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當我扛起破木箱離開家時,那一年,我十六歲

2020-12-06 一杯咖啡一本書

50年前的清晨,黎明前,安靜的校園裡擠滿了人。幾十輛深綠色的「解放」卡車停在寬闊的操場上,隊伍井然有序。學生們拿著簡單的行李,相互問候,臉上洋溢著無言的興奮。那時,我們誰也沒有意識到這一天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多麼重要。

我們班要去的地方大約有500公裡遠。我們對那裡的情況一無所知。還有什麼在等我們?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時候該回來。事實上,我沒想到知道。因為時間很短,下單前後不到一個月,就動員和安排好了。

當我提著破木箱離開家時,只有爺爺含淚把我帶到門口。我沒說話,也沒什麼可說的。看著爺爺白髮蒼蒼、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強忍著心中的痛苦,裝作輕鬆地對他微笑,然後裝作優雅地揮舞著雙手,然後不回頭就來到會場。

汽車載著我們的同學出了城,不久他們就開始爬山。左邊是深淵,右邊是深淵。肯的前面是一條寬闊的土路,通向未知的距離。只有在山巒疊嶂的遠處,才能隱約看到一片綠色。此外,光禿禿的山脊上只有幾棵枯草,在寒冬的風中瑟瑟發抖。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每個人都有點難過。

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人哭了。然後越來越多的人哭了。有點像「風聲蕭蕭,水涼,英雄永逝」。汽車停下來,晚上一路開到千佛公社。會場的入口處擠滿了受歡迎的會員,人山人海。我們下了車,以為至少可以吃飯,但不行,公社當時沒有錢,也沒有能力。沒辦法,我們只能餓著肚子,迫不及待地等著生產隊配上領隊。

另一個女孩和我被安排在一起,晚上和我們的生產組長一起出發,心情不安。一路上,沒有月光和手電筒。隊員們拿著火把,幫我們在拖拉機路上搬運行李和背包。軍隊像火龍一樣衝鋒。一開始,這種快樂的夜景也能給人一些新的快樂的感覺。漸漸地,隨著道路一次又一次的分叉,人們走得越來越少,火把也越來越少。無數的火把漸漸消失在黑溝的四面,孤獨感也漸漸加深。

我們走了很長一段路,拖拉機路終於消失了。目前,有兩條野外路徑。生產隊長在左邊的小路上說:「王同志,這邊走。」「劉同志,這邊走,」右邊的民兵隊長說,我忍不住留下來。在學校這不是個好主意。她和我互相依賴嗎?我們只剩下兩個人了。你想分開嗎?現在想都來不及了。兩位船長各行其是。我們必須和我們的船長分別去。我們連「再見」都說不出來,所以我們得分道揚鑣。

在那之前,我從來沒有在夜裡走過這樣的路。一路上,我跌跌撞撞,不知踏進稻田多少次,跌跌撞撞,終於走完了最後的路程。

我走進房東家。當我坐在前廳時,已經是晚上11點多了。這時,饑寒交迫,他們的肚子不停地尖叫。我鼓起勇氣提出要吃點東西,但房東抱歉地回答說:「還沒煮好呢。」所以我只好再等。一個多小時後,晚飯終於來了。那是一碗煮過的紅薯,真是出乎意料。

命運輪到我們的第一頓飯似乎不一樣。但和後來的紅薯飯相比,這碗很甜。那天太困了。洗了又洗,我沒看,就轉身去了房東給我安排的床上。

那天晚上我好像做了很多夢,好像沒有做過一樣。從早晨城市的喧囂到夜晚農民的寒冷,反差太大了。一天的身體疲勞,精神疲勞,讓我睡得特別甜。當我熟睡的時候,我身邊有一首響亮的歌,震顫著耳膜,「咯咯」的一聲,幾隻公烏鴉把我從夢中驚醒。原來我下面有一個大雞舍。這時,東方已經變白了。雖然我有點委屈和困惑,但一大早,我還是扛著鋤頭,第一次和隊員們一起出去幹活。

