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葬花辭》:讀懂葬花辭,就讀懂了人生

2020-12-03 沐木李

你的眼晴是你內心的投射,你的心裡越悲傷,落下的眼淚也就越沉重。

在數不清的暗夜中,落花飛過階前,飄雨灑遍圃路,你心中的淚,幹了又溼,溼了又幹,寄託著多少情思。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初識時: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嫻靜如姣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的嬌小姐。她的眼睛裡總是含情脈脈,因為她飽含對生活的熱情和嚮往,她的眼睛裡總是充滿淚水,因為寄人籬下,身不由己,情深似海難寄付;終其一生,她對寶玉的感情,純粹而執著,卻被現實打敗。

黛玉的眼睛,折射出人生的美好,深藏著孤傲的自我,通過她的一雙眼睛看到一個家族的興衰榮辱,沉浮跌宕,而她個人的感情也在不斷變化中以悲劇收場。

她孤獨地看著身邊的世界,寄情於詩,《葬花詞》中,那悽美哀怨的句子使寶玉聽了哭倒:「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她敏感地捕捉到大自然的氣息,她用一個純美少女的眼光詮釋著春天、落花,甚至命運。

林黛玉將花擬人,以花喻人,你看似她在寫花,實際上寫的自己。

1、對生命的質問

有人說,黛玉葬花,是對生命的一種質問。是對生命無常的怨懟和喟嘆。

林黛玉將花擬人,以花喻人,你看似她在寫花,實際上寫的自己。

黛玉的身世可謂悽苦,出身於詩書之家,幼年喪母,父親死後益發無依無靠,一個孤苦伶仃的女孩像浮萍一樣寄居賈府,生命之軟弱,不正如這隨風飄散的花兒一樣,隨時都有可能香消玉殞。

雖說賈寶玉和賈母對林黛玉格外的喜歡,偏愛的有恃無恐,可對於林黛玉的性格來說,一個人總是孤苦無依的寄居在賈家,心裡的難過和失落時時襲上心頭,無處安放。

鮮花錦簇,烈火烹油的賈家,是喧譁的,是熱鬧的,看上去也是富貴的。

但是,這裡的富貴卻從來不屬於林黛玉,她仰人鼻息的感覺,處處留意,步步小心,奴才都可以對她道長論短。她只能選擇默默的承受,忍受著寂寞與委屈。

在家賈府裡除了一個姓林的,其餘的都姓賈,不管多麼努力地維護好關係,做到處處小心,可是她始終是個客人,一旦發生什麼大事,連一個商議的人都沒有,得不到別人的幫助,更沒有人可以依靠,內心深處的無力感隨時都會湧出來。

「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這一句說出了林黛玉這樣一個父母雙亡的孤女住在自己的外婆家的孤獨和悽涼。

在這首詞裡,她把柳絲、榆莢、燕子、春天都寫成無情無義的意象,而自己以花自喻,沒有一個朋友,沒有一人憐惜,只能獨自面對風刀霜劍。

春天的花開了,可惜被摧殘了,花凋謝了,有誰去可憐它呢,任憑它在風中飄零,在林黛玉的眼中,花也有淚,因為花是紅的,這也是血淚,這說的就是她自己,為了還淚而來,淚盡了人也就死了,就像花一樣。

可是,花謝了明年還會再開,可人的青春去了就一去不返了,明年閨中還有誰呢,可能她已離去了。

她的美麗讓令人豔羨,她的才情讓人傾慕,但在大觀園裡,奼紫嫣紅,卻沒有她的主場,也沒有她心中自由自在的歸處,她靈魂深處的那種孤獨,寄托在一花一草的氣息裡。

她內心有對生命無比的熱愛,可是寄人籬下的感覺卻讓她步步維艱,她犀利的言辭只是為了掩蓋內心的脆弱,她渴望自由自在的愛和快樂,可舉目四顧,懂她的又有幾人?

