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流:《世說新語》裡的故事 1——徐孺下陳蕃之榻

2021-01-21 騰訊網

圖片源自網絡

1.言為士則,行為世範

【原文】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曰:「群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大意】陳仲舉這個人,言行堪稱士林典範,他一直胸懷大志,有澄清天下的氣象。他被貶到江西南昌做太守時,下車伊始,就打聽當地名士徐孺子家住哪裡,要去探望。手下人說大家在官署等待多時了。陳仲舉說:「周武王剛得天下,坐席還沒坐熱乎,就去商容住過的地方拜訪,我禮敬賢人,有何不可?」

影視作品中的陳蕃形象 圖片源自網絡

【故事】唐代著名詩人王勃有一首千古名篇《滕王閣序》,裡面有一句膾炙人口的詩句:「物華天寶,龍光射牛鬥之墟;人傑地靈,徐孺下陳蕃之榻。」這句詩是寫洪州(今天的江西南昌)這個地方物產豐富、名人輩出。

《世說新語》開篇第一則,講的就是「徐孺下陳蕃之榻」的典故。

說這個典故,首先要了解陳蕃其人。

陳蕃像 圖片源自網絡

陳蕃就是陳仲舉,這個人是東漢名臣。《世說新語》評價他「言為士則,行為世範」,這是非常高的評價。我們通過史書上記載他的幾則小故事,來看看他是否能夠得上這八個字的評語:

陳蕃算是名門之後,祖父曾做過河東太守。但等到他這一輩的時候,就家道中落了,他少年時,在家中讀書,不修邊幅,屋內屋外非常汙穢。他父親的好友薛勤來看他,見到家中很亂,就問他為何不好好打掃一下?

陳蕃很自負地說:「大丈夫當以澄清天下為己任,哪能把精力耗費在打掃一間屋子上面?」(大丈夫處世,當埽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薛勤聽了,暗暗豎起大拇指,覺得後生可畏,將來這個小夥子一定能夠做出一番事業。

陳蕃一生,遵循了少年時的志向和初心,為澄清天下,奔走呼號。年紀稍大,陳蕃被舉為孝廉,擔任郎中、議郎、樂安太守等。由於為人正直清廉,官聲很好。大將軍梁冀派人找他辦事,他非但不見,還把來人打死了,由此開罪了梁冀,被貶到修武縣令。

後來,因政績卓著,陳蕃又被朝廷提拔重用,但很快,他強項耿直的毛病又犯了,給漢桓帝上述,反對朝廷裡的請託之風,被政敵彈劾,後來被外放到豫章做太守。豫章的治所就在江西南昌,也就是文章開頭說的陳蕃到任後不直接到官衙,先打聽徐孺子的下落了。

講到這裡,好像陳蕃除了愛抬槓,也沒啥特別牛的事情,怎麼就「言為士則,行為世範」了呢?別著急,他的牛X事跡在後面呢。

在江西幹得不錯,陳蕃後來又被朝廷起用,尚書令、大鴻臚、光祿勳,一路向上的同時,也伴隨著經常提朝中大臣仗義執言而被短暫貶官的經歷。值得注意的是,擔任光祿勳後,陳蕃開始參與朝廷選拔任用官員的工作,他剛直不阿、藐視權貴的勁頭上來了,這在士林學子中為他贏得了非常高的支持率, 但同時也受到豪門子弟的嫉恨,最終,陳大人再次「中招」,被罷官回家。

過不多久,朝廷再次啟用,這也體現出在陳蕃在「硬剛」中累積人氣,在累積人氣中獲得支持的鬥爭哲學。這回,他被任命為尚書僕射、太中大夫、太尉,逐漸進入到權力的核心層。

東漢末年,漢桓帝寵幸宦官佞臣,朝政汙濁不堪。陳蕃繼續挺著自己的硬骨頭,和宦官作鬥爭,甚至為了救因宦官打壓的朝臣,和漢桓帝公開叫板。在一次次苦口婆心的勸諫、上述中,漢桓帝終於忍受不了陳蕃的叨逼叨,找了個藉口,把他罷免了。然而,正是這樣一次次曲線救國的不懈鬥爭,也為陳蕃贏得了舉世公認的直名,也使他成為天下士人的榜樣,陳蕃與劉淑、竇武被並成為東漢「三君」。

