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儒風君
人生有很多東西,不是誰想爭就能爭來的。
俗話說:「水因善下終歸海,山不爭高自成峰。」
不爭,自有世界,也自有境界。
1、不爭勝負
《道德經》裡講:「為而不爭。」
與別人爭,只會消耗自己;
不與別人爭,才能踏實做自己。
不爭,並非是種軟弱,而是要讓自己更專注。
真正的聰明人,會致力於自身的提高,而非計較眼前的勝負。
做人,眼光要向上看,腳步要往下沉。
人生總要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不怕雲層遮蔽目光。
《菜根譚》裡說:「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
很多時候,讓一點,是給自己機會;
退一步,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很多事,沒有必要計較;很多人,沒有必要理會;
否則,只會拉低自己的層次,越混越差。
人這一輩子,結果固然重要,過程更重要。
當你變得足夠強大,不必去爭,也會有屬於自己的世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是苦是甜自己品嘗。
不必羨慕別人的生活,不必執著於別人的眼光。
才能少一份煩惱,做最好的自己。
2、不爭對錯
子貢與客人爭辯:一年有幾個季節?
子貢說:「有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兩人爭執不休,一時矛盾無法解決。
孔子聽說後,當即對客人說:「一年只有三季。」
客人歡喜離開,子貢卻滿腹委屈。
孔子對子貢說:「這人穿一身綠衣,就像一隻螞蚱。
螞蚱春天出生,秋天死去,從來沒有見過冬天。
對這樣一個人,你再怎麼爭,也爭不過他。」
莊子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人的眼界和見識各有不同,對事物的看法也千差萬別。
不爭對錯,不是放棄對真理的追求,只是對別人不再強求。
生活是自己的,只要堅守自己做人的道理,無需他人來認可。
跟層次不同的人爭辯,只會浪費寶貴的時間。
我們要學會放低姿態,跳出自我的偏執。
不爭非但不是軟弱,反而是一种放過自己的智慧。
世間的事,不是非黑即白。
遇到事不妨大度些,眼光不妨長遠些。
吃點小虧,也不是什麼壞事。
3、不爭朝夕
《道德經》有言:「少則得,多則惑,大器曼成」。
不論對樹還是對人,少就是多、慢就是快。
老話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樹要成材,須得花時間向下紮根;
人要成才,須得花時間向上生長。
一輩子太長,慢慢走,不爭朝夕。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越是重要的事情,越是寶貴的人,就越值得你耐心等待。
做人應該學習駱駝。
駱駝是沉得住氣的動物,它從不著急:
慢慢地嚼,總會吃到飽;慢慢地走,總會走到頭。
它雖然嚼得慢,卻更能耐住酷熱饑渴;
它雖然走的慢,卻終將翻越戈壁沙漠。
人生也是如此,從來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你受過的累、吃過的苦,都會成為生命的年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