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說話怎麼辦?別再怪孩子了,先看看自己有沒有正確引導

2020-12-04 兩口育兒

文 | 齊麗娟

相信很多家長都為自己的孩子不愛講話而煩惱過,帶孩子見親戚朋友,孩子卻總愛躲在家長身後,不願意回答親戚朋友的問題,或者單純的用點頭或者搖頭回答,對比別人家的孩子,卻大大咧咧、性格活潑,很是討人喜歡。但是當讓孩子與同伴相處時,他們也變得有說有笑,很是活潑,愛說話也願意說話,如果是這樣,就可以排除孩子有語言交往障礙,只是跟成人的交往有障礙。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孩子本身的原因,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家長。

很多家長忙工作,本身就沒有特別多時間陪伴孩子。下班回到家後,也不喜歡和孩子交流,自顧自的忙自己的事情,不去關注和理會孩子,親子間的溝通甚少。

還有些家長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溝通,如果用成年人的溝通方式,很難和孩子進行愉快的溝通,所以他們寧願選擇不溝通,即使是和孩子一起玩耍,也很少與孩子進行語言上的溝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每個人都不是生下來就懂得與別人如何相處的,社交經驗需要一點一點的積累。父母首先應該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社交禮儀,比如看見熟人要打招呼、看見長輩要問好,打招呼時聲音要清晰,和別人交流時眼睛要看著對方等等,並且父母要以身作則,才能培養出禮貌、大方的孩子。

所以要想改變孩子在大人面前沉默寡言的習慣,家長首先需要改變自己的習慣,儘可能多地與孩子進行交流,引導孩子與自己講話。對不肯正面回答大人問題的孩子,可以不斷重複提問,直到他們願意作出正面的、完整的回答,並且對他們的回答進行肯定,無論回答的結果是否正確,表揚他們能夠回答問題。

當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所進步時,父母應當給予孩子適當的表揚與鼓勵。但表揚也應該循序漸進,言語要自然親切。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可能本身性格就相對靦腆,無論家長如何引導,也依舊比較慢熱,其實,只要不影響孩子的正常社會社交,這樣也無大礙。所以父母在幫助孩子改變內向的性格時,需要耐心的教育與溝通,用正確的引導方式,千萬不要用極端的方式試圖改變孩子,這樣取得的效果只會是適得其反。

