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上多颱風「共舞」

2020-11-29 中國網

8月6日下午,隨著西太平洋上10號颱風羅莎的生產,西太平洋多颱風混戰情況再升級,西太平洋形成了8號颱風範斯高、9號颱風利奇馬和10號颱風羅莎三颱風共舞的情形,代表著8月迎來颱風極盛期。

而在這當中,9號颱風利奇馬的目前是西太平洋颱風舞臺的主角,8月6日下午,無論是從可見光衛星雲圖上還是紅外雲圖上看,9號颱風利奇馬的對流匯聚到中心,發展成為了密集的核心雲區,而在核心雲區中央似乎有塌陷的痕跡,這似乎是颱風利奇馬正在構造風眼結構。


而從衛星微波掃描上一切就真相大白了——8月6日下午的衛星微波掃描結果顯示,9號颱風利奇馬的中心不僅深對流聚集,而且中心的對流已經開始建立起一個環狀結構,其實這就是已經構建起來的颱風眼結構。颱風眼的出現是颱風發展成熟的標誌,9號颱風利奇馬出現颱風眼,表明它在過去的一天裡已經在快速加強,可能已經有了颱風級的威力。


對於颱風利奇馬來說,目前其所處的海域海水能量的確是太充沛了,不僅菲律賓以東又大片的30度以上的暖水區域,在它逐漸向西北方向以東到臺灣以東洋面的過程中,全程也是大片的29-30度的暖水海域,如此充沛的海洋能量將給颱風利奇馬的發展提供基礎,鑑於目前颱風利奇馬正在建立風眼,風眼建立後未來強度還可能進一步飆升。

目前,中央氣象臺認為颱風利奇馬還是強熱帶風暴,中央氣象臺的預測認為,颱風利奇馬可能在8月7日加強成為颱風級,並且可能在8月9日加強成為強颱風級別。目前颱風利奇馬已經開始構建颱風眼,發展可能已經超出機構預期,不排除未來有加強成為超強颱風的可能。即便只是強颱風,其靠近我國帶來的風雨影響也足夠劇烈,我國東部海域接下來要格外警惕!


