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裡怎麼開出了藍藍綠綠的花?那是大貝殼

2020-09-24 物種日曆

自從我開始拍螃蟹,除了到海邊收集各種奇形怪狀的螃蟹外,也會到水族市場上逛一逛,偶爾也能買到一些平時難以採集到的種類。前幾年,海水店中時常出現一類叫「五爪貝」的生物:它們有著波浪般的外殼,殼內塞滿了彩色的肉,稍有動靜便把兩個殼合在一起。這便是硨磲(chē qú)

幾種常見硨磲的外殼,依次是番紅硨磲、鱗硨磲、無鱗硨磲、諾瓦硨磲。圖片:珊瑚俠


硨磲是鳥蛤科硨磲亞科動物的統稱,共包含2屬12個有效物種。其中硨蠔屬2種,分別是菱硨蠔(Hippopus hippopus)和瓷口硨蠔(H. porcellanus);硨磲屬10種,除了著名的大硨磲(Tridacna gigas)外,常見的還有番紅硨磲(T. crocea)、無鱗硨磲(T. derasa)、鱗硨磲(T. squamosa)等,以及今天的主角長硨磲T. maxima)。

長硨磲。圖片:珊瑚俠


數不清小巨人的「眼睛」

長硨磲在英文中也被稱為「小巨人硨磲」(small giant clam)。實際上,成體的長硨磲殼長通常也就20釐米上下,還不及大硨磲殼長的三分之一。

但相比其他常見的雙殼類軟體動物,這類「巨蛤」的大小或許還是驚豔到了發現者。1758年,林奈用 gigas(「巨大」)命名了大硨磲;1798年,德國軟體動物學家羅丁(Peter Friedrich Röding)又將 maxima(「最大」)這個名字給了長硨磲。

「小巨人」長硨磲。圖片:珊瑚俠


雖然長硨磲個頭並非最大,但在所有硨磲中它的分布範圍最廣:從東非一路向東,包括紅海、印度、東南亞、澳大利亞一直到太平洋中部島嶼周圍的熱帶亞熱帶海域,都有它的蹤影。

我們可以通過活著的長硨磲外套膜邊緣周圍一圈黑色小點,將它與其他硨磲區別開來。這些小黑點與扇貝上那一排小點是一樣的,都是眼點。通過這些眼點,硨磲能夠感受外界光線的變化;這也是我們潛水從它上面遊過時,它會突然閉合的原因。

長硨磲外套膜邊緣的眼點。圖片:珊瑚俠


與其他雙殼類軟體動物一樣,長硨磲活著時總要將自己的兩個殼張開,讓水流通過,以便濾食其中的藻類等微生物。不同的是,常見的花蛤、河蚌等雙殼類動物在濾食時只微微打開雙殼,硨磲則像是「張開雙臂」迎接各路來客般敞開大殼,這樣就有可能讓一些大的物質流到它的外套膜內。為了阻止過大的物質流入,長硨磲的入水口處還有著像小梳子一樣的結構,起到下水道篦子的作用。

長硨磲的入水口。圖片:珊瑚俠


長硨磲的出水口。圖片:珊瑚俠


注意!我要「變色」了

2020年4月,我參觀了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位於海南三亞的實驗站。那裡的環境對硨磲野外種群復育來說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當我看到那一大池子張開雙殼、露出顏色各異的外套膜接受陽光洗禮的硨磲時,我聯想到盛開的各色花朵。

有意思的是,同一種硨磲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單純通過顏色並不能區分硨磲的種類。硨磲為什麼要擁有出如此多彩的外套膜呢?

