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看晶圓代工之爭,納米製程是什麼?

2020-11-24 電子產品世界

  最近,三星以及臺積電在先進半導體製程打得相當火熱,彼此都想要在晶圓代工中搶得先機以爭取訂單,幾乎成了 14 奈米與 16 奈米之爭,然而 14 奈米與 16 奈米這兩個數字的究竟意義為何,指的又是哪個部位?而在縮小製程後又將來帶來什麼好處與難題?以下我們將就奈米製程做簡單的說明。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75713.htm

  

 

  奈米到底有多細微?

  在開始之前,要先了解奈米究竟是什麼意思。在數學上,奈米是 0.000000001 公尺,但這是個相當差的例子,畢竟我們只看得到小數點後有很多個零,卻沒有實際的感覺。如果以指甲厚度做比較的話,或許會比較明顯。

  用尺規實際測量的話可以得知指甲的厚度約為 0.0001 公尺(0.1 毫米),也就是說試著把一片指甲的側面切成 10 萬條線,每條線就約等同於 1 奈米,由此可略為想像得到 1 奈米是何等的微小了。

  知道奈米有多小之後,還要理解縮小製程的用意,縮小電晶體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可以在更小的晶片中塞入更多的電晶體,讓晶片不會因技術提升而變得更大;其次,可以增加處理器的運算效率;再者,減少體積也可以降低耗電量;最後,晶片體積縮小後,更容易塞入行動裝置中,滿足未來輕薄化的需求。

  再回來探究奈米製程是什麼,以 14 奈米為例,其製程是指在晶片中,線最小可以做到 14 奈米的尺寸,下圖為傳統電晶體的長相,以此作為例子。縮小電晶體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要減少耗電量,然而要縮小哪個部分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左下圖中的 L 就是我們期望縮小的部分。藉由縮小閘極長度,電流可以用更短的路徑從 Drain 端到 Source 端(有興趣的話可以利用 Google 以 MOSFET 搜尋,會有更詳細的解釋)。

  

  此外,電腦是以 0 和 1 作運算,要如何以電晶體滿足這個目的呢?做法就是判斷電晶體是否有電流流通。當在 Gate 端(綠色的方塊)做電壓供給,電流就會從 Drain 端到 Source 端,如果沒有供給電壓,電流就不會流動,這樣就可以表示 1 和 0。(至於為什麼要用 0 和 1 作判斷,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查布林代數,我們是使用這個方法作成電腦的)

  尺寸縮小有其物理限制

  不過,製程並不能無限制的縮小,當我們將電晶體縮小到 20 奈米左右時,就會遇到量子物理中的問題,讓電晶體有漏電的現象,抵銷縮小 L 時獲得的效益。作為改善方式,就是導入 FinFET(Tri-Gate)這個概念,如右上圖。在 Intel 以前所做的解釋中,可以知道藉由導入這個技術,能減少因物理現象所導致的漏電現象。

  

  更重要的是,藉由這個方法可以增加 Gate 端和下層的接觸面積。在傳統的做法中(左上圖),接觸面只有一個平面,但是採用 FinFET(Tri-Gate)這個技術後,接觸面將變成立體,可以輕易的增加接觸面積,這樣就可以在保持一樣的接觸面積下讓 Source-Drain 端變得更小,對縮小尺寸有相當大的幫助。

  最後,則是為什麼會有人說各大廠進入 10 奈米製程將面臨相當嚴峻的挑戰,主因是 1 顆原子的大小大約為 0.1 奈米,在 10 奈米的情況下,一條線只有不到 100 顆原子,在製作上相當困難,而且只要有一個原子的缺陷,像是在製作過程中有原子掉出或是有雜質,就會產生不知名的現象,影響產品的良率。

  如果無法想像這個難度,可以做個小實驗。在桌上用 100 個小珠子排成一個 10×10 的正方形,並且剪裁一張紙蓋在珠子上,接著用小刷子把旁邊的的珠子刷掉,最後使他形成一個 10×5 的長方形。這樣就可以知道各大廠所面臨到的困境,以及達成這個目標究竟是多麼艱鉅。

  隨著三星以及臺積電在近期將完成 14 奈米、16 奈米 FinFET 的量產,兩者都想爭奪 Apple 下一代的 iPhone 晶片代工,我們將看到相當精彩的商業競爭,同時也將獲得更加省電、輕薄的手機,要感謝摩爾定律所帶來的好處呢。

