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氣象地震部門達成業務合作共識

2021-01-08 中國氣象局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彥 通訊員陳優寬報導 6月17日,山東省地震局副局長劉希強率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省地震臺網中心、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省地震局監測預報處專家到省氣象局商討業務合作相關事宜。雙方就地震速報信息發布對接、預報思路交流、數據共享等工作達成共識。

  雙方將貫徹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運行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要求,完成政務外網對接和地震速報信息接入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工作,為地震速報信息提供新的發布渠道與手段;依託科技進步與創新,加強地球科學預報預測技術交流,共同促進預報準確率提升;加強數據共享,氣象局提供前兆觀測所需氣象信息,地震局提供震情等信息。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灤縣:氣象地震籤署信息共享合作協議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躍英 田永報導 近日,河北省灤縣氣象局與縣地震局籤署了信息共享合作協議,落實國務院和省、市關於加強氣象、地震災害防禦工作的要求,有效避免或減輕氣象、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提升氣象、地震兩部門的信息共享和技術合作
  • 交流信息化建設經驗 共商資源共享合作
    雙方圍繞信息化建設、業務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相互探討思路、充分交流經驗,並在數據、資源共享合作等方面達成共識。莊白羽攝影     牛之俊一行詳細了解了氣象信息化建設、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服務、數值預報業務系統建設、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管理、氣象探測業務運行監控等方面情況,並與氣象專家重點圍繞存在較大共性的氣象觀測業務管理、地震監測系統管理等方面深入交流、互通有無。
  • 市氣象局與建行達成氣象金融合作
    近日,市氣象局與建設銀行陽泉分行在前期合作交流的基礎上,達成氣象金融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此次合作中,建行陽泉分行將通過專業化金融服務,精確核算、安全運行、有效監督,實現市氣象局及其下屬單位資金和財務的規範化、透明化管理,並充分利用自身金融科技優勢,通過雙方系統開發對接,實現對陽泉氣象部門及下屬單位信息流、數據流、資金流實時有效監控,保證財政資金的安全。
  • 臺灣的氣象業務及科研情況
    以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曾慶存院士為團長,中國氣象局副局長李黃為副團長的祖國大陸氣象界和環境界的代表團一行19人,於6月下旬赴臺參加了在那裡舉行的「兩岸大氣環境與氣象應用學術研討會」,並進行了參觀訪問。現將臺灣的氣象業務及科研情況作簡要介紹。   一、業務工作情況  (一)氣象觀測1.地面氣象觀測。
  • 莎車機場加強與地方氣象局的合作與業務交流
    (通訊員 鄭興軍 楊福)近期,莎車機場空管業務部氣象臺一行赴莎車氣象局開展業務交流。莎車機場空管業務部氣象臺一行先後參觀了莎車縣氣象局的業務平臺和科普基地,學習了解了近年來氣象局取得的各項科研成果。雙方就莎車機場近五年氣候資料的更新以及今後的氣象方面的業務合作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
  • 雲南巧家縣發生5級地震 氣象部門啟動應急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塗曉鳴 鄭洪 蔣璐報導 5月18日21時47分,雲南省昭通市巧家縣小河鎮發生5.0級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7.18度、東經103.16度。地震發生後,昭通市氣象局迅速與巧家縣氣象局和魯甸縣氣象局聯繫核實相關情況,部署抗震救災氣象服務工作。
  • 福建:氣象與地震部門深化信息發布合作
    11月2日,福建省氣象局就推動信息發布共享工作與省地震局展開交流合作。雙方將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平臺共享、統一發布、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分級負責、規範標準」的運行模式,強化交流機制,在信息發布、公共服務等領域加強合作,加強預警發布新技術研究,優化預警發布終端展示,完成預警發布終端屬地化常規天氣預報、預警信息等接入工作。
  • 氣象部門提前「應汛」正當時
    在氣象部門,「未雨綢繆」既有字面意思,也有更深的含義。尤其近年來全國各地氣象災害的極端性、突發性、不可預見性更加明顯,進入汛期,面對複雜天氣氣候形勢,預報服務工作面臨的風險更高、挑戰更大。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汛期之前的早部署、早準備、早檢查、早落實變得更加重要。3月12日,西藏自治區那曲市氣象局業務部門組織開展汛前設備巡查巡檢及業務自查工作。
