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和珊瑚礁,原來這麼大區別!

2020-12-06 孤夢旅人

一個三十來歲的印尼人正在船上賣珊瑚。這件事卻引起了我莫大的興趣,因為我正想知道撞穿「安徒生」號的珊瑚礁,究竟是怎麼回事?珊瑚是什麼?是動物還是植物?珊瑚怎麼會成為礁?又怎麼會撞穿輪船?為什麼只有熱帶海面上才有?

幸好,這位商人說的英語,我完全能聽懂。他首先推銷貝殼,價錢很相宜,大家都買了一些留作紀念。當他說到珊瑚時,我十分注意聽,他說:

「這一帶是蘇門答臘西海岸外的淺海區,熱帶上空的太陽曬得海水變成了溫水2珊瑚只喜愛這種溫暖的海水。加上我們這一帶,離海岸有一百多公裡,沒有混濁的河水,這就更適合於珊瑚的生存,因此這裡是世界有名的珊瑚產地之一。」

珊瑚是一種極其微小的腔腸動物,在由自身分泌出來的石灰質組成的小管裡生長著。一旦貼住了淺海底,珊瑚便能像樹木一樣往上長,每年大約可以長高一公分。形狀奇怪,有的像一株樹,有的象一隻高腳茶杯,有的像一顆美麗的菌子,所以有人誤認為珊瑚是植物,其實這是錯誤的。

珊瑚很容易繁殖,它們能夠在死去的珊瑚樹上繁生起來,久而久之便成為象石頭一樣堅硬的珊瑚礁。生在海面以下的珊瑚礁,就叫做暗礁。暗礁是海船最可怕的死對頭。據我推想「安徒生』號因被颱風侵襲和大霧包圍迷失了方位,才誤入這一帶危險區域的。象這樣大的遠洋船,若不及時拋錨,恐怕更要不堪設想。

我聽他講完後,感到這位印尼朋友不像一般的小商小販,我便走前一步,冒昧問道:「先生一向是個生意人?」

中年人嘆了一口氣回答道:

「我本來是一個學過生物的科學工作者,因為得罪了外國資本家,便把我的飯碗打破了。如今,你還不知道這裡(那時印尼還沒有獨立)是荷蘭殖民者霸佔的天下嗎?民不聊生,遍地是貧窮和飢餓,哪裡去再找工作呢!所以不得不回到家鄉專門賣些本地的土特產,倒也能餬口。看來,我們想要過好日子,非待殖民者滾蛋不可。」

我一面為他的悲慘遭遇而難過,一面又請教他:

「珊瑚除能形成暗礁外,還能成為別種礁嗎?」

「那些貼在海島陸地邊緣的叫做岸礁。」他指著一個不遠的小島對我說:

別看珊瑚象石頭一樣硬,但活珊瑚的生命很嬌,如果一離水,哪怕是一個短時間,也會死亡。加上印尼地位都是所謂地殼活躍地帶,海島還在上升,海島邊緣的珊瑚礁因之也在不斷冒出水面,所以形成了許許多多岸礁。

假若,珊瑚不是生在海島邊,而是生在海中的話,那麼,除了成為暗礁以外,還可成為環礁哩。

說罷,他興衝衝地回到他小船上去,拿了一件長得象花樣的怪物來,一定要送給我留個紀念,並解釋道:

