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於網際網路的螞蟻集團迅速崛起,即將以2.1萬億元的估值登陸資本市場。
螞蟻集團從一張小小支付牌照起家,憑藉中國龐大的網際網路流量紅利,抓住傳統金融痛點,十幾年時間,小小螞蟻崛起成為大象:全球最大獨角獸(參考:《中國獨角獸報告:2020》)。螞蟻集團本質是金融還是科技?如何改變傳統金融格局、坐上金融科技頭把交椅?未來面臨怎樣的機遇與挑戰?有哪些值得傳統金融和新金融企業學習借鑑的地方?
新時代下的金融巨頭之爭,已經超越了產品之爭、服務之爭、渠道之爭,更多體現為跨行業、跨業態的立體競爭。能否轉變商業模式、適應時代發展,將決定其成敗的關鍵。
1、螞蟻本質上是金融還是科技?
螞蟻集團與金融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繫,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金融機構。表面上看,螞蟻脫胎於阿里淘寶支付業務,旗下擁有銀行、基金、財險、小貸等牌照,支付、理財、借貸、保險服務分別貢獻收入36%、16%、39%、8%,因借貸產生的技術服務費已經成為螞蟻最大的收入來源,看似已經成為金融公司。
但深入分析其業務模式,螞蟻集團核心競爭力是技術和大數據,通過引流、助貸、聯合貸款等方式提供金融服務,不直接承擔利率風險、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與賺取存貸差的傳統金融業務有本質區別。
因此,不宜將「螞蟻模式」簡單歸類為金融或科技,若沒有金融服務場景,螞蟻技術將失去用武之地;若沒有技術和數據核心競爭力,螞蟻便會淪為P2P一樣的偽金融公司。
螞蟻對科技創新和金融監管都是新生事物,客觀看待螞蟻模式和現象,關鍵是能否更好滿足人們金融服務需求,支持實體經濟,兼顧效率與公平。既需要鼓勵金融創新、支持新經濟,同時防止規避監管、監管套利。
2、螞蟻成為大象的秘密是什麼?
剖析螞蟻模式:「爆款產品、開放平臺、打造生態」三步走,環環相扣,以網際網路思維切入金融科技各個賽道。
1)做產品:傳統金融機構的產品設計往往是從自身能力、監管政策等約束性條件出發,「先有產品,再找客戶」,而螞蟻所擁有的網際網路基因恰恰相反,以客戶需求為立足點打造產品。細數支付寶、餘額寶、借唄、花唄、相互寶等爆款產品,無一不是從客戶需求出發、大幅降低門檻、狠抓用戶體驗,填補了傳統金融模式空白,一經推出短時間內便吸引上億流量。
2)做平臺:螞蟻深諳自身優勢是技術和數據。2017年螞蟻採取開放平臺戰略,一是將成熟業務接入外部金融機構,用助貸、聯合貸款、銷售引流等方式向金融機構引流,二是將自身強大的風控能力、運營能力以解決方案的形式向金融機構輸出。既轉移了利率、信貸、流動性等風險,同時穩賺不賠收取技術服務費。3)做生態:橫向上,螞蟻將這套商業模式向海外複製,境外用戶近3億,境外營收佔4-5%;縱向上,螞蟻轉向技術公司,在數字貨幣、螞蟻鏈、螞蟻雲等領域輸出底層技術,將自身打造為金融科技大生態,建立起服務政府和國家戰略的基礎設施。
3、如何監管巨獸?未來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螞蟻模式是新舊經濟交替的產物,發揮鯰魚效應,對傳統金融機構和監管格局提出挑戰。
一方面,傳統金融監管針對風險準備金、流動性覆蓋設置嚴密指標,監控金融風險。而螞蟻自身並不從事高資本消耗的存貸業務,螞蟻3000億左右的總資產,與工商銀行30萬億資產規模相比,九牛一毛,如果「一刀切」式仿照銀行徵收資本準備金,將大量耗費資本金,掣肘在新經濟發展。
另一方面,螞蟻由於其業務模式新、體量龐大,對金融體系的影響不亞於銀行、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螞蟻在投資者適當性、與傳統機構利益分成、消費者權益等重大問題上,如果沒有適當監管,難免產生利益衝突。新金融呼籲新監管。新監管將是行為監管,「功能監管」,利用大數據提高監察能力,及時發現和管控市場風險,鼓勵資金流入新經濟領域的同時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
展望未來,螞蟻這頭飛奔的大象機遇依然廣闊,但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
機遇方面:隨著新基建上升為國家戰略,科技賦能傳統產業、企業級用戶需求拓展成為金融科技未來主戰場,螞蟻在用戶積累、數據獲取、技術輸出等方面護城河穩固。
風險方面:金融監管趨嚴,民間借貸利率上限下調,導致螞蟻目前最大盈利板塊面臨調整;數據要素重要性提升,數據安全逐漸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螞蟻保障用戶數據安全的能力面臨考驗。
風險提示:金融監管政策、大數據資源獲取和使用政策存在不確定性,對其業務模式造成衝擊。
1 成長印跡:從螞蟻到大象
1.1 發展歷程:支付起家、顛覆金融、技術輸出三步走
1.2 估值演變:從螞蟻到大象,五年五倍
2 業務透視:螞蟻本質是金融還是科技?
