勞性、與應變無關的零泊松比、強大的耐火性、-196 °C至1000 °C的溫度不變壓縮回彈力以及出色的隔熱性,熱導率低至0.034 W m-1K-1。另外,層狀結構也賦予這種陶瓷海綿優異的吸聲性能,有希望替代現有的隔熱和吸聲材料。這項研究工作以「Highly compressible and anisotropic lamellar ceramic sponges with superior thermal insulation and acoustic absorption performances」為題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7533-6


圖1 SiO2-Al2O3複合陶瓷海綿(SAC海綿)的製備


圖2這種陶瓷海綿的微觀結構


圖3 SiO2和SAC陶瓷海綿的機械柔韌性和壓縮性表徵


圖4壓縮下陶瓷海綿的機械性能表徵


圖5SAC海綿的熱性能


圖6 SAC海綿的吸聲特性


總之,作者使用簡單的溶膠-凝膠溶液吹紡技術開發出了各向異性片狀SAC海綿,具有恆定的溫度可壓縮性。具有大量堆疊的超細纖維層結構的海綿具有高達80%的出色機械壓縮應變、強大的機械穩定性,600次壓縮循環後的應力保持率為88.3%,以及與應變無關的零泊松比。此外,層狀結構和陶瓷成分還為SAC海綿提供了強大的耐火性,−196°C至1000 °C的溫度不變壓縮回彈力以及出色的隔熱性,具有低至0.034 W m-1K-1的熱導率的特性。SAC海綿還具有出色的吸音性能,NRC值為0.77,比大多數報導的吸聲材料都要好。此外,這種陶瓷海綿還可以通過分層結構切成各種形狀並堆疊到所需的厚度。(文:one end)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科研人員研究出陶瓷海綿材料
    (本網訊)本網記者從《高分子科學前沿》獲悉,北京大學韋小丁研究員團隊、清華伍暉副教授團隊採用了一種簡單易行的方法——溶膠-凝膠溶液吹紡技術成功地製備出具有超細纖維層的各向異性層狀
  • Nature又上線2本新子刊!
    你的機會來了——2019年2月,Nature先後推出了兩本新子刊,分別是 Nature Food 和Nature Cancer。Nature雜誌的子刊達到了53本,其中20本為綜述期刊。2019年2月24日,Nature官網正式上線了一個新子刊:Nature Food。這是一本在線期刊,將於2020年1月正式啟動。
  • Nature子刊:清華研究團隊盤點類腦計算晶片簡史
    【新智元導讀】近日,清華大學研究人員發表在自然子刊上的一篇文章回顧了神經啟發式計算晶片的最新進展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20-0435-7 例如,可用作突觸存儲器的非易失性存儲器(NVM)設備通常具有固有的內在特性,而這些非理想狀態會降低晶片的性能。 但是要降低器件的非理想狀態,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而且我們無法完全消除它們。因此清華大學研究人員設計的協同設計工具不僅在設備上,而且在電路或系統上可以幫助優化晶片的性能。
  • Nature子刊有多少、Nature系列期刊等級,一篇文章整明白!
    《Nature》子刊又雙叒叕增加了,現在共57本!系列期刊159本!!!《Nature》及這57本子刊的影響因子信息如下:可以看到,《Nature》子刊更專注於某一特定領域,並且大部分《Nature》子刊(即Nature research journals)的水平還是不錯的,影響因子都相對較高,也都是本領域權威期刊。
  •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Nature子刊:HLH-11/TFAP4響應營養物質水平調控脂質代謝
  • Nature子刊:太陽能電池效率或大幅提升!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7-019-0297-7現代太陽能電池板採用工作原理基本一樣:一個光子產生一個激子,激子轉化為電流。(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公眾號)推薦閱讀:Nature子刊:高效率有機太陽能電池獲進展【免費下載】5款科研學術必備軟體在看嗎👇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等開發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幾位大牛Nature子刊同時發布:單原子Pt和單原子Au同臺競技!
    負載型金屬催化劑的界面位點是決定其催化性能的關鍵。單原子催化劑(SACs)通過使每個原子均與載體接觸,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加界面活性位點。然而,單原子位點是否具有與納米催化劑界面位點相似的催化性能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近日,兩篇Nature子刊相繼報導了單原子催化劑催化CO氧化反應,讓我們去一探究竟!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反應和壽命 2020-09-21 07: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子刊,今年首個IF就突破12分,明年或可衝18分