「天盡頭,何處是香丘?」 何處是香丘呢?這是對生的扣問,也是對活著的無奈對抗。

花朵靜靜綻放,無聲無息,生命短暫,卻留下最美的年華,生命就像黛玉眼中的花兒,繁盛開過,豔麗奪目過後就是一片頹敗。

她心性孤傲,本心高潔,從小孤苦無依,父母離世,她對死的領悟也與常人不同,如果人生註定是一場孤單的旅程,為什麼她的生命裡沒有一絲溫暖和希望,多希望找到能讓自己綻放的幸福瞬間,找到屬於她一個人的美好世界。

2、對愛情的守護、祭奠

《紅樓夢》裡,林黛玉對賈寶玉的感情是純粹而乾淨的,從初見時的似曾相識,到互相懂得的知冷知暖,讓她尋到了一絲安全感,也覺得人生越來越美好。

賈寶玉對於林黛玉的情感,也是獨一無二,深入肺腑,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的喜事可以超越再見黛玉的歡喜,沒有任何的憂愁可以超越對林黛玉的期待。

寶玉和黛玉可以說是一見傾心,黛玉在寶玉眼中是「雖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裡就算是舊相識,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是「神仙似的妹妹」,黛玉見寶玉亦是「 好生奇怪,倒象在那裡見過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

這樣的真情在黛玉的世界裡實屬不易,她崇尚坦蕩真誠的愛情,她用一片赤誠之心付出,希望得到專一不二的愛情。

寶玉對黛玉的感情,是最真摯美好的,可是在寶玉的世界裡,黛玉是最愛的,但黛玉不會是唯一的。

她自幼體弱多病,恐情深不壽,與寶玉的緣分深淺很難說清;況且寶玉還有「金玉良緣」,陪侍內定的花襲人,雖然這些都不是寶玉自己能主宰的事兒,可對於敏感,多疑的黛玉而言,已是莫大的悲哀。

「聽聞愛情,十人九悲;聽聞過往,十憶九傷。」

林黛玉,離開賈寶玉,她就活不下去了,賈寶玉已經成為林黛玉苟活於這個世界的唯一理由。這樣的愛,又有幾人能做到?

林黛玉雖然為賈寶玉而死,但她的愛卻並不盲目,她的愛異常清醒,她的愛是建立在和賈寶玉十多年的朝夕相處中形成的,是水到渠成的愛。

她知道寶玉對她的愛情無人可及,聰慧過人的她也深知,這樣的感情無法長久。於是把所有的情愛寄托在花兒裡,「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把對寶玉純潔的愛情,埋在土裡,保持初見的美好,總比爭到最後面目全非更讓人傷感。

葬花也為自己的愛情留一片淨土,心靈中保有哪怕只一寸的純淨,就是一片靈魂在極樂世界的歸屬。

花開花落年年依舊,有一份美好始終活在夢裡,玉質金心,淨土風流。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知是誰?」你們今天笑話我,一個痴人,在那裡葬花,可是你們不知道,明年,或者什麼時候,誰又會來埋葬我呢,這話聽著多麼的悽慘和悲涼,可見林黛玉心裡的悲苦和掙扎。

花兒如愛情一樣甜蜜,花兒葬在土裡,來年春天會再開,正如愛情,深埋心底,縱然跨越千年萬載,也會美好如初。

3、對人生的感悟、悲憫

林黛玉第一次葬花,寶玉一回頭, 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

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裡。我才撂了好些在那裡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糟蹋了。

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乾淨。"

林黛玉惜花之情,是對花的憐惜。林黛玉憐惜花,覺得花落以後埋在土裡才最乾淨,這是林妹妹對美的獨特見解,也是對生命的領悟。

春去花落,本是常事。殘花飄逝,落紅便也無蹤,也本事最自然之事。可這些在黛玉眼中卻是另一番模樣,落紅背後她看見了曾經的鮮妍和飄零的悽涼,也感到了人生的無常,又有幾人懂得這落紅的心傷與無奈?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這樣花與人的相互映襯,是她由花期反觀到的人生無常,對她的未來,冥冥中的一語成讖。

寫葬花,是她看到了花的歸期;而泣紅顏,又是她想到了自己的歸期。

魂歸何處?死亡的命題似乎始終貫穿著黛玉的思想,是她一直在叩問和憂慮的問題。她都是始終缺乏歸宿感的。似乎冥冥中有個聲音在告訴她,歸去,才是正途。

她用葬花,隆重為花的生命禮讚,也為自己的生命哀悼,之所以她會頻頻對花傷懷,是因為她在花的身上看到了自己:一樣的花開寂寞、孤芳自賞,一樣地飄搖無主、易被雨打風吹去,一樣地好景不常在、預感著紅顏薄命的結局。

而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林黛玉《葬花吟》以花自喻,從傷春感懷出發,引出對生活的控訴,以及理想的絕望,情感一步步遞進。有評論家說:「一首葬花辭,半部紅樓夢」。

