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法新聞對話天牛新物種發現者:為愛好投入500萬

2020-11-27 網易新聞

(原標題:看法新聞對話天牛新物種發現者:為愛好投入500萬)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陳卿媛)2017年12月27日,北京二元昆蟲實驗室創始人劉彬和四川小寨子溝保護區工程師張濤合作,在捷克分類學雜誌《Folia Heyrovskyana》發表文章稱,在中國四川發現世界新物種——小寨子溝刺虎天牛。

圖一:在四川發現世界新物種——小寨子溝刺虎天牛

劉彬稱,新物種小寨子溝刺虎天牛至今才被發現,是因為該種與屬內其他種類區別不明顯,容易混淆。

2016年7月、8月,2017年6、7月,經小寨子溝保護區管理處批准,劉彬與中科院昆蟲博士王成斌以及多名捷克甲蟲研究人員等人,在四川綿陽北川縣小寨子溝保護區採集了8794號天牛標本,分屬180多個種,較《四川小寨子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報告》中的12種天牛科昆蟲多了170餘種。

圖二:在四川發現世界新物種——小寨子溝刺虎天牛

而小寨子溝刺虎天牛新物種的發表,是「小寨子溝保護區天牛昆蟲多樣性研究」項目成果之一。

劉彬是個80後,他在接受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非科班出身的他研究昆蟲的動力源於真正的喜愛。十年間他至少在天牛研究中投入了500萬,曾經花100多萬元買了一個電子顯微鏡。對於劉彬的這個花費不菲的愛好,家裡人都很支持,「因為他們知道我在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努力地做著一些事」。

新天牛物種易混淆 至今才被發現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你們是怎麼發現新物種小寨子溝刺虎天牛的?

劉彬:這種天牛是在後期對採集的標本進行研究的時候被發現的。新物種小寨子溝刺虎天牛採集於板慄樹的花上,屬於該地區同時期的優勢種類,因為該種與屬內其他種類區別不明顯,容易混淆,所以至今才發現。

圖三:劉彬正在採集標本

發現新物種的前提,是發現者必須要了解整個類群大致有多少種類,和每一種的樣子是什麼。新物種的發現就是一個對比的過程,分類找出不同,分類歸檔。

第二步,如果你懷疑這頭標本可能是一個未被描述過的種類,那麼你就要開始做細緻的對比工作了,比如我們有90%的這個類群的模式照片,那麼我們可以通過模式照片來確定這個種類是已知還是未知。

第三步,解剖,我們一般會解剖雄性標本的外生殖器,因為生殖器在鑑定上是十分重要的參照,每一個種類,他們的生殖器構造是不同的。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小寨子溝刺虎天牛屬於什麼物種,它有什麼特徵?

劉彬:我們發現的這種天牛屬於葉甲總科天牛科天牛亞科虎天牛族刺虎天牛屬。刺虎天牛屬體型中到小型,最小的種類4毫米,最大的種類也不過15毫米,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在觸角的第三或者第四節內側有刺狀突起,有的種類甚至從第三節到第六節都有。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它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有什麼特點?這個物種數量多嗎?

劉彬:刺虎天牛一般生活在所有有樹木的地方,大致分為三個環境,人工林、次生林(含灌木叢)、原始林。經過十年的野外考察,我們發現,刺虎天牛屬的種類,最突出的習性就是訪花,大部分種類經常可以在盛開的殼鬥科植物或者其他灌木植物的花上捕獲到。有一些種類沒有訪花習性,一般是在人工砍伐或自然傾倒的樹木枝幹上發現的,只佔很少的比例。這個屬的類群,北方的種類少,從北向南呈種類遞增的趨勢,其原因是,越向南,樹木種類越多元化,種類自然就多。

兒時覺得天牛很神奇 長大後決定要用一生去研究它們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聽說你是出於興趣研究昆蟲的,非科班的研究者?