呈現出綠色的長硨磲。圖片:珊瑚俠


其一是為了隱藏自己

硨磲一生中只有很短暫的自由生活階段,之後便會將自己緊緊地附著在其他物體上生長。不同於牡蠣單純將自己粘在礁石上,硨磲尤其喜歡附著在珊瑚礁等海底的硬物上;不單如此,它們在生長過程中還會不斷分泌出物質將珊瑚礁腐蝕,讓自己能往更深處附著,以至於我們在野外看到很多硨磲像是被擠在了珊瑚縫隙之中——這時,外套膜上豐富多彩的顏色就能讓它們更融入到珊瑚礁中,起到保護自己的作用。

珊瑚礁中的長硨磲。圖片:Alexander Vasenin / wikimedia


2019年國內的一項研究顯示,藍色的番紅硨磲的外套膜色素有9種,紅棕色個體則有10種色素。

除了色素,硨磲外套膜上還有著結構特殊的蛋白質。雖然蛋白質本身並沒有顏色,但在光的幹涉下會呈現不同顏色,且這些顏色會隨著我們視線角度變化而變化。如果要更好理解的話,不妨找出一張CD光碟,光碟表面的彩虹色就是這樣一種結構色。

呈現出黃色的長硨磲。圖片:珊瑚俠


其二是為了填飽肚子

硨磲所展現出的顏色不單單是其自身的顏色,這其中還有蟲黃藻參與。是的你沒聽錯,就是與珊瑚共生的蟲黃藻。硨磲所需的營養更多來源於與其共生的蟲黃藻。

生活在硨磲外套膜內的蟲黃藻進行光合作用,合成硨磲生存所需的營養和能量。這也是為什麼硨磲只能分布於20米水深以淺的海域,如果太深就難以獲得充足的陽光;而硨磲張開雙殼、露出外套膜,也是為了蟲黃藻能接受更多的光線。

蟲黃藻。圖片:Allisonmlewis / wikimedia


不過,蟲黃藻並非自硨磲一出生就之相伴。

硨磲胚胎的發育經歷受精卵、擔輪幼蟲、面盤幼蟲、足面盤幼蟲、稚貝等階段。剛剛孵化的小硨磲還處於可以自由活動的幼蟲階段,此時它主要濾食環境中的單細胞藻類。經過大約六天,當它長成足面盤幼蟲形態時,營養來源就逐漸過渡為內源性的蟲黃藻系統。所以,這個階段的小硨磲必須從海水中獲取足夠的蟲黃藻並與之建立穩定的共生關係,以保證進一步的變態發育,否則它的生命就到此結束。

不過,這種獨特的共生關係也使人工繁育硨磲限入瓶頸:如何在人工環境下讓足面盤幼蟲獲得足夠的蟲黃藻呢?

科學家想到了植入的方法。

不同顏色的長硨磲。圖片:Christoph Specjalski / wikimedia


命途多舛的硨磲

2015年至2019年,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喻子牛研究員團隊持續開展硨磲規模化人工繁育,以及中培技術、放流增殖技術的創新研發,通過幾年努力突破技術瓶頸,建立了高效的硨磲幼蟲蟲黃藻植入技術和幼貝培育技術,還形成了專利技術:

當幼蟲長至足面盤幼蟲時,將其置於一定密度的蟲黃藻液中,保持一定幼蟲密度並浸泡;從第七天開始,每天換水並將幼蟲濃縮,再用蟲黃藻液浸泡,確保幼蟲消化腺中有三個以上的蟲黃藻;一旦這些植入的蟲黃藻留在幼蟲體內不被排出,它們即與幼蟲建立好共生關係,隨後迅速繁殖,數量指數級增加,通過管道系統迅速布滿整個外套膜,通過光合作用給幼蟲提供營養。

人工植入蟲黃藻(箭頭所示)。下圖為蟲黃藻大量繁殖後充滿整個消化腺。圖片:喻子牛 /《科技促進發展》(2020)

作為珊瑚礁生態系統中重要的貝類之一,硨磲對於維護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健康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在今天,除了受到環境汙染的影響,硨磲也是經濟利益驅使下的犧牲品,漁民大肆捕撈活體硨磲,製成工藝品。

