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 Chemistry | 夏海平團隊「碳龍化學」取得新進展,新型[3+1]環...

2021-01-12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CCSChemistry ,作者CCSChemistry

CCS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由中國化學會創辦的高水平旗艦新刊,面向全球科學家,收錄化學各領域高質量原創科技論文。關注CCS Chemistry,即時獲取期刊相關資訊。

廈門大學夏海平團隊首次實現氮雜金屬雜環丙烯與末端炔烴的[3+1]環加成反應,並通過此方法構築了一系列平面CCCCX(X = N, O ,S)型五齒碳龍配合物(含首例CCCCS型五齒螯合物)。

小環擴環反應在有機合成中發揮著重要應用。不飽和三元環與炔烴通常發生[3+2]環加成反應,例如環丙烯與炔烴反應生成環戊二烯化合物;金屬雜環丙烯與炔烴反應生成金屬雜環戊二烯化合物;氮雜環丙烯與炔烴反應可以得到吡咯化合物。而氮雜金屬雜環丙烯與炔烴的反應性還未曾報導(圖1)。

圖1

另一方面,多齒配合物由於其特殊的結構和性質被廣泛的研究。多齒配合物通常為雙齒或者三齒配合物,並且配位原子多為雜原子(例如氮、氧、磷和硫)。而以碳為主配位原子的平面五齒配合物因其特殊的立體結構使之不易合成。

廈門大學夏海平團隊開發了一系列獨特的「碳龍絡合物」,其特點是一條平面共軛碳鏈(碳數 ⊃3; 7)通過至少三個碳-金屬σ鍵螯合一個過渡金屬。基於在此方面的研究,該課題組組利用氮雜金屬雜環丙烯並金屬雜戊搭烯與末端炔烴反應,首次實現了不飽和三元環與炔烴的[3+1]環加成反應,這一方法可以高效地實現一系列新型平面五齒碳龍配合物的構築。

首先,作者利用金屬雜戊搭炔1與疊氮化鈉反應合成了包含氮雜金屬雜環丙烯結構的金屬雜戊搭烯衍生物2,這一方法首次實現了金屬卡拜與疊氮化合物的[2+1]環加成反應。隨後,作者利用化合物2與一系列末端炔烴反應,首次實現了氮雜金屬雜環丙烯與炔烴的[3+1]環加成反應,並生成了一系列平面CCCCX(X = N, O ,S)型五齒碳龍配合物3-6(圖2a)。其中化合物2和化合物3a的結構得到了X-射線單晶衍射的表徵(圖2b和圖2c)。化合物3a的晶體數據顯示共軛的四個稠環具有良好的平面性,其十三個原子(Os1/C1···C10/N1/O1)的偏離擬合平面的均方根偏差僅為0.063 Å。

圖2

為進一步探討反應機理,作者嘗試了化合物2與各種炔烴的反應。研究發現化合物2與內炔不反應,而與不含配位雜原子的末端炔烴反應不能得到穩定產物。根據實驗結果,作者通過理論計算說明該反應過程需要經過金屬亞乙烯的中間體B,隨後,氮雜金屬雜環丙烯中的氮原子親核進攻金屬亞乙烯中a碳原子,末端炔烴的雜原子配位到金屬中心,最終形成平面五齒碳龍配合物。

圖3

這一系列新型的碳龍配合物在紫外-可見光-近紅外區域具有良好的吸收(圖4),TD-DFT計算顯示其吸收峰歸功於HOMO→LUMO的電子躍遷。這為以後其光學應用奠定了基礎。

圖4

綜上所述,作者通過氮雜金屬雜環丙烯與炔烴的[3+1]環加成反應高效地實現了一系列平面CCCCX(X= N, O ,S)型碳龍配合物的合成,為平面五齒螯合物骨架的構築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此項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校基本業務費和香港研究基金的資助。該工作以Communication的形式發表在CCS Chemistry,已在官網「Just Published」欄目上線。

文章詳情:

Carbolong Chemistry: Planar CCCCX-type (X = N, O, S) Pentadentate Chelates by Formal [3+1] Cycloadditions of Metalla-azirines with Terminal Alkynes

Ming Luo , Yuhui Hua, Kaiyue Zhuo, Lipeng Long, Xinlei Lin , Zhihong Deng , Zhenyang Lin , Hong Zhang , Dafa Chen & Haiping Xia*