劉彬:我屬於愛好者,不是科班出身,研究昆蟲的動力其實就是真正的喜愛。我有自己的工作,與研究昆蟲無關。我們的款項來源都是自費,有人問你們做這個也不賺錢,為什麼要做,其實就是單純的喜歡,有人喜歡集郵,有人喜歡釣魚,我們就喜歡天牛。

每年從3月底到9月初,我們的團隊包括我自己就會去全國四處採集標本,然後秋天回來整理製作標本,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研究,這是一種樂趣。現在的社會是個包容的社會,以前只有科班出身的人才能研究這個,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我們有大量的渠道去獲得知識,自學,然後實踐。

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非常感謝很多科班出身的老師和朋友幫助我們。我現在正在歐洲,來歐洲主要任務就是拍攝模式標本照片(物種定名所用的標本,所有的研究者在日後研究到這個種類的時候都需要參照這個標本),這次我要去四個國家,探訪四個博物館。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你為什麼愛好研究昆蟲,有什麼事情觸發嗎?

劉彬:我喜歡昆蟲主要是從小時候我父親帶我去公園抓蜻蜓開始的,我就覺得它們很有趣,從而開啟了我對昆蟲的喜愛。之後,有一次去山裡,無意中撿到一個天牛,現在看來就是普通的品種,但是對於一個孩子來講,那種對未知昆蟲的興奮我現在還記得。後來我父親幫我查了資料,我覺得它們好神奇,從一粒卵慢慢地經過幼蟲、蛹,再到成蟲,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我對天牛的了解逐漸系統化,我決定我要用一生去研究和了解它們。

每年要花70萬研究天牛 意義在於讓大家認識新物種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研究天牛多長時間了?

劉彬:正式研究昆蟲是從2014年開始的。不過,從2007年開始,我就一直很注重標本和知識的累積,做分類研究。你必須花很長的時間去積累,包括文獻資料、標本、經驗,就像採礦一樣,先期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之後才可以切入主題。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這些年在研究天牛上投入了多少資金?家裡人支持你嗎?

劉彬:整個研究團隊的經費有七成資金是我出的,還有三成是來自於個人捐贈。從2014年起,我每年得花70萬元左右,如果從2007年算起,不算買設備的錢,我少說也花了500萬了。

研究昆蟲,首先要獲得標本,總體說來,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採集,採集所需要的裝備主要是網、振布、燈泡、發電機以及一些其他的處理標本的工具,比如鑷子、化妝棉、自封袋等等。第二部分就是研究設備,比如解剖鏡、相機、電子顯微鏡等等。我買過最昂貴的設備是一款電子顯微鏡,造價100多萬。

家裡人都很支持我的研究,因為他們知道我在為自己喜歡的東西努力地做著一些事。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除了這個物種,您之前還發現過其他物種嗎?

劉彬:發現過,因為標本基數太大了,裡面總會有新的物種,從2016年至今,我大概發現了10個新種天牛。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你認為這一愛好有什麼意義?

劉彬:經常有人問到這個問題,認為這就是燒錢的愛好。說它是,其實也不是。作為自然界的人類,如果連自己星球上有什麼物種都不知道,多麼可悲。我們工作的意義就是發現新物種,把它們帶到人們面前,讓大家認識它們。當然同時它也有經濟意義,天牛本身是蛀幹型害蟲,發現並了解他們對樹木的保護是也幫助的。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責任編輯:孟祥玉(EN009)

(原標題:看法新聞對話天牛新物種發現者:為愛好投入500萬)