2.1 財務表現:輕資產,盈利強,增長迅速
2.2 業務版圖:支付板塊貢獻流量,金融服務貢獻收入,技術創新貢獻增長點
3 模式剖析:產品、平臺、生態環環相扣
3.1 做產品:爆款屬性、用戶體驗、流量運營
3.1.1 支付寶:首創擔保交易模式,解決交易信任問題,締造流量入口
3.1.2 餘額寶:首創「支付+理財」功能,解決「碎片化」理財需求
3.1.3 花唄、借唄:普惠金融,聚焦長尾市場
3.1.4 相互寶:低門檻攬客,重在培養客戶保險意識
3.2 做平臺:向金融機構開放
3.2.1 業務開放:螞蟻僅收取技術服務費,不承擔金融產品本身風險
3.2.2 能力開放:從前端獲客到後端風控,螞蟻賦能金融全鏈條
3.3 做生態:輸出技術方案,向海外移植成功模式
3.3.1 技術輸出:提供完整的金融科技解決方案
3.3.2 海外延伸:1+9布局,貢獻營收約5%
4 展望:客觀看待螞蟻模式對市場和監管挑戰
4.1 監管挑戰:新金融呼籲新監管,保持創新活力,防止監管失效
4.2 行業層面:新舊金融體系變革,產業換代,競爭加劇
4.3 自身發展:市場廣闊、場景豐富但合規風險仍較高
當前螞蟻集團著力布局三大戰略板塊,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數字金融科技平臺、創新及其他業務。
數字支付與商家服務板塊貢獻收入36%,逐年下降。此板塊以支付寶為平臺開展,集成境內外支付、生活場景、多元金融服務等埠,是一個綜合性的流量入口,盈利模式以收取交易手續費為主。2017-2020年上半年分別產生營業收入358.9億元、443.6億元、510.1億元、260.1億元,佔比從54.9%逐漸下降至35.9%。支付寶的運營主體是支付寶(杭州)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支付寶(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前者是螞蟻集團內利潤貢獻最大的子公司,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分別創造淨利潤97億元、86.5億元,佔比53.7%、39.4%。數字金融科技平臺貢獻收入64%,網絡借貸佔比高。此板塊為多元金融服務,以交易佣金、利息收入、投資收益等作為主要收入,2017-2020上半年營業收入分別289.9、406.2、677.8、459.7億元,佔比從44.3%增長至64.4%,是螞蟻最大的收入來源。下設微貸科技平臺、理財科技平臺和保險科技平臺,2020年上半年收入佔比分別為39%、16%、8%。從具體利源看,小微貸款經營主體包括重慶螞蟻小微小額貸款、重慶螞蟻商誠小額貸款,分別運營螞蟻花唄和螞蟻借唄兩個產品,2019年貢獻淨利潤15.8億元和12.0億元,佔比8.7%、6.6%;網商銀行貢獻淨利潤12.56億元,佔比6.9%。2018年後螞蟻集團調整網絡借貸經營模式,從自營轉向聯合貸款,提供微貸技術支持子公司盈利大增,螞蟻智信(杭州)主要職能是為借唄、花唄產品提供信貸額度測算、大數據風控、機構聯營、精準營銷、實時授信等技術服務,2019年、2020上半年分別貢獻淨利潤32.814、73.084億元,佔比高達18.2%、33.3%;重慶萬塘則主要負責金融機構的渠道接入、核對系統、資產轉讓、資產後臺管理系統等,2019年、2020上半年分別貢獻淨利潤12.420、28.606億元,佔比6.9%、13.0%。理財業務的經營主體主要是天弘基金和螞蟻(杭州)基金銷售。其中,天弘基金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貢獻淨利潤21.6億元、12.9億元,佔比11.9%、5.9%。保險業務的經營主體是螞蟻勝信(上海)信息技術和國泰財產保險,截至2020年6月底,螞蟻集團負債中保險合同準備金達到15.4億元,是2017年的1.3倍,2020年上半年螞蟻勝信貢獻淨利潤14.1億元,佔比6.4%。創新及其他業務貢獻營收不到1%,增長潛力大。