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魏晉名教自然論在《紅樓夢》中的投射與人生啟示

2021-01-11 古代小說研究

1

魏晉名教自然論的產生與發展與魏晉時期時代社會特點緊密相關。魏晉時期社會動蕩,政權更迭頻繁,亟需維護社會秩序的倫理規範。在此背景下,何晏與王弼提倡名教,希望以名分、名節和功名的方式,把符合封建倫理綱常,禮教道德的觀念、行為和節操在社會中樹立起來,在民眾皆慕其名、追隨其行,擇善從之的情況下,實現對社會的道德教化。這種用行政手段來推動道德教化的「以名為教」開始能起到教化民眾,強化社會秩序的作用。

此後隨著社會政治統治的日益黑暗,名教逐漸淪為統治集團爭權奪利的工具,士大夫掩飾其趨炎附勢、貪冒榮利的盾牌。

在這種情況下,「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應運而生,竹林七賢之嵇康、阮籍是他們的代表。嵇康公開要求擺脫「名教」的束縛,他認為「名教」的制定是對人本性的違背和「自然之和」的破壞,所以要「越名教而任自然」,以求得「自然之理」,回復到「自然之和」。

但過度任自然則會使人容易與社會脫節,無法承擔社會責任,也得不到社會的認可。由此,晉惠帝時,郭象提出「名教即自然」的觀點,彌合二者的對立,嘗試著將名教與自然相結合。

郭象首先肯定名教的存在對社會穩定是很重要的,仁、義、禮、信和刑、君、臣這些社會禮儀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時,他也反對只重形式而違反人情的假禮法。他認為社會制度、道德原則包含於人類的自然性情之中,德性的獲得就在於適性無為、順應自然。他提出「名教即自然」的觀點,將名教寓自然之中,內化於心,兼取二者之優,這樣就能達到社會的和諧。

名教與自然的思想很快逸出哲學範疇,魏晉時期便用來進行人物品評,此後更發展到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對中國傳統審美文化影響深遠。魏晉時期劉義慶所著的著名人物品評作品《世說新語·賢媛》中就有一段傳播廣泛、影響深遠的故實:

謝遏絕重其姊,張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尼者,並遊張、謝二家。人問其優劣,答曰:「王夫人(謝道蘊)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①]

此條餘嘉錫案曰:「林下,謂竹林名士也。」神情散朗,有林下之風,指的是生活中多用真性情,越名教而任自然之人。閨房之秀則指秉持名教修養,恪守社會秩序規範的女子。

文中將任自然具有林下之風的謝道韞[②]與尊名教屬閨房之秀的顧家婦對應而寫,體現出既重自然又重名教的審美風味。此後,此風氣繼續用於人物品評,且愈有重名教與自然合一的兼美的傾向。

與曹雪芹同時代的乾隆中前期所著的《石渠寶笈》中收了永樂姚廣孝的一篇跋文,文稱:「天地靈敏之氣,鍾於文士者非奇;而天地靈敏之氣,鍾於閨秀者為奇。管氏道升,趙魏公之內君也。貞靜幽閒,筆墨靈異,披茲圖,捧茲記,真閨中之秀,飄飄乎有林下風氣者歟!」[③]

這篇跋文稱讚趙孟的夫人管道昇是具有林下之風的閨中之秀,堪稱兼美。可見將清新脫俗且有才情之女稱為有「林下之風」,將遵守社會世俗規範之女稱「閨房之秀」,這是曹雪芹同時代的人認可的稱呼。且世人多希冀一人兼具兩種特色,以「兼美」為理想女子。這種由魏晉名教自然論發展而來的傳統審美思想在《紅樓夢》中有很深的痕跡。

2

《紅樓夢》中塑造的兩個主要人物薛寶釵和林黛玉,一個秉承名教,一個越名教而任自然,堪為「閨房之秀」與「林下之風」雙美對峙的典範。

薛寶釵言行完全符合封建倫理道德體系,並且全心全意地維護這個體系,實為名教典範。在倫理道德層面上,她認同女子無才便是德,寬和大度,尊敬長輩,善待下人,甚至對為人所不尊的趙姨娘,也能做到不越大禮,擅長施小惠全大體,因此贏得上上下下的認可,並最終獲得了社會地位和家族地位的象徵——寶二奶奶的位置。

