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發動機積碳#
內容概述:燃油汽車熱機效率與積碳的產生關係,蓄電池容量與充電效率的關係解析現實情況中有很多汽車用戶的日常通勤距離很短,往往只有幾公裡而已,於是就有了這樣的擔心:短途駕車是否會傷車呢?其實只要養成正確的用車習慣,即使用車時間很短也是不會損傷車輛的,比如內燃機與電池都不用擔心。
01積碳篇
燃油動力汽車在使用過程中無法避免「積碳」的產生。因為每一次長時間停放車輛後,機體與防凍冷卻液的溫度都會降低;而此類車輛裝備的是「往復循環式·內燃式熱機」,其運行的基礎是通過燃燒產生的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動力)。
熱力學第二定律解釋得很清晰,熱能會從高溫物體傳導至低溫物體;那麼在冷啟動車輛時,低溫的機體與防凍冷卻液就必然會吸收燃燒產生的熱能,而這些能量本應該是轉化為動力的,結果則必然是動力的下降,但為什麼卻感覺不到呢?
知識點1:汽車工程師們當然也會了解這一缺點,所以在啟動發動機時會依據冷卻液的溫度數值,決定是否「加濃噴油」與提高轉速。
冷啟動汽車時發動機轉速會升高到1200rpm左右,同時會以超過理論空氣燃料比的比例噴射燃油;目的是為了增加混合油氣的基數,以更多燃燒為基礎提升輸出熱能。說白了這就是一種無奈的「被動補償」,而且總會有些過度;結果會造成燃燒不充分,積碳就是在這種狀態下產生的。
知識點2:在防凍冷卻液的溫度達到90℃左右之後,這種加濃噴油的設定才會解除,內燃機也才能達到充分燃燒無積碳的狀態。那麼只短途駕駛車輛似乎無法避免積碳了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為將將形成的積碳附著力很低,只要啟動後正常駕駛車輛,行駛中的2000rpm左右的轉速產生進排氣壓力是可以有效驅離「新積碳」的。同時正常駕駛的熱機效率也會很高,或者說達到高水溫狀態需要的時間很短;在幾公裡的行駛達到高溫狀態後,隨即以正常油耗狀態加大幾腳油門,積碳總能夠原理發動機。
02電瓶篇
有些用戶認為頻繁的短途駕駛會損傷汽車電瓶,然而這絕對是多餘的擔心!因為電瓶的實際容量非常小,普通的「12V-55Ah」的電瓶,在最新裝車時的極限容量也才0.66kwh(度)。
每次啟動發動機需要的電流雖然很大,但是啟動的時間是非常短的;以平均500庫倫為標準,即使啟動時間需要三秒又才消耗多少電能呢?所以以「公裡」為標準的間隔用車,正常啟動車輛與駕車都不會傷電瓶。要知道車輛啟動之後電瓶就不再供電了,而是由發電機「即發即用」,電瓶此時只作為穩壓電容。
重點:汽車發電機的功率有非常高冗餘,比如汽車同時使用燈光、導航、儀表、揚聲器等等配置,其總功率也不過幾百瓦而已。但是發電機的額定功率總會有1.0~1.5kw(千瓦),也就是說只要發電機沒有損壞,汽車設備電耗不僅能夠滿足,而且能夠正常為電瓶充電。
充電標準是「快充」,因為輸入的電流是很大的;正常完全虧電的電瓶在併線啟動之後,行駛幾公裡也就可以充滿了。
關於短途駕駛是否傷車的問題就聊這麼多,正常用車沒有任何影響。
編輯:天和Auto-汽車科學島
責編:天和MCN
歡迎轉發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