本文來源:法制晚報-看法新聞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發現天牛新物種 他不是科班的
    新物種的發表,也是「小寨子溝保護區天牛昆蟲多樣性研究」項目的成果之一。世界新物種——小寨子溝刺虎天牛日前在中國四川被發現。發現者稱,該物種至今才被發現,是因其與屬內其他種類區別不明顯,易混淆。後期研究發現新物種法制晚報(以下簡稱「法晚」):你們是怎麼發現新物種小寨子溝刺虎天牛的?劉彬(以下簡稱「劉」):這種天牛是在後期對採集的標本進行研究的時候才發現的。新物種小寨子溝刺虎天牛採集於板慄樹的花上,屬於該地區同時期的優勢種類。
  • 福建發現天牛新物種,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
    有的人甚至還會和夥伴們比賽看誰抓得最大,其中天牛這個物種估計很多人都有見過。近日國際最權威的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認可了一種在福建深山發現的新天牛物種,按照國際命名法則規定,新物種的發現者對該物種擁有命名權。因此新物種被命名為黃劍斌糙天牛,其中黃劍斌為人名,糙天牛為天牛的一個屬。蟲林野趣工作室的昆蟲專家劉鵬宇稱,新物種是他工作室內的兩名隊員,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發現的。
  • 福建發現新物種,已經出現退化跡象,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
    福建發現新物種,以發現者的名字命名,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在地球上新物種的發現是一個極其困難的過程, 探索陸地要比探索海洋更為困難一些,因為在地球上陸地物種的數量幾近於飽和,但是對於海洋我們還有很大的範圍沒有探測到,極其容易在海洋當中發現新的生物,陸地上則恰恰相反。
  • 福建省發現新物種
    發現一個新物種有多難?首先它必須是未被發現記錄過的物種,其次你需要捕獲一雄一雌作為標本,再寫論文並在國際上獲得認可。7月初,國際最權威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就認可了一種發現於福建深山,發現者為福建人,並且以這位福建人命名的新物種天牛!!
  • 北川發現世界新物種:小寨子溝刺虎天牛(組圖)
    1月26日訊(記者 劉佩佩)1月26日,四川新聞網記者從四川小寨子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獲悉,2017年12月27日,捷克雜誌《Folia Heyrovskyana》出版文章《A new species of the Clytini Mulsant,1839 (Coleoptera,Cerambycidae,Cerambycinae) from China》,發表命名了一種世界新物種
  • 福建發現新物種!
    發現一個新物種有多難?首先它必須是未被發現記錄過的物種其次你需要捕獲一雄一雌作為標本再寫論文並在國際上獲得認可7月初,國際最權威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就認可了一種發現於福建深山,發現者為福建人,並且以這位福建人命名的新物種天牛!!
  • 我國發現「新天牛」物種,約5釐米長,地球消失生物為何重現?
    該物種由於是位福建人發現的,所以最終也是以這位福建人命名,叫「黃劍斌糙天牛」,其中黃劍斌為人名,糙天牛為天牛的一個屬。根據科學記載數據顯示,糙天牛屬已經包含3種,中國已經分布2種,所以算是比較稀有的物種。該生物是一種不是很善於飛行的天牛,大概5公分長,也就是大約5釐米長,平時以啃食枯枝落葉為生,所以不是所謂的害蟲。
  • 國際期刊為何用他的名字命名新物種?
    忽然,一隻正在往廟牆上爬的天牛吸引了他的注意。這隻天牛黑褐相間,外表粗糙,兩條後腿之間的殼體上有對稱的黑斑,仿佛兩隻眼睛。黃建斌豁然興奮起來:「腦袋裡儲存的天牛像幻燈片過了一遍,我確定沒有見過這種類型的天牛。」一年之後,國際期刊確認這是天牛的一個新物種,它被命名為「黃建斌糙天牛」。
  • 四面山發現昆蟲新物種 命名為「四面山狄苔蛾」
    江津日報訊(記者 江波 通訊員 梁寧)日前,四面山森林資源服務中心傳來好消息,在該中心與東北林業大學林學院聯合開展的「四面山大蛾類資源調查」工作中,研究發現苔蛾科新種「四面山狄苔蛾」,相關論文已在國際權威昆蟲分類學雜誌「ZooKeys」上公開發表。
  • 700多萬隻蟲子「降落」鄭州 對付天牛紅蜘蛛
    以蟲治蟲投放3萬隻花絨寄甲 看天牛還「牛」不昨天下午4點多,鄭州西郊的嵩淮遊園內,幾名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花絨寄甲放置在法桐的樹幹上,剛一出籠,這些比米粒兒還小的蟲子就爭先恐後爬上枝葉。它們要幹嗎?答案是:消滅殘害樹葉的害蟲——天牛。