而林黛玉的姓便與「林下之風」的林相同,其所居之所瀟湘館環繞著瀟瀟翠竹,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哲學思想代表人物就是竹林七賢。林黛玉清新脫俗,用情真摯,品德高潔,雖有小性,但以傑出的才華和至情至性贏得了寶玉發自內心的愛與尊重。

對於作者對林黛玉和薛寶釵的態度,學界曾爭論不休,甚至為擁林還是擁薛大揮老拳,這其實大可不必,曹雪芹對清新脫俗,自然靈慧的黛玉和言語隨分,行動合體的寶釵都頗有欣賞之意,並在文中有清晰的體現。兩人各具特色,薛寶釵更像符合社會規則的成人,而林黛玉則更像活在自己靈魂世界裡的孩子。

但是這兩個典範的結局卻如《金陵十二釵正冊》第一頁判詞所言: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賢德的薛寶釵人生「可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林黛玉則一生「堪憐」。

薛寶釵人生可嘆沒有獲得真正幸福的原因就在於過於任名教,以至於失去真情。薛寶釵欣賞朱熹,把這位封建主義的理學大家視作自己的偶像。而朱熹的名言則是:「革盡人慾,復盡天理,方始是學」[④]。

薛寶釵正是按照聖人的要求,自覺地消滅自己的「人慾」。第五十六回,她問探春:「竟沒看見朱夫子有一篇《不自棄文》的不成?」探春笑道:「雖看過,那不過是勉人自勵,虛比浮詞,那裡都真有的?」她一聽這話,立刻大感吃驚地說:「朱子都有虛比浮詞?那句句都是有的。你才辦了兩天時事,就利慾薰心,把朱子都看虛浮了,你再出去見了那些利弊大事,越發把孔子也看虛了!」

正是這樣的孔孟之道、「正統思想」,深深地佔據了這個青春女子的頭腦,壓抑著她的情感。

兒時薛寶釵與林黛玉有著一樣的性情,甚至薛寶釵讀《牡丹亭》、《西廂記》的年齡要早於林黛玉。只是後來林黛玉延續了情本,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個性,薛寶釵在得到家長的批評和管教後則完全轉向,以名教壓制了自己的自然情感。

《紅樓夢》第四十二回,薛寶釵聽到林黛玉在行酒令時用了當時禁書《牡丹亭》、《西廂記》的語句時,對林黛玉講述自己的童年往事:「你當我是誰,我也是個淘氣的。從小七八歲上也夠個人纏的。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他們是偷背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背著他們看。後來大人知道了,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才丟開了。」

此後她便變成了封建禮教的衛道士,不僅自己相信還以此教導林黛玉。「所以咱們女孩兒家不認得字的倒好。男人們讀書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讀書的好,何況你我。就連作詩寫字等事,這不是你我分內之事」,「你我只該做些針黹紡織的事才是,偏又認得了字,既認得了字,不過揀那正經的看也罷了,最怕見了些雜書,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薛寶釵是名教的忠誠擁護者並且身體力行,但是這種認可並不是寓真實性情於名教之中的,而是盡天理,滅人慾,用冷香丸壓制住自己童年原本有的情感熱愛,最終變得遵禮而無情,徒有外在的倫理克制,沒有了內在的真情。對能幫助自己獲得名分地位的人,她極力無原則的討好。

《紅樓夢》第三十二回金釧被王夫人逼迫驅趕而跳井自殺,此時襲人想到素日同氣之情,也「不覺流下淚來。」而薛寶釵一聽此事,「忙向王夫人處來道安慰,」極為討好王夫人的歡心,說「姨娘是慈善人」並相勸說:「多半他下去住著,或者在井跟前憨頑,失了腳掉下去的。」又說:「縱然有這樣大氣,也不過是個糊塗人,也不為可惜。」同時又出計策:「姨娘也不必念念於茲,十分過不去,不過多賞他幾兩銀子發送他,也就盡主僕之情了。」

薛寶釵對此事的處理方式冷靜克制,完全遵守了名教的倫理,贏得了王夫人的讚賞和歡心,但是這種對慘死者的冷酷,對殺人者罪責的開脫,也凸顯了禮教和遵守禮教者的虛偽與冷酷無情。