漏電開關相關文章:漏電開關原理

相關焦點

  • 詳析晶圓代工,納米製程是什麼?
    打開APP 詳析晶圓代工,納米製程是什麼?所謂晶圓代工,就是專門幫忙生產晶圓片。   我們知道中芯國際和臺積電是中國大陸知名的IT企業,他們所從事的工作都是晶圓代工。那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是晶圓代工。 我們是熟悉加工坊的,它使用各種設備把客戶送過去需要加工的小麥、水稻加工成為需要的麵粉、大米等。這樣就沒有必要每個需要加工糧食的人都來建造加工坊。我們現在的晶圓代工廠就像是一個加工坊。
  • 5納米有多牛?宏旺半導體分析5納米、7納米等製程究竟是指什麼?
    高通發布旗下第三代5G基帶晶片驍龍X60,稱該晶片將採用三星5納米工藝進行代工生產。無獨有偶,臺積電也開始量產5納米EUV工藝製程晶片。可能對於關注晶片的人來說,不理解為啥5納米製程如此受關注?今天,宏旺半導體帶大家一文讀懂在晶片生產製造技術環節中,什麼是納米製程,而5納米製程相對來說有什麼進步。 什麼是納米製程?
  • 射頻從業者必看,全球最大的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解讀
    但到了2013年後,壓抑產業的不利因子逐漸消失淡化(因為高通與Skyworks推出Si製程MMPA , CMOS PA , 主打高性價比策略) 。其中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穩懋就是最大的受益者。 穩懋:全球最大的砷化鎵晶圓代工龍頭 穩懋成立於1999年10月,是亞洲首座以六吋晶圓生產砷化鎵微波通訊晶片的晶圓製造商,自2010年為全球最大砷化鎵晶圓代工廠。
  • SK海力士做晶圓代工,到底瞄準了什麼?
    打開APP SK海力士做晶圓代工,到底瞄準了什麼? SK海力士系統IC主要專注於晶圓代工業務,服務對象為沒有晶圓廠的IC設計商。據SK海力士表示,分拆晶圓代工業務主要目的是想強化這方面的競爭力。(韓聯社) 8寸(200mm)晶圓為IC製造主流,也是SK海力士現階段營運重心,SK海力士計劃藉此增加能見度、招引更多客戶,以填滿晶圓代工產能,擴大市佔率。
  • 機會情報:8寸晶圓代工需求強勁國產晶圓代工迎機遇
    繼聯電錶示8英寸產能短缺以後,另一個晶圓代工廠世界先進董事長方略表示,在市場預期新冠肺炎疫情會在明年獲得有效控制情況下,明年全球GDP會有強勁成長,客戶對8寸晶圓代工需求強勁,因此決定擴增新加坡廠每月1萬片產能,全年資本支出將調升至35億元。
  • 三星召開「晶圓代工論壇」 提出3納米晶片工藝
    中新網6月15日電 為進一步提升在中國市場晶圓代工領域的競爭力,6月14日,三星電子在中國上海召開 「2018三星晶圓代工論壇(Samsung Foundry Forum 2018)」,據悉,SFF自2016年首次舉辦以來,每年都會邀請客戶和合作商
  • 海思退位,博通反超高通重奪晶片設計全球第一(附全球十大晶圓代工)
    azPednc當前主要的晶片公司可大概分為三類,無晶圓廠純設計,晶圓代工和晶圓廠、設計綜合,第二類的代表是臺積電、格芯、中芯國際等,第三類的代表是Intel、三星等。 第一類廠商數量最多,因為它們只需要做好晶片設計,再交由臺積電等使用成熟工藝生產即可。azPednc
  • 蘋果A15晶片將採用什麼製程?5nm or 3nm?
    按照慣例,這一代發布以後,蘋果早就著手準備下一代A15了,而且A15應該比A14性能要有提升(至於提升幅度多大看手機換代情況),那麼,A15將採用什麼工藝呢?是否還由臺積電代工?TBIednc據臺灣工商時報報導,蘋果A14及A14X處理器已在臺積電採用5納米製程量產,預期明年會推出新款桌上型電腦A14T處理器及蘋果自行開發繪圖處理器(GPU),同樣採用臺積電5納米製程投片。據供應鏈業者消息,蘋果已著手進行新一代A15系列處理器開發,預期會採用臺積電5納米加強版(N5P)製程,明年第三季開始投片。
  •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
    要聞 2019年全球晶圓代工企業動向:中芯國際(00981)12nm工藝開發進入客戶導入階段 2020年1月20日 10:15:40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晶片思想」。4、臺積電(TSM.US)4月份推出6納米(N6)製程技術,預計將在2020年實現量產,推出6納米製程主要是為強化7納米技術,提升效能/成本優勢且加速產品上市時間。 7納米工藝+EUV於2019年第3季量產。
  • 從5納米到3納米,一文讀懂晶圓代工江湖的工藝糾葛