該板塊是目前集團轉型的方向,以技術開發為金融機構、政府機關等合作夥伴提供綜合性的技術解決方案,智慧財產權及技術服務費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創新業務板塊2017-2020年上半年貢獻營業收入5.1、7.5、9.3、5.4億元,佔比0.79%、0.87%、0.77%、0.75%。經營主體包括螞蟻雙鏈(上海)、螞蟻區塊鏈科技(上海)、恒生電子等,成型產品包括螞蟻金融雲、螞蟻鏈等,2019 年螞蟻鏈開始取得收入,未來將對外輸出解決方案,成為新增長點。傳統金融機構的產品設計往往是從自身能力、監管政策等約束性條件出發,「先有產品,再找客戶」,而螞蟻所擁有的網際網路基因恰恰相反,以客戶需求為立足點打造產品,突破傳統束縛,再依託阿里多元交易場景,降低金融服務門檻,高度重視用戶體驗和產品運營,打造出支付寶、餘額寶、花唄、借唄、相互寶等爆款產品。
3.1.1 支付寶:首創擔保交易模式,解決交易信任問題,締造流量入口支付寶是第一個爆款產品,作為綜合性的流量入口,疊加高頻的支付場景為其他金融業務導流,以手續費及客戶備付金利息收入為盈利方式。打法:1)抓住需求痛點。支付寶的誕生之初,彼時主流交易方式有貨到付款、銀行轉帳等,但都是買賣雙方直接支付,存在賣家不發貨、買家違約的風險,支付寶首創擔保交易模式,買家下單後,先把資金打入淘寶網對公帳戶,確認收貨後再由淘寶把錢打入賣家帳戶,由此解決了信任問題。2)依託阿里生態場景,提高客戶粘性。支付寶脫胎於阿里巴巴生態體系,截至2020年6月阿里巴巴國內零售市場移動月活用戶數達8.74億,線上線下、國內國際具有豐富的應用場景,包括C2C電商淘寶、B2C電商天貓、B2B電商1688、O2O新零售盒馬等,生活服務包括公共事業繳費、餓了麼、飛豬等,國際業務包括天貓國際、速賣通等,支付業務具有高頻的特點,豐富的場景導流加大了客戶的粘性。3)高度重視客戶體驗。最初支付寶的擔保交易效率低下、出錯率高,且用戶在使用時要在多個頁面跳轉,支付成功率也只有60%。2010年開始,支付寶狠抓用戶體驗,推出快捷支付,在開通環節免去持卡人與銀行的籤約,在支付環節銀行無需對每一筆支付進行驗證,真正實現跨系統、跨終端、跨瀏覽器的支付方式,支付成功率大幅升至90%。4)快速迭代,試錯前行。2013年微信依託移動端社交導流,財付通異軍突起,蠶食支付寶市場份額,支付寶嘗試彌補社交短板,例如推出「生活圈」功能,發起春節集五福活動等,但收效甚微,此後支付寶重新定位生活服務平臺,市佔率穩定在55%左右,2019年支付寶月活用戶數反超QQ,成為國內第三大移動APP。效果:顯性收益來自交易服務費和客戶備付金利息收入,較為微薄。一是C端針對個人取現、信用卡還款超過免費額度後收取0.1%費用;二是B端針對商戶收取交易服務費,費率0.6%-1.2%;三是沉澱備付金利息收入,2020年1月央行宣布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備付金以0.35%的年利率按季結息。這種顯性收益模式簡單,隨著國內網際網路用戶滲透率見頂,傳統手續費模式面臨天花板。更重要的隱性收益在於打造金融科技服務入口聚攏流量。截至2020年6月,支付寶月活用戶達7.11億,總支付交易規模為118萬億元,無形中積累了大量客戶、信用、交易數據,客戶粘性增強,活躍率持續提升,成為日常生活和數字金融的引流入口,實現向高利潤金融服務二次引流。 3.1.2 餘額寶:首創「支付+理財」功能,解決「碎片化」理財需求餘額寶於2013年6月13日上線,是國內首隻網際網路基金,結合消費和理財需求,一經推出廣受追捧,餘額寶用戶數從2013年底的4303萬人,到2018年突破6億人,規模突破1.2萬億。