「這叫蔓蟲,它的生活與珊瑚類似,但它不生在熱帶,而生在日本的外海裡。這是從日本商人那裡批購來轉賣的。」

隨後,他又忙著招呼他的顧客。沒待太陽下山,他的那些奇怪的、美麗的珊瑚和貝殼,都一銷而空。

臨走時,他對我說,明天糊漲時他還要來,想再推銷一些珊瑚。

相關焦點

  • 熱水中的尼莫:珊瑚白化和珊瑚礁的未來
    許多海洋動物依靠珊瑚礁作為棲息地和食物的來源。 毫無疑問,嚴重的珊瑚白化將對海洋生物產生影響,例如對蝦虎魚造成影響。黃博士說,最大的問題是:「由於海洋溫度升高,珊瑚礁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從中恢復?」。珊瑚白化是由於海洋溫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高於正常溫度而引起的。
  • 珊瑚的顏色為什麼這麼多這麼漂亮
    整個展覽佔據展廳面積1500平方米,以珊瑚和珊瑚礁為主線,展出標本500餘件,展示珊瑚礁的形成及分布、珊瑚礁生態系統豐富的生物類群、珊瑚與人類的關係以及珊瑚礁的保護等內容。很多標本都是國內唯一的,極少對外展示。 此外,展廳內還有海葵與小丑魚、清潔蝦與魚類、淺海石珊瑚和軟珊瑚、珊瑚礁魚類等活體展示。甚至,你可能有機會親手摸一摸某些珊瑚。
  • ○珊瑚、珊瑚蟲、珊瑚礁是啥關係?
    ○珊瑚、珊瑚蟲、珊瑚礁是啥關係?答:是密切的關係。
  • 珊瑚,珊瑚蟲,珊瑚礁,傻傻分不清?我來告訴你!
    無論是浮潛、水肺潛水還是自由潛水,我們總渴望看到美麗的珊瑚。而對於珊瑚本身,你究竟又了解多少呢?你知道珊瑚、珊瑚蟲、珊瑚礁三者的區別與聯繫嗎?你知道珊瑚礁裡有哪些海洋生物嗎?你知道現今珊瑚礁有多脆弱嗎?你知道三亞珊瑚礁自然保護區在哪裡嗎?
  • 珊瑚是植物還是動物?看過珊瑚產卵才知道,還有這麼美的產卵現場
    但是構成珊瑚的畢竟還是珊瑚蟲的外殼和骨骼,如果非要分得這麼細的話,我們可以這樣講:珊瑚蟲是動物,珊瑚蟲體內的蟲黃藻是植物,珊瑚蟲分泌的外殼和遺骸是我們平時看到的珊瑚,這些珊瑚聚在一起就構成了珊瑚礁。許多遊客慕名而去,就是去看大堡礁的珊瑚礁有多美,如果能遇上珊瑚產卵的場景,那真是一輩子都難以忘記的場景。
  • 珊瑚是植物還是動物?看過珊瑚產卵才知道,還有這麼美的產卵現場
    雖然晚上珊瑚也會用觸鬚捕食,反過來滋養蟲黃藻,但就雙方作出的貢獻來看,似乎是蟲黃藻做得比較多。但是構成珊瑚的畢竟還是珊瑚蟲的外殼和骨骼,如果非要分得這麼細的話,我們可以這樣講:珊瑚蟲是動物,珊瑚蟲體內的蟲黃藻是植物,珊瑚蟲分泌的外殼和遺骸是我們平時看到的珊瑚,這些珊瑚聚在一起就構成了珊瑚礁。
  • 南沙群島珊瑚及珊瑚礁魚類圖鑑出版
    本報訊 近日,由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持編撰的《南沙群島珊瑚圖鑑》《南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鑑》經由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南沙群島珊瑚圖鑑》和《南沙群島珊瑚礁魚類圖鑑》兩本書涵蓋了南海環境監測中心近年在南沙群島調查期間拍攝的珊瑚和珊瑚礁魚類影像資料,其中造礁石珊瑚14科170餘種、珊瑚礁魚類45科381 種,用細節豐富的照片和簡明專業的文字,系統展示了南沙群島造礁石珊瑚和珊瑚礁魚類的形態特徵、生態分布等內容。
  • 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肯·內迪邁爾和珊瑚修復基金會的故事
    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肯·內迪邁爾和珊瑚修復基金會的故事《深海璀璨——拯救世界珊瑚礁》講述了美國珊瑚修復基金會創始人、海洋英雄肯·內迪邁爾的真實故事,集人物傳記和科普知識於一體。肯·內迪邁爾從小喜歡海洋,並且迷上了色彩絢爛、形態各異的珊瑚。
  • 「島礁上房子越來越多,珊瑚礁狀況越來越差」:首次全國珊瑚「大體檢」,結果堪憂
    2019年夏天在附近海域,至少還能看到有顏色的活珊瑚。珊瑚蟲是一種微小的腔腸動物,經過成千上萬年,鈣化成珊瑚礁,形成有珊瑚、珊瑚礁、貝類、硨磲等共同組成的珊瑚礁生態系統。珊瑚五彩斑斕的顏色大多來自與其共生的蟲黃藻,它們通過光合作用給珊瑚蟲供給能量,珊瑚給它們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二氧化碳和其他營養。珊瑚白化,意味著共生藻離開或死亡。
  • 紅珊瑚之新手必看造礁珊瑚與紅珊瑚的區別
    沙丁項鍊此時,我們就可以斷定這位顧客還不完全了解紅珊瑚。淺海造礁珊瑚和貴重寶石珊瑚怎麼會一樣呢!但是,你真的了解造礁珊瑚嗎?知道它與寶石珊瑚的區別嗎?特色級牛血紅沙丁手要想識破商家的騙局,正確購買紅珊瑚,必須要先提高自身技能,增加對阿卡和沙丁的了解。