    半導體製造企業不得不朝著更加尖端的工藝節點7納米/5納米/3納米演進。事實上,沿著摩爾定律能夠持續跟進半導體工藝尺寸微縮的廠家數量已經越來越少,在這個領域競爭的廠商主要就是三星、臺積電和英特爾三家。此外,中國大陸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也在推進當中。因此,參與先進工藝之爭的也就只有這樣「三大一小」幾家公司。先進工藝開發量產的成功與否對於半導體巨頭來說意義十分重大。
  • 三星與臺積電的工藝之爭再掀高潮:盤點兩家10納米以下工藝及EUV方案
    ODyEETC-電子工程專輯工藝之爭三星獨霸全球半導體野心由來已久,在TFT-LCD面板領域讓臺灣五虎落寞;在DRAM領域,將臺灣茂德逼得破產,讓力晶被迫轉型晶圓代工,趕得華亞投入美光懷抱。ODyEETC-電子工程專輯 ODyEETC-電子工程專輯隨著2017年三星坐上世界最大半導體寶座後,三星獨霸全球半導體野心也越來越膨脹,在CIS領域,2017年和2018年連續投入兩座12英寸廠約7萬片產能,步步緊逼索尼;在晶圓代工領域,2017年5月12日,將晶圓代工業務部門從系統LSI業務部門中獨立出來,成立三星電子晶圓代工,
  • 英特爾是不想玩晶圓代工了?半導體霸業板塊位移在即
    當銷售自己的產品時,「自信」是一種加分,但做代工卻必須是常常要彎下腰來,期望別人來使用自家的代工產能、技術,要服務別人、滿足客戶需求,這點,是英特爾的最大弱項。偏偏,主導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的人,都是老英特爾出身,骨子裡有著與生俱來的傲氣,講白了,就是根本不懂晶圓代工的真正內涵,講更清楚一點,就是英特爾根本沒有找對人來主導晶圓代工業務,所以不會成功。
  • 世界先進再次尋求通過收購來擴大8英寸晶圓產能
    1999年世界先進在臺積公司協助下,成功導入邏輯產品代工技術,並成為臺積公司之代工夥伴。2007年世界先進購入華邦電子的八吋廠,不但確保公司的成長動能,更能滿足客戶在產能及技術上之需求,提供客戶產品更多的選擇及競爭力。 2014年世界先進購入南亞科技所擁有位於桃園縣蘆竹鄉的八吋晶圓廠房及承接勝普電子之機器設備。
  • 中國最先進12英寸晶圓工廠在哪裡 臺聯電向人們宣布了答案
    不過,廠商若想生產更大尺寸晶圓,須要具備更高技術。在整個晶圓代工行業,前五大晶圓代工廠商便有臺積電、格羅方德(格芯)、聯華電子(臺聯電)、中芯國際和三星電子。而在臺灣地區,聯華電子可得「晶圓代工二哥」頭銜,臺灣「晶圓代工一哥」頭銜則為臺積電所有。事實上,聯華電子在臺灣成立時間,比起臺積電在臺灣成立時間,差不多要早了7年。
  • 臺灣宣布成功研發半導體電漿製程測漏儀器
    中新社電(記者張明新)此間科研人員在半導體製程設備與技術上取得一項突破,被譽為「半導體電漿製程測漏尖兵」的「微型光譜即時偵測器」由臺灣精密儀器發展中心宣布研發成功。  精密儀器發展中心主任陳建人今天在記者會上介紹,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快速,已創下高達兆元新臺幣的產值,各大廠對製程設備投資更是不遺餘力,不過這些昂貴的設備幾乎完全仰賴進口,於是該中心以「半導體電漿製程漏氣微型光譜即時偵測器研製」課題,參加為提升島內半導體製程設備與技術所推動的「儀器設備合作開發研究計劃」,以有效提升產業競爭力。
  • 解析投資:被稱為「晶片載體器」的晶圓到底是什麼?它的市場如何
    >從晶圓製程工藝市場劃分來看,頂尖工藝(10nm及以下)目前佔據13%的市場份額,主要用於CPU、GPU 等超大規模邏輯集成電路的製造。其中臺積電在7nm製程代工上佔據100%市場份額。Intel屬於IDM企業,三星晶圓製造業務已獨立運營,他們由於自身有龐大的需求支撐,亦不斷向頂尖製程挺進。14nm-28nm工藝佔據了34%的市場份額,主要用於存儲晶片製造。主要企業包括:中國的中芯國際、華力微電子(華虹集團旗下)等,境外巨頭有格羅方德、聯電等。
  • 廠商爭破頭:14/16nm製程究竟是什麼?
    無論是一直盛傳的iPhone 6S A9晶片代工之爭,還是NV和三星鬧「不愉快」,傳出前者的Pascal新一代顯卡可能只會有16nm版本,而不會有14nm。那麼,14nm與16nm這兩個數字的究竟有何不同,指的又是哪個部位?縮小製程的難題與好處體現在哪裡?以下不妨看一看科技新報吳政道專家的說明。
  • 「競標風」吹向晶圓代工!8吋擴到12吋,晶圓代工短缺成啥樣?
    近期晶圓代工產能(特別是8吋產能)緊缺問題已經引發了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普遍關注,因為其已經引發了下遊眾多的相關晶片的缺貨、漲價問題,比如電源管理IC、面板驅動IC、CMOS圖像傳感器、部分功率器件及MCU缺貨和漲價問題都非常嚴重,甚至部分車廠因缺「芯」而遭遇了停產危機,足見事態之嚴重。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西南財經發布有關中芯國際(00981)的研究報告,報告認為中芯國際(00981)是中國大陸晶圓代工龍頭,產能利用率高企。