漢桓帝 圖片源自網絡

後來,漢桓帝駕崩,竇皇后掌權。當初漢桓帝冊立皇后時,原本想立自己的寵妃田氏為後,陳蕃帶著滿朝文武向皇帝進諫,認為田氏門第卑微,不如竇氏根紅苗正,系出名門,沒辦法,漢桓帝立竇氏為後。

圖片源自網絡

竇皇后掌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起用陳蕃並任命他為太傅,位列三公,海內人望,無人能及。漢桓帝駕崩第二年,漢靈帝即位。竇皇后又提出加封陳蕃為高陽鄉侯,食邑三百戶,但陳蕃十次上書,堅決沒有同意。這也看出陳蕃確實高風亮節,不慕虛榮。

這時,宮中宦官專權的亂象愈演愈烈,陳太傅當然忍不了,他聯合竇太后的父親大將軍竇武,準備誅殺宦官,然而,不幸走漏了風聲,宦官們假借竇太后的名義誅殺了竇武,又將70多歲的陳蕃逮捕下獄,在獄中殺害了他。

陳蕃死後,他的家人被發配流放,門生故吏免職圈禁,兒子陳逸被一位門生朱震藏了起來,才免於一死。

一代名臣,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也使得桓靈二帝之後的大漢王朝,更加風雨飄搖,也為三國時代的到來,埋下了禍根。

陳蕃的故事講完了,回頭來看「徐孺下陳蕃之榻」。

陳蕃被貶為豫章太守時,他到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打聽當地名士徐孺的下落。徐孺,名稺(稚),世稱「南州高士」,他的一生中,曾屢次被朝廷及地方徵召,終未出仕。陳蕃在南昌,曾邀請徐孺到自己的府上,二人坐而論道、高談闊論。徐稺到陳蕃府中小住幾日離去後,陳蕃就命人把徐稺用過的榻掛起來,意思是除了徐稺,別人是沒有資格用這張榻的。

徐孺 圖片源自網絡

後來,陳蕃回到朝中後,多次向漢桓帝舉薦徐稺,但徐稺始終堅辭不受。對於東漢末年的朝局,他洞若觀火,評價說:「大樹將顛,非一繩所維。」直到最後,陳蕃死於閹宦之亂,而徐稺一生,始終固守清貧,自耕自足,只吃自己種出來的莊稼,高尚的德行被鄉裡所稱道,名傳後世。

該怎麼評價陳蕃和徐孺兩種人生觀帶來的兩種結局呢?