    來自WoS截圖今年是Nature Sustainability拿到的第1個IF,作為Nature子刊,首個IF就超12分,確實值得我們關注~期刊基本信息關於此刊的具體情況,大家可以看看:https://www.nature.com/natsustain/
  • Nature子刊封面:哈佛大學等研發的微型手術機器人
    Wood) 基於摺紙結構研發了一款超輕便,高精度的顯微外科手術機器人——mini-RCM,該項研究發表於nature旗下新子刊《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自然-機器智能)》,並登上該期刊8月份封面。
  • 過濾汙水新技術 清華大學研發出「海綿陶瓷」
    過濾汙水新技術 清華大學研發出「海綿陶瓷」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眾所周知,陶瓷因其強度高的優勢,被廣泛應用於多個製造業領域。然而,這種材料最大的缺點就是脆性。近日,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出一種「海綿陶瓷」,可以克服這一缺點。
  • Nature子刊:一種新型鋰電正極材料!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唐永炳研究員及其團隊成員聯合英國聖安德魯斯大學Lightfoot教授、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孫成華教授、清華  論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11077-0隨著可攜式電子設備、電動乘用工具、儲能等重點行業的快速發展,迫使鋰離子電池具有更高性能指標。然而,猶如水桶效應,鋰離子電池的性能短板在於正極,因此,正極材料的設計和開發是目前的研究重點。
  • 中外高校聯合開發出海綿陶瓷 隔火濾水像棉花糖
    科技日報6月13日報導,陶瓷以耐高溫而聞名,但致命的缺點是一旦形狀發生變化就會破裂。由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和美國布朗大學等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利用陶瓷納米纖維製備出一種海綿狀新材料,不僅超輕、耐熱,其製備過程也快速經濟,其應用範圍從高溫絕緣到水過濾等領域。其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的《科學·進展》上。
  •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Nature》子刊:不含全氟化合物的疏油織物整理劑 發表時間:2020/9/22
  • 寶雞文理學院馮海濤博士在Nature子刊和JACS等國際期刊發表論文
    其中,研究論文「Tuning molecular emission of organic emitters from fluorescence to phosphorescence through push-pull electronic effects」發表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SCI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12.18
  • Nature子刊:法拉第效率高達92.28%的「零損失」HER催化劑
    將電化學活性過渡金屬摻入到一維或二維碳納米結構中,包括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納米片等,可以製造出各種性能優異的電催化劑。這些導電載體與金屬納米顆粒相互作用可提升催化活性,可以用於大規模製備低成本、高效且穩定的催化劑。
  • 《Nature》子刊:性能前所未有!新型超高強和高塑性高熵合金
    12-08 19:22:48 來源: 材料學網 舉報   導讀:具有超高強度和不尋常物理性能的納米層材料對於各種結構應用非常重要
  • 上大《nature》子刊:揭示低溫下非晶合金的剪切強化機制
    相關成果以「Signature of local stress states in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metallic glasses」為題發表在Nature子刊《NPG Asia Materials》上,期刊同時刊登編輯評論,題為:Metallic glasses: seeing the effects of stress。
  • 張濤&李為臻&喬波濤Nature子刊:強金屬-載體相互作用,製備熱穩定單原子催化劑
    單原子催化劑在許多異相反應中均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然而,SAC不太容易製備獲得,要以簡單且可大量的生產的方式製備熱穩定的SAC仍然是艱巨的挑戰。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張濤院士、李為臻研究員和喬波濤研究員報導了一種從商業RuO2粉末合成Ru SAC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