Citation:CCS Chem. 2020, 2, 758–763

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31635/ccschem.020.202000223

掃碼在線閱讀

掃描或長按左側二維碼,

在線閱讀全文

推薦閱讀

CCS Chemistry

CCS Chemistry是中國化學會獨立出版的旗艦新刊,所有作者讀者免費發表和閱讀(Diamond Open-Access)。

CCS Chemistry網址:https://www.chinesechemsoc.org/journal/ccschem

Facebook:Chinese Chemical Society-CCS

Twitter: CCS Chemistry

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關注CCS Chemistry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CCS Chemistry發表的最新傑出研究成果。

中國化學會

Chemsoc

原標題:《CCS Chemistry | 夏海平團隊「碳龍化學」取得新進展,新型[3+1]環加成反應合成首例CCCCS型五齒螯合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家」夏海平|中國元素-碳龍(Carbolong)化學-開創者
    研究方向為金屬雜芳香化學(芳香環內嵌入金屬),開闢了一個全新的芳香體系——創立了具有中國標籤的「碳龍化學」(Carbolong Chemistry,其中「long」取自於「龍」的漢語拼音),該成果入選2013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2016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優秀成果。
  • 【有機】廈門大學夏海平課題組碳龍化學進展:由新三鍵反應合成太陽能電池新材料
    廈門大學夏海平教授課題組碳龍化學研究取得新進展,利用金屬卡拜與炔烴的新反應,成功地合成了一類金屬
  • 廈大夏海平教授在碳龍合成並在有機太陽能電池應用研究取得進展
    廈門大學夏海平教授課題組碳龍化學研究取得新進展,利用金屬卡拜與炔烴的新反應,成功地合成了一類金屬d軌道參與π共軛的全新共軛體系並在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得到應用,相關成果以「Addition of alkynes and osmium carbynes towards functionalized dπ–pπ conjugated
  • CCS Chemistry | 解鎖酮醛反應新技能!只因這個[3+2]脫氧環化有點...
    最近,該課題組進一步利用錳催化促進酮芳基C-H鍵活化和C=O鍵斷裂,實現了酮與醛的[3+2]脫氧環化反應,合成了一系列苯並異呋喃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圖1b)。圖1酮與醛反應的常規模式和錳催化新模式作者首先對反應條件進行了考察,確定了以MnBr(CO)5(10 mol%)為催化劑, BPh3(1.0 當量)為添加劑,DME為溶劑的最佳反應條件。
  • 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cell culture」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了新進展。然而由於支原體密碼子偏愛性、大部分基因為未知基因、遺傳操作工具少、小動物模型缺乏等原因,其代謝和致病機制雖然一直是醫學和獸醫領域關注的熱點,但研究進展緩慢。
  • 化學所烯烴催化不對稱滷環化研究取得新進展
    然而,由於烯烴的不對稱滷化反應極具難度,目前報導的催化體系大多局限於不對稱滷內酯化反應,發展新型的催化體系和新型的不對稱滷化反應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科學院的支持下,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分子識別與功能院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經過一系列的探索性研究,發現了手性膦-Sc(OTf)3催化的烯烴不對稱溴環化反應可以生成光活性噁唑啉酮衍生物,取得優異的對映選擇性。反應操作簡便,催化劑用量低,底物適用範圍廣,具有潛在的工業應用價值。
  • 中美團隊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研製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新網合肥2月22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Sargent
  • CCS Chemistry | 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齊上陣,烯烴聚合調控策略取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陳昶樂課題組在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調控烯烴聚合方面取得新進展,利用超分子策略構建多核烯烴聚合催化劑,將脲和偶氮苯基團引入到α-二亞胺鈀催化劑中,以實現超分子化學和光化學對烯烴聚合的調控,最終成功得到了具有雙峰GPC分布的聚合物。
  • CCS Chemistry | 有機磷腈鹼/脲二元有機催化-亞甲基--丁內酯,實現...
    青島科技大學李志波團隊與北京大學呂華課題組合作,通過選擇具有合適pKa值的脲,並與該團隊自主開發的環狀有機磷腈超強鹼CTPB構成二元催化體系,首次實現了有機催化a-亞甲基-g-丁內酯(MBL)的選擇性開環聚合。該有機催化體系合成簡單,性質穩定,容易從聚合物中除去,利於聚酯產品的放大生產和在生物醫藥方面的應用。