打法:1)洞察需求,產品創新。支付業務發展導致的客戶資金沉澱,衍生出現金管理需求,螞蟻抓住這個需求,將貨幣基金打造成為「餘額寶」,創造性利用閒置資金小額投資,產生收益的同時可用於日常消費。2)降低投資門檻。餘額寶的投資門檻低至1元,定位於廣闊的長尾市場,降低投資門檻以籠絡更大規模的用戶,逐步培養用戶利用沉澱資金理財的意識。3)踩點錢荒。2013年6月餘額寶上線,正趕上錢荒,7日銀行間同業拆借加權利率峰值達到12.3%,餘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高達6.3%,遠高於銀行存款,籠絡大量客群,迅速完成餘額寶上線的冷啟動。收益:1)顯性收益來自為天弘基金等提供直銷平臺的手續費。餘額寶按照促成金融機構合作夥伴實現資產管理規模的一定百分比收取技術服務費,成立當月規模達到42.4億元,至2020年6月末,餘額寶規模翻了近三百倍達到12238.1億元。2)打開與金融機構合作前景。天弘餘額寶基金支付的關聯人報酬費用從2013年的1.04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31.49億元,巨大潛力吸引其他金融機構參與,為平臺開放奠定基礎。3)拉開網際網路金融序幕。餘額寶的誕生喚醒了客戶的理財意識,掀起「存款搬家」浪潮,實現居民資產向理財引流的重要一步,推動理財線上化。3.1.3 花唄、借唄:普惠金融,聚焦長尾市場螞蟻集團的網際網路貸款包括2B和2C端,2B主要是網商銀行的小微貸和助農貸等,2C端為消費貸螞蟻花唄和現金貸螞蟻借唄。截至2020年6月底,螞蟻集團消費信貸餘額為17320億元,小微經營信貸餘額為4217億元,總計21356億元,服務約5億用戶及超過2000萬小微經營者。
打法:1)抓普惠金融痛點,聚焦長尾,逆襲銀行。長期以來,我國普惠金融不發達,小額借貸長尾用戶潛力巨大,截至2020年6月,我國短期個人消費貸款餘額達到8.08萬億,2009-2019年的複合增長率高達32%,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到40.7萬億元,同比增長14.2%。但由於大量長尾客戶徵信記錄難以獲取,傳統銀行的信貸成本高、覆蓋少,根據奧緯諮詢的研究,2019年15歲以上的中國人口中75%沒有信用卡,63%以上的中國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尚未被滿足。螞蟻切入這一商業痛點,深耕普惠金融,花唄用戶通常為年輕人,但因為沒有信用卡或信用額度較低而存在未滿足的消費需求,平均餘額約為2000元,與傳統金融實現錯位競爭。2)模式創新,降低門檻。早期螞蟻曾嘗試與銀行合作試水小額信貸產品,但由於大量商家不符合銀行信貸資質,雙方合作折戟。2010年螞蟻自建小貸公司,2015年開設網商銀行,從事自營放貸。在流程上,客戶只需3分鐘線上申請,1秒自動化審核放款,小微貸款的運營成本低至2.3元/筆,而傳統小微貸款平均的人力成本就達到2000元。小貸公司放貸後,通過發行ABS產品,降低資金佔用。3)電商基因,交易大數據為風控保駕護航。對於長尾客群,央行徵信系統作用有限,2015年芝麻信用分上線,基於用戶的消費行為大數據,多方位綜合性地對用戶信用進行評級,2018年5月百行徵信成立,是目前國內唯一獲得個人徵信牌照的機構,螞蟻集團持股8%,加強了個人徵信信息的共享。2019年網商銀行的不良率為1.3%,低於招行信用卡1.35%不良率,更遠低於其他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效果:借貸業務貢獻收入和利潤。一方面來自於助貸、聯合貸款模式中為銀行提供客戶導流,按照金融機構獲得利息收入的一定百分比收取技術服務費;另一方面來自於自有資金或ABS融資用於借貸的利息收入,2020上半年螞蟻集團利息收入10.3億元。2019年螞蟻小微和螞蟻商誠實現營業收入30.5億元、24.4億元,營業利潤18.6億元、14.1億元,ROE高達11.01%、7.04%;至2020年6月網商銀行實現營業收入38億元,其中利息淨收入29.1億元,佔比76.6%。相互寶於2018年10月上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互助社區。根據2020年9月2期最新公示,參與分攤人數達到1.05億人,分攤總額為4.9億元,人均分攤成本4.7元。
