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齊麗娟
相信很多家長都為自己的孩子不愛講話而煩惱過,帶孩子見親戚朋友,孩子卻總愛躲在家長身後,不願意回答親戚朋友的問題,或者單純的用點頭或者搖頭回答,對比別人家的孩子,卻大大咧咧、性格活潑,很是討人喜歡。但是當讓孩子與同伴相處時,他們也變得有說有笑,很是活潑,愛說話也願意說話,如果是這樣,就可以排除孩子有語言交往障礙,只是跟成人的交往有障礙。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孩子本身的原因,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
很多家長忙工作,本身就沒有特別多時間陪伴孩子。下班回到家後,也不喜歡和孩子交流,自顧自的忙自己的事情,不去關注和理會孩子,親子間的溝通甚少。
還有些家長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溝通,如果用成年人的溝通方式,很難和孩子進行愉快的溝通,所以他們寧願選擇不溝通,即使是和孩子一起玩耍,也很少與孩子進行語言上的溝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不是生下來就懂得與別人如何相處的,社交經驗需要一點一點的積累。父母首先應該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社交禮儀,比如看見熟人要打招呼、看見長輩要問好,打招呼時聲音要清晰,和別人交流時眼睛要看著對方等等,並且父母要以身作則,才能培養出禮貌、大方的孩子。
所以要想改變孩子在大人面前沉默寡言的習慣,家長首先需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儘可能多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引導孩子與自己講話。對不肯正面回答大人問題的孩子,可以不斷重複提問,直到他們願意作出正面的、完整的回答,並且對他們的回答進行肯定,無論回答的結果是否正確,表揚他們能夠回答問題。
當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所進步時,父母應當給予孩子適當的表揚與鼓勵。但表揚也應該循序漸進,言語要自然親切。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可能本身性格就相對靦腆,無論家長如何引導,也依舊比較慢熱,其實,只要不影響孩子的正常社會社交,這樣也無大礙。所以父母在幫助孩子改變內向的性格時,需要耐心的教育與溝通,用正確的引導方式,千萬不要用極端的方式試圖改變孩子,這樣取得的效果只會是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