  • 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團隊兩項成果取得新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王德松教授研究團隊在構建負載型銀納米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83, 119592, IF="16.68)。
  • CCS Chemistry | 新型自由基催化環化異構化反應
    迄今,自由基催化較為成功的實例是硫自由基或錫自由基催化的乙烯基環丙烷和烯烴的成環反應(J. Am. Chem. Soc. 1988, 110, 3300. Tetrahedron Lett. 1988, 29, 5135. 圖1a)。2014年,京都大學Maruoka教授利用手性硫醇做為催化劑前體,實現了不對稱的自由基催化反應(Nat. Chem. 2014, 6, 702.)。
  • 西安交大在Lewis鹼催化環丙烷開環反應研究中取得進展-西安交通...
    針對以上問題,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唐玉海教授領銜的研究團隊採用貧電子環丙烷作為底物,藉助其極性碳碳鍵及環張力的結構特點,發展其在Lewis鹼催化下以n-𝜎*模式實現碳碳鍵活化的有機催化反應,近期取得了重要進展。
  • 「JACS」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團隊在異卟啉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期,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解永樹教授團隊在擴展卟囉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最新研究成果「Expanded N-Confused Phlorin: A Platform for Multiply Fused Polycyclic Ring System via Oxidation within the Macrocycle
  • CCS Chemistry 2021年第1期來了,從現在開始我們每月見
    CCS Chemistry新年度首期正式上線了。本期的3篇Mini Review、5篇Communication 和7篇Research Article由主編們精心挑選,代表了化學生物學、催化、光化學、光譜合成學等重要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文章涵蓋領域豐富,作者來源廣泛。
  • 微電子所在新型矽基環柵納米線MOS器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集成電路先導工藝研發中心在面向5納米以下技術代的新型矽基環柵納米線(Gate-all-around silicon nanowire,GAA SiNW)MOS器件的結構和製造方法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5納米以下集成電路技術中現有的FinFET器件結構面臨諸多挑戰。
  • 浙師大付大偉團隊合作在分子鐵電領域取得系列階段進展
    近日,浙江師範大學生化學院分子鐵電科學與應用研究團隊與南昌大學國際有序物質科學研究院共同努力合作,在分子鐵電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階段進展。明星分子Dabco和類Dabco的奎寧環系列工作連續發表在化學領域頂級期刊JACS和Angew.
  • CCS Chemistry | 精心繪出化學的美麗- 盤點2020年CCS Chemistry封面
    貫穿全年的全球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終將讓2020年在歷史長河中成為極其特殊的一年,也讓我們更加確定了人類的生存安全和生活質量只能依靠科技的不斷進步。CCS Chemistry是帶著這樣的使命感誕生的。過去的2020年是CCS Chemistry首個完整的一年,在這一年裡,我們總共出版了6期。我們嚴格遴選作者們的精彩工作,精心設計每一期封面,展示化學的美麗與魅力。
  • 基礎研究|我區新型磁相變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和伊博樂課題組與法國卡昂大學、美國埃姆斯國家實驗室、包頭師範學院聯合在國際知名物理學術期刊《物理評論材料》(Physical Review Materials)上發表了題為「Yb2In和Eu2-xYbxIn合金的晶體結構和物理性能」(Crystal structur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Yb2In and Eu2-xYbxIn alloys)的最新科研成果,該研究在新型磁相變材料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 中國科大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的研製取得新進展
    探索新的調控機制並構築新型手性納米功能材料是突破這一科學瓶頸的新途徑。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課題組、多倫多大學Edward Sargent教授團隊開展多方合作,在新型手性無機納米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
  • PNAS|尹航/顏寧合作團隊在「餓死瘧原蟲」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20年發布的世界瘧疾報告(World Malaria Report)顯示,2019年全球共計約有2.29億瘧疾病例,造成約40.9萬人死亡【1】。當前,全球抗擊瘧疾的難題是,瘧原蟲開始對現有一線抗瘧藥物(特別是以青蒿素類藥物為基礎的藥物聯合治療,ACT)產生了耐藥性,過去行得通的方法在逐漸失去效力。如何開拓思路發展新的抗瘧方法,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