而對與自己獲取名分名節無關的人,她已喪失了基本的情感和惻隱之心。第六十六、六十七回中,尤三姐自殺,柳湘蓮出走,連呆霸王薛蟠也淚痕不幹,甚至痛哭。可寶釵聽了並不在意,只說:「俗話說得好,『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也是他們前生命定……。」其語其感堪稱冷酷無情。

《紅樓夢》後四十回的薛寶釵延續了之前的性格,第一百一十八回,薛寶釵剛新婚就勸賈寶玉著力仕途經濟,以謀得榮華富貴。「我勸你從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但是從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

第一百二十回最終賈寶玉出走之後,薛寶釵作為最大受害者,雖痛苦,但仍壓住自己真實感情,以一個賢惠的兒媳的身份,用大道理相勸婆婆,母親和襲人。稱「寶玉原是一種奇異的人,夙世前姻,自有一定,原無可怨天尤人。」

這些都體現了薛寶釵作為「三從四德」、「三綱五常」的名教衛道士的特質。但是她的這種貞靜的是壓抑了真實性情的表面形式,她的美是缺乏內在真實情感的冰凍的美,不具有打動靈魂獲得真實愛情的力量。其最終結局也是形式上贏得了名教的空洞名分,寶二奶奶的位置,事實上卻冰冷寡居一生。

林黛玉則是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典範。她至情至性,所欣賞也是清水出芙蓉的名士風流。《紅樓夢》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向黛玉請教學詩,林黛玉先是讓她去看王維、老杜、李白的詩,說:「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應瑒、謝、阮、庾、鮑等人的一看」,其中「阮」指的就是阮籍,竹林七賢之一,魏晉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的代表人物。

這些人的詩作和風格都是林黛玉很欣賞,與她心靈相合的。林黛玉不喜歡仕途經濟,希望能按照真實性情生活。她所求的是真情是愛,不是表面的倫理道德,在言語行事中多表現自己真實的情感和態度,較少顧及形式上的封建禮教。但是正是這樣的個性,使她不為當時的社會和家族所容。

《紅樓夢》中多處正面寫到賈府上下更欣賞薛寶釵的為人處世,對林黛玉則頗有不滿與微詞。正如第五回所言:「寶釵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正因為薛寶釵比林黛玉更得人心,在第二十七回的「滴翠亭」事件裡,小紅才如是說:「若是寶姑娘聽見,還倒罷了。林姑娘嘴裡又愛刻薄人,心裡又細,他一聽見了,倘或走露了風聲,怎麼樣呢?」

這裡小紅不怕薛寶釵聽到,卻怕林黛玉聽到,可見在她們這些丫鬟的眼裡,林黛玉的人品實在不及薛寶釵。不僅是她們,連書中的反派人物趙姨娘也認為林黛玉不及薛寶釵。

第六十七回中,薛寶釵的哥哥薛蟠出去貿易帶了很多土特產回來,薛寶釵把這些東西都分了下去,趙姨娘也分了一份,「且說趙姨娘因見寶釵送了賈環些東西,心中甚是喜歡,想道:『怨不得別人都說那寶丫頭好,會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來果然不錯。他哥哥能帶了多少東西來,他挨門兒送到,並不遺漏一處,也不露出誰薄誰厚,連我們這樣沒時運的,他都想到了。若是那林丫頭,他把我們娘兒們正眼也不瞧,那裡還肯送我們東西?』」

平輩姐妹中,一向以心直口快著稱的史湘雲更是旗幟鮮明地支持薛寶釵。在第二十回中,史湘雲當面批評林黛玉:「再不放人一點,專挑人的不好。」對黛玉說:「我指出一個人來,你敢挑她,我便伏你。」「誰呢?」「寶姐姐,她怎麼不如你?」

賈母也是不止一次誇讚薛寶釵,毫不掩飾對薛寶釵的欣賞與喜歡。第三十五賈母就直接講身邊的姑娘們,都不如薛寶釵。

賈府中的重要人物王夫人對林黛玉也頗不喜歡,雖然礙於賈母的面子,並未明言,但從她對待晴雯的態度上可見端倪。

第七十四回,抄檢大觀園之前,王善保家的跟王夫人告密說晴雯的壞話,「王夫人聽了這話,猛然觸動往事。」緊接著問鳳姐道:「上次我們跟了老太太進園逛去,有一個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裡罵小丫頭。我的心裡很看不上那個輕狂樣子,因同老太太走,我不曾說得。後來要問是誰,又偏忘了。今日對了坎兒,這丫頭想必就是他了。」