  • 臺灣發現天牛新品種 命名「普悠瑪細花天牛」(圖)
    原標題:臺灣發現天牛新品種 命名「普悠瑪細花天牛」(圖) 「普悠瑪細花天牛」/臺灣「中央社」圖  中新網2月20日電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天牛專家周文一在臺東縣卑南鄉利嘉林道,發現天牛新品種,因為當地是卑南族傳統領域,將它取名「普悠瑪細花天牛
  • 以蟲攻蟲防治梧桐,180萬隻腫腿蜂「鬥」天牛
    記者從青山區園林綠化隊得知,該隊對和平大道、友誼大道、冶金大道等18條主要幹道上的5867株法桐開展天牛防治行動,試管內為天牛幼蟲天敵腫腿蜂。目前,共計約180萬隻腫腿蜂已投放完畢。由於武漢市天氣變化較大,氣溫日漸上升,植物病蟲害進入卵和幼蟲初伏期,常見的天牛、網蝽等病蟲害滋生和蔓延將嚴重威脅苗木的健康生長。
  • 恐龍時代昆蟲新物種亮相 發現者年僅15歲!
    12月21日上午,中國科學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恐龍時代的新物種——齒胸波眼甲Notocupes denticollis。這是一種前所未知的甲蟲,其種名意指該種前胸背板側緣具有4個明顯的大齒。本次「原始」甲蟲類群的發現,為現今眼甲科的分類提供了新的證據,也對人類理解甲蟲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15歲高中生「對話」9900萬年前的甲蟲這項研究由北京林業大學本科生薑卓寅、李英鴿,史宏亮博士以及來自探月學院的高中生宋丞峻,石探記博物科學館館長劉曄,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陳睿博士和深圳世紀琥珀博物館館長孔繁利共同開展。
  • 什麼是天牛?天牛是益蟲還是害蟲?
    天牛是什麼三農苑說小時候對天牛印象比較深的是在核桃樹上見到,個頭比較大,如果有人接近它的話還會發出唧唧的聲音,很像擠壓木頭摩擦的那種聲音,長大了才了解天牛其實是一種以植物為食的昆蟲,有很長的觸角,而且長度比身體還長,不過綜合生物學家的搜集整理發現,天牛有兩萬多種,在全世界都有分布
  • 5月份發現的昆蟲新物種(多圖,可能含有不適內容)
    每年發表新物種的數量,那些營銷號編的都太少了(反感的默認左上角返回,莫評論抬槓)說說我看到的 5月 國內 新發表的昆蟲上周在Zootaxa上發表了一個環斑金龜屬新種上上周在海南發表一搖蚊新種,藏區一個蜣螂新種特薩氏環斑金龜張老師公眾號看到的
  • 甘肅版有獎滅蟲 民勤天牛也值錢了
    中廣網蘭州8月3日消息 今年7月2日,民勤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在部分鄉鎮500多畝的林木上相繼發現天牛蟲害。為全力防治黃斑星天牛疫情,嚴格控制疫情蔓延。搶抓成蟲羽化出孔期這個人工捕殺成蟲的最佳時機,近期該縣在電視上發布有償捕蟲的緊急通知,實行捕殺一隻成蟲獎勵0.5元,極大地調動了群眾參與捕蟲的積極性。
  • 鄂霍次克海發現500種新物種
    據俄新社消息,一個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今年夏天在鄂霍次克海的千島海盆發現了500種新的海洋生物,改變了該海域被認為缺少深海生物生存的歷史。這個科研項目由俄羅斯與德國聯合開展,團隊成員來自俄羅斯、德國、日本、西班牙等國。這次他們共發現了1000多種海洋生物,其中約500種屬於新的海洋物種。
  • 小小外來蟲藏身天牛,40天殺死一棵樹!
    有一種蟲害被稱為松樹「癌症」,若不能及時發現並處理,整片松林都將面臨焦黃枯死的危險。8月1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山東省自然資源廳解讀全面建立林長制的發布會上透露,松材線蟲病呈上升趨勢,濟南市萊蕪區為今年我省新發現的三個疫區之一。目前,南部山區管委會生態保護局已建立多道防線,全力狙擊松材線蟲侵入。
  • 【蟲研捷報】我國臺灣發現虎天牛2新種
    近日,我國臺灣昆蟲學者周文一博士與日本學者新裡達也博士在日本甲蟲協會會刊Elytra發表了兩種產於臺灣大漢山的綠虎天牛屬 Chlorophorus
  • 最高一隻58萬,最低也有10元,這種農業害蟲,為何如此昂貴?
    大家好,這裡是「農看農」,每天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養殖/種植新項目,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最高一隻58萬,最低也有10元,這種農業害蟲,為何如此昂貴?這價格上非常突出的就是那天牛了。對於天牛這物種,農民朋友應該對它恨之入骨吧,畢竟這種害蟲的禍害多數農民都領略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