打法:「相互寶」基於支付寶的廣域流量開展互助計劃,通過低門檻或公益性質保險攬客。2018年10月,螞蟻保險、芝麻信用和信美相互保險推出「相互寶」,客戶加入時無需付費,加入後如有成員遭遇參保範圍內的重大疾病,可享受10-30萬不等的保障金,參與計劃的人一起分擔出險人的理賠款,符合年齡和芝麻信用分的條件即可參保,相比市面上的重疾險,「相互寶」參保流程簡單、核查條件少、保費便宜且出入自由,支付寶上巨大的客戶流量成為制勝的關鍵因素。從最初的大病互助計劃逐漸拓展,推出老年防癌計劃、慢性病人群防癌計劃等,進一步增加覆蓋的年齡群體。效果:引流保險產品。保險產品素以條款複雜著稱,普及程度較低。相互寶的推出,簡化條款,精準定位客群,提高客戶轉化率,為螞蟻保險商城引流:《金融時報》的調查顯示,1/3的相互寶用戶受訪者表示非常有可能在未來6個月中購買重疾險;螞蟻集團的招股說明書披露,許多相互寶的會員也購買了「好醫保」健康險的產品。螞蟻轉型技術公司,既有外部監管導向壓力,也有商業模式優劣考量。螞蟻具有數據優勢和技術優勢,金融機構具有牌照優勢、資金優勢,重新定位金融機構合作夥伴關係,實現優勢和能力互補。3.2.1 業務開放:螞蟻僅收取技術服務費,不承擔金融產品本身風險支付寶擁有超過十億的年度活躍用戶,通過多樣化的生活場景增加客戶粘性,實現交叉銷售,為金融機構導流,螞蟻僅收取技術服務費,不再承擔金融產品本身風險。2018年同時使用三種以上螞蟻集團產品的客戶比重達到70%,同時使用五種以上產品的比重達到30%,2019年該比例分別提升至80%和40%,市場滲透率進一步提升。螞蟻將爆款產品和業務向金融機構開放,截至2020年6月,螞蟻合作的金融機構超過350家,含100家銀行、170家資產管理公司以及約 90家保險機構。螞蟻不對理財、信貸和保險產品承擔風險。具體來看:
1)財富管理方面,三分之二由天弘以外基金管理。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餘額寶已經向24家第三方公募基金開放,理財平臺促成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40986億元,其中27460億元由天弘以外的其他基金公司管理。2)網際網路信貸方面,探索助貸和聯合貸款模式,98%貸款由金融機構提供。2018年5月,螞蟻集團宣布探索開放花唄、借唄業務,嘗試與金融機構合作,支付寶在其中主要充當撮合交易的平臺角色,獨立風控、向用戶放貸並收取利息的是背後的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截至2020年6月螞蟻集團共2.1萬億信貸規模,其中98%的資金來自合作銀行和發行ABS,自營貸款餘額僅佔1.68%;當前螞蟻小微和螞蟻商誠存續ABS規模為4121.1億元、2622.6億元,由此估算來自合作銀行的資金約為13836.3億元,佔外部融資的64.6%。3)保險方面,主營合作普惠定製產品。螞蟻保險商城以營銷與保險公司合作定製產品為主,2018年,螞蟻與中國人保合作推出「全民保」、「好醫保」,2019年與國華人壽推出「健康福」等,產品均體現出低門檻、出入靈活且簡單易懂的普惠特點。根據招股說明書,截至2020年6月,螞蟻已經同約90家保險機構合作開展業務,促成保費收入及互助分攤總額超過518億元,僅9%由國泰保險承保。3.2.2 能力開放:從前端獲客到後端風控,螞蟻賦能金融全鏈條2016年8月,螞蟻集團開放平臺上線,宣布向合作夥伴全面開放12大分類能力,包括基礎的支付能力,獨家的數據、安全、信用、理財、融資等能力。
1)幫助金融機構獲客轉化。例如,螞蟻財富 「財富號」,繼承阿里的店鋪思維,每家基金的財富號如同自營店鋪,產品供應者直接對接客戶。根據2019螞蟻金服財富夥伴大會發布的數據,2018年入住財富號的機構達到107家,入駐機構的平均交易金額是同期未入駐機構的62倍,資產管理規模前者是後者的68倍。再如,螞蟻研發智能商業決策解決方案,對借款人還款能力和還款意願、用戶接受產品推薦的概率以及針對單個用戶的產品特徵和定價適當性進行評估,實現精準匹配。2)提供風控解決方案。螞蟻研發動態風險管理解決方案,幫助金融機構更好地應對關鍵業務風險,如客戶身份識別、欺詐風險、反洗錢、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運營風險、安全及數據隱私風險等,向金融機構合作夥伴提供技術支持,使他們能安全、高效、大規模地服務客戶。