接著見到晴雯之後,一陣惡語冷笑,並專門吩咐王保善家的要防備晴雯,不準她進寶玉房間。後終將晴雯趕出大觀園以至逼迫而死。

王夫人對待晴雯的態度影射了她對待林黛玉的真實態度,而晴雯的命運也預見了林黛玉的命運。林黛玉和晴雯相貌身材外形相似,性情相近,都是越名教而任自然之人。兩人以自己的真性情贏得了賈寶玉發自內心的欣賞和喜愛。

第三十二回,賈寶玉在寶釵、湘雲勸他致力於仕途經濟之時就說:「林妹妹不說這樣混帳話,若說這話,我也和他生分了」,說明他與林黛玉的感情是建立在心靈相通一致的基礎上的。在得知晴雯離世的消息後,賈寶玉寫下了《芙蓉女兒誄》,在其中傾注了自己對晴雯的一片深情。

所以林黛玉與晴雯的越名教而任自然,得到了至情至愛的真情,但同時也為重倫理重名教的社會和家族所不容,最終晴雯被趕出大觀園,林黛玉焚稿斷痴情,不僅自己無立足之地,連生命本身都被吞噬。

3

《紅樓夢》中的甄、賈寶玉是作者有意使用的一體二用的分身塑造術塑造的人物,用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賈寶玉身上有著曹雪芹自寓的成分。曹雪芹自身頗具魏晉名士的風採,自稱是曹操的後代,「魏武之子孫」[⑤],因「仰慕阮籍」[⑥]字「夢阮」,性格上甚至「狂於阮步兵」[⑦],是典型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之人。

與曹雪芹一樣,賈寶玉厭惡仕途經濟,稱奔競此途的人為「祿蠹」,過著隨心情本的人生。但是人是社會的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無法擺脫時代局限和社會體制的影響。曹雪芹生活的時代和社會裡,並沒有給他施展個性上才華的空間和平臺,他所反對的恰恰是他賴以生存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最終導致其無法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家族也因為後繼無人而敗落,只落得「舉家食粥酒常賒」[⑧]。回顧人生,他是深感悔恨的。

《紅樓夢》開端在講述作書緣起時表達了懺悔之情「自欲將以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袴之時,飫甘饜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至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這是對自己完全漠視所處社會的規則,完全任由自己性情發展,以至於最後無法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無法承擔起家族重任的真誠懺悔。曹雪芹還在書中直接寫了父祖的囑託以及友人的規勸。

第五回,警幻仙子在賈寶玉夢遊警幻仙境時勸慰他:「今既遇令祖寧榮二公剖腹深囑,吾不忍君獨為我閨閣增光,見棄於世道,故特引前來,醉以靈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而今後萬萬解釋,改悟前情,留意於孔孟之間,委身於經濟之道。」

第十六回,秦鍾臨終寄言:「以前你我見識自為高過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誤了,以後還該立志功名,以榮耀顯達為是。」[⑨]庚辰本側批稱此為知己的剖心之語。[⑩]這些都表明選擇任自然拋棄名教束縛之人的一生,最終因沒有得到社會的認可,充滿悔恨。

《紅樓夢》中甄寶玉人物形象的塑造則是探討了人生另外一種選擇的可能性。甄、賈寶玉兩個人兒時有過十分相近的思想言行。[11]

《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冷子興和賈雨村都著重提到甄賈寶玉極其相近卻又與眾不同的思想言行。冷子興講到賈寶玉異常靈性的思想「如今長了七八歲,雖然淘氣異常,但其聰明乖覺處,百個不及他一個。說起孩子話來也奇怪,他說:『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

這與賈雨村敘述的他在甄府坐館時甄寶玉的言行十分相似。賈雨村講到甄寶玉也是十分聰慧,而且把女兒看得十分純潔和尊貴。他要求自己讀書時,必須要有兩個女兒陪著,才能認識字。心裡也明白,不然就會糊塗。而且常對他的小廝說 「這女兒兩個字,極尊貴,極清淨的,比那阿彌陀佛,元始天尊的這兩個寶號,還更尊榮無對」。