素材來源:中國氣象愛好者

相關焦點

  • 四颱風七氣旋共舞!西太平洋嚴重超生,多個颱風正撲向我國
    進入盛夏,西北太平洋颱風活動進入高峰期,接二連三的颱風在西太平洋上誕生,並且已有多個颱風影響和登陸我國。目前西太平洋上仍風起雲湧,熱帶雲團大量湧現,多個颱風正在活動。隨著今年17號颱風赫克託在西北太平洋上誕生,目前西北太平洋上組成了壯觀的四個命名颱風共舞的奇觀——南海北部有16號颱風貝碧嘉,正給華南沿海帶來風雨,而日本以南海面有15號颱風麗琵,正在接近日本九州島,我國黃淮地區有已經登陸的14號颱風摩羯,而靠近換日線有剛從中太平洋進入西太平洋的17號颱風赫克託,直觀的顯示了西太平洋目前颱風活動是何等活躍。
  • 29號颱風天兔誕生,西太平洋11月出現雙颱風共舞!
    11月22日晚,西太平洋上繼續維持著兩個熱帶系統共舞的景觀,證明著2018年11月下旬的西太平洋颱風活躍期還未結束。它在11月3日在中太平洋誕生,一路向西進入西太平洋,一度被認為在西太平洋遠洋地區消散,但卻仍然穩定的向西穿過了菲律賓群島進入我國南海,幾乎是跨越了整個西太平洋,存活近20天。但這近20天的時間裡,它一直都是颱風胚胎狀態,堪稱「難產」。直到進入南海後才得以命名。
  • 雙颱風胚胎共舞!西太平洋進入活躍期,3號颱風聖帕要來了?
    正當我國的天氣格局開始變得激烈起來的時候,遙遠的海洋上似乎也不太平靜。3月18日,衛星雲圖記錄下了大洋洲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奇妙一幕——在西太平洋和澳大利亞北部地區,大堆雲團正沿著赤道對稱分布,仿佛是「颱風開會」。
  • 西太平洋又雙胚胎共舞,23號、24號颱風或要排隊生成
    但在西太平洋的低緯度洋面上,似乎還呈現出一副夏日風情——11月1日上午11點的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西太平洋從南海到菲律賓以東再到遠洋地區熱帶雲團此起彼伏,呈現出似乎颱風活動還未完全結束的特徵。 在這當中,位於中南半島上的雲系是今年第22號颱風麥德姆的殘餘雲系,而位於菲律賓以東近海的熱帶雲團則是颱風胚胎
  • 颱風窩又躁動起來了?太平洋三胚胎共舞,一個已逼近我國臺灣!
    而從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上更是可以看到,今天上午8點左右,臺灣以東的雲團緊密,當中有一凹陷結構形成,和雷達上的「風眼」結構對應。這個時候也有網友要問了「颱風來了」「7號颱風形成了?」「7號颱風都打開風眼了?」「要直奔臺灣福建來?」
  • 颱風| 今年第20號颱風「艾莎尼」生成!目前太平洋上雙颱風共舞
    颱風 | 今年第20號颱風「艾莎尼」生成!目前太平洋上雙颱風共舞 2020-10-30 15: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太平洋又現「雙颱風胚胎」共舞!漳州即將迎來最「兇險」的34天
    西太平洋又現「雙颱風胚胎」共舞今年第11號颱風「白鹿」即將生成我國臺灣近海突然形成颱風胚胎或倒插門登陸從8月19日下午14時的風雲4號高清可見光衛星雲圖可以看到就在這些暴雨雲團往東走、穿過臺灣島後,由於種種原因,就形成了一些小漩渦,其中一個漩渦19號突然發展成了颱風胚胎。在日本氣象廳的天氣圖上,有一個熱低的標誌,就是這個突然形成的颱風胚胎,日本氣象廳認為其已經是一個熱帶低壓。那麼肯定有人問了這個熱帶低壓怎麼走?
  • 專家解釋颱風「扎堆」共舞:海面廣闊,高海溫的面積也比較大
    第14號「摩羯」、15號「麗琵」、16號「貝碧嘉」、17號「赫克託」,當前,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大大小小的颱風共有4個。其中,除「赫克託」外,其他颱風均對我國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颱風怎麼也像人一樣喜歡「扎堆」,原因何在?
  • 西太平洋七氣旋共舞 2018年颱風季迎來巔峰時刻
    雖然16號颱風強度不強,但是移速慢、水汽含量豐富,對廣東中西部、海南東部沿海地區造成大範圍的降水影響。,開始向西移動。圖片來自中央氣象臺來自大洋彼岸的東太平洋颶風「赫克託」歷經半個月的長途跋涉已於今夜進入西北太平洋。日本氣象廳已於今日(8月14日)凌晨接手發報,今年第17號颱風「赫克託」正式編號,是2015年以來首個「進口」颱風。未來,「赫克託」將會在西太遠洋轉向減弱消散,對我國不會有影響。
  • 印度洋「三颱風共舞」,更有17級以上超強颱風!全球氣候異常了?