那年,我才16歲。

相關焦點

  • 上海知青生活往事:時隔多年,想起那隻大黑狗他就心疼
    退休後李老師和他愛人一起回到了上海,在上海生活了一年,實在是不適應上海的生活了,他夫婦倆又回到了東北。昨天在電信大廳辦業務,巧遇李長寧老師,排隊等候的時間和回家的路上,李長寧老師給我講述了他在東北插隊落戶的點點滴滴,講述了他插隊落戶時的生活往事。
  • 上海知青生活往事:當年在東北插隊落戶,那次危險遭遇他至今難忘
    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了近半個世紀,可每當想起在東北插隊落戶的那段知青歲月,何玉成老師心裡就如波濤洶湧的大海,久久難以平靜。特別是那次危險的遭遇,仿佛就在昨天,他至今難以忘懷。何玉成他們來到八道溝後,他和五名知青(兩男三女)分在了八道溝一隊,一隊隊長李冬生臨時把三名男知青安置在了村外的那兩間場院屋裡,三名女知青住在了他家的廂房裡。村外的這兩間場場院屋裡有一鋪火炕,廚房裡有鍋灶,牆壁很厚,冬暖夏涼,室內也挺寬敞,除了吃水不太方便外,其他的都還可以。
  • 曲銀厚:往事如昨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往事如昨曲銀厚宏圖大哥讓我和雅娟寫點什麼,作為這本專欄故事匯集中的一種呼應或補充。我倆既感謝又感動。今年我們結婚三十年了。
  • 為報恩情,20歲知青小夥,搬進了31歲帶4個孩子的寡婦家
    在幾千年的歷史更迭中,儒家的思想滲透進了中國人的血脈當中,而知恩圖報也漸漸演變成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閃耀的那朵花。正是為了這種美德的傳承,張志遠才甘願頂著世人的流言蜚語去履行對友人許下的諾言,年僅20歲的他義無反顧地選擇「嫁」給已經31歲並且有著4個孩子的寡婦,至今仍然陪著老婆孩子生活在大山之中。
  • 知青往事:捉蝨子
    當知青,講知青,紀念知青。讓我們一起傾聽知青的故事,感悟歷史中的人、人的歷史…...原標題:《知青生活趣事五則》 作者:李小芹捉蝨子書載:蝨子,昆蟲綱,蝨目,寄生於人和哺乳動物的體表,吸食血液,並能傳播疾病。
  • 知青往事:照魚、捕狐、釣龜
    知青往事之一:照魚曉 泉(筆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我下放到贛南北部山區洛口麻田大隊青音村。這裡山高林密,凌雲山海拔1454.9米,西北臨永豐、樂安縣,綿綿蔥嶺之下有一塊約200多畝的難得盆地,高排河從中穿過,為了通行、放排(水裡運輸木材)兩不誤,河上架了木板橋,橋兩岸有數株百年大樟樹,河對岸馬腦塅也有100多畝水田。
  • 濮存昕:我當知青時候曾負責種馬配種(圖)
    這活也確實難幹,因為洗之前,得有一個發情的母馬拴在前面,種馬那玩意兒才能伸出來。要泡上溫水給它洗,並且還要用消毒液消毒。配種的活兒也幹,當然事先得掌握母馬的發情期,技術員對這活兒最溜兒,他們把手往馬屁股裡一伸,就能判斷個八九不離十。人工配種時,得讓我的種馬騎到母馬身上,人在後面使勁把它的那玩意兒一推,馬的精液才能噴到容器裡,再分配給母馬。
  • 「知青往事」兵團插隊故事
    大有那本來都是在電影上看到的「土豆土豆,我是地瓜,我是地瓜」的情景,我們圍在他周圍捨不得離開。不一會,他摘下耳機對我們說,飛機已經起飛了,多少時間後就可以到了。他讓我們到屋前的開闊地上,往北偏西方向眺望,迎接飛機的到來。再一會兒,他跑出來對我們說,你們馬上就可以看到飛機的影子了。我們仰著腦袋,摒住呼吸,雙眼一眨不眨地盯往遠方。
  • 年代文:前世看不起他是村裡人,重回知青下鄉日,佔他身心不撒手
    這次推薦要推薦的是年代文,要說著4本中最有看點的就是第四本了,前世看不起他是村裡人,重回知青下鄉日,佔他身心不撒手!快來看看吧!第一本:《重生七零:農門嬌媳有點甜》——淺尾魚精彩劇情:誰說男人的嘴唇要薄而涼,她家漢子的嘴唇就很軟,帶著淡淡的溫度,她很喜歡。小雅,實在不行,我可以的……。他乾巴巴的說了句。
  • 知青歲月:那年,18歲的我當了大隊的電工
    文:吳中芹圖:來自網絡在我下鄉插隊的第三個年頭,恰好18周歲。當時和我一同下鄉的同學都陸續招工,離開了農村。當把棉籽經過電碾壓碎後,就要上鍋來蒸,待用大火蒸到一定程度時,將料鋪在一個用竹子編的園圈內,有人要赤腳站在上面踩實。
  • 13歲堅強女孩吳林香:一個人一把鋤頭扛起一個家