除了外貌思想十分相似外,兩人還同樣做過遊太虛幻境的夢,且都在遊歷之時得到過警幻仙子的規勸,不同的是夢後賈寶玉依舊選擇任性自我的生活,而甄寶玉則聽從規勸,逐漸將自己的性情融於社會規範之中。

《紅樓夢》第九十三回借包勇之口轉述了甄寶玉思想轉變的過程:「哥兒大病一場,已經死了半日,把老爺幾乎急死,裝裹都預備了。幸喜後來好了,嘴裡說道,走到一座牌樓那裡,見了一個姑娘領著他到了一座廟裡,見了好些柜子,裡頭見了好些冊子。又到屋裡,見了無數女子,說是多變了鬼怪似的,也有變做骷髏兒的。他嚇急了,便哭喊起來。老爺知他醒過來了,連忙調治,漸漸的好了。老爺仍叫他在姐妹們一處頑去,他竟改了脾氣了,好著時候的頑意兒一概都不要了,惟有念書為事,就有什麼人來引誘他,他也全不動心。如今漸漸的能夠幫著老爺料理些家務了。」

這種轉變是由內而外發自內心的。在《證同類寶玉失相知》一節中,甄寶玉越發剖心想做個知己,所談皆為肺腑之言:「弟少時也曾深惡那些舊套陳言,只是一年長似一年,家君致仕在家,懶於酬應,委弟接待。後來見過那些大人先生盡都是顯親揚名的人,便是著書立說,無非言忠言孝,自有一番立德立言的事業,方不枉生在聖明之時,也不致負了父親師長養育教誨之恩,所以把少時那一派迂想痴情漸漸的淘汰了些」。

這說明遵守名教規範,承擔社會家庭責任已經深入甄寶玉內心,成為他真心所念所想。這樣也就做到了郭象玄學的第三階段,將名教與自然相融合,寓名教於自然,最終獲得了身心的和諧。

賈寶玉則無法做到,他發自內心的認為這樣的行為是祿蠹。對於甄寶玉的剖心之談,賈寶玉則愈聽愈不耐煩,當薛寶釵問賈寶玉「那甄寶玉果然像你麼?」寶玉道:「相貌倒還是一樣的,只是言談間看起來並不知道什麼,不過也是個祿蠹。」「他說了半天,並沒個明心見性之談,不過說些文章經濟,又說什麼為忠為孝,這樣的人可不是個祿蠹麼!只可惜他也生了這樣一個相貌,我想來有了他,我竟要連我這個相貌都不要了。」

正因為仕途經濟與承擔家庭責任之路與賈寶玉之個性格格不入,所以後四十回中,為安慰父母妻子之心,賈寶玉也違背本心去應試科舉,但是終因不是出於本心的選擇,難以真正接受,所得功名不過是個空架子。

面對家族壓力和內心本我的強烈衝突,賈寶玉在現實中找不到出路,最終選擇了出家,追隨渺渺茫茫一僧一道而去,只剩下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由此可見,就名教與自然的關係而言,單純的任「自然」是取消了社會關係的調節原則和社會取向的價值標準;而單純的任「名教」又使得名教失去了存在的本體論依據,進而走向空洞,最終也會失去調節和整合社會關係的作用。要解決名教與自然的關係問題,還需回到郭象的思想,將二者融合統一,做到名教亦自然。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賈寶玉、林黛玉、晴雯拋棄規範,任由本性的生活過得並不愉快,以至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被社會拋棄毀滅和吞噬。而完全遵守名教,孜孜於遵守社會規範,獲得社會位置的薛寶釵和襲人也沒有得到幸福。靠缺乏人情味的假禮法所得到的妻與妾的位置只是缺乏真實愛情內容的空洞的形式,不會帶來幸福的生活。那麼究竟應該如何調和兩者的矛盾,最終得到人生的圓滿?

