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衣甘藍一直很熱門,高纖低熱,不少好菜塢明星的食譜裡都有它,從在生鮮電商平臺上的售價也看出它的受歡迎程度。這樣的蔬菜,親自種出來是不是更有成就感?
雖然品種很洋氣,但歸根到底,它和我們日常吃的捲心菜、紫甘藍是一家,種植上也基本相同。每年有兩個時段可以種植,春播是2月育苗,3月中下句移栽,5月下旬開始收穫。秋播則是8月育苗,9月上旬移栽,10月底開始收穫。是的,得避開炎熱的夏天,這種蔬菜喜歡涼爽氣候。
種了盆羽衣甘藍,就像養了只會下蛋的母雞,它會源源不斷地長出新葉,已經長大的葉片要及時採收,不然會變得粗硬。如蕾絲般的大菜葉,六七枚已足夠一餐。能適應甘藍的特殊硫化物苦味的人,水煮、熱炒吃都可以。不過,更符合時髦吃貨胃口的烹飪方式,是烤成如海苔般的脆片。
雖然是不甚熟悉的洋蔬菜,但照管容易產量又高,種過一次就會愛上它。甘藍菜種子差別不大,都是圓溜溜的菜種,每年2月或8月就要開始育苗。長出3~4片真葉時移植,由於羽衣甘藍會長到半米高,所以需要用大號花盆。4、5月和9、10月生長最為迅猛,羽衣甘藍很招菜青蟲,發現菜葉上有蟲應及時捉滅。移植後1個月就能開始收穫了,自下而上,採收健壯鮮嫩的葉片,一株羽衣甘藍能夠採收兩個月之久。考慮到持續收穫的需要,底肥要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