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莎航空把足跡進一步拓展到全球,在探索、合作、創建、投資、轉型等方面做了諸多努力。
【環球旅訊】旅遊和移動出行技術的創新步伐不斷加快。全球範圍內超過2500家初創企業都在尋求旅遊數位化轉型。航司等傳統旅遊企業與這些初創企業之間的競爭正在不斷擴大。漢莎航空關注到了哪些旅遊創新趨勢?未來又將如何拓展數位化技術布局,並在早期階段參與到科技創新領域當中?
8月29日,漢莎航空創新中心(LIH)總經理Gleb Tritus在「2019環球旅訊峰會&數字旅遊展」上,以「漢莎航空如何利用初創企業生態系統推動數位化創新?」為主題進行了演講。
漢莎航空創新中心(LIH)總經理Gleb Tritus
以下是Gleb Tritu演講實錄:
漢莎航空從2014年就開始了數位化業務,這個業務是從德國開始的。2019年,我們把數位化業務——創新中心拓展到新加坡,未來會落戶上海,我們希望能夠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的客戶。
漢莎航空創新中心並不只是提供更多的服務,我們希望在創新和數位化發展過程中,能夠在未來快速提供服務。
在過去五六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漢莎航空一直致力於把數據、專業知識以及每年1.4億人次乘客的信息,錄入到最新的創新數據系統。在這樣一個大的環境中,我們不僅僅只是為乘客或者貨物運輸提供服務,我們也希望在核心業務以外的服務,希望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
我們對旅遊交通的理解不再是線性和交易性的,我們有自己的定義。過去20年,在整個旅行價值鏈當中,我們從A到B,比如我出門打車到機場,上了飛機到目的地,再坐車到最終目的地。原來是線性的鏈條,很多這樣線性點相互之間沒有對接。所以對漢莎航空公司來說,我們也希望基於我們的理解,使旅遊鏈不再是一個線性的關係,而是一個完全循環式的發展。
不在一個線條上進行發展,而是在整個旅行鏈上進行循環發展,很多環節會相互關聯,這意味著很多數據要進行交換,這就需要大幅度發展數據平臺。如果你要訂機票,除了漢莎,還有其他的航空公司以及OTA可以實現,另外用戶還可以通過酒店前臺幫忙叫車。無論怎樣,很多鏈條是相互融合的,不再是線性過程,而且有更多環節可以更好地進行整合。我們也認為在未來幾年當中,如何去實現這個循環,才是我們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圖形,我覺得很生動地表明了,漢莎航空在整個關係鏈中如何發展的想法。
我再講兩個重要的發展趨勢:第一,在過去五年當中,整個生態體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8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旅遊交通技術終於起飛了,業內越來越多的公司獲得資金;成立的科技公司也越來越多。這對我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發展趨勢。
第二個,很多風險投資也願意投資到這個行業中。所以從財務角度來說,有很多人開始進入到旅行交通行業,特別是以技術為驅動的旅遊業和交通行業。
另外還可以看到,從2014年,旅遊交通技術風險投資的價值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總體看,2014年大概有近60億美元的投資規模。2014年之後,整個資金增長速度非常快,去年約440億美元的資金都投入到了旅遊和交通技術行業。
全球VC投資規模達到了約2500億美元,其中有440億投入到了旅遊和交通行業,也就意味著從A到B的整個交通旅行過程,現在得到了資本市場非常大的關注。整個行業也呈現出了一個非常大的轉變。
我們預計在2019年以及未來的風投資金會不斷增加。另外,現在很多技術公司都成為了獨角獸公司。「獨角獸」簡單的定義是還沒有上市,估值已經達到10億美元。目前該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有42家,他們估值已經超過2000億美元了,大概有10%的企業可能已經進入到了旅遊和交通技術行業。漢莎集團有66年歷史,每年營收達到200億美元,有3萬多架飛機,我們發展了那麼多年,只能達到這個規模,這42家「獨角獸」公司有的只成立了七八年,整體估值已經超過了漢莎集團。所以,在未來,我們如果要繼續扮演領先地位,就要不斷投入資金,特別在技術上的投入。
現在有大量的資金都進入了初創公司,而且大量資金用於技術,現在我們也發現,大量的資金從西方轉向東方。整個行業不斷被顛覆,以前都是矽谷來帶動整個技術市場的顛覆,但VC現在開始越來越關注亞洲地區,而且關注中國技術的發展。
從這個圖表上,可以看到,30%的VC都和亞洲有關,其中有35%投入到了中國,另外25%投入到亞洲其他地區。在3-5年之後,我們相信這些初創公司會有更長足的發展。我們對中國特別看好,特別是在旅行交通技術領域。
上表顯示42家「獨角獸」公司中21家都在亞洲。中國在旅遊交通技術領域佔據主導地位,比如滴滴約車服務,共享單車也都是以中國為發源地,現在哈羅單車有三億多用戶。在自動駕駛方面,中國也佔主導地位。不僅僅是旅遊交通領域,對航空公司也有很大的影響。
接下來講一下我們的戰略措施。我們最主要舉措是把漢莎航空的足跡進一步拓展到全球,我們在五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即探索、合作、創建、投資、轉型。
探索屬於市場營銷方面,我們希望不管是在漢莎集團內部,還是在集團外部,我們都想成為數據驅動研究和情報中心,因此我們會在整個行業垂直鏈當中扮演搜索先鋒的角色。
目前我們建立自己的初創公司,基本上每年會分支出一家公司,每年會生成10個新的想法,8個可能會失敗,一般來說,1個會成為分支公司,這家分子公司會在漢莎集團之外進一步自我發展。
接下來,我們還要和中國漢莎航空分支機構密切合作,加強對於亞洲市場的洞察,望在中國以及亞洲發展過程中,確保在中國和亞洲戰略部署符合我們的全球戰略部署。
我們在亞洲的戰略重點並不只是在上海建立分支機構,我們的確把漢莎航空總部很多同事都派到了上海,讓我們同事去嘗試滴滴、Uber、共享單車,我們會與中國本地和出行相關的企業一起探索合適於中國的相關舉措,希望能服務於歐洲市場、美國市場。同時還希望能夠聚焦於中國出行生態的機會。
近年來,我們的德國總部和上海辦公室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欲發展中國本地的團隊。我們聚焦於2+1領域,進行市場研究,了解亞洲發生了什麼,中國發生了什麼。在過去一年半時間裡,我們了解了亞洲和中國市場這邊相關公司有哪些,他們有什麼合作舉措。歐洲公司非常重視在亞洲的戰略合作,我們也正在中國進行投資。在亞洲的戰略重點還包括對科技企業進行戰略型投資,我們在新加坡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投資了。我們正與樟宜機場討論合作,我們還以新加坡為總部,探索在亞太的戰略合作,我們也在上海積極進行戰略投資和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