面對這個問題,《紅摟夢》的作者是矛盾的。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更多的是如實呈現了兩難困境的人生現實。林黛玉和薛寶釵代表了林下之風和閨房之秀的兩種典範,但兩人都沒有獲得真正的幸福。秦可卿是兼具二人之美的「兼美」,其結局則是早夭。

《紅樓夢》後四十回續書中塑造了寓名教於自然的人物甄寶玉。但是「真作假時假亦真」,能做到融合名教與自然的「甄」寶玉,恰是現實中不存在的虛構的「假」人物。而現實中有著作者自寓成分的賈寶玉,在前八十回中難解人生困局,後四十回裡終入空門。

結合具體人生,對個人而言,單純的任由個性發展,會與社會脫節,承擔不起社會責任,無法得到社會和他人的認可。而完全泯滅扭曲自己的個性,適應社會規則的要求,又會使心靈承受巨大的痛苦,難以獲得真正的幸福。

只有不斷修為身心境界,將自然與名教結合,將自己的天性與社會責任相結合,寓真實性情於社會秩序要求之中,既不違天性,又能擔起社會責任,才能得到自身健康的發展,從而達到身心的和諧。即便完美的境界難以達到,這也是給人生提供了一個坐標和努力的方向。

注釋:

[①]餘嘉錫《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604頁。此佳話也見《晉書》中《列女傳》。

[②]據《世說新語言語》第七十一條記載: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見劉義慶著,劉孝標註《世說新語箋疏》,中華書局2007年版,第155頁。

[③]關於這一問題,參見陳洪《從「林下」進入文本深處》(《文學與文化》,2013年第3期)。

[④]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中華書局1994 年版,第223頁。

[⑤]敦誠《寄懷曹雪芹》,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1頁。

[⑥]曹立波《名士風流 盡顯才情—略論<紅樓夢>的創作動機》,《紅樓夢學刊》2000年第3期。

[⑦]敦誠《挽曹雪芹(甲申)》,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3頁。

[⑧]敦誠《贈曹雪芹》,一粟編《紅樓夢資料彙編》,中華書局2004年版,第1頁。

[⑨]本文所引《紅樓夢》原文皆出自曹雪芹著,無名氏續,程偉元、高鶚整理,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校注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 年第 3 版。

[⑩]庚辰本側批:此刻無此二語,亦非玉兄之知己。後文中又有眉批:觀者至此,必料秦鍾另有異樣奇語,然卻只以此二語為囑,試思若不如此為囑,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鑿,讀此則知全是悔遲之恨。

[11]甄、賈寶玉的塑造與薛寶釵、林黛玉的塑造有相近之處,都是兒時思想言語相似,之後走向不同的道路。脂評庚辰本第二十二回開頭眉批指出「將薛林作甄玉賈玉看書,則不失執筆人本旨矣」。

