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今年到現在為止,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颱風數量是偏少的。到8月21日為止,這片海洋才生成了7個颱風,而常年同期是接近12個,可以說現在的颱風數量只是平常年份同期的60%都不到,是大幅偏少了。尤其是7月,西北太平洋和南海還出現了「空臺」的現象,也就是一個颱風都沒有生成,可以說是百年難遇。
那麼颱風這麼少,會造成什麼後果呢?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海溫長期沒有颱風來攪動、翻滾、消耗,變得會越來越高。我們從NOAA和日本氣象廳的這一系列衛星監控可以看到,西北太平洋大部的海溫都超過了29度,30度以上的暖水區域面積達到了3000乘以3000公裡,也就是900萬平方公裡,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
氣象數據說明了問題:現在西北太平洋的海溫普遍比常年偏高,其中日本以南偏高2-3度,局部還偏高3度以上,算是破紀錄的偏高了。那麼這樣會有什麼後果?首先大家要知道,海洋是水汽的來源,海水溫度越高,能蒸發出的水汽越多;其次,海洋是颱風的搖籃,海水溫度越高,颱風就越容易發生,強度也就會越強。
根據科學研究的結果,颱風在26.5度以上的海水區域才可生成和發展,超強颱風的要求更高,一般情況下要28.5度以上。那麼不管是普通颱風和超強颱風,現在的海溫都遠遠超過了要求。
我們也看到,在海溫還沒那麼高的8月上中旬,三個颱風登陸了我國,而且在登陸前都快速加強,猛烈爆發。像黑格比,兩天內從熱帶低壓到颱風上限,襲擊玉環的時候應該有14級強颱風級別;米克拉和海高斯就更快了,一天之內就從熱帶低壓到12級颱風,漳州和珠海都被吹得七葷八素。
這三個颱風的尺寸都很小,沒消耗多少海溫。現在,不管是太平洋深處還是我國沿海,海溫都非常的高,我們提醒東南沿海,甚至北方沿海的朋友,包括海南、廣西、廣東、臺灣、福建、浙江、上海、山東、遼寧,都要密切關注颱風動態,及時做好防禦颱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