一曲葬花吟,唱盡了她一生一世的孤苦伶仃與悽涼無助,讓人心疼不不已,也告訴我們,人生如落花,美好易逝,珍惜每一刻的到來,不負春光,不負過往。

相關焦點

  • 撲蝶PK葬花:紅樓夢裡的雙美對峙,其中寓意你能看懂幾分?
    黛玉葬花和寶釵撲蝶,是紅樓夢裡最著名的經典場景。很多人一生沒讀過紅樓夢,但對這兩個畫面卻絕對熟悉。就像孫悟空的金箍棒一樣,已經成為西遊記的招牌,天下無人不知。但凡黛釵登上什麼藝術作品,毫無懸念的,肯定一個葬花一個撲蝶。人們都說葬花是黛玉悲劇性格的經典瞬間;撲蝶則最好的詮釋了寶釵青春健康,表現了寶釵活潑、曠達的性格。
  • 乾隆看完《紅樓夢》說:不就明珠家那點事嗎!專家一研究:還真是
    我國古代有四本書代表著古典章回體小說的最高成就,後人稱之為"四大名著",分別是《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其中數《紅樓夢》影響深遠,面世幾百年後仍有人在研究,更是有研究者成立了"紅學",專門研究其中奧秘。
  • 為什麼那麼多文學大師都說,只有王國維真正讀懂了《紅樓夢》
    對於《紅樓夢》王國維是被很多人包括大作家都公認的真正讀懂《紅樓夢》的人。現在很多解讀《紅樓夢》的作者仍舊停留在陰謀論的階段,這也是閱讀《紅樓夢》的一個最底層面,我們的大學者王國維曾經把閱讀的境界分成兩個,一個是階級論,一個是哲學論,有人問陰謀論在哪裡?這位老人家連提都沒提,階級論的下面就是陰謀論吧。
  • 顯微鏡與放大鏡的人生哲理
    當我第一次閱讀《紅樓夢》的時候,我被她才思敏捷,多愁善感,注重靈性生活吸收了。很多人不喜她尖酸刻薄,愛挑剔人的性格。其實,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缺點,世上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就是溫柔,端莊,平和,典雅的寶釵也有她性格急躁,尖酸刻薄的一面;不僅還是一位深謀遠慮,富有心機的內斂女子。林黛玉個性奔放,敢於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 心理學:越早讀懂這三個「人生定律」,越早識破人心!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人生,越早讀懂這三個定律,越早讀懂人心!經濟學上面有個著名的效用——馬太效應,即:代指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而且這種現象廣泛存在於社會心理學、教育、金融以及科學等諸多領域。簡單理解馬太效應,就是:好之更好,壞的更好;富的更富,窮的更窮。該理論是美國科學史研究者羅伯特·莫頓在1968年首次提出來的!
  • 為什麼有人說讀懂《紅樓夢》第五回?就能讀懂《紅樓夢》這本書
    首先,可以肯定一點,對於《紅樓夢》這一篇長篇巨著,單純看懂第五回,是無法看懂《紅樓夢》全書的。看過《紅樓夢》的朋友都知道,這一部文學巨著是曹公花費十年的心血寫成的,可謂是:十年辛苦不尋常,字字看來皆是血。那麼,在《紅樓夢》第五回裡,我們能夠學到什麼呢?
  • 【地評線】大洋網評:「讀懂中國」,讀懂大國擔當
    今天,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下稱「讀懂中國」)將在廣州拉開帷幕。來自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政治家、戰略家、學者、企業家等將齊聚花城,透過廣州這扇「窗口」,讀懂中國故事,分享中國智慧。廣州,再度匯聚全球智慧,吸引全球目光。  審時、度勢,此次「讀懂中國」非同尋常。眼下,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全球經濟政治格局劇烈變化,諸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疊加。
  • 新書推薦|《讀懂老子》: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讀懂老子》解析深入淺出,明白曉暢,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參考讀本。書末還附有《老子》參考書目,為深入精研的讀者,提供了借鑑資料。 該書分上下兩編,上編重在整體論述,有對老子其人及其思想淵流的考證,更有對道家的宇宙觀、認識論、人生觀、價值觀的系統梳理;下編重在分章釋讀,每一章都由原文、譯文和解析三部分構成。
  • 讀懂《菜根譚》經典十句,人生豁然開朗!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它的文字簡煉明雋,兼採雅俗。
  • 87版《紅樓夢》作曲者王立平:一朝入夢 終身不醒
