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諾貝爾獎的意義,主要是為了獎勵那些在前一年度為人類作出重大貢獻和進步的科學家。一起來看一戰前15位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名單!
(一)
1901年,獲獎得主
荷蘭化學家
雅各布斯·亨裡克斯·范託夫。獲獎原因:發現了溶液中的化學動力學法則和滲透壓規律以及對立體化學和化學平衡理論作出的貢獻。1902年,獲獎得主
德意志帝國化學家
赫爾曼·費歇爾。獲獎原因:發現了苯肼,對糖類、嘌呤類有機化合物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1903年,獲獎得主
瑞典化學家
斯凡特·奧古斯特·阿倫尼烏斯。獲獎原因:發現空氣中的惰性氣體元素,並確定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1905年,獲獎得主
德意志帝國化學家
阿道夫·馮·拜爾。1907年,獲獎得主
德意志帝國化學家愛德華·比希納。1908年,獲獎得主
英國與紐西蘭(雙國籍)化學家
歐內斯特·盧瑟福。1909年,獲獎得主
德意志帝國化學家
威廉·奧斯特瓦爾德。獲獎原因:在催化劑的作用、化學平衡、化學反應速率方面的研究的突出貢獻。1910年,獲獎得主
德意志帝國化學家
奧託·瓦拉赫。獲獎原因:首次成功地人工合成香料,在脂環族化合物的研究中做出了貢獻。1912年,獲獎得主
法國化學家
維克多·格林尼亞和他的同事
保羅·薩巴捷。1912年,獲獎得主
法國化學家
維克多·格林尼亞的同事
保羅·薩巴捷。獲獎原因:發明了在細金屬粉存在下的有機化合物的加氫法。1913年,獲獎得主
瑞士化學家
阿爾弗雷德·維爾納。獲獎原因:對分子內原子連接的研究,特別是在無機化學研究領域。1914年,獲獎得主美國化學家西奧多·威廉·理查茲。獲獎原因:重新精確核定了60多種元素的原子量,並對鉛的同位素進行了研究。
來源:化學科訊、大福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