本文刊於《紅樓夢學刊》2018年第2期,經作者授權刊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紅樓夢》蘊藏取之不盡的人生智慧
    這次讀,讀出了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聰明如王熙鳳,美麗如林黛玉,寵愛有加如賈寶玉,在時代的變遷中難逃悲慘的命運。再次閱讀《紅樓夢》緣於蔣勳說紅樓夢,原來紅樓夢裡裡面的內容無所不包,可以看到古典建築的理念,家庭禮儀,四時八節的風俗;可以看到人物的穿衣打扮,描眉畫眼,請客送禮、唱戲演劇;可以看到飲食、醫藥、養生、婚喪嫁娶;可以看到社會矛盾的加劇和統治階層的墮落……不同的年齡段讀《紅樓夢》都能讀出不一樣的感受,也能獲得不一樣的智慧。
  • 《紅樓夢》中對於古典小說的敘事創新以及對後世的意義
    《紅樓夢》中敘事語言的創新帶來新的審美體驗這種創新型的敘述風格是《紅樓夢》在敘述上的一大特色,而作品中所展現的另類的敘述風格樣式《紅樓夢》的敘事特色之一。《紅樓夢》中的敘述語言更加的貼近生活,擺脫了傳統文學中的書面語的限制,採用了北方的口語為基礎進行設置,同時又夾雜著古典詩詞的運用,具有濃厚的文學感染力。
  • 《飛馳人生》:韓寒自我的經歷投射
    2019年春節檔強片如雲,而電影《飛馳人生》在春節檔中預售表現搶眼。韓寒此前有第一部作品《後會無期》第二部作品《乘風破浪》,《飛馳人生》是否是前兩部的延續呢?而這第三部作品表現會如何呢?  1月30日,《今日影評》特邀影評人陳一愚暢談《飛馳人生》的內容創作,剖析韓寒的變與不變。
  • 紅樓夢《葬花辭》:讀懂葬花辭,就讀懂了人生
    你的眼晴是你內心的投射,你的心裡越悲傷,落下的眼淚也就越沉重。在數不清的暗夜中,落花飛過階前,飄雨灑遍圃路,你心中的淚,幹了又溼,溼了又幹,寄託著多少情思。《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初識時: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嫻靜如姣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的嬌小姐。
  • 魏晉政治與族群︱京都學派視野中的司馬炎
    1914年,內藤湖南在《支那論》中首次提出他獨特的中國歷史分期法,並在《中國近世史》的講義和1922年發表的《概括性唐宋時代觀》等文章中系統論述。他將東漢中期以前劃分為中國歷史的「上古時代」,東漢後半期至西晉為「第一過渡期」,之後至唐中葉為「中世時代」。東漢後半期至西晉,是中國由上古向中世演變的關鍵轉換期。翻開附錄《大事年表》,可以發現本書更加明確的時間起點是公元159年。
  • 人生如戲——紅樓夢演員現狀竟然和劇中人物驚人相似
    比如92版《新白娘子傳奇》、86版《西遊記》、95版《神鵰俠侶》、87版《紅樓夢》等。賈寶玉的飾演者歐陽奮強說過,當年拍攝87版《紅樓夢》的一群人並非為了刻意的去完成一幅絕世的佳作,讓後人不可超越。只是大家都盡到了一個演員該盡的責任,那就是用自己的才華、汗水和最大的努力,呈獻給觀眾一個好的作品。
  • 為什麼那麼多文學大師都說,只有王國維真正讀懂了《紅樓夢》
    對於《紅樓夢》王國維是被很多人包括大作家都公認的真正讀懂《紅樓夢》的人。現在很多解讀《紅樓夢》的作者仍舊停留在陰謀論的階段,這也是閱讀《紅樓夢》的一個最底層面,我們的大學者王國維曾經把閱讀的境界分成兩個,一個是階級論,一個是哲學論,有人問陰謀論在哪裡?這位老人家連提都沒提,階級論的下面就是陰謀論吧。
  • 夏薇:《紅樓夢》飲食中的隱喻
    從作品看,《紅樓夢》中的賈府是「鐘鳴鼎食之家」,而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卻過著「舉家食粥酒常賒」的生活。這兩種迥然不同的飲食條件在作者一生完整的飲食經歷中就表現出一種失衡的狀態,失衡的飲食經歷成就了這部作品中的隱喻意義。
  • 老莊思想對魏晉文學的影響
    其二是推動了詩歌中的隱逸主題的出現。其三,隱逸思想的不斷發展,演變出了一種新的詩歌流派或稱詩歌類型:即山水田園派,這也是老莊思想的間接影響。除此之外魏晉文學還受到了道教的影響出現了遊仙主題。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這幾點。
  • 趣談人生三大錯覺;幽靈震動、達克效應及投射效應
    生活版人生三大錯覺:手機在震動、有人叫我,她喜歡我!真正的人生三大錯覺是:幽靈震動、達克效應及投射效應。一,幽靈震動。所謂的幽靈震動綜合症是指手機雖然沒有響起鈴聲,但用戶卻產生這種錯覺。我認為人類整體都有達克效應,人類在與大自然相處的過程中過高的估計了自己的力量。三,投射效應。投射效應是指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在認知和對他人形成印象時,以為他人也具備與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現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即推己及人的認知障礙。