    12月5日下午,進入我國南海的28號颱風北冕」在南海中部海域減弱為熱帶低壓,12月5日傍晚前後中央氣象臺宣布對其停止編號。至此,西太平洋的這一輪颱風活躍期宣告結束,短期內似乎也沒有新颱風活躍的徵兆。
  • 太平洋兩個超強颱風共舞,兩個颱風眼蔚為壯觀
    到今天(10月2日)上午中、日、美三大專業氣象機構對康妮的分別給出了:60米/秒,105節(55米/秒)和140節(72米/秒)的強度評價,颱風康妮成為了我國標準的17級超強颱風、日本氣象廳分類中的「猛烈」級別和薩菲爾-辛普森颱風分級法中的最高等級-五級颱風。與此同時,中太平洋也有一個颶風活動,它是中太平洋1號颶風(01C)瓦拉卡。
  • 三颱風警告!太平洋颱風窩炸鍋,日本氣象廳:6號7號颱風很快生成
    8月10日上午,從風雲4號西太平洋可見光衛星雲圖上看,當5號颱風薔薇正在飛速北上,甚至已經來到了朝鮮半島以南海域時,西太平洋上也並不平靜。在我國南海上和日本以南,還有兩個雲團正在旋轉起來,這正是正在發展的雙颱風胚胎。
  • 中秋節颱風消停了?西太平洋的三個颱風胚胎在發展…
    進入9月,西太平洋又像8月那樣迅速的開啟了颱風「極盛期」,颱風玲玲、颱風劍魚和颱風法茜三個颱風迅速的在西太平洋上生成,並且兩個給我國帶來了不少影響
  • 颱風越來越多?權威數據:2018年颱風災害偏重溫比亞損失最大!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裡,我們經歷了一個比較活躍的颱風季,在夏季,頻繁的出現多颱風和颱風胚胎共舞的情形,可謂活躍非常。而在9月以後,西太平洋又超強颱風一個接一個,讓不少朋友心驚膽戰。即便是深秋時節的11月份,西太平洋還出現三颱風胚胎共舞的奇觀,這也使得2018年的颱風數量達到了驚人的29個,為2013年以來最多。甚至是12月下旬誕生的颱風胚胎,還在2019年1月1日形成了今年第1號颱風帕布,2018年颱風活躍程度可見一斑。
  • 三颱風胚胎共舞,新颱風馬上生成!杭州今起開始有雨,接下來……
    同時,又有颱風要來了今天起雨水要來,明天或影響主城區下周二起有冷空氣幫忙降溫市氣象臺預計今天局部雷陣雨會影響到臨安、淳安、桐廬的山區,當然也有可能一步到位,直接覆蓋杭州的大部分地區。沒錯,副熱帶高壓已經過了最強盛時期,顯現出了一些疲弱的跡象。
  • 8月颱風多的破紀錄9月如何?權威專家:9月颱風也很多
    2018年夏天,西北太平洋迎來了一段颱風高度活躍期,颱風接二連三的生成,雙颱風甚至三颱風共舞頻頻出現,更有多個颱風登陸並影響我國,上海更是少見的遭遇了三個命名颱風的正面登陸。截止8月28日西太平洋上颱風飛燕誕生,今年西太平洋已有21個颱風生成,比常年同期多了7個。
  • 雙颱風共舞!「天鵝」升級為超強颱風!深圳天氣將……
    雙颱風共舞!「天鵝」升級為超強颱風!最近太平洋上依舊是風起雲湧18號颱風「莫拉菲」剛登陸消散19號颱風「天鵝」和20號颱風「艾莎尼」就在10月29日同日生成
  • 為什麼太平洋產生的颱風比大西洋要多?
    為什麼太平洋比大西洋更容易製造颱風?近日,隨著夏季末的到來,颱風們也在蠢蠢欲動,尤其來自太平洋的颱風更是躍躍欲試。黑格比、米克拉的形成毫無疑問向世人宣告了颱風季的到來。到目前為止,每隔兩天就會產生一個熱帶氣旋。與此同時,大西洋一直非常安靜。這是夏季常見的模式,那麼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颶風和颱風在太平洋比大西洋更常見?
  • 西太平洋突然「超生」,三颱風胚胎混戰!7/8/9號颱風或排隊生成
    在西太平洋的衛星雲圖上就更可以注意到這種變化——在今天下午的西太平洋衛星雲圖上,不僅是南海風起雲湧,菲律賓以東乃至西太平洋換日線附近大量熱帶雲團湧動,看上去似乎是颱風活動即將趨於活躍的態勢。在這當中,今天下午位於美國關島以西的熱帶雲團被編號為颱風胚胎94W,加上南海活躍發展的颱風胚胎92W、遠洋地區的颱風胚胎93W,西太平洋已經形成三颱風胚胎混戰的態勢。從衛星雲圖上看,三個颱風胚胎已經快把西太平洋中低緯度洋面佔滿,7月這兩天的突然「超生」態勢可謂令人目瞪口呆。
  • 歷史首次:四颱風+雙藤原,2017年西北太平洋第一個颱風活躍期很不簡單
    34小時內生成4個颱風,將颱風生成數量從偏少一下子拉成偏多,歷史少見。根據歷史數據統計,這是1994年以來首次「四颱風共舞」。更為少見的是,這四個颱風分成兩組,5號颱風奧鹿、6號颱風玫瑰一組,7號颱風洛克和8號颱風一組,這兩組颱風都離的特別近。除了接受副熱帶高壓引導外,它們還會互相牽制、互打互繞。因為這個現象是日本科學家藤原博士發現的,所以氣象上管這個叫「藤原效應」,也可以說是「雙颱風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