相關焦點

  • 魏晉時期的風流名士,天下人共同的老師,黃叔度到底是怎樣的人?
    《世說新語·德行》2周子居常云:「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時月,虛指一段時間;鄙吝之心則是庸俗小氣之意。這一篇內容很短小,意思也很明了,周子居說:我一段時間見不到黃叔度的話,整個人都變得賤兮兮的。
  • 神仙鬼怪、奇人異事,魏晉南北朝小說,堪稱玄幻小說鼻祖
    這就要從魏晉南北朝說起。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小說都不算是一種文學體裁,一直到了魏晉南北朝,小說才被當作一種文學體裁的存在。當時佛教大興,方士巫師層出不窮,奇人異聞數不勝數,為小說的創作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 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的強烈興盛,這對後世文學發展有何貢獻?
    在當時的社會中,有著廣泛出現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這些都成為了中國古典小說敘事的源頭。神話傳說在誕生之初就已經具備人物和情節兩個基本因素,而諸子百家書中的寓言典故也提供了借鑑經驗,使歷史上的人物,時間,地點,背景更為詳細。最早的小說在《莊子·外物》中是指瑣碎的言論,與小說觀念相差甚遠。
  • Yinterview | 課桌桌洞裡的快樂
    《世說新語·八周刊》。《世說新語·八周刊》裡有腦洞有笑點有冷知識還有腐……在豬樂桃的筆下,經常《凡爾賽的玫瑰》畫風亂入的魏晉美男子,讓你分分鐘懷疑自己看的其實是《櫻蘭》。Y先生:你最受歡迎的作品《世說新語·八周刊》裡講了很多魏晉之風的內容,當初為什麼會想到做一系列這類題材的作品?
  • 魏晉風骨與名士風流《公子不勝衣》體不勝衣佳公子,文筆乾淨治癒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魏晉背景的小說,女主重生。男主性格很鮮明,是濁世風流,翩然一世的體不勝衣佳公子,女主溫暖明亮,恩怨分明,是名士之女。荀謙:愛她就帶她一起去死,愛她就別讓她把你看透魏晉風骨,名士風流體不勝衣病弱公子×明媚純善名士之女【精彩節選】【橘子點評】這本小說文筆比較古色古香
  • 從東晉才女謝道韞比喻雪花的故事中,看如何形神兼備地使用比喻句
    《世說新語》言語第二記載了一篇東晉才女謝道韞回答如何將雪花作比喻的故事: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 損己利人,爾有陰德——《世說新語》德行篇 第31則
    《世說新語》 德行篇 第31則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云:「賣之必有買者,即復害其主,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達乎!」小釋:庾亮駕車的馬中有一匹的盧馬,有人告訴他,叫他把馬賣掉。
  • 啟功為什麼在課堂上學驢叫,還說驢的叫聲有四聲之分
    如在講詩文聲律和古代四聲時,他竟能得出驢的叫聲都有四聲之分的驚人之論。這是他讀《世說新語》得到的啟發。《世說新語》有兩處提到當時人學驢叫的故事,一處是《傷逝第十七》:「王仲宣(即王粲)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與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另一處事跡大致相同,但人物不同,估計是記錄者採編來源有出入。
  • 《這個歷史挺靠譜1》讀書筆記6
    北魏統一之初,為鞏固政權,實行的為宗主督護制,後為加強中央政府對人民的實際控制,於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建立三長制,以取代宗主督護制。三長制規定:五家為鄰,設一鄰長;五鄰為裡,設一裡長;五裡為黨,設一黨長。三長制的職責為檢查戶口、徵收租調、徵發兵役於徭役。三長制的建立,打破了豪強蔭庇戶口的合法性。
  • 有趣的歷史故事2
    你一定聽過(不一定看過)世說新語。裡面記敘了魏晉南北朝時期名士的一些事跡,文言文稍顯枯燥,但翻譯成白話就顯得格外有趣,我隨便舉個例子。說當時有個孝子名叫王祥,這個人非常孝順,孝順到什麼地步呢?這種話的時候你就輸了,作為一本奇書,轉折之快,構思之奇是你想像不到的。朱夫人聽後瞬間感悟,速度堪比頓悟,頓時從半夜醒來都要行兇的反社會份子轉變為一個盡職盡責的好媽媽,原文是這麼描述的: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愛之如己子!
  • 真心為善,福自然來——《世說新語》德行篇 第25則
    《世說新語》德行篇 第25則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雜評:1、顧榮作為名門之後,歷仕孫吳、曹魏、兩晉,又擁護司馬氏政權南渡,乃是當仁不讓的江南士族首腦。2、在這裡,顧榮體現了四個心。細心:一起出去吃飯,誰會觀察一個在一遍侍應的烤串的人的神情。顧榮卻敏感地觀察到了這一點。同理心:就算觀察到,誰還會去關心烤串的人今天為什麼神情不對。
  • 楊琳:魏晉名教自然論在《紅樓夢》中的投射與人生啟示
    1魏晉名教自然論的產生與發展與魏晉時期時代社會特點緊密相關。魏晉時期社會動蕩,政權更迭頻繁,亟需維護社會秩序的倫理規範。在此背景下,何晏與王弼提倡名教,希望以名分、名節和功名的方式,把符合封建倫理綱常,禮教道德的觀念、行為和節操在社會中樹立起來,在民眾皆慕其名、追隨其行,擇善從之的情況下,實現對社會的道德教化。
  • 魏晉政治與族群︱京都學派視野中的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日] 福原啟郎著,陸帥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20年1月出版,264頁,48.00元京都外國語大學福原啟郎先生的《晉武帝司馬炎》屬於白帝社的「中國歷史人物選」叢書,原本是以歷史科普為目標的通俗讀物。是書自1995年出版以來,廣受學界好評,至今五度再版,被川本芳昭等學者稱為「是把握魏晉時期的必讀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