  • 北大哲學教授楊立華做客先鋒書店談「魏晉的價值虛無與歸宿」
    邢虹 攝北大哲學教授楊立華做客先鋒書店談「魏晉的價值虛無與歸宿」南報網訊(記者 邢虹)魏晉時代,政權更迭頻仍,社會鬥爭複雜。在這樣一個柔脆的時代,人的生死浮沉難以預期,連一代梟雄曹操也發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因為死亡意味著一切差別的消失,集權力、財富、名望、知識等優勢於一身的士族精英們,汲汲以求如何讓短暫的生命活得與眾不同。服食、飲酒、玄談等生活方式風行一時。近日,北大哲學系教授楊立華攜新作《中國哲學十五講》做客先鋒書店,舉辦「清談,虛無?——魏晉的價值虛無與歸宿」分享會。
  • 讀《紅樓夢》就是讀人生:解析12個經典人物,收穫12種智慧成長哲學
    焦慮與不易並存,無數個夜晚都在失眠煎熬中度過,誰可以幫助她們,我想《紅樓夢》裡傳達出的人生哲學一定可以!女人一輩子的難題、難關,都可以找到答案和解決方案。 閆紅老師從《紅樓夢》一共975個人物,480個女性人物中,整理了最有代表性的這12個女性——晴雯、襲人、小紅、薛寶釵、王熙鳳、平兒、湘雲、尤二姐、劉姥姥、李紈、香菱和賈母的心路歷程和成長哲學,看懂這12個女人的人生軌跡,每個人的生活狀態與幽微心理以及遭遇和經世智慧,這世上十之八九的難題就迎刃而解。
  • 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基本特點與新發展
    在考慮其之所以活躍的原因,展望其近期繼續發展的態勢時,有三個方面或應引起特別注意:一是在更大的歷史縱深下考慮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各種具體問題,闡發其中所寓的大跨度、長時段內涵;二是更多地關注以往研究中顯得相對孤立、滯後的宗教、知識等領域的事態,揭示此期精神世界與整個社會發展的關聯;三是更加講求史料的拓展、辨析,自覺、綜合地運用文獻學、考古學、人類學、現象學等多學科方法來開掘史料和認識歷史。
  • 老莊賦予魏晉靈魂,風骨使隱逸更為超脫
    其二是推動了詩歌中的隱逸主題的出現。其三,隱逸思想的不斷發展,演變出了一種新的詩歌流派或稱詩歌類型:即山水田園派,這也是老莊思想的間接影響。除此之外魏晉文學還受到了道教的影響出現了遊仙主題。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這幾點。
  • 魏晉南北朝時期,小說的強烈興盛,這對後世文學發展有何貢獻?
    在人們的影響中似乎明清時期才是小說繁榮昌盛的時期。我國四大名著中除《紅樓夢》以外,其餘3本都為明代所寫。而在中國古代的魏晉南北朝得到小說發展,大家又知道多少呢?對於後世的文學發展又有怎樣的貢獻呢?在當時的社會中,有著廣泛出現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史傳文學。這些都成為了中國古典小說敘事的源頭。神話傳說在誕生之初就已經具備人物和情節兩個基本因素,而諸子百家書中的寓言典故也提供了借鑑經驗,使歷史上的人物,時間,地點,背景更為詳細。最早的小說在《莊子·外物》中是指瑣碎的言論,與小說觀念相差甚遠。
  • 了解人類圖 | 四種類型與人生策略之一【投射者】
    顯示者和投射者都不太在乎自己,顯示者在乎的是如何影響別人,而投射者才是真的對別人有興趣。如果一個投射者同時面對兩個人,那兩個人其中的一個會覺得被忽視了,因為投射者的能量場是聚焦的,所以每次只能跟一個人專心地對話,說完以後再換另一個,不像生產者可以隨時跟很多人對話。喉嚨中心空白的生產者最喜歡投射者,分分鐘會覺得自己被無條件地關注。
  • 第二銀河啟示級艦船裝配推薦
    今天的戰艦情報室將為指揮官們介紹啟示級戰列巡洋艦,啟示級戰巡艦是靈感級戰巡艦的升級型,具有良好的支援增益性,續航能力強大。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啟示級的裝配推薦和它在實戰中的應用吧!
  • 感悟人生,豁然開朗,歷代古聖先賢對命運的啟示
    是一段極為感人,與傳神的人生哲學:「彭祖智慧不及堯舜,而壽有八百。顏回才華超眾,壽只有三十有二。孔子盛德不比諸侯為差,而困於陳蔡,紂王行不夠仁人,而坐九五之尊。吳公子季扎仁厚,而未能祿仕。田恆無德,而篡齊國。伯夷、叔齊餓死首陽山。魯國權臣季氏,富逾賢王展禽。」由此而知,世上一切的事物,都得聽從它們自己的軌跡,自己去遷化。長壽者長壽,夭折者夭折,困途者困途,顯達者顯達。
  • 古代人生全部考試答題答案匯總 古代人生答案大全
    古代人生中有非常多的考試題目,很多玩家還不清楚這些考試答題的答案是什麼,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一下。古代人生答題攻略大全一、文學著作1.以下不屬於《西遊記》中所著「五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