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中年喪夫
公公去世那一年,婆婆剛剛40出頭,她面容姣好身段窈窕,雖然跟公公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婚後一進門三年生了兩個兒子,夫妻之間非常恩愛。
平時公公在外賺錢養家,她就在家相夫教子,雖然不是大富大貴,日子也過得美滿幸福。
可惜公公什麼都好,就是特別愛喝酒,一天三頓酒不離口,幾粒花生米也能喝半斤。從發現肝癌晚期到去世,只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
那時老公只有18歲正在上高三,小叔子讀高二更是年少不更事,公公這一走沒留下任何家業,只留下兩個正需要花錢的兒子,和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孱弱婆婆。
喜劇明星黃渤曾經說過:"你強大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和顏悅色溫柔友好;你弱的時候,壞人最多最容易受委屈。"
這話說的一點都不錯,公公去世後,婆婆就成為一些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他們虎視眈眈盯著她的一舉一動,不為別的,就想看她能為公公守身多久,一旦婆婆穿著光鮮一點,臉上稍微有點笑容,各種猜測各種風言風語,就像春天郊外的野草,泛濫成災。
老公和小叔子也成為大家調侃的對象,經常有人不懷好意地調侃他們倆:你媽如果給你們找後爸,你們會不會叫他爸爸啊?
小叔子靦腆,每次都氣得滿臉通紅眼淚在眼睛裡打轉,老公氣性大,握著拳頭上去就要跟人家拼命,一個毛頭半大小夥子哪裡是幾個中年人的對手,經常被人打的鼻青臉腫……
公公下葬那天婆婆大哭了一場,從那以後,再也沒見她流過一滴眼淚。
看到小叔子的淚水和老公的傷痕,她不像其他潑辣的女人那樣,衝出門去找人理論,也不似那些懦弱的女人,傷心流淚自怨自艾。
她就像沒事人一樣,雲淡風輕幫小叔子擦掉眼淚,用藥酒給老公傷口消毒。
然後她眼神堅定地告誡兒子們,不要跟那些人一般見識,把悲憤化為動力,好好學習考上名牌大學,三十年河東三轉河西。
02 生氣不如爭氣
俗話說:"生氣不如爭氣,抱怨不如改變。"
婆婆是個很睿智的女人,她懂得生氣是世間最不值得的事,有時間生氣不如爭口氣,當自己強大了壞人自然就變弱了。
婆婆雖然是弱女子,但心性很強,另外還心靈手巧。她會織毛衣鉤桌布、做漂亮的玩偶、把破衣服補出花樣、洗的衣服乾淨整潔、做得飯菜色香味俱全……
憑藉著這些手藝,她一個人做幾份工,早上天不亮就開始忙活,三更半夜還在燈光下做針線活。雖然辛苦,但她從來都不抱怨,雖然孤寡,但她依然衣著體面,雖然命運多舛,家裡照樣充滿溫暖。
老公和小叔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圍下,每一個都很爭氣,陸續考上同一所名牌大學。家裡出了兩個名牌大學生,左鄰右舍的眼睛裡充滿了豔羨,看到婆婆自然謙卑恭順了不少。
送走了小叔子,婆婆也踏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她聽說在上海做保姆,不但包吃包住工資也高,家裡出了兩個名牌大學生固然是喜事,但她肩膀上的擔子也更重了。
孤身一人來到上海的婆婆,身後沒有一個人可以依靠。看著繁華昌盛天大地大,卻沒有一處容身之地的上海,婆婆知道眼淚是最不值錢的東西,只要有一雙手,不愁沒有一碗飯吃。
她找到專門供進城務工人員居住的小旅店,為了省房租,晚上棲身在陽臺上只有兩平方的小隔間,白天四處出去打零工。
在最初的日子裡,婆婆當過保潔員、刷過塗料、在工地上搬過磚、照顧過臥床不起的老人,一日三餐經常是喝白開水啃饅頭。因為婆婆乾淨利落做事又用心,時間不長就被她曾經照顧過的老人,推薦到一戶人家做住家保姆。
雖然沒有獨立房間,也是在陽臺鋪一張床,但生活條件比在小旅館要好得多。
婆婆識字不是很多,有錢人家的電器她也不會用,但是她勤奮好學不服輸,空了就看書不會就查字典,電器的使用方法她先記在小本子上,然後再慢慢摸索。
識字量大了以後她就看各種菜譜,學習育兒經以及老年保健知識,並且運用到工作中,僱主一家對她很滿意。