    耗四年半「傾其所有」完成《枉凝眉》《葬花吟》等全劇配曲  87版《紅樓夢》紀念系列報導  30年過去了,76歲的王立平一度以為,關於87版《紅樓夢》的話他已經說完了。30年來,但凡有《紅樓夢》播出之處,也許就無人能擺脫吟唱《枉凝眉》《葬花吟》的魔力。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邱瑞賢、陳詩藍  6月17日晚,由王立平一手挖掘並悉心訓練的原唱者陳力,將在人民大會堂時隔30年後再度開唱《葬花吟》等87版《紅樓夢》原創音樂作品。想到那個場景,頭髮雪白、戴著標誌性粗框大眼鏡的王立平,臉上的表情如回夢中。
  • 一文讀懂電容傳感器
    ,獲取文章】 > 8、一文讀懂位移傳感器 9、一文讀懂光電傳感器
  • 英文唱出《葬花吟》,王熙鳳竟是高鼻梁藍眼睛
    英文唱出《葬花吟》,王熙鳳竟是高鼻梁藍眼睛歌劇《紅樓夢》劇照長江網訊(長江日報特派記者王娟)英文唱出的《葬花吟》,洋面孔演繹的「王夫人」,沒有了王熙鳳的「掉包計」,都讓人感到似曾相識而又那麼不同……7日晚,英文歌劇《紅樓夢》在北京保利劇院舉行首演前的彩排,第一次向全國媒體揭開了神秘的面紗。
  • 莊子的五句經典語錄,讀懂便是人生!
    下面,為大家梳理《莊子》中經典的五句話,讀懂便是人生!1.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你又不是魚,怎麼能知道他快樂不快樂呢?這句話告訴我們:每個人一生的時光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窮,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尋無窮的知識,這是十分危險的事情,會讓我們的人生十分疲憊。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很多事情,跟追求知識是一樣的,講究適可而止,要懂得取捨,不要過猶不及。
  • 讓小學生也能讀懂高科技
    梅鋒博士表示,為讓中小學生能讀懂教材,編委會在編寫過程中,著重突出了五個特點。  特點一:貼合課標體系讓學生能讀懂大部分內容  記者發現,《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小學版/初中版/高中版)》三個學段的版本結構一致,每套教材均為7個章節,大體內容依次為漫話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改變了哪些生活方式和社會形態、大數據的特點、身邊的大數據、認識人工智慧、身邊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小實驗、對未來的展望,篇幅為130——150頁不等。
  • 《三體》中10句經典語錄,每一句都值得深思,讀懂了便懂了人生
    今天就和大家介紹10句,在《三體》這一本書當中的那一些關於,作者對科技的認知,對世界的認知,還有對更多思維的解讀,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哲理,讓人印象深刻,產生不一樣的想法和思緒,讀懂了便讀懂了人生。第九、人生當中最奇妙的一件事情就是你執著於某一樣東西或沉著於某一樣東西,因為它就像是人生中的一盞明燈,只要它亮你就能夠看見。第十、如果你不願意的話,就不要去,給別人希望,更不要給別人希望之後,又親手將它打碎。
  • 一文讀懂MEMS傳感器(必須收藏)
    【點擊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1
  • 富蘭克林讓人很難讀懂的名言,讀懂了後,才知道諷刺了現代很多人
    人的一生,總會遇到很難讀懂的名言。這是很正常的,畢竟每個人的閱歷和理解能力都是有限的。我們小學時候讀不懂的話,到現在或許就懂了。
  • 想當年|他為87版《紅樓夢》築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高牆
    疼,難,過癮,耗時四年半,王立平為《紅樓夢》寫出了包括《枉凝眉》、《葬花吟》、《秋窗風雨夕》在內的十三首曲子,以及劇中所有背景音樂。就像許鏡清的音樂成就了1986版《西遊記》,沒有王立平,也就沒有至今仍讓人魂牽夢縈的1987版《紅樓夢》。
  • 一文讀懂磁傳感器(必須收藏)
    【點擊藍色標題,獲取文章】 7、一文讀懂超聲波傳感器 8、一文讀懂位移傳感器 9、
  • 讀懂學生,教師要有所作為
    而教師要讓學生真正「站立」在課堂中央,讀懂學生是根本前提。讀懂學生的天然稟性,「不要以為自己教了,學生就會學」。學生坐在教室裡,就一定在學嗎?許多時候,教師只是在激情地教,但學生並沒有真正學進去。教師首先要明白學生想學什麼、能夠學什麼,目標太難或太簡單,過程太死板或太無趣,都無法調動學生的情感與思維,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