3)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根據《中國基金業金融科技發展白皮書2019》,基金公司通過螞蟻財富平均用戶運營成本下降70%,1年全行業運營成本節省 2000萬元,服務效率提升70%,服務滲透人群1億。螞蟻集團的海外布局開始於2015年,目前已在中國大陸、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韓國、中國香港等全球1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本地電子錢包,形成「1+9」的布局模式,覆蓋全球共12億用戶,境外用戶近3億。根據螞蟻集團招股說明書,截至2020年6月止的12個月內,通過公司平臺處理的國際總支付交易規模達6219億元,2017-2020上半年境外地區營業收入分別為34.2、43.1、65.86、32.1億元,佔比5.23%、5.03%、5.46%、4.42%。
一是路徑選擇,螞蟻集團遵循「一帶一路」倡議,首先以亞洲作為拓展區域,逐漸向非洲、歐洲等滲透。螞蟻集團以韓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為海外業務的首發地,2015年11月螞蟻集團參與發起設立韓國第一家網際網路銀行K-Bank,但持股比例僅為2%,直至2016年底,K-Bank才獲得執業牌照;與初入韓國遇冷不同,同年螞蟻集團入股印度Paytm,至2017年,Paytm的用戶從2000多萬躍升到2.2億,一躍成為全球世界第四大電子錢包 ;2016-2018年間螞蟻集團加快在南亞和東南亞的布局,與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電子支付企業或銀行合作開展業務。
二是合作參股,螞蟻集團的海外業務多採用多國本土化戰略,少數股權投資,以技術輸出為主,充分利用當地企業優勢。螞蟻集團海外金融業務布局除2019年全資收購英國跨境支付平臺WorldFirst之外,其他投資均為不超過49%的少數持股。由於支付及其他金融業務都屬於強監管業務,各國多採用牌照管理,並配套複雜嚴格的監管規則,非本國企業投資面臨比較大的監管風險;螞蟻集團通過參股或者戰略合作的方式,和本地具有金融牌照的公司共同開展支付業務,螞蟻集團主要貢獻支付業務解決方案及技術開發平臺,有利於降低進入門檻,充分利用當地企業的政府及市場資源,有效防範政策和法律風險。
三是由點及面,螞蟻集團依託以支付業務為先導,跟隨阿里巴巴集團生態戰略布局出海,延伸多元金融業態。螞蟻集團海外布局試圖複製支付寶在國內開創的「從場景到支付到金融」的發展路徑,與阿里巴巴集團的國際化戰略高度協同,例如2016年4月,阿里巴巴以10.2億美元收購Lazada約54%的股權,同期螞蟻金服宣布與Lazada旗下的在線支付工具HelloPay合併,後者將改名為「支付寶」,由此通過與阿里巴巴的應用場景綁定輸出支付技術;2019年後螞蟻集團開始從支付業務向多元金融轉化,海外業務的深度進一步提升,例如2019年1月投資印尼消費分期公司Akulaku,2019年11月印度布局消費借貸產品Paytm Postpaid,2020年1月投資印度餐飲020企業Zomato等,開始從支付業務向零售行業及消費金融領域拓展。
恆大研究院「解碼金融巨頭」系列研究:
7、《解碼貝萊德:如何掌管七萬億美元》。2020年4月14日
6、《解碼瑞銀:財富管理巨頭的秘密》,2020年1月19日
5、《解碼伯克希爾:股神之道》,2019年11月2日
4、《解碼高盛:國際頂級投行與金融帝國崛起》,2019年10月10日
3、《解碼羅斯柴爾德:頂級財閥與大國金融霸權》,2019年8月9日
2、《解碼泰康:從保險到醫養的成功突圍》,2019年6月14日
1、《解碼平安:如何成為世界級綜合金融集團》,2019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