相關焦點

  • 孩子內向不愛說話,家長要如何正確引導?
    小雙的兒子今年六歲了,可是他沉默,不愛說話,看人的眼神也是怯生生的,有時,見到熟人,媽媽就鼓勵兒子,和阿姨打個招呼。可兒子的表現總是讓小雙很沒有面子,孩子不但不回應的提議,還會躲到媽媽的身後去。小雙作為媽媽真是傷透了腦筋,面對這樣一個膽小內向的娃,自己應該怎麼辦呢?在人群中,內向、外向,始終一直被成人世界所誤解,以為這是性格的問題。但事實上,卻不是這樣的。內向也好,外向也罷,說到底指的都是一個人的氣質。
  • 小孩子不愛說話怎麼辦
    多多是個樣貌甜美,外表文靜的小女孩,但是她從小不愛說話,膽子特別小,老師課堂提問,她回答聲音總是特別小,老師多次在課堂上,讓多多說話聲音大點,但是老師越是這樣說,她的聲音就越小,而且每次回答問題都紅著臉。其實多多是害怕上課被提問。
  • 孩子挑食偏食不吃飯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總有一些家長為孩子吃飯的問題而頭痛。同時這些家長又害怕自己的孩子吃不飽,所以每天都在餵飯和勸吃飯的節奏中度過,這樣家長們非常心累。那麼當孩子挑食偏食不吃飯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此時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 不知道您有沒有發現孩子越來越不愛說話了?這是為什麼呢
    甚至扭頭就走,空留尷尬的自己在原地。其實這都是父母沒有做好示範作用。曾幾何時,當孩子興致衝衝地跑來和父母說:「爸爸,快來看,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時,爸爸卻擺擺手說:「我很忙,等會去。」,這個等會,孩子卻等到了晚上,等到了明天,爸爸也沒談起過。
  • 「媽媽,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面對孩子的奇葩問題,父母該怎麼辦
    媽媽,雞下蛋、蛋孵雞,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呢? …… 每位家長都會經歷被孩子追問「三千個為什麼」的階段,有些事情連父母都不知道如何解釋,經常被孩子問得啞口無言,有的家長直接忽視孩子的問題,也有的家長被問煩了兇孩子一通,卻忽視了孩子的智商發育。
  • 金伯莉布萊恩《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情感引導書籍推薦
    1當孩子表現得很好的時候,對父母來講並不難做。但當孩子出現一些問題行為,是對父母是極大的挑戰, 足以讓人抓狂。你有沒有為孩子不乖頭痛過?你有因為沒有控制不住情緒而吼孩子、甚至打孩子,又後悔萬分?其實情感是很影響幸福感的,當情緒低落時怎麼辦?在校園裡的同學關係、進入職場之後的人際交往,都離不開對情感的認知和調節。一個不會與情緒和諧相處的人很難有知心好友,也難有幸福可言。社會上也不乏由於不會控制情緒,一時激動犯下大錯、悔之晚矣的人。孩子不乖的時候,情緒一定是不好的,所以從小對孩子進行情感引導很重要。
  • 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怎麼理解?為什麼傷害自己的孩子?
    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愛自己的孩子,那麼只能對孩子造成傷害。有很多父母就是打著這樣的旗號,無意當中傷害自己的孩子。有這樣幾種父母,最理想的父母是真心愛護子女並真正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孩子。其次是不懂得如何愛自己的子女,卻口口聲聲說完全知道怎麼愛孩子。最壞的就是並不愛自己的孩子,卻認為自己深愛著孩子。
  • 孩子挑食不愛吃飯怎麼辦?家長要知道這些應對方法
    孩子挑食不愛吃飯怎麼辦?家長要知道這對於譜系娃家長而言,除了日常的生活技能訓練之外,最頭疼的莫過於孩子挑食的問題。孩子口腔敏感、挑食偏食,營養跟不上會影響兒童的身體發育和成長。那麼針對這類問題,家長該怎麼辦呢?
  • 為什麼孩子不愛聽父母說話?因為一開口,他們就錯了
    當孩子還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時,許多父母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真是可愛極了,也不太費事。但是孩子長大到能說話、能走路的年紀時,父母們就開始頭疼了,因為孩子開始變得有自己的堅持,即使是錯誤的事情,孩子也不一定能夠將父母的話聽進去。
  • 睿智燈塔-孩子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如何避免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但是到了三年級後,孩子學習成績直線下降,甚至還出現了嚴重的偏科現象,數學竟然剛剛及格,這可把媽媽著急壞了,於是開始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買學習材料,可是孩子學習成績就是不見起色。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孩子的數學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其他的成績也都開始下降,甚至家長發現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一提到學習就很苦惱。事實上,在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並不少見。