不過伺候人終究不是好活,有時候難免看人臉色。
但婆婆從來不往心裡去,她總說牙齒和舌頭還磕磕碰碰呢,何況保姆和僱主,大家互相體諒一下就過去了。何況那麼多家務要做,那麼多新知識要學,沒有閒工夫計較太多。
小叔子和老公都心疼她,說她受苦了。但婆婆說自己的人生哲學是:人這一輩子,就應該既能享福,也能吃苦。
03 苦盡甘來
狄更斯有句名言:"一個健全的心態,比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提出過"自證預言效應",意思是一件事情的結果,會受到自我暗示和心態的影響,而自己對這件事的設想,也會成為現實。
三年以後,婆婆精通各種家用電器,無論帶孩子、照顧老人還是洗衣做飯,都沒得挑,由於她心地善良吃苦耐勞,已經從普通小區做到了高檔別墅。
但當她得知通過家政培訓的保姆工資更高時,毫不猶豫就報名了。後來她在一家外國人那裡做事時,還跟著僱主學起了英語。
所有工資婆婆都捨不得花,身上常年是僱主給的幾件舊衣服,冬天兩隻手被凍傷皴裂,也捨不得買一袋潤膚膏。兩個兒子大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就是婆婆一點一滴從牙縫裡省出來的。
當老公和小叔子分別從學校畢業後,進入社會有了體面的工作,婆婆被一家移民的僱主帶去了加拿大,薪資待遇自然比在國內翻了兩倍。
去到加拿大的第六年,她用做家政攢的錢,為小叔子和老公分別付了首付買了房。每套房子都不大,只是60平方的小居室,不過那已經是一位老母親,對孩子傾其所有的付出。
老公和小叔子求她不要再辛苦了,讓他們倆儘儘孝心,婆婆卻說再多幹幾年,等真的老了不能動了,再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時間過得很快,自公公去世一晃20年過去了,婆婆如今已經是60歲的老人,到了該安享晚年的時候,但她卻閒不住,孤身一人在老家開了個家政公司,生意很紅火。
不久前我和老公買了140平方的4居室,小叔子更是換了一套帶院子的花園洋房。我們都爭著讓婆婆過來,她卻笑著搖頭:"你們在大城市打拼也不容易,把自己家小日子過好,我就高興了。"
04 心態好,命就好
公公去世時,有長舌婦說婆婆是剋星,註定一輩子孤苦伶仃低人一等。婆婆從來都不信這一套。
婆婆堅信,中國人喜歡說命運兩個字,實際上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個人是什麼心態,就是什麼命。心態好,命就好。
佛說:人生有三大苦。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其中愛別離,指的是和自己所愛之人分離。尤其是和愛人生離死別的痛苦,讓很多人無法承受。
公公突然離世,對婆婆的打擊毋庸置疑,如果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僅自己會變成人人厭惡的祥林嫂,還會對小叔子和老公的心情與學業,產生巨大影響。
倘若當初她失去主心骨手足無措,不知怎麼面對生活的壓力,也不會有老公和小叔子的學業有成、成家立業,以及今天她自己的欣欣向榮。
婆婆年輕的時候就長得很漂亮,雖說操勞了半輩子,依然風韻猶存。守寡的20年間,婆婆不是沒有機會重新組建家庭,但她重感情,拒絕了所有異性對自己的追求。
有人問她,難道就不想找個男人做依靠?婆婆不以為然。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跑,萬般皆苦唯有自渡,婆婆是個通透之人,明白要想遮風擋雨,只有自己撐傘的道理。
婆婆這輩子,坎坷生活她熱情擁抱,路途艱險她踏荊棘而行,不仰望他人自己活成靚麗風景,無愁無懼亦無謂,活成自己生命中的貴人。
再過20多天,艱難的2020年就過去了。
相信很多人都是咬著牙熬到現在,以後也許還會有無數個撐不下去的夜晚,但看完婆婆的故事,請你相信生活再苦,只要不放棄不絕望,總有甘甜的時候。
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願我們步履堅定勇往直前!
——END——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