  • 珊瑚礁:潛水員自願充當「園丁」,修復泰國瀕臨滅絕的珊瑚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家和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為保護地球上的珊瑚礁所做的努力越來越多。但是,幫助恢復是一個緩慢而費力的過程,需要持續的監測,以及經常不存在的資金和資源。儘管珊瑚有石相的吸引力,但形成珊瑚礁的珊瑚——也就是所謂的硬珊瑚——實際上是活的生物體,它們分泌碳酸鈣形成保護性骨骼。
  • 人類已失去超世界半數的珊瑚礁,誰來拯救珊瑚?
    造礁珊瑚適宜生長溫度在20-30度之間,18度以下的低溫和30度以上的高溫對於絕大多數珊瑚來說都是不利的環境,會引起珊瑚白化或死亡。從全球水溫的分布來看,造礁珊瑚主要分布在南北緯25度之間的海域,並且以南北回歸線之間的熱帶海域生長最為繁盛。造礁珊瑚分布在水質清淨、流速中等的淺海,珊瑚幼蟲須附著在堅硬的底質上,如巖石、礁塊、珊瑚骨骼等。
  • 科學家在珊瑚育種取得的突破有助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珊瑚礁
    據外媒報導,在繁殖瀕危珊瑚方面的突破,可能會對Florida Reef Track珊瑚礁產生巨大的影響,有助於拯救瀕臨滅絕的珊瑚礁。
  • 一半以上的珊瑚礁因白化而死亡,好好珍惜現在的珊瑚美景,珍惜吧
    雲想衣裳花想容,你想旅行和旅行。這裡是學富五車的旅行包包,愛旅行,右上角點關注,帶你起飛上高速!據BBC報導,因氣候變暖,全球已有一半以上的珊瑚因白化而死亡。在世界上有著眾多的珊瑚礁旅遊景點,但是最著名的有:世界上最大的大堡礁,位於澳大利亞附近的海域;馬爾地夫的珊瑚礁;紅海的珊瑚礁;斐濟第二大島和第三大島之間的彩虹礁;菲律賓的圖巴塔珊瑚礁等地。
  • 攝像機第一次拍到珊瑚白化全過程:珊瑚礁殘忍驅趕藻類
    珊瑚礁白化的問題已經嚴重到了我們不容忽視的地步。如今,科學家們首次拍攝到了珊瑚礁白化的過程,這比人們以往能預測到的都要迅速而嚴重。對於外行來說,珊瑚礁白化的原因通常被歸為環境變化,譬如氣溫上升和汙染加重。珊瑚礁本身並不會長出能讓他們色彩斑斕的「帽子」----這要歸功於生活在珊瑚組織內的藻類。
  • 海底世界最美的景點是珊瑚礁 珊瑚礁生態科普小知識
    主要種類有濱珊瑚、蜂巢珊瑚、角狀蜂巢珊瑚、扁腦珊瑚等巨人珊瑚塊體,還有成片生長的鹿角狀珊瑚、牡丹珊瑚、陀螺珊瑚、杯形珊瑚等。海南島周邊還有各種軟珊瑚、柳珊瑚及與珊瑚礁相互依存的豐富的海洋生物。 珊瑚礁可以粗略地分為裙礁、堡礁和環礁三大類。
  • 白化的珊瑚礁又變成了彩色?珊瑚:保命而已
    正常珊瑚(左)和白化珊瑚(右) | 參考文獻[1]珊瑚為什麼會白化?珊瑚為什麼會白化?為了解答這個問題,先要了解珊瑚顏色的本質。它們看上去像是海底的植物,實際上是由腔腸動物珊瑚蟲構成的集合體。孔珊瑚(A)和鹿角珊瑚(D)的白化-變色經歷 | 參考文獻[3]但並不是所有變成彩色的珊瑚都能成功度過危機,如果海洋環境持續惡化,海洋溫度持續上升,這些珊瑚長期不能恢復和藻類的共生關係,最終還是會因為營養不足而死亡。
  • 氣候不是珊瑚礁變白的唯一因素,漂白的珊瑚意味著死亡嗎?
    漂白的珊瑚礁是否意味著死亡珊瑚有數百種不同種類,更有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形狀和顏色,從圓形、摺疊的「大腦珊瑚」到高大優雅的海鞭和海扇,讓它們看上去像錯綜複雜、色彩斑斕的樹木或植物。珊瑚有兩種餵養方式,一種是通過在身體外緣使用刺痛觸手,捕捉小型海洋生物;另一種則是依賴蟲黃藻的藻類,通過光合作用提供能量,珊瑚與蟲黃藻之間具有共生關係或互利關係。這些藻類生活在珊瑚息肉的體內,它們在那裡進行光合作用,為自己和息肉產生能量。反過來,息肉為藻類提供家庭和二氧化碳。珊瑚礁由珊瑚蟲組成,珊瑚蟲是海蜇科的動物,還有被稱為蟲黃藻的藻類。
  • 珊瑚白化的原因竟然又和人類有關!
    失去了共生藻的珊瑚也會失去漂亮的顏色,只剩下灰白的珊瑚蟲,奄奄一息地附著在骨骼上,這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珊瑚白化。  白化是死亡的前兆,如果環境變好,共生藻會再回來,珊瑚又可恢復生機及原來漂亮的顏色。如果環境繼續惡化,白化的珊瑚就會死亡,最後只剩下白色的碳酸鈣骨骼了!
  • 珊瑚白化:科學家「找到讓珊瑚更耐熱的方法」
    澳大利亞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通過提高珊瑚礁的耐熱性,來幫助珊瑚礁對抗白化的破壞性影響。海水溫度的不斷升高使珊瑚排出了生活在珊瑚體內的微小藻類。這會讓珊瑚變白,讓它們挨餓。這有助於它們適應和在更炎熱的環境中生存。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澳大利亞國家科學研究組織的Patrick Buerger博士在一份聲明中說:「一旦微藻被重新引入到珊瑚幼蟲中,新建立的珊瑚藻共生關係比原來的更耐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