  • 智商高的孩子,常有這些「怪行為」,父母小心別扼殺了天才
    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天才兒童在生活中都有點「另類」,甚至「怪異」,就如大家都熟悉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從小因為記性不好,時常被大家嘲笑,甚至斷言他今後不會有什麼出息,可沒想到卻成為了聞名世界的物理學家。樂樂媽很苦惱,最近4歲樂樂總是喜歡模仿各種奇怪的叫聲,也不知道孩子去哪裡學的,卻又不知道是否該幹涉樂樂的行為。
  • 英語啟蒙:孩子不願意讀英文繪本怎麼辦?
    近日,有寶媽誇獎苗爸說:「苗爸,你分享的方法真的很好,非常接地氣。感謝你這麼無私的分享。」 聽到這裡,我心裡暖暖的,仿佛突然看到了自身的價值似的,心裡美滋滋的。接著,這位寶媽話鋒一轉,說到:「現在的問題是,我家的孩子死活不喜歡讀英文繪本。我要給他讀,他還把書推一邊,要我讀中文繪本故事。你說我該怎麼辦?」
  • 孩子經常寫錯別字怎麼辦
    經常寫錯別字怎麼辦小佐上六年級了,學習成績一直較好。只是發現他在寫話、寫作文的時候經常出現錯別字。例如「再來」寫成了「在來」,冤枉的「冤」字,少了一點,同音字隨便替換著用……每篇作文都能揀出一堆錯別字。家長很納悶,平時給孩子聽寫生字都挺好的,為什麼寫話的時候就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
  • 孩子憤怒尖叫說「我不要」?拯救耳膜,先搞清孩子為啥喜歡尖叫
    文丨橘媽育兒不知道你家有沒有這樣的寶寶:和別的小朋友吵架打架,吵不過打不贏就開始尖叫;爸爸媽媽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開始尖叫;公共場合想讓媽媽聽自己說話,尖叫……家裡有個愛尖叫的熊孩子,一家人的耳朵都備受摧殘。
  • 《霍金傳》:父母的正確引導,是打開孩子成才之路的鑰匙
    例如:他們家庭成員之間說話的語速都很快,外人聽不懂,同學們還嘲笑霍金,戲稱他說的話是「霍金語」;鄰居們看不慣他們家裡濃厚的學習氛圍,而他們覺得鄰居們沒什麼文化,並不主動去與鄰居們打交道。鄰居們的不友好態度,並沒打擾他們一家人在那裡愉快的生活。寬容慈愛的父母給予他們的愛,已讓他們兄妹很是知足。他們在父母的庇護下,度過了快樂的童年生活。
  • 「出生前,我在天上挑媽媽」,請好好愛孩子,別讓他們覺得不值得
    有媽媽說:當我累了的時候,我就想自己一個人待著,不想孩子打擾我,有時候工作不順心,還會把火發在吵鬧的孩子身上。可是孩子卻不討厭我,還要想方設法跟我說「媽媽,我愛你!」有媽媽留言說「看著兒子做事慢,心裡就覺得窩火,每次都忍不住吼他一頓。但是吼完之後真的後悔。真的不知知道怎麼辦,兒子有一次睡前跟自己說『媽媽,你生氣的樣子真可怕,』瞬間淚奔,心疼兒子成為了自己情緒狂空濫炸的一個出口。」
  • 孩子挑食怎麼辦,不愛吃菜只吃肉?這幾個方法很管用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也是非常無奈,想著給孩子的飲食做的全面一點,反倒讓孩子養成了挑食的習慣,那麼這時家長該怎麼辦呢?孩子挑食怎麼辦,不愛吃菜只吃肉?這幾個方法很管用孩子不愛吃的食物難道真的一點都吃不下去嗎?
  • 孩子突然話多、罵人還結巴?是基因突變嗎?這個原因別忽視
    3歲的小寶是個話癆,每天小嘴叭叭叭的說個不停,把家長煩的不得了,把家長愁的不得了,明明自己跟老公話都不多的,咋生了個 小話嘮呢,難不成是基因突變?其實這是孩子語言敏感期正常生理表現,作為家長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期,正確引導孩子。什麼是語言敏感期?
  • 尊重孩子話語權,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鼓勵孩子說一些非標準答案,長大後有大格局。據說,愛胡說八道的孩子,思維天馬行空,想像力極其豐富,爸媽千萬別將孩子的發散性思維扼殺在搖籃裡。一、打破局限,棄子爭先。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總揪著孩子的一個問題說事兒,時刻提醒著他有這樣一個缺點,還總人前人後地跟別人說自己孩子的缺點問題。說是討經驗,其實傷的是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表達不出來就只能用哭來發聲。二、鼓勵孩子發聲,讓他對世界有話語權。
  • 為什麼孩子總愛咬指甲?這幾個原因父母要留意,不能總怪孩子
    生活中愛咬指甲的小孩子應該還不少,孩子為什麼會愛咬指甲呢?或者說孩子咬指甲的背後是不是在傳遞著什麼信息?當父母的別大意,孩子愛咬指甲很可能是這幾個原因,不能總怪孩子。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自然就會在下意識裡做一些「小動作」。如果你的孩子也愛咬指甲,那父母要先反思,看看你們有沒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你們給孩子提供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的,會不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當孩子有了足夠的安全感之後,很可能他自己就會改掉這個「不良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