  • 山東:氣象局與鐵塔公司加強資源共建共享
    中國氣象報記者孫彥報導 9月18日,山東省氣象局和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推動山東鐵塔資源與「智慧氣象」業務融合。  在堅持「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開放共享、服務社會」原則的前提下,雙方達成「互信溝通,互利合作,推進共享經濟模式在公共資源領域的應用,加速山東鐵塔資源與『智慧氣象』業務的進一步融合,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的合作目標。同時,雙方及時進行信息溝通和信息交換,加強協同規劃合作力度,推進氣象基礎設施與移動通信基礎設施的共建共享,推進試點與示範項目建設。
  • 專訪香港天文臺「掌門人」岑智明|氣象業務資源共建共享造福兩地民眾
    2001年,香港天文臺與中國氣象局籤署的《氣象科技長期合作安排》具有裡程碑意義,自此,兩地氣象合作進入新的高度。這些年,合作內容也從分享災害天氣預報技術,到對觀測、預警等氣象資源的共建共享。合作成果有兩點   最突出的合作成果:一是雙方分享了氣象服務經驗與理念。
  • 國家氣象中心與清華大學軟體學院全面深化業務科技合作
    雙方約定將全面加強業務科技合作,充分發揮國家氣象中心的天氣預報業務優勢與清華大學軟體學院在大數據處理技術方面的師資人才技術優勢,全面提升國家級天氣業務與氣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國家氣象中心主任畢寶貴,清華大學信息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出席籤字儀式。  畢寶貴表示,國家氣象中心與清華大學軟體學院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廣闊的合作前景,要在深入合作中使科研成果切實落地。
  • ——記氣象部門2015年汛期氣象服務準備工作
    「今年,精細化氣象格點預報業務將在汛期正式投入應用,除了開展常規的氣溫和降水預報外,還包括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高溫、大霧等災害性天氣的格點化預報。」國家氣象中心業務科技處處長毛冬豔說。  儘管氣象部門預報準確率正逐步提升,但由於防災減災工作對氣象預報的要求越來越高,提高預報的精細化水平和準確率,提高氣象要素和災害性天氣分析預報能力,比以往更為迫切。
  • 上海艾伊柯與Ferro Crtalic達成業務合作
    上海艾伊柯與Ferro Crtalic達成業務合作    慧聰表面處理網:上海艾伊柯日前和歐洲知名表面處理公司Ferro Crtalic公司達成中國市場獨家代理合作,Ferro Crtalic位於斯洛維尼亞,致力於表面處理設備開發、製造、銷售和服務已有近
  • 臺灣氣象部門:臺灣東北部海域發生5.7級地震
    臺灣氣象部門:臺灣東北部海域發生5.7級地震 2021年01月12日 14:19:03  來源:新華網   臺灣氣象部門消息,1月9日19時35分,臺灣宜蘭縣近海發生裡氏
  • 秦皇島:氣象海事共商航海氣象服務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吳麗俠報導 近日,河北省秦皇島市氣象局與市海事局召開航海氣象服務聯合座談會。會議就未來可能的合作方向進行了深入的討論並達成共識。氣象、海事兩部門將在應急協作、信息共享、科技研發、設施建設等方面積極展開合作。  據悉,雙方前期在氣象現代化建設、數據共享、科普宣傳、專業培訓等方面開展了一些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5年開展雙方籤署協議,在海事航標站及燈塔上共建2套自動觀測設備;建設1套海洋實景監測系統,實現與海事部門實景監測、海洋觀測、AIS船舶定位等數據共享。
  • 南華生物與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教授達成合作共識
    (原標題:南華生物與諾貝爾獎得主塞門扎教授達成合作共識)
  • 亞洲區氣象部門首腦在香港討論區域合作
    新華網香港12月7日電(記者張雅詩)來自35個亞洲國家及地區的氣象部門首腦,7日出席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第二區域協會(亞洲)的第十三次會議。  一連9日的會議共有100多人出席,其中還包括世界氣象組織秘書處的高層人員,相關國際組織的代表和其他區域的氣象部門的觀察員等。
  • 踐行「一帶一路」 泰富重裝與天鐵集團達成合作共識
    踐行「一帶一路」 泰富重裝與天鐵集團達成合作共識   8月6日上午,天鐵集團董事長武玉海、副總經理王福祥,天津市國資委副主任楊宏彥蒞臨泰富考察交流,泰富重裝集團董事長張勇率部分高管熱情接待。
  • 包頭機場與地方氣象局開展業務交流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劉英 報導:5月18日上午,包頭機場氣象臺一行赴包頭氣象局開展業務交流。包頭機場一行先後參觀了包頭氣象局的業務平臺和科普基地,學習了解了近年來氣象局取得的各項科研成果。雙方就業務平臺建設、精細化預報業務以及智慧氣象APP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包頭機場氣象臺對包頭市氣象局多年來給予包頭機場的幫助和支持表示感謝。
  • 臺灣氣象部門:臺灣東部海域發生5.2級地震
    新華社臺北6月29日電(記者傅雙琪 吳濟海)臺灣氣象部門測報,29日晚上8時52分臺灣東部海域發生5.2級地震。 地震震中位於宜蘭縣政府東南方75.6公裡,北緯24.31度,東經122.35度,地震深度66公裡。各縣市暫無災情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