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媽媽在衝調奶粉時會發現,奶瓶壁上會有奶粉小顆粒,有掛壁現象,這是奶粉溶解的不徹底,還是奶粉質量有問題?會不會影響寶寶消化呢?
奶粉掛壁很常見
其實奶粉掛壁是常見的現象,即奶粉衝調之後,奶瓶上會有一層粉質的小顆粒。這種小顆粒就是奶粉裡面的成分未完全溶解於水造成的,因為奶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等成分不溶於或微溶於水,奶液是屬於懸混液,奶粉中未添加助溶劑成分,屬於正常現象。
1、有難溶的蛋白質和脂肪
為了確保寶寶的能量需求,奶粉中都會添加蛋白質和脂肪。和其他元素相比,這兩種成分不那麼溶解於水。奶液屬於懸混液,所以出現掛壁現象也很正常。
2、奶粉中添加了活性物質
有些配方奶粉中添加了酪蛋白、α-乳清蛋白、乳鐵蛋白等活性物質,為了確保其營養顯現只能使用幹法混合到奶粉中。因為這種原因導致的掛壁現象,也屬於正常現象。
3、衝調水溫不對
估計不少媽媽發現,衝調奶粉的水溫不對也會出現奶粉溶解慢的問題。高溫衝調會導致奶粉蛋白變性沉澱,使脂肪析出,吸附其他顆粒結團掛壁。雖說奶粉有親水性,但水溫太低也會導致溶解度下降,出現掛壁難溶的情況。
在奶粉溶解這個問題上,並不能用是否掛壁來判斷奶粉質量問題。相反,那些溶解效果好的奶粉,也可能是因為配方中添加了助溶物質。雖然不會掛壁難溶,但並不利於寶寶的健康。
如何減少奶粉掛壁現象?
雖然說奶粉掛壁並不代表奶粉問題,但那麼多營養留在奶瓶內,還是很可惜的。想要減少衝奶時的掛壁問題,一定要掌握正確的衝調方法。
1、適宜的水溫
水溫對奶粉溶解的效果非常重要,大多數奶粉衝調的水溫在40-50℃,但也有極少奶粉會因為配方問題,有特別的要求。但只要根據奶粉衝調說明調試水溫,溶解性差的問題可以大大減少。
怎麼確認水溫達到40-50℃?
人的體溫是37℃,40-50℃的水就是隔著奶瓶摸起來有點燙的感覺,如果摸起來只是微微溫熱,可能水溫還達不到40℃以上。
2、衝調步驟要正確
正確的衝調方法應該是,先往奶瓶中加入40℃的水,然後按照比例放入奶粉。搖晃溶解的時候動作不要劇烈,更不能不分方向地亂甩。這樣不但不利於溶解,還會產生大量泡沫導致寶寶脹氣。
3、搖晃到充分溶解
雖然大多數奶粉落入水中都會溶解,但想要溶解均勻也沒那麼容易。倒入奶粉後擰緊,按照同一個方向輕輕搖晃,直到奶粉全部溶解。
4、水和奶粉比例正確
衝調的時候,水和奶粉的比例要嚴格按照衝調說明進行。奶粉過多不但會難以溶解,還會加重腸胃負擔,影響消化。
5、儲存方法正確
如果奶粉儲存方法不當,很容易出現受潮結塊的現象,奶粉受潮或變質了,會出現奶粉難溶解以及掛壁的情況。
建議媽媽們開罐前檢查奶粉的密封性及包裝是否完好,開罐後不要放冰箱保存,密封后可置於陰涼乾燥、無日光直接照射、無汙染處保存。
要注意,奶粉開罐之後的保質期限一般是一個月,若是超過一個月,剩下的奶粉就不要給寶寶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