    57期:13歲女孩撐起一個家「6歲時,她父母就離異了,外婆又長期癱瘓,外公手有殘疾,去年10月,她的媽媽又被檢查出肺癌晚期,加上一個5歲的弟弟,照顧這一家,娃娃不容易……」說起小林香家裡的情況,村民晏心田一聲嘆息。
  • 「知青歲月」跟著父母下鄉的日子
    1956年,我出生在遼寧省,丹東市七道城隍廟。在我六歲時,父親37歲,因胃癌離開了人世。上世紀60年代初正趕上全國低糧標準,在城裡也是吃澱粉、粗糧,食不裹腹,父親的離世時,留下我和一個姐姐三個妹妹,媽媽帶著我姊妹五人,難維持生計,只好在1967年給我們找了繼父。父親患病時我還小,親眼目睹父親被病魔折磨得痛苦不堪,精神受到很大衝擊。
  • 在我22歲那一年,我才真正開始學習英語
    以下以第一人稱敘事:我現在對英語真的很感興趣,可以說是熱愛了。但真正開始學習英語卻是在我22歲那一年。我想告訴大家,不論想要做些什麼,只要開始並且付出行動,那就不晚!看似我在鼓勵大家,其實我是在鼓舞我自己。
  • 我是謎破輪迴之再見一面攻略
    我是謎是一款非常燒腦的劇本殺遊戲,破輪迴之再見一面真相究竟如何?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我是謎破輪迴之再見一面攻略,感興趣的玩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物介紹 蘇哲:男,41歲,蘇小小的父親,G鎮警察局警察,幾個月前已經和林靜離婚。 林靜:女,39歲,蘇小小的母親,G鎮醫院外科醫生,幾個月前已經和蘇哲離婚。
  • 老利放棄舞帝,大佛被淘汰回應:扛起舞帝大旗,我真不是那塊料!
    劉一手和大佛倆人年度賽各自宣戰,劉一手直播的時候也放話要鬥到底,我和大佛年度賽必須沒一個,年度個人賽他倆也都報名了綜合組,原本以為倆人會鬥得很激烈,沒能想大佛排名第19,栽在了N進18的淘汰賽,有人爆料說是老利放棄了舞帝,不想在歪歪投資了,所以沒給大佛上票,大佛才不上的!
  • 20歲知青小夥,娶了有4個孩子的寡婦,至今仍住在大山裡面
    這個小夥子名叫張志遠,1972年的時候下鄉做了知青,插隊到了四川省南江縣,彼時的他不過18歲而已。只是誰也沒料想到這一去便脫離了原來的生活了。作為一名插隊的知青,張志遠的到來在南江縣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在那個年代去到農村插隊的比較少見。按組織上的要求,他被安排住在了佘林海家的旁邊。
  • 史鐵生: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史鐵生21歲癱瘓,59歲離世,38年的光陰裡,疾病肆虐全身。他的一生,都在與命運抗爭,與死亡賽跑,所以他曾說「我的職業是生病,業餘寫點東西。」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先生的樂觀和豁達,已經勘破生死之道,領悟塵世得失。
  • 媽媽背負一生的罪名,在我婚禮時她離開人世,我流盡了一生的眼淚
    聽說母親做姑娘的時候,天生麗質,那時外公家很窮,然舊衣爛衫仍被母親穿出了韻味,母親的美,驚豔了十裡八鄉,提親的人絡繹不絕,母親19歲的時候,由外公做主將母親許配給當地一個有名望的人家,那家家境殷實,然而訂婚不到一年,母親的未婚夫意外去世。當時在農村人們都比較迷信,從那時起,就有人開始背地裡叫母親為掃把星了,那年母親才20歲。
  • 帶著空間穿越成女知青下鄉
    ——那我就還給嶽母五個億!第二個世界:跟影后隱婚曝光的小鮮肉?——那我退出娛樂圈好了。第三個世界:九零年代被瞧不起的入贅男?——那我就變成全國首富給你看!第四個世界:白富美的替身男友?——那我當然要拿錢走人了!絕對不糾纏~第五個世界:女明星的私生飯?——那我必須要把她捧上天啊!甜文 快穿 爽文一句話簡介:論洗白,我是專業的!
  • 離開體制,我從不後悔
    那年我才19歲,還未至桃李年華。初中三年的刻苦學習,讓我在畢業時如願考進了中等師範學校。從初中考師範學校,分數要求挺高的。所以那三年,大多數同學都在揮霍青春的時候,我在奮力啃書。父母一致認為女孩子當老師好,工作穩定又不累,我母親也是小學語文老師。而我,19歲芳華就參加工作,要帶一幫小孩子了。剛進學校,就被安排教一年級的語文,當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