由於硨磲通常深深附著於珊瑚礁內,為了獲得完成的硨磲貝,採捕者不惜藉助挖礁、炸礁等手段,這不僅影響了硨磲的種群資源,更是對珊瑚礁環境造成不可恢復的破壞。

在馬來西亞沙巴查獲的非法捕撈的大硨磲。圖片:thestar.com.my


現如今再去水族市場,你會發現這類叫做「五爪貝」的生物早就沒了蹤影。所謂的「五爪貝」,只是商家稱呼硨磲的一個商品名而已。需要強調的是:現今硨磲所在的鳥蛤科(Cardiidae)硨磲亞科(Tridacninae)內,所有物種都至少是二級保護動物,個人飼養或販賣受到嚴格限制。

藍色個體的長硨磲。圖片:Ahmed Abdul Rahman / wikimedia


我在海南三亞某處海域浮潛時,曾見到保存完好的珊瑚礁生境,不時能在珊瑚礁的縫隙之間見到「盛開」的硨磲。這樣的場景,在更早些年時應該能在更多地方見到吧。


本文來自物種日曆,歡迎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GuokrPac@guokr.com

相關焦點

  • 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讓人感覺就像是在騰格爾老...
    懂球帝首頁>足球新聞> 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讓人感覺就像是在騰格爾老... 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讓人感覺就像是在騰格爾老... 成都興城足球俱樂部 2019-12-30 17:35 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地,讓人感覺就像是在騰格爾老師唱的那首《天堂》的環境裡訓練!
  • 沿途風景很美,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綠綠的草地馬兒跑
    我們作為遊客,即要體現出自己的素質!也要體會到草原人民的艱苦!小王的提醒說明他熱愛自己的家鄉,才能讓遊客也熱愛尊重自己的家鄉!為小王點讚!為高素質的隊友們點讚!跟團遊總是不盡人意,沒有希望的那麼好,,看不到你想要的藍天白雲和成群的牛羊,真是 沒去想著去去了後悔一輩子,黑山頭其實沒有什麼好玩的,下車就上車,也沒看到什麼東西。
  • 為什麼蛤、蚌裡會長出珍珠? 貝殼裡是怎麼產生珍珠的?
    為什麼蛤、蚌裡會長出珍珠? 貝殼裡是怎麼產生珍珠的?時間:2016-05-25 15:43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蛤、蚌裡會長出珍珠? 貝殼裡是怎麼產生珍珠的? 我們知道珍珠來自於蛤、蚌之類的貝類生物,可是所有的蛤、蚌裡面都會長出珍珠嗎?事情並非如此。
  • 珊瑚和珊瑚礁,原來這麼大區別!
    這件事卻引起了我莫大的興趣,因為我正想知道撞穿「安徒生」號的珊瑚礁,究竟是怎麼回事?珊瑚是什麼?是動物還是植物?珊瑚怎麼會成為礁?又怎麼會撞穿輪船?為什麼只有熱帶海面上才有?幸好,這位商人說的英語,我完全能聽懂。他首先推銷貝殼,價錢很相宜,大家都買了一些留作紀念。
  • 全球珊瑚礁遭嚴重破壞 海底之花瀕臨滅絕(圖)
    全球珊瑚礁遭嚴重破壞 海底之花瀕臨滅絕(圖)IT.SOHU.COM 2004-12-10 07:53  轉自: 人民網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骨骸與少量石灰質藻類及貝殼等長期膠結而形成的一種有孔隙的鈣質隆起。
  • 三沙地理·珊瑚礁——三沙珊瑚礁:海底熱帶雨林
    不管是西沙、中沙,還是南沙,每當豔陽高照,風平浪靜,乘著小船在珊瑚叢上面緩緩滑行,猶如在一片美麗的叢林中漫遊,那密密麻麻的「鹿角」、「牛角」、「羊角」幾乎探出水面,觸手可及。還有散落在「叢林」中的「翡翠」、「瑪瑙」,形態各異;時隱時現的「鮮花」,橙黃藍白紅,煞是可愛,美不勝收。不時還可見五彩繽紛的魚兒與遊船一起穿梭漫遊,構成一幅幅奇異的海底風景畫。
  • 數千年間,貝殼在融入人類世界過程中發生了哪些故事?
    我在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見到了更多貝殼工藝品。那是位於倫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我被邀請到那參觀地下室。這個博物館中藏有各種各樣的貝殼,標本多達數百萬件,全都分門別類、整整齊齊地排放在櫥櫃裡。我走進去後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透明的玻璃櫥櫃,裡面放滿了各種更奇怪的物品。
  •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是什麼歌 隱秘的角落小白船歌詞完整版
    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是什麼歌?最近隱秘的角落熱播,在第一集中有一句歌曲,聽的人毛骨悚然,尤其是配合那驚悚的背景,即便是在大半天看,也是一身的雞皮疙瘩,下面小編就為玩家帶來藍藍的天空銀河裡是什麼歌,歌曲歌詞完整版,一起來看看吧。
  • 好書推薦 | 珊瑚礁裡的秘密科普叢書
    通過閱讀叢書,你將透過清麗簡約的文字和精美豐富的圖片去一探洶湧波濤下的生命奇觀,暢享一次知識與趣味雙收的「珊瑚礁之旅」。同時,本叢書也將逐步揭開人類與珊瑚礁的歷史淵源,站在現實角度,思考珊瑚礁生態系統的未來。在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大背景下,合理利用海洋資源、正確開發並切實保護好珊瑚礁資源,更加需要我們認識並了解珊瑚礁生態系統。
  • 那紫紅色的「海星」開出的花是最大的
    「我們這裡有種很特別的花,叫犀角,長得很像海星。它已經開了1個星期,就要凋謝了。我想請時報的小花農,為它留個影。」昨天上午,杭州花卉世界花博園的王雲芳打進時報熱線說。  記者隨後趕到花博園。只見沙地中一叢綠色的肉柱,地上開著一朵海星一樣的紫花。「這花真的很特別,開花前花瓣都合攏,圓圓鼓鼓非常可愛。
  • 這片海到底怎麼了?湛江特呈島驚現珊瑚礁!
    這片海到底怎麼了?湛江特呈島驚現珊瑚礁!這些珊瑚礁驚豔了在場的驢友。驢友們紛紛拿出相機拍攝。珊瑚礁綿延3公裡多。為什麼會出現珊瑚礁呢據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海洋大學堂負責人張駿考究●●特呈島離徐聞海安僅80多海裡,兩地環境非常相似,是傳統意義上的珊瑚生長區,特呈和徐聞兩地的珊瑚礁已有近萬年的發育史。
  • 隱藏在珊瑚礁裡的故事
    可這條小魚兒還不知道,在前面的洞穴裡,有一雙眼睛正盯著他呢。就在他靠近的一瞬間,眼前突然掠過一道黑色閃電,刷的一下,他讓一張可怕的大嘴給咬住了。「啊!是……海鰻……我完……」紅娘魚的話還沒說完就讓那張大嘴吞噬了。然後,神秘黑影鑽出洞穴現身。他真是海鰻。
  • 藍藍的天上有閃閃的星星嗎?
    好友在朋友圈寫下一段話,丫頭的語文課本第93頁,「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我知道這是兒歌,但這個有點違背常識吧,既然看見的是閃閃的星星,怎麼會是藍藍的天呢?我也曾有過類似的疑惑。也許你不相信,這篇兒歌在語文課本裡已經有60年。 而且這首兒歌是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葉聖陶先生寫的。
  • 重慶石頭上「開出比盤子還大的花」 秘密被揭開
    石頭開花   微信朋友圈隨手發一張石頭照片   它竟能講出重慶5億年前的故事  範聖卿  重慶市酉陽縣一個寨子裡,石頭上竟開出比盤子還大的花。那石花,一團團一簇簇,不知過了多少年月。老人說,那石花是祥瑞的徵兆,不準破壞它。小孩子則帶著疑惑,一遍遍的問石頭為什麼會開花?很多年過去了,一次巧合,石頭開花的秘密終於被揭開……  是怎麼發現的?
  • 重慶石頭上「開出比盤子還大的花」秘密被揭開
    疊層石重慶市酉陽縣一個寨子裡,石頭上竟開出比盤子還大的花。那石花,一團團一簇簇,不知過了多少年月。老人說,那石花是祥瑞的徵兆,不準破壞它。小孩子則帶著疑惑,一遍遍的問石頭為什麼會開花?吳雁是在朋友圈裡看到酉陽縣後坪鄉鄉長董澤興曬的石頭照片。吳雁是攝影愛好者,對照片石頭上那精美的花紋產生興趣,便聯合科考隊一起去寨子考察。「我是在一次下鄉檢查工作的時候發現這種石頭的,當時只覺得石頭開花看起來很稀奇,於是便用手機拍照發到朋友圈。」董澤興說。有何重要價值?
  • 塞爾達傳說織夢島50個貝殼位置匯總 詳細貝殼收集攻略
    9:如圖所示方位,用鏟子挖被藍花包圍的區域。10:左側割草後用鏟子挖託隆波海灘( 4 個)11:獲得天馬靴後,從村子左側口前往海灘的路上,指示牌正下方有 4 棵香蕉樹,割掉擋路的草後按L衝撞靠下的樹即可。12:獲得羽毛後,沿著前往長尾大空洞的路,在如圖所示位置跳過地上坑洞,衝撞視野內唯一一棵樹即可。
  • 鐵樹開出奇異的花
    鐵樹開出奇異的花作者\繆盛姣我所在的小區主幹道旁的花壇裡,大都種植以鐵樹為主的觀賞植物。那葉子,像一把把長長的梳子,疏密有致,整齊劃一地依次排列在杆莖的兩邊。都說,鐵樹難開花,但我所見到的鐵樹,時常開那種呈橢圓柱形的黃色蕊的花,也是極其普通的了。還有一種,開的是呈椰菜那樣子的鵝黃色的花。
  • 山東青島有個貝殼博物館 珍貴藏品全球罕見
    —龍宮翁戎螺   在山東青島,有這樣一個博物館,它以貝殼展示為主題,裡面既有號稱「海貝之王」長度足有1.3米的大硨磲,也有需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沙貝,還有來自4.5億年前奧陶紀的鸚鵡螺化石。   「龍宮翁戎螺」 一直被譽為「海洋中的活化石」,生物學家們曾對照5.7億年前的化石研究發現,龍宮翁戎螺與它的祖先幾乎一模一樣,歷經數億年未滅絕、不變種,在浩繁的生物世界裡,實屬罕見。目前,在全球各博物館和貝類收藏家手中僅存300隻左右。
  • 高清:青島有個貝殼博物館 珍貴藏品全球罕見
    ,裡面既有號稱「海貝之王」長度足有1.3米的大硨磲,也有需用放大鏡才能看到的小沙貝,還有來自4.5億年前奧陶紀的鸚鵡螺化石。    「龍宮翁戎螺」 一直被譽為「海洋中的活化石」,生物學家們曾對照5.7億年前的化石研究發現,龍宮翁戎螺與它的祖先幾乎一模一樣,歷經數億年未滅絕、不變種,在浩繁的生物世界裡,實屬罕見。目前,在全球各博物館和貝類收藏家手中僅存300隻左右。
  • 男子撿珊瑚礁賣錢,不料被舉報罰款24萬,男子:一兩千都很難
    男子撿珊瑚礁賣錢,不料被舉報罰款24萬,男子:一兩千都很難珊瑚礁對大家來說都很熟悉,尤其是生活在海邊的人,珊瑚礁可謂是非常常見。珊瑚礁的作用非常多,不但能夠阻擋海浪的侵蝕,還能夠為一些魚類生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場所,然而,珊瑚礁還成為了一些沿海居民牟利的手段,殊不知這是犯法的,近日,海南一男子就因為撿珊瑚礁賣錢而被開出了24萬的罰單,這對一個普通村民來說可謂是「天價罰單」。原來,海南早就有了相關法律和規定,如果採挖,購買,攜帶,運輸等珊瑚礁都是違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